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從才子到行者,從巴黎聖母院到拘留所,他撼動了數百萬人的心

《從巴黎聖母院到深圳拘留所, 從一塊肥皂到一尊佛|畫行者日記》這篇文章火遍網路, 可誰又知作此文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公之於世……

“一位朋友正處於人生的變故中, 身份轉換帶來的落差使他很痛苦, 他是博士, 道理比我懂得多, 我不知怎麼勸他, 便寫下了自己的那段親身經歷……”

朋友看了那個故事後, 流下了淚, 說, 什麼也不用講了, 我懂了。

後來, 他把這篇文發佈到網上, 數百萬的點擊證明了它對人心靈的衝擊力。

畫行者:鄭泰均

夢想

“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我對話鄭泰均時, 這句話脫口而出。 一個人, 當身份從藝術家變成階下囚時, 仍能安然地把手中殘破的肥皂雕成一尊佛, 能不發一言, 感染了身邊的屢教不改的吸毒犯、嗜毆成性的小混混……

這樣心靜如水的人, 還會有激情與夢嗎?

原以為, 這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被“打發“掉的問題, 誰知, 聽到的, 卻是一個讓人淚眼婆娑的故事……

“從小,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畫家……“

他未曾想到, 這夢想卻成了家裡人的心病……

“當我要獨自面對這社會時, 才發現, 靠賣畫為生, 舉步維艱……在社會上, 如果我們專注作一件事,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可能足以養家糊口, 甚至功成名就, 但在藝術領域, 數十年的堅持、探索, 如果無人欣賞, 你可能一無所獲, 甚至不能對父母盡到基本的責任。 ”

看著日漸憂慮的母親, 他說:“給我半年時間, 如果還折騰不出名堂, 我放棄作畫家的念頭, 去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

那半年, 他把自己關在果園中的小屋裡, 傾注全部心血去創作。

他把畫繪在石頭上, 希望能吸引更多人來買。

半年後, 他手中多了一塊塊精美絕倫的石頭, 這是支撐他夢想的最後籌碼。

他抗著那些石頭, 到了景區才發現, 出門時, 只管媽媽要了去程的路費, 他甚至沒有買票進景區的本錢。 在路人的指點下,

他找到了一個免費進入景區的入口, 尋到了湖邊的一顆大樹下。

“坐在樹蔭下, 我取出一塊石頭, 剝掉包裝紙, 卻發現由於塗在石頭上的清漆未幹透, 在一路的顛簸碰撞下, 上邊的畫跡已模糊……“

第一塊如此, 第二塊如此, 第三塊依然如此……

他聽到旁邊有人說:“太可惜了, 若不是畫毀了, 我一定買。 “

他一言不發, 繼續剝下去, 希望能有“倖免於難“的石頭。

“剝到第六塊的時候, 我的腿軟了。 剝完了全部, 內心是一種幻滅……“

半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為夢想下的最後賭注, 沒了。 他不知怎樣面對含辛茹苦支持他的母親……

沒有路費, 沒有電話, 夜幕將臨, 他像是被扔在了荒山野嶺的無助的孩子, 絕望地看著太陽一點點沉入湖中, 看著落葉身不由己地飄零。

“年輕人,你怎麼還不回家?“不知什麼時候, 一位出家人已悄然站在他身邊。

望著那張慈祥的臉,無助的他說出了心裡話。

“我從小認為自己是天才藝術家,卻一輩子也沒賣出去幾幅畫,現在,半年的心血又付之東流……“

出家人聽後,一言不發,只從地上揀起一個東西送到他眼前,問:“你說它還有用嗎?“

他瞥了一眼,是片爛樹葉,“沒什麼用”,他說。

“你再看看。”

仔細端詳下, 他發現,葉雖爛,脈絡還是很清晰。

“葉脈還很美。”他說。

出家人笑笑說:“一片爛葉尚餘葉脈可作畫,可見, 世間再卑微的存在,都有他的價值。 ”

這句話,從此便深深印在了他心底。

“後來,我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貼在自己賣出的畫作之後……”

