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渡過平庸的一生嗎

讀書志在聖賢, 非徒科第;

為官心存君國, 豈計身家

——朱子家訓

父母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渡過平庸的一生嗎

不行, 家長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在魔都, 心態是這樣變化的:

上幼稚園之前, 哈佛耶魯, 必須的。

上了幼稚園, top2就行了, 不比爹媽差。

上了小學, 復旦交大也挺好的, 浙大南大也不錯嘛。

上了初中, 同濟、華師大也很棒呀。

上了高中, 孩子啊, 你的目標是上海大學, 可要努力啊。

最後, 考上了上海理工大學, 二本。

隨著孩子長大, 父母對孩子的瞭解加深, 正確預期會越來越多。 但是, 預期總得比現實更進一步, 生活總得有個盼頭。

家長們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平庸。

而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階層降格。

父親母親TOP2C9, 小孩子一個普通一本就算平庸了麼?可是算一算全中國十幾億人,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有多少呢?

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

10%不到的人讀過大學(含大專), 這些面一本不到二本人數的1/3, 如果算上三本大專的人, 也就是說能考上一本的人, 至少在學歷方面傲視全國97%的人。

均值回歸理論告訴我們,

自然在無情的扔骰子。

法蘭西斯高爾頓, 自視甚高, 覺得自己這麼優秀的家族乃是人類之光, 他就是優生學的創始人。

他引入了資料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各種稟賦遺傳, 最後卻發現了這個均值回歸理論, 簡單說就是父母都聰明, 孩子可能比一般人稍聰明, 但是比父母差一些, 父母都比較笨, 孩子可能也比一般人笨, 但是比父母聰明一點。

冥冥中仿佛有個引力, 把大家往中間拽。 每出現一個極值, 下一個就蕩回去。 身高也是如此。

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無法預測回歸的頻率, 幅度, 每一次都是“上帝在扔骰子”, 有時候, 優秀的父母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

平庸的反面是非凡、卓越、傑出,

不是天賦。

有天賦不代表不平庸, 還有被埋沒的天才;

沒天賦也不表示一定平庸, 卓越的人不見得都是天才。

家長不接受孩子平庸, 並以孩子有天賦而自喜, 可是理不清平庸與天賦的關係, 證明家長的邏輯很差, 邏輯與智商相關, 可推斷家長的智商一般, 智商一般的家長, 生的孩子智商一般的幾率較大, 那麼孩子拿成績的難度高於智商高的同學幾率也較大。

家長沒有藝術特長, 說明家長缺少相應的教育, 並不能證明沒有藝術天賦, 也許家長自己就是被埋沒的天才。 那麼, 家長應既提供相應的教育又著力發現孩子的天賦, 缺一不可。 在已解決前者的情況下, 老師說孩子沒有天賦, 家長該相信自己還是相信專業人士的判斷, 應該相信一個從沒得到專業訓練的人的判斷嗎?如果選擇相信自己,說明家長非理性。

智商平平又不理性的家長能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已經不重要了,孩子大概率是平庸的。

應該相信一個從沒得到專業訓練的人的判斷嗎?如果選擇相信自己,說明家長非理性。

智商平平又不理性的家長能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已經不重要了,孩子大概率是平庸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