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許世友在戰場泊村

抗戰期間, 許世友曾率領部隊駐紮在山東省海陽市戰場泊村, 這是一個安靜又祥和的村莊, 因傳奇名將許世友而名聲大震。 在這裡, 許世友指揮過多次戰役讓敵人聞風喪膽;在這裡, 這位親民司令與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正是這種魚水深情, 使群眾積極支援前線, 讓軍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今天, 許世友的故事依然在戰場泊村村民中口口相傳著……

團拜

戰場泊村在山東省海陽郭城一帶是大村, 有潘、楊、鄒、王四大姓, 當時有2000多人口, 家族之間因土地、村務等事情的矛盾, 存有積怨, 時常發生糾紛,

致使許多事情很難形成合力。

八路軍膠東軍區司令部第二次進駐戰場泊村時, 正逢農曆過大年, 按村裡的習俗, 村裡的四大家族, 每年都要分別舉行家族團拜活動。 許世友進駐後, 為了凝聚人心, 發動群眾共同抗日, 就召集村幹部, 把戰場泊村的潘、楊、鄒、王四大姓的家譜集中到南溝檯子上, 全部掛在那裡, 召集全村百姓進行春節大團拜, 組織全村的男女老幼按輩分為序, 許世友帶領軍區幹部, 向家譜三鞠躬, 並向全村的父老鄉親們講話, 號召群眾團結起來, 共同抗日, 凝聚了各個家族的力量, 激發了群眾的抗日救國的熱情。 那年, 村裡有30多人報名參軍, 隨許世友轉戰南北。

許世友經常與村民潘慶福下象棋, 潘慶福與門崗熟了,

進出許司令的住處暢通無阻。 他曾跟一村民打賭說, 別看你的腿比我健壯, 可你進不了許司令的大門, 而我呢, 大搖大擺就進去了。

村民楊奎山家在村西有個小菜園, 園中打了一口井, 用撐杆提水澆園。 有一天早晨, 許世友來到小菜園, 對撐杆產生了興趣, 他一手壓下撐杆, 一手抓住桶繩, 輕輕一擺, 一桶水就提上來了。 他一邊澆園, 一邊高興地與群眾交談。

有一次, 為了不驚擾百姓, 許世友在戰場泊村西頭的楊家廟住了下來, 楊洪波的大伯楊日善十分敬重許世友, 極力邀請許世友搬到家裡居住, 這也讓楊洪波對許世友有了更多的瞭解。

“許收”

當時十來歲的楊洪波, 對許世友的第一印象就是槍法准。 有一天, 許世友在村裡巡視,

看到樹上站著一隻麻雀, 當麻雀從枝頭飛起時, 他從警衛員手中拿過槍, 也沒有瞄準, 看似隨意一揮, 隨著槍響, 子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 楊洪波看到麻雀筆直落了地。

許世友喜歡和戰場泊村的獵手一起上山打兔子, 但大家都知道, 許世友從來不打“蹲窩兔”, 將兔子轟跑起來後, “叭”的一槍, 兔子應聲倒地。 “敵人是不會老老實實站在那裡讓你打的。 ”許世友總是這樣說。

當時16歲的鄒風溪到通訊排當兵第一天, 就被安排到戰場泊司令部送信, 鄒風溪沒有換上軍裝, 穿著自己的棉襖就出發了。 等到了司令部, 警衛員以為他是小孩子不讓進, 鄒風溪急忙說:“我有信要親自交給許司令。 ”即使警衛員要求轉交他也不允許。 許世友在院子裡聽到聲音後走了出來。

瞭解情況後, 他哈哈大笑, 讓鄒風溪進來, 誇他很機靈, 臨走時還送給他兩個大蘋果吃。

後來, 許世友在萊陽指揮作戰時, 鄒風溪又為他送過一次信。 當時的鄒風溪穿著軍裝, 兩邊別著手槍, 很是精神, 將信送到許世友手中後, 鄒風溪說:“司令員, 您得給我寫個收條我帶回去。 ”許世友讓警衛員寫個“許收”, 可是警衛員憋了半天也不會寫, 許世友一把抓過筆和紙, 自己寫完交給鄒風溪, 還當著他的面開起了警衛員的玩笑:“跟著我, 連這兩個字都不會寫?!”這也讓鄒風溪感覺許世友一點架子都沒有。

