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家隊”辦教育:讓知識創造者走上三尺講臺

■本報記者 丁佳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每天的工作異常繁忙, 除了日常的科研任務, 各種學術、諮詢、團隊建設事務外, 還在致力於推動數字地球學科的發展, 主理負責幾個國際科技組織的工作。 人們經常在午夜零點之後收到他的郵件。

但即使這樣, 郭華東還是樂於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講授遙感科學課程。 用他的話說, 教書“的確很累, 但每每看到學生們閃閃發亮的眼睛, 看到那種求知的渴望和追求科學的神情, 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國家隊”應該辦怎樣的教育?

中科院, 全社會公認的“科技國家隊”,

這裡有著先進的大科學裝置、頂尖的科學家、前沿的研究課題和濃厚的學術氛圍。

在郭華東看來, 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再合適不過了, “學生從一進校門開始, 就有機會與國際前沿接軌, 在大科學裝置上動手實驗, 浸泡在純粹的科研環境中, 對個人的成長大有裨益”。

這可能也是中科院與高校辦教育最大的不同。

近年來, 中央對中科院提出了“四個率先”的要求, 中科院積極發揮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優勢和特點, 不斷完善院內優質科教資源的共用機制, 促進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密切結合、協同發展、優勢互補, 為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不斷努力著。

“十三五”期間,

中科院明確了“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品質優先、追求卓越”的高等教育發展思路。 2016年, 中科院印發《中國科學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教融合工作的若干措施與規定》, 明確了院屬高校的定位與分工。

其中, 國科大堅持“科教融合”的辦校方針, 主要服務於院屬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工作, 中科院全力促進國科大與院屬研究機構在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培養體系、科研工作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實現共有共治共用, 致力於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可以說, 科教融合是中科院辦高等教育的優勢和特色, 也是中科院辦教育的立足之本。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高鴻鈞說。

科教融合學院:研究所共同的事業

“科研和教育從來都不應該是割裂的。

國科大要把教育辦出特色, 辦出國際前沿水準, 最可倚仗的資源便是各個研究所。 ”在高鴻鈞看來, 科教融合的辦學理念既是創新的, 也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科教融合是國科大提升辦學水準的必由之路。

高鴻鈞是中科院院士, 擔任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 同時兼任國科大物理科學學院院長, 對於中科院探索科教融合的過程, 他是親歷者, 也有著深刻的體會。

2015年初, 按照“科教融合”理念建成的國科大物理科學學院正式成立。 但學院的成立儀式卻是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舉辦的。

這應該是中科院教育改革最為大膽的嘗試之一。 國科大的科教融合學院一般由一個高水準研究所牽頭承辦, 其他相關研究所參與承辦。

學院院長由牽頭研究所的主要領導或院士擔任, 全面負責學院工作。

以物理科學學院為例, 它由中科院物理所、理論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聲學研究所等承辦, 其他與物理學科相關的十多個研究所參與建設, 下設物理學和近代物理兩個系。

“這樣的做法, 讓研究所把學院當做‘自家的孩子’來培養, 辦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了很大提升。 ”高鴻鈞說。

的確如此, 國科大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成立後,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等共建單位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交流活動, 以期提高教學品質, 促進科教融合工作。 用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電子所所長、國科大電子學院院長吳一戎的話說,

作為由很多獨立法人共同參與的科教融合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 與這些研究所都密切相關, 是“大家共同的事業”。

截至2016年年底, 中科院已批准國科大組建20個科教融合學院, 共有65個研究所(京區38個、京外27個)參與承建。 20個學院共設置了207個教研室(系)。 聘任一線科研人員作為崗位教師2599名。 2016學年共開設1187門課程和304講前沿科學講座, 共有來自研究所的副高職稱以上的崗位教師2288人參與教學工作。 目前, 中科院還在籌建核科學與技術學院、能源學院、光電學院等。

傳遞創新火種

指導學生時,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原所長王家騏就曾規定:“任何學生進我的辦公室, 都可以不敲門直接進來。 ”

每每講完一堂課,郭華東都會被上來請教的學生圍起來,半天走不了:“看到他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我不忍心走。”

吳一戎也曾感慨:“教育是個良心活,應該對學生充滿愛。教育的目的是使被教育者感到被愛,並學會愛別人、愛社會。”

這些可能是一名教師對學生最天然的感情。而這腔熱情也是中科院在遴選授課教師時最看重的品質之一。

對於授課教師,中科院的要求除了科研水準高外,還要求他們對教育有興趣、有熱情、有責任心,表達能力強。實際上,很多人站上國科大講臺之前,就有在國外頂尖高校執教的經驗。

“中科院要培養的是未來的科技領軍人才,科學家講課,不僅僅是照本宣科,還能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科技前沿。傑出科學家能夠傳授給學生的除了知識本身,還有知識創造者獨有的思維、情感和體驗。”高鴻鈞期待著,在中科院這個“科教融合”的大試驗田中,名師與高徒會擦出更多的創新火花。

《中國科學報》 (2017-03-13 第1版 要聞)

每每講完一堂課,郭華東都會被上來請教的學生圍起來,半天走不了:“看到他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我不忍心走。”

吳一戎也曾感慨:“教育是個良心活,應該對學生充滿愛。教育的目的是使被教育者感到被愛,並學會愛別人、愛社會。”

這些可能是一名教師對學生最天然的感情。而這腔熱情也是中科院在遴選授課教師時最看重的品質之一。

對於授課教師,中科院的要求除了科研水準高外,還要求他們對教育有興趣、有熱情、有責任心,表達能力強。實際上,很多人站上國科大講臺之前,就有在國外頂尖高校執教的經驗。

“中科院要培養的是未來的科技領軍人才,科學家講課,不僅僅是照本宣科,還能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科技前沿。傑出科學家能夠傳授給學生的除了知識本身,還有知識創造者獨有的思維、情感和體驗。”高鴻鈞期待著,在中科院這個“科教融合”的大試驗田中,名師與高徒會擦出更多的創新火花。

《中國科學報》 (2017-03-13 第1版 要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