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差點吞併蘋果的帝國企業,只用了一年就轟然倒下

背靠大海灣, 23萬m²的村落排屋, 訪客絡繹不絕……不用懷疑, 這就是門羅派克駭客街1號——Facebook的總部。 這個世界著名的社交工具, 其CEO紮克伯格還在最近美國權威科技媒體The Verge公佈的全美最受歡迎CEO調查中,

排名第一。

而在Facebook租下這裡作為總部之前, 這裡曾存在過另一家帝國型公司。

那時的矽谷, 正被資訊工業的颶風席捲, 而當年, 這裡還不叫駭客街。 這家牛逼閃閃的公司就是在這兒, 走上它的開掛之路, 其發展勢態與如今Facebook相比, 可謂不相上下。

它就是Sun Microsystems(太陽微系統公司)!

從市值兩千億到隕落, 只花了一年

太陽微電子公司, 于1982年創立。 在Sun最輝煌的時候, 市值曾達2000億美元, 遠超當時的穀歌和IBM。 4年就已經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堪稱史上最快。 Sun還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 並且直接和政府合作的電腦公司。

“Sun微系統”、“太陽微系統”, 這個名字, 對經歷過中國互聯網發源期的人來說, 那是如雷貫耳。

然而, 這麼一個龐然大物, 最終僅用了一年的時間, 就轟然倒下。 其場面, 何止是用一個“慘烈”能夠形容……

傳奇一:差點吞掉約伯斯的蘋果

Sun首倡雲計算, 主張開放源碼, 它還第一個喊出了“網路就是電腦”的口號, 當.com盛囂塵上之時, Sun理所當然地做了那個點亮.com的網路玩家, 它使網路迅速發展, 遍鋪全球。

但是, 對於Sun的創始人斯科特來說, 在Sun的28年中, 發明Java是他認為最得意的事。

Java使Sun市值大升, 一度超過2千億美元。 所有的網路巨頭公司為之一振, IBM、HP、微軟為Java配置了專門的開發團隊, 全球幾百萬軟體工程師眷顧於Java, 著迷於Java。

詹姆斯·高斯林, 在供職於Sun期間, 創造出Java

然而, 差點吞掉約伯斯的蘋果才是Sun的傳奇。

1996年初, Sun的股票市值沖向巔峰, 而蘋果的股票降至冰點,

在證券市場上的價格為5美元每股。 1月26日, 一家科技博客Suck.com稱, Sun正在和蘋果談判, 願以38.9億美元總價收購蘋果。

於是, 在一個週二的分析師大會上, 時任Sun高管的桑德爾準備宣佈收購蘋果的計畫。 他清了清嗓子, 正要宣讀計畫, 突然其中一位蘋果的投資銀行家站出來極力反對。 他提出了許多苛刻條件, 迫使Sun最終放棄了收購。

傳奇二:與微軟的生死大作戰

除了蘋果以外, Sun還曾和科技巨頭微軟經歷一場長達數年的生死之戰。

上世紀80年代, 借PC機東風, 微軟與英特爾組成的Wintel聯盟所向披靡。 微軟生產的Windows作業系統一度控制著整個PC市場, 獲得巨大成功, 但是它卻忽略了互聯網的發展, 被另外一家以生產流覽器軟體而聞名的網景公司(Netscape)搶佔了先機,

它先於微軟推出流覽器軟體。

1985年, Sun成功研究出了Sparc精簡指令型CPU, 大幅提高了工作站的性能。 再加上它基於Unix的伺服器系統, 可以直接對抗惠普和DEC這樣的傳統中式小型電腦。

當時, Sun又恰好發明了Java語言, Java語言結構新穎、可即時操作、而且安全性強, 適合用於編寫流覽器軟體。 1996年, 微軟遇到了Sun, 兩者一拍即合, 微軟利用Java開發出IE流覽器。

當IE成功問世時, 微軟將IE捆綁進作業系統中, 使得很多電腦用戶不得不使用IE作為流覽器軟體。 網景因此受到強烈的衝激, 最終被美國線上(AOL)收購。

那麼原本是親密戰友的Sun與微軟是如何翻臉無情?以至Java最後也被Windows無情地拋棄呢?

因為微軟意識到Java不僅僅是一種語言, 它很可能是.COM的替代者, 而.COM恰恰是Windows基於的程式設計模型。

微軟開始對Java進行清掃, Sun又豈是好惹的?

