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邦用四萬斤黃金成功離間項羽範增

1999年, 陝西省西安市北郊譚家鄉出土了219枚金光燦燦的金餅。 每枚重量227.6克~254.4克, 約相當於漢代的一斤, 總重54116.1克, 是迄今為止漢代金餅數量最大的一次發現。 它們的出現, 印證了史書上西漢“多金”的記載。

金餅, 又稱餅金, 為漢代貨幣之一。 黃金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作為貨幣和饋贈的記錄, 至戰國時廣為流通, 主要用於賞賜、饋贈、酌金、罰金、贖罪、買爵以及大宗交易和軍事支援等各個方面。 在漢武帝之前, 黃金貨幣以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的餅金為主要形制。 大致形狀為圓形餅狀, 正背面皆實而不空, 形如幹柿, 便於攜帶和儲藏。 秦漢時期的金餅鑄造多以陶質容器的器底為模型, 將金液澆注其內而成, 而且是一次性使用, 因而金餅的大小不完全一致。 加上鑄地不同和工匠的技術問題, 造成金餅的厚薄、大小、形制都會有差別。

當年, 劉邦用四萬斤黃金成功離間了項羽和範增的關係, 失去範增之後的項羽一路敗走麥城, 劉邦從而一霸天下。 從這個意義上說, 四萬斤黃金起到了開創西漢的作用, 也預示著西漢是一個多金的年代。 根據史書的記載可以發現, 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數額之巨,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實屬罕見,

可說為歷朝之最。 《魏晉南北朝史》載:“西漢初期, 黃金的應用總數量在百萬斤以上。 ”如果按照《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中考據的西漢時1斤折合今日248克來計算, 西漢的百萬斤即今日的248噸。 而2013年3月公佈的中國黃金儲備為1053噸, 也就是說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已經達到我國現在黃金儲備的近四分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