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今日閒聊陳炯明:本可以成為元老,卻為何成為話語體系裡的背叛者

今日再去提及陳炯明, 或許更多的人還是會去想到, 1922年所謂的炮擊總統府, 發起了對孫中山的叛亂。 也因為此, 本來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 但隨著國民黨北伐成功, 隨之於1928年實現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 在國民黨的話語體系中, 陳炯明變得極其尷尬, 成為了背叛者, 並逐漸淡出了一段歷史。

八年前, 筆者曾經拜讀過不少有關陳炯明的論著, 他的後人

, 以及一些歷史學者, 給出了傳統史學和歷史教科書中不同於他人的論述體系。 這些論著也確實讓我深思, 陳炯明究竟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需要明確幾個重要的內容。 一是, 在1921年前, 陳炯明顯然都是跟隨著孫中山, 作為他的得力助手, 而並不是有人所說的陳炯明只不過是革命的投機者, 更不是一貫反對孫中山。 二是, 在1920-1922年這幾年, 陳炯明和孫中山之間確實出現了很多的矛盾, 但是, 是不是有矛盾就一定會導致衝突呢?第三,

炮擊總統府是葉舉所謂, 葉是陳炯明的手下, 他的行為是不是受到了陳炯明的明示或暗示, 至少直到今日依然有很多爭議。

筆者不想深究, 也無法深究, 這是史學界至今爭議的話題, 但是, 從上述內容來看, 陳炯明他的聯省自治思想也好, 保境安民思想也罷, 都是想暫時獨處廣東一角, 這和孫中山希望北伐的思路背道而馳, 長久來看, 矛盾不可調和, 必然需要有人做出犧牲。 因此, 即使沒有炮擊之舉, 陳炯明也不太可能長久在廣東待下。

從長時段歷史來探究, 或許葉舉之所為真不是陳炯明所為, 因為, 這樣的行為太過魯莽, 並不符合陳炯明這麼多年政治歷練所形成的內在性格。 但他和之後反對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部分老朽並不二致,

也會被貼上落後的標籤, 被蔣汪胡等人所取代。

筆者倒是更加傾向於認為, 即使沒有炮擊總統府這一行為, 孫中山和陳炯明的矛盾也是無法調和, 最終導致的結果, 只有陳炯明黯然下臺, 呆在一個地方, 直至離世。 至於聯省自治, 究竟是對是錯,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 又怎麼評價, 筆者是糊塗的。 但是當年, 那麼多知識份子都在支持, 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否定便可以蓋棺定論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