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統中國河山的頑劣官二代“趙匡胤”

後唐天成二年, 即西元927年, 是亂到一塌糊塗的五代十國年代, 照樣十分亂的一年。

中國歷次分裂亂世裡, 若論血腥慘烈, 必須五代十國,

自從唐朝覆滅, 藩鎮之禍連環炸, 各地豪強並起, 相互之間攻殺不斷, 更雷的是, 內部殺的更慘, 隔幾年就鬧個篡權兵變鬧劇, 人五人六的皇帝, 轉眼就身首異處, 甚至還勾結契丹外敵一起鬧。 如此裡外折騰, 中原大地就像燒熱的滾油, 戰亂比颳風下雨還常見, 年年兵災席捲。

就是這五十三年黑暗歲月裡, 僅中原輪流上臺的五大政權, 鬧的就似城頭變幻大王旗, 攏共十五個皇帝, 七個靠篡位登基, 其中五個篡位者更是殺掉了自己的父兄。 倫理綱常全都踩到粉碎, 人命當然更如草芥, 以晚清學者蔡東藩的形容說:元首如弈棋, 國家若傳舍, 生民膏血塗草野。 閉眼默念, 恐怖場面不敢想。

927年也是這樣, 雖說後唐治下的洛陽城還算太平,

但各地災難戰亂的驚悚消息, 隔三差五就會在市面上流傳。 然而3月21日這天, 後唐禁軍大將趙弘殷家生孩子的消息, 卻是突然搶了風頭:生了個怪孩子。

有多怪?這孩子生下來的時候, 竟是全身金閃閃的, 而且還散發著神奇的香氣。 按照西醫說法, 這可能是黃痘肝炎症狀, 可古人畢竟沒見過, 誰見了都連呼奇特。 孩子爹媽也嚇了一跳, 嚇過之後, 就給孩子取了個形象小名:香孩。

然而, 當時被驚到的人們不會想到, 三十三年後, 正是這個“香孩”, 完成了在亂世裡提心吊膽的他們, 做夢都盼望的大事:親手結束了這個血腥恐怖的五代十國年代, 高調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富庶強盛的王朝:大宋王朝。 如此奇特孩子, 正是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生在這樣朝不保夕的亂世裡, 趙匡胤的身世, 卻是非常幸運, 家族世代為官, 父親此時也是軍界高官, 屬於吃穿不愁的官宦子弟。 他的大名“匡胤”, 更寄託了家族殷切期盼, 盼他有朝一日匡扶家國, 光宗耀祖。 可看他少年時的做派,

和這重大盼望, 十分不搭界!

從懂事開始, 官宦子弟趙匡胤, 就是出名的頑劣一族, 讀書從不認真, 逮機會就蹺課出去玩, 從舞槍弄棒到鬥蛐蛐, 什麼刺激玩什麼, 還常刺激出大事來:跟損友在破屋裡賭博, 剛賭完出來, 破屋就塌了, 差點埋裡面。 跟另一損友賭馴烈馬, 騎上烈馬就跑, 被烈馬撅到門楣上彈地下, 眼看腦袋開花, 卻是一個翻身又跳馬上, 狠命把烈馬馴服, 鬧出洛陽大新聞。

但別看頑劣, 這位紈絝子弟, 有個品格在當時, 卻是深受歡迎:仗義。 自幼練得好武功, 卻從不恃強淩弱, 反而專愛打抱不平。 只要欺淩弱小的事被他撞見, 別管對方什麼來頭, 逮住就照打不誤。 洛陽城裡, 成了優哉遊哉的大俠!

爹媽也著急, 為了給趙大俠收心,

什麼辦法都用了, 還給他娶了媳婦成了家。 可趙大俠我行我素, 該浪蕩還浪蕩, 要打還是打, 直到二十一歲那年, 一場災難降臨洛陽城:契丹入侵!

當時風雨飄搖的後晉王朝, 再度鬧出篡位大亂, 把兇殘的契丹騎兵也勾搭進來, 不但後晉被折騰亡國, 洛陽城也給禍害慘。貴為官宦的老趙家,先是倉皇逃難,等到契丹人撤走,後晉變成了後漢,回來又看到滿眼狼藉,全家的財產都被搶精光!洛陽城裡更是屍橫遍野,斷壁殘垣。如此慘景,一直無憂無慮的趙匡胤,終於猛醒了。

一直以來的抱打不平,多麼的可笑,面對契丹的馬刀,連家人都保護不了。一直自相殘殺的各路軍閥,殺同胞兇狠,遇上契丹人就尿褲子!這究竟是為什麼?

