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都說印度彎道超車,你知道他們與全球摩企“那些事“嗎?

我們都知道, 近年來, 憑藉著龐大的市場吸引力, 印度本土也迎來了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摩托車企業的投產與投資合作。 包括哈雷、寶馬、鈴木、凱旋、皇家恩菲爾德等。 接下來, 小編就為你盤點下, 與印度本土企業合作的那些全球摩企。

皇家恩菲爾德和印度

皇家恩菲爾德是英國當地一家傳奇的摩托車企業, 他們早在1901年就開始製造摩托車。

他們也是與印度接觸相當早的一家國外摩托車商。 早在1949年, 印度與該公司簽訂了“bullet”車型的生產訂單。 這款車也成為了印度陸軍和員警部隊的官方摩托車。

到了1955年, 皇家恩菲爾德就開始在印度進行當地語系化的生產。 當地不少人甚至認為, 皇家恩菲爾德是印度的, 而哈雷大衛森是美國的。 目前在印度, 皇家恩菲爾德的bullet350, 仍然是125cc排量以上的熱銷車型之一。

據統計, 目前印度市場每銷售5輛180CC以上的摩托車, 就有4輛來自皇家恩菲爾德。

你得知道, 在大排量摩托車的市場中, 哈雷大衛森全球的年銷量只有約25萬輛, KTM只有約20萬輛, 寶馬只有約15萬輛, 而凱旋和杜卡迪則分別在5萬輛的水準。

由於近6年來, 皇家恩菲爾德在印度銷量有超過55%的增長, 因此他們又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投建了新工廠。

Bajaj和KTM

位於浦那 (Pune)的BAJAJ是印度著名的家族企業, 誕生於1945年, 集團內共有27家企業, 摩托車銷量位列印度市場的前3, 僅次於英雄、本田。 關於Bajaj, 我們瞭解最多的, 或許就是他們和奧地利KTM之間的合作故事。

2007年, Bajaj收購了KTM公司14%的股權後, KTM的年產量從2007年的6.5萬輛增長到2017年的20萬台,

並成為歐洲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 Bajaj目前已經向KTM投資了約2.5億美元, 並在浦那附近的Chakan設立了KTM的工廠。

這家工廠每年約生產10萬輛KTM的摩托車。 其實, Bajaj集團除了支援KTM打造高性能的賽車之外, 還有它周邊的技術公司提供支援, 如著名的減震器公司WP, 航空航太製造商Pankl, 這也對KTM和Bajaj自身打造高性能的摩托車提供的生產製造業的生態鏈。

值得一提的是, Bajaj同時也是印度川崎的代理商。 上個月, Bajaj非常接近採購杜卡迪品牌, 但由於種種原因, 最後以失敗告終。 據最新消息, 目前Bajaj正在與北極星旗下的勝利洽談合作意向。 目前, 勝利品牌已經被北極星關閉運營。

Bajaj和凱旋(triumph)

凱旋675系列或許會推出小排量版本 今年8月份, 英國摩托車製造商凱旋, 宣佈與印度Bajaj合作, 開發一系列優秀的中型摩托車。

據悉, 兩家公司將不會組成合資企業, 但將會整合各自的優勢和資源, 開發印度地區的中小排量摩托車的市場。

Bajaj和胡斯瓦納(Husqvarna)

今年8月份,Bajaj和KTM聯合宣佈,將在全球推出全系列的胡斯瓦納摩托車。 胡斯瓦納是另一個著名的歐洲摩托車品牌,它從1903年就開始製造摩托車。

KTM在2013年從寶馬處買得了胡斯瓦納品牌的所有權,並將該品牌旗下的車型整合到KTM的印度工廠(Chakan)中生產。 據悉,印度即將推出的第一款新車,將是Vitpilen 401。

Svartpilen 401和Vitpilen 701將由奧地利KTM生產,並於2018年推出。 2017年,印度KTM工廠的產量預計將超過10萬輛。而隨著胡斯瓦納品牌的投產,KTM工廠的產能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翻倍,達到20萬台。

TVS和寶馬

2013年,印度知名摩托車製造商TVS,宣佈與德國寶馬(BMW Motorrad)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非股權合作夥伴關係),為印度國內和國際市場製造500cc排量以下的摩托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TVS在印度銷售了248萬輛摩托車,但從未生產過250cc以上的摩托車。 最近,在泰米爾納德邦的TVS荷秀工廠,基於寶馬街車G310R開發的新款跑車Akula 310頻頻亮相。這款新車最終名字很可能為TVS Apache RR 310S。

據悉,寶馬摩托明年將在印度開設更多的經銷商網路,除了跑車Akula 310,街車Apache RTR 200外,寶馬摩托車眾多中低排量的新車型,都將交由TVS製造。

馬恒達和標緻

或許不少朋友對馬恒達有點陌生,其在印度當地的實力非常雄厚,馬恒達集團(Mahindra Group)是一家印度跨國企業集團控股公司,總部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孟買馬恒達塔。

集團涉足汽車製造,資訊技術,能源等業務,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業務。 馬恒達是印度當地最大的SUV汽車和多功能車的生產商,年營業額達130億美元。

馬恒達與TVS、BAJAJ、HERO合稱印度摩企四大巨頭。 馬恒達於2008年涉足兩輪摩托車,其在2011年的時候成為世界摩托車大獎賽Moto3組別的車隊第一家印度贊助商,馬恒達車隊在2014年的時候取得了年度第10名的不俗成績。 2014年,馬恒達對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旗下的標誌踏板業務,展開收購。

