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職場,為什麼你的付出與工資不成正比?

“起得比雞早, 睡得比狗晚, 吃得比豬差, 幹得比驢多, 壓力無限大, 收入無限少。 ”

這, 大概是很多人日常職場的真實寫照。

大量工作實踐證明:有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甚至, 付出再多, 換來的也只有“呵呵”。

果真如此殘酷麼?

在北京, 每天晚上十一、二點, 有多少國貿CBD的寫字樓依然燈火通明, 而下班後, 又有多少人, 拖著疲憊的身軀, 回到自己廉價的出租房……

殘酷, 早已是常態。

那麼, 為什麼你的付出和工資不成正比呢?

老闆“鞭打快牛”, 員工沉默不語

小李來我們單位已經2年多了, 他的工作能力很強, 就是人很低調, 不喜張揚, 老闆額外安排的工作他都老老實實、兢兢業業地完成, 從來沒有拒絕的時候。

對此, 老闆很是滿意。

於是, 大家明明做的都是同一種工作, 偏偏有些碎活、零活、著急的話, 老闆都統統找小李來完成。

結果就是, 早上我們上班的時候, 發現小李已經在單位電腦前,

劈裡啪啦地趕活兒了。

到了晚上下班的時候, 小李依舊在電腦面前, 劈裡啪啦地趕活兒, 因為, 他一直處於“救火”狀態。

有幾家公司的老闆, 會體諒你的本職工作已經非常飽和了呢?

再遇上像小李這樣的員工, 老闆恨不得24小時的使喚。

本以為, 小李折騰一年下來, 公司一定會給他發個大紅包或者特殊獎勵之類的, 然而, 什麼都沒有發生, 同事私下裡問人事部門的同事, 是不是給小李漲了不少工資?

回答是:並沒有, 跟大家的漲薪沒有明顯區分。

這是典型的“鞭打快牛”, 你不是做得又快又好嗎?老闆怎麼能讓你閑下來呢?

否則, 你不是工作不飽和了麼?自然會源源不斷地給你派送工作了。

結果, 像小李這樣, 就成了在工作崗位上不停旋轉地陀螺,

自己又什麼要求都不提, 默默奉獻, 還指望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麼?

付出是有的, 而這個付出, 在老闆看來是理所應當, 如果個人又不主動爭取, 那麼, 你的工資真的很難與付出相匹配。

努力很無效, 工資很受傷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

畢業後做了翻譯, 她是一個非常上進的女生, 工作後, 她更是表現積極。

有一天, 她找到我哭訴, 說工作3年了, 自己一直非常賣力加班, 工作量比同崗位的同事都大, 就是為了能早一天升職加薪, 但是現在看來, 工資並沒有比其他同事高出多少。

她準備跳槽了, 覺得很委屈。

我問她, 你只是做得比別人多, 那麼品質怎麼樣?有沒有受到客戶的好評, 有沒有在業績上勝人一籌?同部門裡, 你是那個效率高, 工作結果又好的員工麼?

她想了一會兒, 若有所思地說:“看來, 我還是努力錯了方向。 ”

後來, 她跳槽到了另一家單位, 調整方向, 準備重新開始。

有句話說:“努力的方向錯了, 停下來就是進步。 ”

很多人在職場上的確很拼, 他們相信, 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想要早一天可以在某座城市紮下根來, 實現自己的夢想。

然而, 努力固然是好的, 夢想固然可愛, 但是, 你的付出真的是有效的麼?

不清晰的職場規劃以及模糊的自我定位, 會讓一個人的努力變得無效, 即看起來比誰都忙, 比誰都上進, 實則多半是無用功。

不妨自問如下幾個問題:

*你的付出對於公司的效益是否有實質性的促進?(大部分公司只講功勞,不講苦勞)

*你的付出是否促進了整個團隊的效率提升?

*你的付出是否讓自己的工作成果受到上級的認可?

*你的付出是否讓自己深切感受到自我的進步?