若干年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在朋友家看到他的畫和畫後附的故事, 想買一幅,送給高考剛落榜的朋友。 他寄出了畫,過了幾天,接到對方的電話說, 朋友收到了畫,讀到了那個故事,非常感動, 已經從頹廢狀態中走出,開始找工作,積極面對生活了。 “

“從那以後, 我的夢想便從成為一個畫家,變成想成為一個給人喜悅給人希望給人勇氣的人……我想把整個人生都變成給人帶來溫暖與美好的畫卷, 用畫,用文, 用照片,用行動……”

信仰

“那又是什麼讓您與佛教結緣呢?” 我想起在令無數人壓抑焦慮的看守所中, 一塊殘皂經由他手,變成了一尊佛,讓那些在世人眼裡無惡不作的人被他那份靜謐祥和所感染, 也試著誦經、禪坐,讓內心產生了奇妙的變化……

“有一年我和師父為寺廟雕佛像,那時對佛教瞭解很少, 廟裡師父向我講佛法, 也完全聽不進去,直到有一天一位出家人說,‘你為一個普通人雕像,尚要瞭解他的背景、秉性,為佛雕像,又怎麼能對他一無所知呢?’,我才找到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讀了起來。“

那是一個夜晚, 師父,師兄已收工,大殿裡只有他和幾近完成的佛像。他點一盞煤油燈,讀著佛陀的傳記:金碧輝煌的皇宮、寂寞求索的靈魂、拋妻棄子的決絕、菩提樹下的證悟、延綿千年、惠及蒼生的無上智慧……不知不覺中他已淚流滿面。煤油燈下,師父雕的那尊佛像,好似正用慈悲的眼神望著它。

“那一刻我覺得他不是佛像, 而時空已穿越到2500年,周圍的一切已不復存在,只有我與佛相對而視。“

他熄滅了油燈, 跪拜了下去, 四周漆黑一片, 內心卻光明如晝。

畫行者

在你心中,信仰是什麼?

是在脆弱時護佑你的神秘力量?

是在空虛時不得不抓住的一塊浮木?

是為滿足塵世欲望的一種寄託?

於他,信仰是一種安住當下的從容,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

當他說起斷食作畫時,我腦中浮出了上邊這些字句。

他每作一幅畫,用的不僅是筆,更是靈魂。 作大畫時, 為了全心投入,他往往一斷食就是十餘天。

“斷食三天時,小腹開始發熱, 八九天時,便覺全身通透,輕盈,好似有無窮的力量……“

不為人間煙火所擾的日子,白天他專注作畫,累了,便爬到樹上睡個幾十分鐘……

於他而言, 作畫如行禪……他讓身與心同時進入空明純淨的狀態,讓心底最純淨通透的東西,透過毫端流出,去浸潤更多顆心靈。

求索之路上,他不斷地重塑自己,又不斷地超越自己。 作為畫家來說,風格的不斷變幻是一種冒險, 他可能會讓你在新的受眾群尚未形成前,失去已有的主顧。 但他已不在乎, 他要對話的是自己的靈魂,正如他自已一路走來的人生, 未曾迷失的是方向, 不斷超越的是束縛。

採訪鄭泰均老師,印象最深的是, 他不會講一句大道理, 他不會告訴你什麼是佛法,什麼是智慧,他只是把自己在人生最艱難時刻的掙扎與超越,真實地呈現在你眼前,讓你知道什麼叫“不為風搖,不為雨藏”,什麼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被他把心打磨得純淨也寧靜,正如在看守所裡, 那些深處社會最底層的,世俗眼裡的“壞人”,不知不覺中, 被他用清淨心打磨出的佛像所震撼, 繼而邂逅了心底深處,一個原本美好的自己……

“年輕人,你怎麼還不回家?“不知什麼時候, 一位出家人已悄然站在他身邊。

望著那張慈祥的臉,無助的他說出了心裡話。

“我從小認為自己是天才藝術家,卻一輩子也沒賣出去幾幅畫,現在,半年的心血又付之東流……“

出家人聽後,一言不發,只從地上揀起一個東西送到他眼前,問:“你說它還有用嗎?“

他瞥了一眼,是片爛樹葉,“沒什麼用”,他說。

“你再看看。”