他終於明白,再也不能這樣活了。返家後沒多久,他就打點行裝,告別了爹娘與妻子,去走另一條路,一條如他名字裡期盼的路——匡扶家國,建功立業!這個從小錦衣玉食的官家子弟,就這樣毫不猶豫,一腳踩進外面的亂世裡。然後,就是一連串頭破血流!盤纏全叫人設局騙光,還給打的死去活來,投奔了兩個父親的老部下,先跑到湖北防禦使王彥超處,卻被人家幾吊錢打發出來。又去投奔隨州刺史董宗本,好不容易被收留,卻成天被羞辱,一氣之下又跺腳走人。

萬幸的是,即使歷經這麼多世態炎涼,絕望過後的趙匡胤,還是緩了過來,終於在河北大名縣,找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後漢樞密副使郭威正在此地紮營。

兩眼放光的趙匡胤立刻腳下生風,冒著被打出去的危險,一頭闖了進來!萬幸這是郭威,作為五代十國的大英雄,接下來後周王朝的締造者,眼光著實不凡,一眼就認准了趙匡胤,爽快收他做了親兵!

趙匡胤人生的轉捩點,就此開始!

這以後的趙匡胤,正如好些史書所說,傳奇人生就此開始,先在郭威身邊做愛將,隨著郭威廢掉後漢政權,建立後周王朝,地位也扶搖直上,又成了郭威的繼承人柴榮的親信,但這個機緣的最大意義,卻是讓他一腳踩上了一個偉大事業的跑道:國家統一。

在五代十國的各路軍閥裡,郭威這一系,堪稱良心人物,治下紀律嚴明,軍隊風紀極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更有大想法,在篡掉後漢政權後,新興的後周王朝,更是一反前幾個王朝視人命如草芥的兇殘做法,開始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短短幾年間,中原各地的生產迅速恢復,百姓生活越發太平,後周的國力,也蒸蒸日上。

中原大地在歷經多年戰亂後,終於因為這個王朝,重見了統一的曙光。

而這些年的趙匡胤,戲份也越發重,從小龍套變成柴榮身邊的重臣,除了靠著強大的戰功,更因一慷慨品質:擔當。與當年做大俠時一樣,從軍的趙匡胤,也是個敢擔當的人,別人不敢打的仗他打,別人不敢背的鍋他背。在那個造反跑路都成風氣的年月裡,一下成了良心人物。

二十七歲那年,趙匡胤更擔出了大新聞:當時後周世宗柴榮初登基,北漢卻聯合遼國呼嘯呼嘯殺來,參考明末吳三桂借清兵就知道,這是一樣的套路,一旦攔不住,中原大地也是一樣的災。大災面前,後周世宗倒是硬氣,堅決御駕親征,與對方在高平對峙,但部下卻嚇腿軟,大戰剛開打,後周軍大將樊愛能就搶先跑路,部隊頓時大亂。這是五代軍將老風氣,不必奇怪!

就是這存亡時刻,一向敢擔當的趙匡胤站出來,逆著如山倒的潰兵,堅決的朝敵人沖上去,一氣狠拼硬打,竟把興沖沖殺來的北漢軍,生生給殺退回去,後周軍士氣大振,緊跟著一陣反撲,北漢軍徹底崩盤,本想來大幹一把的遼軍二話不說,拔馬就跑。趙匡胤更是殺紅了眼,胳膊上中了箭還繼續沖,感動的後周世宗一把拽住:別沖了,你更重要!

於是,經過這場揚名立萬大戰的趙匡胤,更加扶搖直上,後周世宗一統天下的大業裡,更成了扛重擔的急先鋒。但扛到顯得六年(959),趙匡胤正幹的起勁,後周世宗卻倒下了,只留下了七歲的小皇帝柴宗訓。後周,這個蒸蒸日上,肩負統一大業的王朝,驟然蒙上陰影。

就是在這陰影罩頭時,擔當大任的趙匡胤,再度鬧出驚天新聞:顯德七年(960)他帶兵出征,卻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號稱部下把黃袍披他身上,大搖大擺的殺回開封,輕鬆廢了後周王朝登基稱帝,大宋王朝,就這麼波瀾不驚的開始!

