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唐太宗薄葬之謎?一盜墓賊無意之舉揭真相,墓中藏寶太意外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的一位明君, 他開創了華夏的“貞觀之治”, 他生前厲行節儉, 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 去世之後, 被葬在了昭陵。

據史書記載, 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去世後, 唐太宗才下旨造昭陵, 鑿石的工人才100多個, 幾十天就完工了。 因此, 長孫皇后的陵墓當然是屬於薄的不再薄的薄葬了。 於是, 天下人對唐太宗的薄葬都讚歎不已。

然而, 在長孫皇后去世後的十幾年裡, 唐太宗, 一方面不斷宣稱自己死後也要薄葬,

另一方面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昭陵的營建。 因此, 昭陵的規模也肯定不是長孫皇后下葬時100來個鑿石工在幾十天內就建好的那樣。

五代時, 一盜墓賊無意中闖進昭陵“試手氣”, 結果竟然有了驚天收穫。 發生盜墓事件後, 昭陵暴露出宏大的宮室, 其豪華程度不亞于唐太宗生前居住的宮殿。 昭陵中間為正寢, 東西兩邊還放著石床。 石床上放著鐵匣, 歷代書法家的真跡收入其中, 至發掘時還筆墨如新。 由此可見, 昭陵的宏大規模絕非一般皇室陵墓能夠比擬。

無獨有偶, 《五代史·溫韜傳》的記載, 照陵從墓道口到墓室深達230米, 前後安置了5道石門。 由此可見, 昭陵的墓道應當是極為深長, 而地宮必定是極為宏大的。

至此, 人們終於知道, 唐太宗的薄葬之說, 竟是一個彌天大謊。 問題來了, 唐太宗為什麼要撒下這個彌天大謊呢?

原因很簡單:為防止死後被盜墓。

唐太宗下旨薄葬, 以及因山為陵的真實目的, 絕非想標榜自己的節儉, 而是想借山勢的雄偉氣勢來斷絕世人的盜墓之心。

昭陵薄葬的謊言被揭開後, 其隨葬品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這其中, 有著比金銀更為珍貴的名家書法和繪畫作品。

唐太宗酷愛書法, 是唐代書法收藏家。 而其中, 唐太宗視王羲之的作品為國寶。 據說, 唐太宗臨崩前, 安排人將他收藏的一些名家書法作品葬入墓中, 這其中還包括王羲之的臨世奇珍——《蘭亭序》。 據說, 唐代著名繪畫家閻立本也在墓穴的牆壁上繪製了大量的壁畫。

除了掩埋了不為人知的書畫真跡外, 昭陵還有一組馳名中外的浮雕——《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經常騎的六匹戰馬, 它既象徵著唐太宗所經歷的六大主要戰役, 也是為了表彰它們在伴隨唐太宗南征北戰時立下的赫赫戰功。

據說,昭陵六駿是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畫稿,挑選優秀工匠刻在高1.7米,寬2.05米的六個石屏上。李世民親自為六駿題寫讚語,然後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在右上角,殷仲容用隸書刻於座上,史稱“三絕”。

作為曠世珍寶,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昭陵六駿》自然也逃不掉被盜掘的命運。1914年和1917年,美國文化間諜卑士博勾結陝西軍閥盜竊《昭陵六駿》的案件震驚了全國。經過陝西人民的抗爭和攔截,終於保留下來了四幅,然而其中最好的兩幅卻失落海外,至今未能歸還,讓人痛心不已。

總之,唐太宗以“掩人耳目”的薄葬來“防盜”,結果仍然逃不過被盜的厄運,誠為悲也。

據說,昭陵六駿是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畫稿,挑選優秀工匠刻在高1.7米,寬2.05米的六個石屏上。李世民親自為六駿題寫讚語,然後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在右上角,殷仲容用隸書刻於座上,史稱“三絕”。

作為曠世珍寶,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昭陵六駿》自然也逃不掉被盜掘的命運。1914年和1917年,美國文化間諜卑士博勾結陝西軍閥盜竊《昭陵六駿》的案件震驚了全國。經過陝西人民的抗爭和攔截,終於保留下來了四幅,然而其中最好的兩幅卻失落海外,至今未能歸還,讓人痛心不已。

總之,唐太宗以“掩人耳目”的薄葬來“防盜”,結果仍然逃不過被盜的厄運,誠為悲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