仔細端詳下, 他發現,葉雖爛,脈絡還是很清晰。

“葉脈還很美。”他說。

出家人笑笑說:“一片爛葉尚餘葉脈可作畫,可見, 世間再卑微的存在,都有他的價值。 ”

這句話,從此便深深印在了他心底。

“後來,我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貼在自己賣出的畫作之後……”

若干年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在朋友家看到他的畫和畫後附的故事, 想買一幅,送給高考剛落榜的朋友。 他寄出了畫,過了幾天,接到對方的電話說, 朋友收到了畫,讀到了那個故事,非常感動, 已經從頹廢狀態中走出,開始找工作,積極面對生活了。 “

“從那以後, 我的夢想便從成為一個畫家,變成想成為一個給人喜悅給人希望給人勇氣的人……我想把整個人生都變成給人帶來溫暖與美好的畫卷, 用畫,用文, 用照片,用行動……”

信仰

“那又是什麼讓您與佛教結緣呢?” 我想起在令無數人壓抑焦慮的看守所中, 一塊殘皂經由他手,變成了一尊佛,讓那些在世人眼裡無惡不作的人被他那份靜謐祥和所感染, 也試著誦經、禪坐,讓內心產生了奇妙的變化……

“有一年我和師父為寺廟雕佛像,那時對佛教瞭解很少, 廟裡師父向我講佛法, 也完全聽不進去,直到有一天一位出家人說,‘你為一個普通人雕像,尚要瞭解他的背景、秉性,為佛雕像,又怎麼能對他一無所知呢?’,我才找到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讀了起來。“

那是一個夜晚, 師父,師兄已收工,大殿裡只有他和幾近完成的佛像。他點一盞煤油燈,讀著佛陀的傳記:金碧輝煌的皇宮、寂寞求索的靈魂、拋妻棄子的決絕、菩提樹下的證悟、延綿千年、惠及蒼生的無上智慧……不知不覺中他已淚流滿面。煤油燈下,師父雕的那尊佛像,好似正用慈悲的眼神望著它。

“那一刻我覺得他不是佛像, 而時空已穿越到2500年,周圍的一切已不復存在,只有我與佛相對而視。“

他熄滅了油燈, 跪拜了下去, 四周漆黑一片, 內心卻光明如晝。

畫行者

在你心中,信仰是什麼?

是在脆弱時護佑你的神秘力量?

是在空虛時不得不抓住的一塊浮木?

是為滿足塵世欲望的一種寄託?

於他,信仰是一種安住當下的從容,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

當他說起斷食作畫時,我腦中浮出了上邊這些字句。

他每作一幅畫,用的不僅是筆,更是靈魂。 作大畫時, 為了全心投入,他往往一斷食就是十餘天。

“斷食三天時,小腹開始發熱, 八九天時,便覺全身通透,輕盈,好似有無窮的力量……“

不為人間煙火所擾的日子,白天他專注作畫,累了,便爬到樹上睡個幾十分鐘……

於他而言, 作畫如行禪……他讓身與心同時進入空明純淨的狀態,讓心底最純淨通透的東西,透過毫端流出,去浸潤更多顆心靈。

求索之路上,他不斷地重塑自己,又不斷地超越自己。 作為畫家來說,風格的不斷變幻是一種冒險, 他可能會讓你在新的受眾群尚未形成前,失去已有的主顧。 但他已不在乎, 他要對話的是自己的靈魂,正如他自已一路走來的人生, 未曾迷失的是方向, 不斷超越的是束縛。

採訪鄭泰均老師,印象最深的是, 他不會講一句大道理, 他不會告訴你什麼是佛法,什麼是智慧,他只是把自己在人生最艱難時刻的掙扎與超越,真實地呈現在你眼前,讓你知道什麼叫“不為風搖,不為雨藏”,什麼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被他把心打磨得純淨也寧靜,正如在看守所裡, 那些深處社會最底層的,世俗眼裡的“壞人”,不知不覺中, 被他用清淨心打磨出的佛像所震撼, 繼而邂逅了心底深處,一個原本美好的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