這件事,後人說起來,好些都詬病趙匡胤趁火打劫篡位,但看當時局面,誰敢篡這個皇位,誰就要擔當一個天大的干係:皇帝才七歲,外面強敵環視,內部各路軍閥蠢蠢欲動,整個後周王朝就是火藥桶,一旦發生驚天變故,莫說結束亂世,好不容易和平的中國北方,立刻就是四分五裂戰亂!

不管趙匡胤用了多少不光彩手段,此情此景,能摁住這一切的,也只有他。

而在輕鬆篡位後,一輩子敢擔當的趙匡胤,就像是接力賽的最後一棒一樣,以最穩健的模式,把這個歷史使命跑完:對內厲行改革,廢掉了地方軍將的要害大權,建立了國家對軍隊的絕對掌控。如此可能招來大亂的動作,他卻是請各路軍將們喝頓酒,酒席上軟硬兼施,誰交兵權就給高官厚祿,真個順風順水辦好。給中國帶來災害的軍將跋扈風氣,一掃而空!

國家的統一,也進入了快車道,繼續後周王朝的休養生息國策,且打破門第界限,建立最接地氣的科舉制度,一個政治司法文明的王朝初步建立,二十年裡,宋軍也隆隆開進,以嚴明的紀律和強大戰力,陸續掃平南方群雄。雖然趙匡胤本人,倒在了討伐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的前夜。但一個統一的大宋,他已初步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貴為天子,他的胸襟依然不變。當年刻薄對待他的那兩位故交,王彥超和董成宗,在他登基後嚇得腿軟,生怕他來算帳,他知道後哈哈大笑,反而厚賜了兩位叔叔輩。也只有這樣胸襟擔當的人物,才能奠定一個富庶強大的宋王朝。

有不完善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昨日已為歷史)

洛陽城也給禍害慘。貴為官宦的老趙家,先是倉皇逃難,等到契丹人撤走,後晉變成了後漢,回來又看到滿眼狼藉,全家的財產都被搶精光!洛陽城裡更是屍橫遍野,斷壁殘垣。如此慘景,一直無憂無慮的趙匡胤,終於猛醒了。

一直以來的抱打不平,多麼的可笑,面對契丹的馬刀,連家人都保護不了。一直自相殘殺的各路軍閥,殺同胞兇狠,遇上契丹人就尿褲子!這究竟是為什麼?

他終於明白,再也不能這樣活了。返家後沒多久,他就打點行裝,告別了爹娘與妻子,去走另一條路,一條如他名字裡期盼的路——匡扶家國,建功立業!這個從小錦衣玉食的官家子弟,就這樣毫不猶豫,一腳踩進外面的亂世裡。然後,就是一連串頭破血流!盤纏全叫人設局騙光,還給打的死去活來,投奔了兩個父親的老部下,先跑到湖北防禦使王彥超處,卻被人家幾吊錢打發出來。又去投奔隨州刺史董宗本,好不容易被收留,卻成天被羞辱,一氣之下又跺腳走人。

萬幸的是,即使歷經這麼多世態炎涼,絕望過後的趙匡胤,還是緩了過來,終於在河北大名縣,找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後漢樞密副使郭威正在此地紮營。

兩眼放光的趙匡胤立刻腳下生風,冒著被打出去的危險,一頭闖了進來!萬幸這是郭威,作為五代十國的大英雄,接下來後周王朝的締造者,眼光著實不凡,一眼就認准了趙匡胤,爽快收他做了親兵!

趙匡胤人生的轉捩點,就此開始!

