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著名的施利芬計畫是誰領導,德國為什麼會失敗,令所有軍事家深思

施利芬死於1912年, 他沒能看到他的施利芬計畫付諸實施。 繼任者赫爾姆斯·馮·毛奇(小毛奇)對計畫做了大量調整, 他對德軍能夠速勝法國並不那麼自信, 因此採取了審慎的態度。

戰爭一開始, 德國採用了修改過的施利芬計畫。 最初制訂的施利芬計畫主張德軍將90%的兵力用於對付比利時與荷蘭, 準備速戰速決, 然後從側翼擊潰法國。 而小毛奇把這部分兵力降至50%-60%。 施利芬原計劃要在阿爾薩斯誘敵深入, 但小毛奇堅決反對。 本來為保東線, 決定容許俄軍佔領東普魯士, 德軍退至維斯瓦納河下游, 這一戰術也被小毛奇否決了。 經過修改的施利芬計畫投入實施。

德國入侵比利時, 促使英國參戰。 英國遠征軍迅速出擊, 與德軍作戰, 使德國陸軍耗盡了給養, 導致計畫延誤, 不得不停滯下來, 他們的後方供應無力支撐這樣的消耗戰。 而這種不得已的中斷導致協約國趁機重新奪回陣線, 為鞏固自己的力量贏得了時間, 這樣一來, 德軍只好草率收場。

公平地講, 施利芬計畫之所以失敗, 德軍指揮官參謀總長小毛奇和前線指揮官之間缺乏溝通是一大原因。 因為當時沒有無線電之類的通訊工具, 小毛奇不知道前線的具體戰況,

於是他僅憑主觀脆斷做出決定, 其後果可想而知。 也正因為這樣, 導致後來德軍的後勤保障中斷, 行動受阻, 使協約國有機可乘。

其實本來形勢對他們有利, 德國差一點就成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