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史上著名的替父報仇殺人事件

民國史上著名的替父報仇殺人事件

文/張秀陽

當年, 山東有個著名的軍閥張宗昌(1881年—1932年), 字效坤, 山東省掖縣(今山東萊州)人。 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

為奉系軍閥頭目之一。 著名的打油詩“聽說項羽力拔山, 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 奶奶早已回沛縣。 ”“遠看泰山黑糊糊, 上頭細來下頭粗。 ”就出自此人之筆下。

張宗昌18歲赴東北謀生, 這期間他打過零工, 扛過長活, 給老財家放過牧, 後流落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辛亥武昌起義後, 親率百余人投山東民軍都督胡瑛, 隨至上海, 任光復軍騎兵獨立團團長

1921年至奉天張作霖處, 先後任巡署高級顧問、憲兵營長、綏甯剿“匪”司令、綏甯鎮守使。 成為奉系軍閥將領之一。

1925年初, 任蘇皖魯剿匪司令。 4月任山東軍務督辦。 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 造成“青島慘案”。

1932年, 由日本回國, 潛居天津租界。 同年9月3日, 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鄭繼成, 馮玉祥部下將領鄭金聲之子(侄子, 過繼子)。 鄭金聲原名嘉漣, 字振堂, 1879年生於山東省曆城縣北辛店村。 1900年因家庭困苦無法生活, 乃投入袁世凱新建陸軍武衛軍(後改為第一混成協)。

在軍中, 父親與馮玉祥感情深厚、關係密切, 換帖結盟, 親如手足。

1924年, 馮玉祥發動首都革命, 囚禁了直系頭子曹錕, 逐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 同年10月25目, 馮玉祥主持召開了西北將領的政治軍事會議, 決定組織國民軍, 馮將軍任總司令。 並電請孫中山先生北上, 主持國家大計。 鄭金聲任國民軍暫編第三師師長, 並加入國民黨。

1926年國共第一次合作,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 馮玉祥將軍當年9月由蘇聯回國, 即通知鄭金聲赴包頭開會, 研究回應北伐事宜。 隨後國民軍宣佈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 將國民聯軍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

馮玉祥將軍在西安與吳佩孚部隊劉鎮華激戰數月,

劉鎮華被迫投降。 馮玉祥將該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方面軍, 委劉鎮華為該軍總指揮, 調當時任第二集團軍總參贊的鄭金聲為副總指揮。 不久, 劉鎮華等人相繼叛變, 鄭金聲當時駐曹縣薑明玉處, 1927年10月上旬, 率軍進攻山東, 激戰于河南蘭考一帶。 張宗昌部隊師長潘鴻鈞用計誘降了薑明玉, 使其率部倒戈。 鄭金聲被叛軍誘捕, 解至濟南。 張宗昌大喜, 下令槍殺鄭金聲。 眾幕僚勸阻, 但張宗昌執意要殺。 鄭金聲11月被殺害。

馮玉祥將軍所著《我的生活》一書中曾說:“張宗昌見了鄭金聲, 立即迫令下跪, 鄭不跪, 怒道:‘你要槍斃我, 就趕快下手, 不要多話。 我為三民主義, 為中國國民革命而奮鬥, 什麼都不怕!’聞者均為之落淚。 張宗昌乃改變態度, 許以大官。 鄭金聲滿口‘土匪、賣國賊’, 對之痛駡”。

張宗昌沒有想到的是, 因為他執意要殺鄭金聲, 也象孫傳芳斬殺施從濱被施從濱女兒施劍翹復仇殺死一樣, 使自己在數年之後招來了殺身之禍。

1928年6月4日, 張作霖乘火車離開北京後, 于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即“皇姑屯事件”)。 張作霖死後,北伐軍佔領京、津後,9月,白崇禧率部到達冀東,包圍了張宗昌部。張宗昌感到大勢已去,化裝從一條小巷走出,找到一條小魚船,從灤州口逃往大連,再乘船東渡日本,殘部五萬人被白崇禧全部收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佔東北,張學良率東北軍退入關內,出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1932年春,張學良擔心張宗昌充當漢奸,電邀他立即返回中國,暫居北京鐵獅子胡同。

