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要去南蘇丹,那有和你一樣大的小朋友需要照顧

來源中國軍網

“媽媽, 你要去的地方遠嗎?”

“遠啊, 在非洲呢, 就是有長頸鹿、大象的地方。 ”

“媽媽, 你去那兒幹嘛?”

“因為那裡也有和你一樣大的小朋友需要媽媽照顧啊。 ”

“媽媽, 那我想你了怎麼辦?”

“沒關係, 你會經常在電視上看見媽媽的。 ”

“真的嗎?到時你一定要先告訴我, 我要讓老師和同學都知道。 ”

……

這是第161醫院婦產科醫生段瑤, 在維和集訓前與女兒的一段微信語音。

孩子並不知道媽媽要去的地方有多麼遙遠, 更不知道媽媽將要面對怎麼樣的危險, 但稚嫩的童音中, 還是流露出滿滿的驕傲。

南蘇丹有多遠?如果從北京首都機場出發的話,

不計算中轉換乘耽誤的時間, 在天上就要飛13個小時。

南蘇丹有多亂?這裡的地面交通經常受到武裝分子伏擊, 持械搶劫、殺人隨處可見。

或許, 孩子眼中的非洲, 是一個遍佈著長頸鹿和大象的“童話世界”, 但是, 維和醫療隊要去的那個瓦烏, 不過是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

在戰火紛飛的異國他鄉, 精心呵護脆弱的生命, 何其之難!為了不愧對一身戎裝, 她告別了三十多年來幾乎從未遠離過的母親和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毅然奔赴非洲大陸。

臨行前, 段瑤的母親為她在作訓服內襯上繡了八個字——不辱使命, 平安歸來。

自古及今, 我們見慣了出征時的祝詞, 從武王伐紂的“我武維揚, 侵於之疆, 取彼兇殘”;到李唐義軍的“班聲動而北風起, 劍氣沖而南斗平”;再到反袁護國的“誰捍牧圉?日維行者。 與子同仇, 不渝不舍 ”。 這些傳世的誓詞中, 有理想信念、有豪情壯志、有堅毅不撓, 但最真誠的, 可能還是“不辱使命, 平安歸來”這寥寥數語的祝福。 平實的繡工中, 透出完成任務的決心,

也有著對於平安歸來的期冀。

為了照顧非洲的小朋友, 更為了不愧對一身戎裝, 段瑤即將開始一段未知的“旅程”。 而一位90後的戰士, 也將“故地重遊”。

韓大進, 早在2015年9月, 時年25歲的他就踏上過瓦烏的土地。 次年10月, 回家。 再次年7月, 離家集訓。 集訓兩個月後, 他再次登上了飛機, 重返那片讓他永生銘記的土地。 上次, 他沒能陪兒子過上一周歲的生日, 這次, 他又將缺席了兒子三歲的生日。 在孩子人生中最為懵懂的前四年中, 他竟有整整兩年遠在非洲。

和平時期, 親歷戰爭一年之久, 這絕對不會是什麼美好的記憶, 而家中, 有嬌妻, 有幼子, 他為什麼一定要“狠心”的“拋妻棄子”?

他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上次維和期間, 他的兩位戰友永遠留在了非洲。 其人雖歿, 其魂永續。 作為我國首次在瓦烏執行長達十二個月維和任務的“老兵”, 韓大進的經驗, 能讓新戰友們少走許多彎路, 為了戰友, 他義不容辭。 一篇506個字的請戰書, 一個力透紙背的手印, 向維和醫療隊黨委訴說著他重返戰場的決心。

他在臨別時向兒子解釋:“在非洲, 有許多小朋友連飯都吃不上, 衣服也穿不上, 為了讓非洲的小朋友早點過上好日子, 我還要再離開你一次。 ”才兩歲半的孩子, 雖然暫時理解不了爸爸的話, 但是當孩子長大後, 一定會為他的爸爸感到驕傲。

類似的故事, 在這支平均年齡為33歲的維和醫療隊中還有很多。 33歲, 年逾而立, 正是個人精力最為充沛的時候, 但每位隊員的身後, 大都有一個年齡尚小的孩子。 他們家中的孩子, 或牙牙學語, 或蹣跚學步, 有的即將第一次踏入校園, 有的正面臨第一次升學考試。 當隊員們遠赴非洲, 幫助當地的小朋友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 他們很可能錯過了自己孩子重要的人生節點。