這以後的趙匡胤,正如好些史書所說,傳奇人生就此開始,先在郭威身邊做愛將,隨著郭威廢掉後漢政權,建立後周王朝,地位也扶搖直上,又成了郭威的繼承人柴榮的親信,但這個機緣的最大意義,卻是讓他一腳踩上了一個偉大事業的跑道:國家統一。

在五代十國的各路軍閥裡,郭威這一系,堪稱良心人物,治下紀律嚴明,軍隊風紀極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更有大想法,在篡掉後漢政權後,新興的後周王朝,更是一反前幾個王朝視人命如草芥的兇殘做法,開始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短短幾年間,中原各地的生產迅速恢復,百姓生活越發太平,後周的國力,也蒸蒸日上。

中原大地在歷經多年戰亂後,終於因為這個王朝,重見了統一的曙光。

而這些年的趙匡胤,戲份也越發重,從小龍套變成柴榮身邊的重臣,除了靠著強大的戰功,更因一慷慨品質:擔當。與當年做大俠時一樣,從軍的趙匡胤,也是個敢擔當的人,別人不敢打的仗他打,別人不敢背的鍋他背。在那個造反跑路都成風氣的年月裡,一下成了良心人物。

二十七歲那年,趙匡胤更擔出了大新聞:當時後周世宗柴榮初登基,北漢卻聯合遼國呼嘯呼嘯殺來,參考明末吳三桂借清兵就知道,這是一樣的套路,一旦攔不住,中原大地也是一樣的災。大災面前,後周世宗倒是硬氣,堅決御駕親征,與對方在高平對峙,但部下卻嚇腿軟,大戰剛開打,後周軍大將樊愛能就搶先跑路,部隊頓時大亂。這是五代軍將老風氣,不必奇怪!

就是這存亡時刻,一向敢擔當的趙匡胤站出來,逆著如山倒的潰兵,堅決的朝敵人沖上去,一氣狠拼硬打,竟把興沖沖殺來的北漢軍,生生給殺退回去,後周軍士氣大振,緊跟著一陣反撲,北漢軍徹底崩盤,本想來大幹一把的遼軍二話不說,拔馬就跑。趙匡胤更是殺紅了眼,胳膊上中了箭還繼續沖,感動的後周世宗一把拽住:別沖了,你更重要!

於是,經過這場揚名立萬大戰的趙匡胤,更加扶搖直上,後周世宗一統天下的大業裡,更成了扛重擔的急先鋒。但扛到顯得六年(959),趙匡胤正幹的起勁,後周世宗卻倒下了,只留下了七歲的小皇帝柴宗訓。後周,這個蒸蒸日上,肩負統一大業的王朝,驟然蒙上陰影。

就是在這陰影罩頭時,擔當大任的趙匡胤,再度鬧出驚天新聞:顯德七年(960)他帶兵出征,卻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號稱部下把黃袍披他身上,大搖大擺的殺回開封,輕鬆廢了後周王朝登基稱帝,大宋王朝,就這麼波瀾不驚的開始!

這件事,後人說起來,好些都詬病趙匡胤趁火打劫篡位,但看當時局面,誰敢篡這個皇位,誰就要擔當一個天大的干係:皇帝才七歲,外面強敵環視,內部各路軍閥蠢蠢欲動,整個後周王朝就是火藥桶,一旦發生驚天變故,莫說結束亂世,好不容易和平的中國北方,立刻就是四分五裂戰亂!

不管趙匡胤用了多少不光彩手段,此情此景,能摁住這一切的,也只有他。

而在輕鬆篡位後,一輩子敢擔當的趙匡胤,就像是接力賽的最後一棒一樣,以最穩健的模式,把這個歷史使命跑完:對內厲行改革,廢掉了地方軍將的要害大權,建立了國家對軍隊的絕對掌控。如此可能招來大亂的動作,他卻是請各路軍將們喝頓酒,酒席上軟硬兼施,誰交兵權就給高官厚祿,真個順風順水辦好。給中國帶來災害的軍將跋扈風氣,一掃而空!

國家的統一,也進入了快車道,繼續後周王朝的休養生息國策,且打破門第界限,建立最接地氣的科舉制度,一個政治司法文明的王朝初步建立,二十年裡,宋軍也隆隆開進,以嚴明的紀律和強大戰力,陸續掃平南方群雄。雖然趙匡胤本人,倒在了討伐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的前夜。但一個統一的大宋,他已初步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貴為天子,他的胸襟依然不變。當年刻薄對待他的那兩位故交,王彥超和董成宗,在他登基後嚇得腿軟,生怕他來算帳,他知道後哈哈大笑,反而厚賜了兩位叔叔輩。也只有這樣胸襟擔當的人物,才能奠定一個富庶強大的宋王朝。

有不完善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昨日已為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