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兒思考:我應該成為怎樣的父母?

當媽以後, 我在享受小傢伙帶來的無限歡樂的同時, 我也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我仿佛一下子就成了思考家, 變得愛琢磨, 愛思考一切跟寶寶有關的話題。 教育, 是我想得最多的問題。

不久之前, 我看過的一篇文章讓我觸動很大。 文中直指當前的教育制度太過功利, 只關注考試成績和排名, 過分強調金錢與權力的作用, 而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真正應該追求的東西。 而現在的家長在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方面做的也遠遠不夠, 精緻的利己主義下, 分數成了衡量一個孩子“好”與“不好”的唯一標準,

越來越多的孩子心理出現問題, 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也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幸福感。

文章讀罷, 好多想法都堵在我心中, 洶湧得來不及說出口。 雖然我家寶貝還小, 但這個課題已經那麼迫切的擺在了我眼前, 亟需我認真考慮——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們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

01

所有教育與期待的前提是, 父母榜樣的力量

古話早就說過,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母的任何說教都抵不上本人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 可以說,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伴隨其一生, 父母的處事態度、待人接物的方式, 都會在孩子今後的發展中留下印記。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裡面, 我最喜歡的孩子是夏天, 她不光顏值高, 舉手投足之間更是懂事大方, 善解人意, 而她的父母毫無疑問是育兒高手, 他們帶給夏天的也都是滿滿正能量。 正如夏克立說的:“父母希望孩子善良、正直、有禮貌, 在相處中父母就要做好榜樣, 只有這樣, 孩子的性情才會接近我們的期待。 ”

唯利是圖的父母培養不出慷慨大方的子女;怨天尤人的父母培養不出豁達樂觀的子女;暴躁易怒的家長培養不出溫柔和善的子女;懶惰拖遝的父母培養不出勤勞主動的子女……作為家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從嚴格要求自己做起, 擁有平和的心態、穩定的情緒、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才是成就育兒願景的前提。

02

對孩子來說, 擁有夢想和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曾幾何時, 我們每一個人對孩子的祝福都是“健康快樂的長大”, 但又不知從何時開始, 壓力和競爭占滿了孩子的人生, 成功的定義只剩下財富和權力。 一個讀書時只關注分數和名次、長大後只關注金錢和地位的人生無疑是狹隘的。 作為孩子, 並非生來就追求這些, 只是外在的壓力與導向使他們慢慢失去了最初的夢想, 而在這個過程中, 家長的影響力首當其衝。

前段時間, 朋友圈關於當年奧運女孩林妙可和楊沛宜的文章很火, 很多都是對比兩個家庭截然不同的教育對兩位女孩命運的影響。 在這裡我並不想對任何一種教育方式草率的做出非好即壞的評價,

但楊父的做法卻值得我們家長借鑒。 他始終堅持讓沛宜在屬於她的年紀做自己該做的事, 扎實沉穩, 不受成人世界紛爭的影響, 不為外界輿論導向所動;同時, 努力保護著沛宜的夢想, 讓她擁有開闊的眼界以及多元化的追求和愛好。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一個小小的玩具或者一朵小小的花就能讓他們開心好久。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越來越不快樂呢?當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多的建立在物質、權力和虛榮之上時, 幸福也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 臺灣作家張德芬曾說過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當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時, 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和事物不存在了, 快樂也隨之消失了;只有當它是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是由內向外的綻放時, 才是外界奪不走的。

快樂需要挖掘,只有內心充盈富足,才能源源不斷的獲得,而夢想無疑是助力劑。作為家長,我不想過早的給寶貝設定太多目標,只希望她內心喜樂有夢,並擁有獲得快樂的能力。

03

家長也需要平常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現在家長的心態普遍都比較焦急浮躁,誰都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唯恐他們有一絲一毫的落後。那麼小的嬰兒之間,競爭也在大人們當中悄然展開:誰家寶寶有幾斤幾兩,長得更壯;誰家寶寶大動作發展快,已經會走了;誰家寶寶開口早,才幾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了……

其實,每一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生長發育有其特定的規律。過早過多的干預,不但效果不大,反而剝奪了孩子本該享受的快樂,得不償失。