第477醫院的翁維醫生, 女兒一歲生日時只能給孩子寫一封信,聊表思念之情;第161醫院的蘇波醫生,訓練期間妻子分娩,他只能陪上短短幾天便趕回隊裡訓練;艾韻護士剛剛七歲的兒子,因為媽媽不在家、爸爸工作忙,照顧起生病住院的奶奶,還安慰媽媽說自己是小小男子漢,讓她安心工作;毛高峰醫生家裡的老人身體不太好,孩子的功課還需要時時輔導……

這一切,他們都默默克服了,給我們展現的,只有訓練場上一個個英姿颯爽的身影。

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在進行護送傷患演習

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在模擬診治傷患

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在模擬傷患救治

遠赴異域沙場,不傷感是不可能的。臨別時,段瑤一家緊緊相擁,依依惜別。她強忍淚水,安慰著自己的母親和女兒;郭征的女兒摟著爸爸,久久不願離開爸爸的懷抱;徐東抱著自己剛剛出生的小兒子,身邊站著自己的大兒子,笑著合了一張影。出征前,韓大進抱起不到三歲的兒子,粗糙的臉龐和孩子的面頰緊緊貼在一起。

這些畫面,和你想像中的出征場景是不是不太一樣?文學作品中的出征,歃血明志者有之,慷慨陳詞者有之。而此時的出征,卻只是一副溫情中帶著傷感場景,會不會讓你大失所望?

當然不會,維和隊員不是沒有私情的機器。冰冷的“機器”,又如何能向世界,展現我中國軍隊威武文明之師的風采?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戰士,為了踐行軍人的使命擔當、為了非洲的小朋友早日免受戰亂之苦,暫別家中幼童、克服重重困難,遠赴異域,播灑希望。

在這些臨別的淚水和擁抱中,散發著弘毅的光芒,此行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擦乾眼中的淚水,銘記懷中的溫度,登機。在一萬多公里外的南蘇丹,還有一群流離失所的孩子等著他們的照顧……

等到非洲的孩子們也能過上安定的日子,爸爸媽媽再回來陪你,去遊樂園,去郊外,去一切你想去的地方……

女兒一歲生日時只能給孩子寫一封信,聊表思念之情;第161醫院的蘇波醫生,訓練期間妻子分娩,他只能陪上短短幾天便趕回隊裡訓練;艾韻護士剛剛七歲的兒子,因為媽媽不在家、爸爸工作忙,照顧起生病住院的奶奶,還安慰媽媽說自己是小小男子漢,讓她安心工作;毛高峰醫生家裡的老人身體不太好,孩子的功課還需要時時輔導……

這一切,他們都默默克服了,給我們展現的,只有訓練場上一個個英姿颯爽的身影。

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在進行護送傷患演習

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在模擬診治傷患

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在模擬傷患救治

遠赴異域沙場,不傷感是不可能的。臨別時,段瑤一家緊緊相擁,依依惜別。她強忍淚水,安慰著自己的母親和女兒;郭征的女兒摟著爸爸,久久不願離開爸爸的懷抱;徐東抱著自己剛剛出生的小兒子,身邊站著自己的大兒子,笑著合了一張影。出征前,韓大進抱起不到三歲的兒子,粗糙的臉龐和孩子的面頰緊緊貼在一起。

這些畫面,和你想像中的出征場景是不是不太一樣?文學作品中的出征,歃血明志者有之,慷慨陳詞者有之。而此時的出征,卻只是一副溫情中帶著傷感場景,會不會讓你大失所望?

當然不會,維和隊員不是沒有私情的機器。冰冷的“機器”,又如何能向世界,展現我中國軍隊威武文明之師的風采?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戰士,為了踐行軍人的使命擔當、為了非洲的小朋友早日免受戰亂之苦,暫別家中幼童、克服重重困難,遠赴異域,播灑希望。

在這些臨別的淚水和擁抱中,散發著弘毅的光芒,此行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擦乾眼中的淚水,銘記懷中的溫度,登機。在一萬多公里外的南蘇丹,還有一群流離失所的孩子等著他們的照顧……

等到非洲的孩子們也能過上安定的日子,爸爸媽媽再回來陪你,去遊樂園,去郊外,去一切你想去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