如果你的回答多半是否定的,就難怪你的付出與工資不成正比了。

沒有好的機遇和平臺,付出再多也白搭

最近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裡,同樣都是吳家的丫鬟和小廝,西院和南院的人與東院比,最終拿到手的銀子卻相差甚遠,是他們做得不夠好麼?

當然不是,然而,東院的人因為少奶奶周瑩的絕妙點子,不僅“工作”熱情高漲,而且,還主動為“上級”分憂解難。

原來,周瑩實行的是現在企業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合夥人制,在劇中稱做“銀股制”,即將自家產業變成銀股,讓丫鬟小廝自願認購,他們可獲得年底分後。

這樣一來,對周瑩來說有了現銀,可以繼續投資能夠產生巨大收益的陝西織布局,而對下人們來說,又多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上級周瑩為了讓大家無後顧之憂,還將東院的財物悉數抵押給眾人,這樣一來,所有人在打理東院的生意時,有十分的力氣,都會使出十二分的勁兒來做,畢竟自己也是股東啊!

他們努力付出,收益也是水漲船高。

論能力,很多人的實力並不弱,但是,如果你置身在一個沒有任何機會和發展的平臺,被一個無所作為的上級所領導,那麼,你付出再多,也很難有相應的工資回報。

因為平臺的能力有限,老闆的格局有限,上升的空間有限,你的付出不就是打水漂麼?

因此,自身努力是一方面,而所處的環境是另一方面,為什麼人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

選對一家公司,選對一個領導者,你的付出與回報不僅僅成正比,甚至會有超預期的工資回報。

在職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想要讓自己的付出與工資相互匹配,這既需要個人的強勁實力,還需要一個有發展的平臺。那些真正的高淨值人群,從來都不是沒有方向的一味付出,因為,他們懂得:力道是其次,選擇和方向更為重要。

不妨自問如下幾個問題:

*你的付出對於公司的效益是否有實質性的促進?(大部分公司只講功勞,不講苦勞)

*你的付出是否促進了整個團隊的效率提升?

*你的付出是否讓自己的工作成果受到上級的認可?

*你的付出是否讓自己深切感受到自我的進步?

如果你的回答多半是否定的,就難怪你的付出與工資不成正比了。

沒有好的機遇和平臺,付出再多也白搭

最近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裡,同樣都是吳家的丫鬟和小廝,西院和南院的人與東院比,最終拿到手的銀子卻相差甚遠,是他們做得不夠好麼?

當然不是,然而,東院的人因為少奶奶周瑩的絕妙點子,不僅“工作”熱情高漲,而且,還主動為“上級”分憂解難。

原來,周瑩實行的是現在企業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合夥人制,在劇中稱做“銀股制”,即將自家產業變成銀股,讓丫鬟小廝自願認購,他們可獲得年底分後。

這樣一來,對周瑩來說有了現銀,可以繼續投資能夠產生巨大收益的陝西織布局,而對下人們來說,又多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上級周瑩為了讓大家無後顧之憂,還將東院的財物悉數抵押給眾人,這樣一來,所有人在打理東院的生意時,有十分的力氣,都會使出十二分的勁兒來做,畢竟自己也是股東啊!

他們努力付出,收益也是水漲船高。

論能力,很多人的實力並不弱,但是,如果你置身在一個沒有任何機會和發展的平臺,被一個無所作為的上級所領導,那麼,你付出再多,也很難有相應的工資回報。

因為平臺的能力有限,老闆的格局有限,上升的空間有限,你的付出不就是打水漂麼?

因此,自身努力是一方面,而所處的環境是另一方面,為什麼人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

選對一家公司,選對一個領導者,你的付出與回報不僅僅成正比,甚至會有超預期的工資回報。

在職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想要讓自己的付出與工資相互匹配,這既需要個人的強勁實力,還需要一個有發展的平臺。那些真正的高淨值人群,從來都不是沒有方向的一味付出,因為,他們懂得:力道是其次,選擇和方向更為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