由於標誌雪鐵龍集團急需擺脫這一負擔,而且也看中了印度這個新興的兩輪市場,最終馬恒達獲得了標緻踏板車業務的51%股權。 憑藉著100多年踏板車製造歷史,馬恒達近年也接著標緻品牌,推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車型。

雖然摩托業務在馬恒達集團內占比不大,但是憑藉著豐富的資源,其實力不容小覷。

馬恒達與BSA摩托

除了2014年控制標緻踏板車業務外,馬恒達還在2016年“復興”了英國元老級摩托車品牌BSA。 或許不少朋友對英國老牌摩企BSA不太熟悉。這家品牌和諾頓等摩企,都是英國乃至歐洲最早涉足摩托車的企業之一。

早在1909年,BSA就開始生產摩托車。他們最早的摩托車搭載了2.6千瓦的單缸發動機,並且採用皮帶驅動,售價50英鎊。在世界大戰期間,BSA摩托車曾大放異彩,並成為軍隊的利器。

BSA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上世紀50年代。其生產的350CC和500CC單缸四衝程摩托車,甚至成為20世紀50年代速度最快的量產車。 BSA在50年代的賽事當中相當活躍,但好景不長,60年代後,BSA逐漸走下坡路,於70年代中期宣佈破產。

2016年年末,馬恒達以340萬英鎊的價格,獲得BSA品牌100%所有權,並且宣佈將於2年內推出全新的BSA車型。

BSA計畫復興“波士頓黃金星”Gold Star

今年8月份,Bajaj和KTM聯合宣佈,將在全球推出全系列的胡斯瓦納摩托車。 胡斯瓦納是另一個著名的歐洲摩托車品牌,它從1903年就開始製造摩托車。

KTM在2013年從寶馬處買得了胡斯瓦納品牌的所有權,並將該品牌旗下的車型整合到KTM的印度工廠(Chakan)中生產。 據悉,印度即將推出的第一款新車,將是Vitpilen 401。

Svartpilen 401和Vitpilen 701將由奧地利KTM生產,並於2018年推出。 2017年,印度KTM工廠的產量預計將超過10萬輛。而隨著胡斯瓦納品牌的投產,KTM工廠的產能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翻倍,達到20萬台。

TVS和寶馬

2013年,印度知名摩托車製造商TVS,宣佈與德國寶馬(BMW Motorrad)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非股權合作夥伴關係),為印度國內和國際市場製造500cc排量以下的摩托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TVS在印度銷售了248萬輛摩托車,但從未生產過250cc以上的摩托車。 最近,在泰米爾納德邦的TVS荷秀工廠,基於寶馬街車G310R開發的新款跑車Akula 310頻頻亮相。這款新車最終名字很可能為TVS Apache RR 310S。

據悉,寶馬摩托明年將在印度開設更多的經銷商網路,除了跑車Akula 310,街車Apache RTR 200外,寶馬摩托車眾多中低排量的新車型,都將交由TVS製造。

馬恒達和標緻

或許不少朋友對馬恒達有點陌生,其在印度當地的實力非常雄厚,馬恒達集團(Mahindra Group)是一家印度跨國企業集團控股公司,總部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孟買馬恒達塔。

集團涉足汽車製造,資訊技術,能源等業務,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業務。 馬恒達是印度當地最大的SUV汽車和多功能車的生產商,年營業額達130億美元。

馬恒達與TVS、BAJAJ、HERO合稱印度摩企四大巨頭。 馬恒達於2008年涉足兩輪摩托車,其在2011年的時候成為世界摩托車大獎賽Moto3組別的車隊第一家印度贊助商,馬恒達車隊在2014年的時候取得了年度第10名的不俗成績。 2014年,馬恒達對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旗下的標誌踏板業務,展開收購。

由於標誌雪鐵龍集團急需擺脫這一負擔,而且也看中了印度這個新興的兩輪市場,最終馬恒達獲得了標緻踏板車業務的51%股權。 憑藉著100多年踏板車製造歷史,馬恒達近年也接著標緻品牌,推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車型。

雖然摩托業務在馬恒達集團內占比不大,但是憑藉著豐富的資源,其實力不容小覷。

馬恒達與BSA摩托

除了2014年控制標緻踏板車業務外,馬恒達還在2016年“復興”了英國元老級摩托車品牌BSA。 或許不少朋友對英國老牌摩企BSA不太熟悉。這家品牌和諾頓等摩企,都是英國乃至歐洲最早涉足摩托車的企業之一。

早在1909年,BSA就開始生產摩托車。他們最早的摩托車搭載了2.6千瓦的單缸發動機,並且採用皮帶驅動,售價50英鎊。在世界大戰期間,BSA摩托車曾大放異彩,並成為軍隊的利器。

BSA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上世紀50年代。其生產的350CC和500CC單缸四衝程摩托車,甚至成為20世紀50年代速度最快的量產車。 BSA在50年代的賽事當中相當活躍,但好景不長,60年代後,BSA逐漸走下坡路,於70年代中期宣佈破產。

2016年年末,馬恒達以340萬英鎊的價格,獲得BSA品牌100%所有權,並且宣佈將於2年內推出全新的BSA車型。

BSA計畫復興“波士頓黃金星”Gold Sta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