於是雙方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拉鋸戰。

2000年6月開始, 隨著微軟推出.net戰略, 兩個公司的競爭進一步升級, 轉變為關乎未來的生死較量。

也正是這一年, Sun終於跌下神壇, 太陽即將隕落。

太陽的最終隕落

從創業到繁榮, Sun花了近二十年, 而傾覆卻只用了一年時間。

Sun的失敗, 究其原因, 就是一直佔據主流地位的硬體文化誤導了企業的發展。 Sun是從硬體起家, Sun對於市場的理解, 完全從硬體廠商的角度, 強調高端、低量、高價值, 並以此部署網路計算。

至於軟體產品的特性和功能、軟體在市場上統領千軍萬馬的趨勢, 這些在銷售指標、合作夥伴、管道計畫及供應鏈管理面前不值一提。

而Sun真正最為寶貴的是開放的Solaris系統和經典的Java,但是他們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它們。

或許也因為當時的硬體和作業系統太好賣了,創始人麥克尼利只顧著把這些東西賣給大中型企業,建立硬體的帝國。可是,他卻忽略了微軟和英特爾正在靠免費和賣服務蠶食的小型企業和微型電腦使用者市場,偷偷打著遊擊戰。

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來臨,大大小小的企業關停無數。Sun銷量慘澹,從一年前盈利9億美元,瞬間變成虧損5億美元。

雖然在2000年的泡沫過後,麥克尼利辭職、舒瓦茨接任,靠著賣掉公司多處房產,包括如今Facebook總部所在的園區,讓公司扭虧為盈;靠開源Solaris搶回部分市場佔有率;用IT技術服務帶來了強勁的現金流……但也無力回天。

2001年,Sun已經淪為美國二流的科技公司,再也無法與蘋果和微軟、IBM這樣的巨頭比肩了。

2009年,Sun被甲骨文公司以74億美元收購,2000多億的市值就這樣消散在互聯網歷史的潮流之中。

今天,蘋果的市值是5400億美元,是當年的142倍。反觀Sun,在被甲骨文收購後,公司經歷不斷洗牌,其團隊幾乎全部出走。

有趣的是,Sun的落幕不代表牛逼的人也由此落寞,更多人是因為離開了Sun而開啟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曾擔任Sun CTO埃裡克·施密特,2001年在谷歌創始人的聘請下,擔任了10年CEO,現在已經成為谷歌執行董事長;

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在1984年退出了管理層,在1995年創立了具有革命意義的網景流覽器;

創始團隊技術大拿安迪·貝托謝姆成了矽谷最牛的天使投資人,他投了谷歌、英偉達(Nividia)、Tapulous等公司;

同樣是創始團隊成員的比爾·喬伊,後來成了矽谷最牛風投KPCB凱鵬華盈的合夥人,KPCB投資過美國線上、奮揚公司(EXICITE)、亞馬遜;

形象點來說,Sun的落寞,就好比如今BAT中任意的一家,在一年之內,於國內的互聯網界銷聲匿跡。而這家公司用它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公司有多大,離死亡都只有一步之遙。

在創業的道路上,你永遠不要企圖松半口氣。

而Sun真正最為寶貴的是開放的Solaris系統和經典的Java,但是他們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它們。

或許也因為當時的硬體和作業系統太好賣了,創始人麥克尼利只顧著把這些東西賣給大中型企業,建立硬體的帝國。可是,他卻忽略了微軟和英特爾正在靠免費和賣服務蠶食的小型企業和微型電腦使用者市場,偷偷打著遊擊戰。

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來臨,大大小小的企業關停無數。Sun銷量慘澹,從一年前盈利9億美元,瞬間變成虧損5億美元。

雖然在2000年的泡沫過後,麥克尼利辭職、舒瓦茨接任,靠著賣掉公司多處房產,包括如今Facebook總部所在的園區,讓公司扭虧為盈;靠開源Solaris搶回部分市場佔有率;用IT技術服務帶來了強勁的現金流……但也無力回天。

2001年,Sun已經淪為美國二流的科技公司,再也無法與蘋果和微軟、IBM這樣的巨頭比肩了。

2009年,Sun被甲骨文公司以74億美元收購,2000多億的市值就這樣消散在互聯網歷史的潮流之中。

今天,蘋果的市值是5400億美元,是當年的142倍。反觀Sun,在被甲骨文收購後,公司經歷不斷洗牌,其團隊幾乎全部出走。

有趣的是,Sun的落幕不代表牛逼的人也由此落寞,更多人是因為離開了Sun而開啟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曾擔任Sun CTO埃裡克·施密特,2001年在谷歌創始人的聘請下,擔任了10年CEO,現在已經成為谷歌執行董事長;

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在1984年退出了管理層,在1995年創立了具有革命意義的網景流覽器;

創始團隊技術大拿安迪·貝托謝姆成了矽谷最牛的天使投資人,他投了谷歌、英偉達(Nividia)、Tapulous等公司;

同樣是創始團隊成員的比爾·喬伊,後來成了矽谷最牛風投KPCB凱鵬華盈的合夥人,KPCB投資過美國線上、奮揚公司(EXICITE)、亞馬遜;

形象點來說,Sun的落寞,就好比如今BAT中任意的一家,在一年之內,於國內的互聯網界銷聲匿跡。而這家公司用它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公司有多大,離死亡都只有一步之遙。

在創業的道路上,你永遠不要企圖松半口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