張宗昌回國後,則想返回山東招集舊部,東山再起。然而,當時的山東省主席是國民黨冀豫魯“剿匪”總指揮、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不能讓張宗昌卷土重回。8月,張學良召集華北駐軍諸將領到北平參加軍事會議。在會議期間,經石友三的介紹,張宗昌認識了韓複榘。其後,又經石友三的撮合,張宗昌、韓複榘、於學忠、張學良結成盟兄弟。張宗昌比韓複榘年長幾歲,遂以大哥自居,曾在席間向老弟說了這麼一段話:“俺的許多老部下現在都散駐在山東各處,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匯合成一支隊伍!”聽了這話,韓複榘表面不動聲色,只賠笑敷衍,然而,內心已動了殺機,他知道張宗昌會對自己在山東的統治構成威脅。

兩天后,韓複榘由北平返回濟南。又過了幾天,張宗昌便收到韓複榘派出人送來的許多禮物和一封親筆信,邀請張宗昌速到濟南,“共謀大事”。張宗昌看信後,覺得機會來臨,決定南下山東

張宗昌到濟南後,受到韓複榘的盛情款待,石友三也被邀來作陪。但是,幾天下來,也沒聽韓複榘提到“共謀大事”,張宗昌感到很失望。再說,張學良得知張宗昌南下山東,十分著急。1932年9月2日,張學良借張宗昌姨太太之名給張宗昌發一電報,假稱病危,讓他馬上返回北平。3日上午,張宗昌接到電報,萬分焦急,即向韓複榘說明及辭行。韓複榘也顯得很焦急和同情,當即派人為張宗昌訂了下午的火車票。

1932年9月3日下午6點22分,一列從浦口開來的202次快車正點火待發,即將開往北平,還有三分鐘就要離站了。這時,在208號頭等客車裡,送行的山東省國民政府主席韓複榘的代表程希賢、張受騫和石友三等人見開車時間將到,就起身告辭,向車下走去。那位被送的客人生得身材高大、體格健壯,這時也按常禮送客到車廂門口,與眾人握手告別。

張宗昌站在車廂門口正與送客們握手告別,突然,在車下送行的人群中,跳出一個人來,舉槍高喊:“我打死你這個王八蛋!”說著就向張宗昌連開三槍,但三槍均未響。機警的張宗昌一見有刺客,急忙避入餐車,並往懷裡掏槍。這時他才發現自己那支心愛的德國造最新式左輪手槍昨天在宴會上被好友石友三要去了。現在無法還擊,他只得往餐車那一頭狂奔。那刺客也尾隨追上餐車,並上了子彈。刺客見張宗昌逃到餐車那一頭,正欲啟車門而出,就隨手一槍,又未擊中。這時張宗昌的承啟官劉懷周從後面追上來,將刺客一把抱住,刺客情急力大,一下子掙脫了身,繼續猛追張宗昌。張宗昌在刺客被承啟官抱住的一刹那,早已打開車門,跳下了火車。

張宗昌沒有想到迎面月臺台柱的後面,又閃出一個刺客,向他開了一槍,幸好這一槍沒有擊中要害。張宗昌不顧一切地繼續向前狂逃。車上的刺客也跳下了火車向前猛追。張宗昌的承啟官劉懷周及張的幾個衛士緊跟著追了上來,一齊向刺客開槍。槍聲響成一片。突然,隱蔽在月臺台柱後面的那位刺客對準劉懷周打了一槍,劉應聲倒地。其他衛士嚇得四散逃走。接著,車站四周的房屋與空車廂裡槍聲大作,密集的子彈向張宗昌射來。張宗昌跑到第三月臺北面第七股道上時,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倒地。後面追趕的兩名刺客跳到張宗昌跟前,恐其未死,又向他打了三槍。