許世友親民愛民在戰場泊村被傳為佳話, 老百姓當然也就把隊伍上的事當作自家的事。

膠東軍區司令部在戰場泊村駐紮期間,

村裡的楊奎才在松樹夼村教學, 松樹夼村在郭城東部, 東與乳山的馬石店鎮交界。 因為軍區司令部住在自己村, 就注意收集各種情報, 及時報告給村裡負責人。 村裡的大槐樹有著上百年的歷史, 微風吹過, 沙沙作響, 像一位智者靜靜地俯視著村莊, 記憶著那段歷史。 這是許世友當年的“拴馬樹”, 不管年紀大小, 很多村民都知道這裡曾經是許世友拴馬的地方。

轉移

一天中午, 楊奎才聽松樹夼村到馬石店趕集的老百姓說, 有一股日本鬼子從乳山向西趕來, 先頭部隊已經到達馬石店, 可能要襲擊住在戰場泊的膠東軍區司令部。 楊奎才立即警覺起來, 匆匆忙忙趕回戰場泊找村幹部彙報, 結果沒找到村幹部, 就直接去了許世友的司令部。許世友的參謀不信,說是部隊派出偵察兵,上午才報告周圍方圓20公里沒有敵情。當時楊奎才很著急,非要直接找許世友司令彙報,爭吵被許司令聽到,他叫楊奎才進去彙報了情況。許世友一邊安排偵察兵向東偵察敵情,一邊安排司令部準備應急轉移事宜。

很快,偵察兵回來報告,敵人大隊人馬已逼近馬石店鎮的青山村,情況緊急。司令部立即向西璋夼、李家嶺一帶的山區轉移,並命令周邊區中隊做好了戰鬥準備。好在有驚無險,日軍進入戰場泊後,沒找到軍區司令部,在村裡住了一夜,就撤回了乳山。

司令部撤出時,八路軍部隊上不知哪一個幹部的孩子,因為在街上玩,當時沒找到,沒能和部隊一起撤走,許世友命令司令部警衛排的一個戰士,化裝潛回村子,找到小孩,在日軍的眼皮底下把孩子帶走了。直到現在,村裡老人說起來這件事,都翹大拇指。

許世友的夫人田普當時住在楊吉南家,還認了楊吉南的姐姐做乾女兒。光陰似箭,世事滄桑,當年16歲的乾女兒,如今也成了80多歲的老太太,但許世友將軍的音容笑貌依然在眼前。

(本文由山東省海陽市政協文史委提供)

就直接去了許世友的司令部。許世友的參謀不信,說是部隊派出偵察兵,上午才報告周圍方圓20公里沒有敵情。當時楊奎才很著急,非要直接找許世友司令彙報,爭吵被許司令聽到,他叫楊奎才進去彙報了情況。許世友一邊安排偵察兵向東偵察敵情,一邊安排司令部準備應急轉移事宜。

很快,偵察兵回來報告,敵人大隊人馬已逼近馬石店鎮的青山村,情況緊急。司令部立即向西璋夼、李家嶺一帶的山區轉移,並命令周邊區中隊做好了戰鬥準備。好在有驚無險,日軍進入戰場泊後,沒找到軍區司令部,在村裡住了一夜,就撤回了乳山。

司令部撤出時,八路軍部隊上不知哪一個幹部的孩子,因為在街上玩,當時沒找到,沒能和部隊一起撤走,許世友命令司令部警衛排的一個戰士,化裝潛回村子,找到小孩,在日軍的眼皮底下把孩子帶走了。直到現在,村裡老人說起來這件事,都翹大拇指。

許世友的夫人田普當時住在楊吉南家,還認了楊吉南的姐姐做乾女兒。光陰似箭,世事滄桑,當年16歲的乾女兒,如今也成了80多歲的老太太,但許世友將軍的音容笑貌依然在眼前。

(本文由山東省海陽市政協文史委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