不可否認,現在確實是有學校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它們恨不得將學生打造成乖乖聽話的考試機器,任何天資獨特又富有個性的孩子都被視為異類。最強大腦裡的聽力神童孫亦廷就是這樣,由此遭遇校園欺淩,最後不得不移民海外。這種情況帶來的後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家長走上了將分數視為一切的不歸路,拒絕孩子的一切其他愛好,忽略孩子的心靈成長。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成功的定義是扭曲的,價值觀也是單一的。人生本來應該有的很多種可能,卻在所謂的“不完美”中失掉了可能。

大環境下,家長的作用之所以重要,就在這時候體現出來。我們自己首先應該放下對分數的執念,擯棄成績至上的觀點,擺正心態,為孩子撐起一片自由的天。在大方向對的前提下,接納孩子的任何一種情況,並義無反顧的愛他們。我始終認為,孩子跟我們都是平等的,他們的人生不應該被操控被決定,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只是安心陪伴、用心引導。我相信,在愛與自由的主導與浸潤下,孩子不會跑偏太多。

在這裡我還想提一下孩子的早教問題。給我家寶貝報早教的念頭其實早有萌生,其初衷,一是感覺寶貝有些膽小,而寶寶到了這個年齡段需要有自己的社交,性格情商也需要開始培養;二是作為上班族的我們希望在週末對她有更高品質的陪伴,順便也能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

當然,對於孩子是否有必要念早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核心的出發點就是根據寶寶的需要。去早教機構只是一個讓娃收穫成長的途徑,說白了就是高品質的親子陪玩。但如果抱有功利的目的,指望著讓孩子通過上幾節課就必須學會什麼、肯定能贏在起跑線上,那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我的想法真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寶貝在那裡快樂,能有其他收穫則更好。

才是外界奪不走的。

快樂需要挖掘,只有內心充盈富足,才能源源不斷的獲得,而夢想無疑是助力劑。作為家長,我不想過早的給寶貝設定太多目標,只希望她內心喜樂有夢,並擁有獲得快樂的能力。

03

家長也需要平常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現在家長的心態普遍都比較焦急浮躁,誰都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唯恐他們有一絲一毫的落後。那麼小的嬰兒之間,競爭也在大人們當中悄然展開:誰家寶寶有幾斤幾兩,長得更壯;誰家寶寶大動作發展快,已經會走了;誰家寶寶開口早,才幾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了……

其實,每一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生長發育有其特定的規律。過早過多的干預,不但效果不大,反而剝奪了孩子本該享受的快樂,得不償失。

不可否認,現在確實是有學校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它們恨不得將學生打造成乖乖聽話的考試機器,任何天資獨特又富有個性的孩子都被視為異類。最強大腦裡的聽力神童孫亦廷就是這樣,由此遭遇校園欺淩,最後不得不移民海外。這種情況帶來的後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家長走上了將分數視為一切的不歸路,拒絕孩子的一切其他愛好,忽略孩子的心靈成長。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成功的定義是扭曲的,價值觀也是單一的。人生本來應該有的很多種可能,卻在所謂的“不完美”中失掉了可能。

大環境下,家長的作用之所以重要,就在這時候體現出來。我們自己首先應該放下對分數的執念,擯棄成績至上的觀點,擺正心態,為孩子撐起一片自由的天。在大方向對的前提下,接納孩子的任何一種情況,並義無反顧的愛他們。我始終認為,孩子跟我們都是平等的,他們的人生不應該被操控被決定,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只是安心陪伴、用心引導。我相信,在愛與自由的主導與浸潤下,孩子不會跑偏太多。

在這裡我還想提一下孩子的早教問題。給我家寶貝報早教的念頭其實早有萌生,其初衷,一是感覺寶貝有些膽小,而寶寶到了這個年齡段需要有自己的社交,性格情商也需要開始培養;二是作為上班族的我們希望在週末對她有更高品質的陪伴,順便也能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

當然,對於孩子是否有必要念早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核心的出發點就是根據寶寶的需要。去早教機構只是一個讓娃收穫成長的途徑,說白了就是高品質的親子陪玩。但如果抱有功利的目的,指望著讓孩子通過上幾節課就必須學會什麼、肯定能贏在起跑線上,那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我的想法真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寶貝在那裡快樂,能有其他收穫則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