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書香假期」八天長假備高考 你必須要瞭解的中華經典

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

頻率:FM107.3; AM1026

首播:17:30-- 19:00

重播:7:00-- 7:30

品詩文

看風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經典是歲月沉澱的瑰寶, 我們用腳步去丈量其中的美妙。 《教育面對面》十一特別策劃——“品讀經典 一路書香”。 八天時間, 八篇傳世名作, 讓我們聆聽經典詩文, 飽覽一路風景。

北京城市廣播(FM107.3 AM1026)每天晚間17:30-18:30《教育面對面》邀約名家朗誦、名師解讀, 每天一篇經典, 每天一道風景!(識別下圖二維碼可以手機線上收聽)

10月1日

《少年中國說》

少年中國說是清朝末年 梁啟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 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 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 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 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 振奮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 多用比喻, 具有強烈的鼓勵性。 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 寄託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朗誦者: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領讀者:王京凱、李靜(研學專家)

10月2日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 于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 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為後世廣為傳誦。 洞庭湖畔的巴陵勝狀, 在范仲淹的筆下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千人騷客的攬物之情構成文章的主體, 范仲淹將情景交融的寫法運用到了極致, 就藝術成就而論, 這篇文章的造詣遠遠超出了單純山水樓臺的描寫, 范仲淹借此抒發的政治志向和理想強有力的提升了他的境界。

岳陽樓記整篇看似閒筆慢敘, 實則大有深意。

朗誦者:雅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領讀者:李光(中國地質大學附屬中學歷史名師)

10月3日

《蘭亭集序》

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 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名流高士謝安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 與會者臨流賦詩, 抄錄成集。 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王羲之寫一序文, 記錄這次雅集, 即《蘭亭集序》, 從而成就了《蘭亭集序》這篇名篇佳作。 雖然不同時代的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大不相同, 但對於生命本質的感受和體會卻是共通的。 當我們從一段古老的文字中讀到了共同的情感和永恆的真理,

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和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

團圓

中秋

10月4日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是詞牌名之一,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水調歌 》, 雙調九十五字, 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唐朝大麯有“水調歌”, 據《隋唐嘉話》, 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 。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麯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名篇有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

10月5日

《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朗誦者: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王立群(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領讀者:羅勁松(北京五中歷史高級教師)

10月6日

《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朗誦者: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領讀者:羅勁松(北京五中歷史高級教師)

10月7日

《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是後人憑弔古戰場,抒發胸懷的一種情愫。赤壁之戰發生于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這場戰役大致確定了三國時代三足鼎立、分割天下的局面。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他在在暢遊長江時寫下的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羡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這首詞是宋詞中的經典和名篇。

朗誦者:雅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學特級教師)

領讀者: 研學專家 王京凱 李靜

10月8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太白集中有一首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講述的是李白在江夏的黃鶴樓為重逢的至交好友孟浩然而作,這首詩是李詩中歌頌真摯友誼和抒寫離別之情的代表作。

領讀者:研學專家 王京凱 李靜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麯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名篇有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

10月5日

《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朗誦者: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王立群(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領讀者:羅勁松(北京五中歷史高級教師)

10月6日

《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朗誦者: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領讀者:羅勁松(北京五中歷史高級教師)

10月7日

《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是後人憑弔古戰場,抒發胸懷的一種情愫。赤壁之戰發生于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這場戰役大致確定了三國時代三足鼎立、分割天下的局面。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他在在暢遊長江時寫下的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羡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這首詞是宋詞中的經典和名篇。

朗誦者:雅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品讀者: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學特級教師)

領讀者: 研學專家 王京凱 李靜

10月8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太白集中有一首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講述的是李白在江夏的黃鶴樓為重逢的至交好友孟浩然而作,這首詩是李詩中歌頌真摯友誼和抒寫離別之情的代表作。

領讀者:研學專家 王京凱 李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