張宗昌被擊斃後,兩名刺客中比較年輕的那一名大呼:“我是鄭繼成,乃鄭金聲之子!我殺死張宗昌是替父報仇!”言畢,急急鑽入在鐵道上的一列裝甲車以避危險。有人識得,此人就是山東省政府的參議鄭繼成。等韓複榘的第三路軍執法隊開來彈壓時,鄭繼成即向他們自首,隨即被執法隊押走。鄭繼成先被押在第三路軍軍法處,9月24日被轉送到山東省高等法院,旋又交濟南地方法院。另一名曾追上車去的刺客名叫陳鳳山,也向執法隊自首。由於鄭繼成全部承擔責任,不久,陳鳳山即獲釋。

鄭繼成為父報仇刺殺張宗昌一事成為當時全國的頭號新聞。南北各報紛紛競相採訪,連續報導。張宗昌曾是民國初期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大頭目,獨霸山東三年多,他與北伐軍在中原大戰中,槍殺被俘的馮玉祥部西北軍高級將領鄭金聲,乃是北伐史上著名事件,他如今 被鄭繼成刺死自然成為當時人們議論的中心話題。

鄭繼成為父報仇,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且殺的又是萬人痛恨的張宗昌,因此,他的行為不但未引起人們的指責,反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同情與聲援。當時,除少數與張宗昌有關係的人,以鄭繼成是預謀殺人為由,要求對其重判外,大多數人都視鄭為除奸復仇的英雄人物。

社會各界還掀起了“援鄭運動”,給關押中的鄭繼成送來慰問品,拍來致敬電。許多社會團體與個人還紛紛向南京國民政府及山東省政府請願,認為張宗昌禍國殃民,國民政府對張的通緝令尚在,人人得而誅之,今鄭繼成殺之,不僅無罪,而且有功。

被張宗昌殺害的前青島公民報社社長胡信之之女胡玉華在致韓複榘電中稱:“張宗昌禍魯三載,翻北海之波,不足湔其惡;伐南山之竹,不足罄其罪。況複殘害革命先進?今次回魯,又包藏禍心。不去慶父,魯難未已。鄭繼成殺之,為黨、為國、為父、為山東、為天下復仇。”所以,其堅決要求對鄭繼成特赦。

正在泰山幽居的原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特地讓人寫了一本《鄭繼成為父報仇》的小冊子,描寫了鄭繼成的生平事略與除奸復仇的英勇行為,並附錄了濟南七十二個同業公會請求特赦的電文,廣為散發。一時間,鄭繼成成了譽滿全國的英雄。

一個多月後的1932年10月7日,濟南警方對鄭繼成以“預謀殺人罪”提出起訴,10月15日在濟南地方法院進行公審。在審問中,鄭繼成侃侃而談,供認不諱。10月19日,法院判處鄭繼成有期徒刑七年,褫奪公民權利七年。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1933年元月,經過行政院核准,南京司法行政部責濟南地方法院,將鄭繼成予以“特赦”。

鄭繼成入獄7月,經各界人士救助,乃蒙特赦。後任察綏靖公署參議,又被馮玉祥將軍保送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將官班深造,畢業後任馮玉祥第五戰區軍法總監。1936年,鄭繼成在上海休養時寫了《我殺死國賊張宗昌之經過詳情》一文刊登於《逸經》第七期。

抗戰爆發之後,鄭繼成在愛國將領鹿鐘麟部供職期間,其間同中國共產黨頻繁接觸,並有交通員來往于河北與山東沂蒙山根據地之間,故為日寇所恨。日寇在濟南曾多次通過報紙欲重金尋捕鄭繼成。鄭繼成後轉至重慶。在重慶一直供職于馮玉祥身邊,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贊武官,軍銜為陸軍中將。在抗戰後期,馮將軍為了聯絡其西北軍舊部,特派鄭繼成潛回淪陷區,策反原西北軍將領如郝鵬舉、曹福林等人共同抗日。後因漢奸告密,鄭繼成被捕繼而關入日本憲兵隊監獄。馮玉祥托舊部張嵐峰出面保釋,使鄭繼成獲釋。此後,馮玉祥安排鄭繼成在張嵐峰部充任參議,仍暗中從事抗日活動,直到日本投降。

1946年初,國民政府由重慶遷回南京,蔣介石排除異己,讓馮玉祥將軍出國考察水利。馮玉祥即電告鄭繼成來京見面,勸鄭繼成隨馮玉祥出國。但鄭繼成卻因身體不適,難以出國。兩人在南京分手時,馮玉祥送鄭繼成一大批古今名著,讓其保養身體,堅持學習,待回國後再創大業。孰料不久,鄭繼成胃病復發,於1946年農曆十月在商丘不幸病逝,終年56歲。

(圖片為網路資料。)

張作霖死後,北伐軍佔領京、津後,9月,白崇禧率部到達冀東,包圍了張宗昌部。張宗昌感到大勢已去,化裝從一條小巷走出,找到一條小魚船,從灤州口逃往大連,再乘船東渡日本,殘部五萬人被白崇禧全部收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佔東北,張學良率東北軍退入關內,出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1932年春,張學良擔心張宗昌充當漢奸,電邀他立即返回中國,暫居北京鐵獅子胡同。

張宗昌回國後,則想返回山東招集舊部,東山再起。然而,當時的山東省主席是國民黨冀豫魯“剿匪”總指揮、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不能讓張宗昌卷土重回。8月,張學良召集華北駐軍諸將領到北平參加軍事會議。在會議期間,經石友三的介紹,張宗昌認識了韓複榘。其後,又經石友三的撮合,張宗昌、韓複榘、於學忠、張學良結成盟兄弟。張宗昌比韓複榘年長幾歲,遂以大哥自居,曾在席間向老弟說了這麼一段話:“俺的許多老部下現在都散駐在山東各處,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匯合成一支隊伍!”聽了這話,韓複榘表面不動聲色,只賠笑敷衍,然而,內心已動了殺機,他知道張宗昌會對自己在山東的統治構成威脅。

兩天后,韓複榘由北平返回濟南。又過了幾天,張宗昌便收到韓複榘派出人送來的許多禮物和一封親筆信,邀請張宗昌速到濟南,“共謀大事”。張宗昌看信後,覺得機會來臨,決定南下山東

張宗昌到濟南後,受到韓複榘的盛情款待,石友三也被邀來作陪。但是,幾天下來,也沒聽韓複榘提到“共謀大事”,張宗昌感到很失望。再說,張學良得知張宗昌南下山東,十分著急。1932年9月2日,張學良借張宗昌姨太太之名給張宗昌發一電報,假稱病危,讓他馬上返回北平。3日上午,張宗昌接到電報,萬分焦急,即向韓複榘說明及辭行。韓複榘也顯得很焦急和同情,當即派人為張宗昌訂了下午的火車票。

1932年9月3日下午6點22分,一列從浦口開來的202次快車正點火待發,即將開往北平,還有三分鐘就要離站了。這時,在208號頭等客車裡,送行的山東省國民政府主席韓複榘的代表程希賢、張受騫和石友三等人見開車時間將到,就起身告辭,向車下走去。那位被送的客人生得身材高大、體格健壯,這時也按常禮送客到車廂門口,與眾人握手告別。

張宗昌站在車廂門口正與送客們握手告別,突然,在車下送行的人群中,跳出一個人來,舉槍高喊:“我打死你這個王八蛋!”說著就向張宗昌連開三槍,但三槍均未響。機警的張宗昌一見有刺客,急忙避入餐車,並往懷裡掏槍。這時他才發現自己那支心愛的德國造最新式左輪手槍昨天在宴會上被好友石友三要去了。現在無法還擊,他只得往餐車那一頭狂奔。那刺客也尾隨追上餐車,並上了子彈。刺客見張宗昌逃到餐車那一頭,正欲啟車門而出,就隨手一槍,又未擊中。這時張宗昌的承啟官劉懷周從後面追上來,將刺客一把抱住,刺客情急力大,一下子掙脫了身,繼續猛追張宗昌。張宗昌在刺客被承啟官抱住的一刹那,早已打開車門,跳下了火車。

張宗昌沒有想到迎面月臺台柱的後面,又閃出一個刺客,向他開了一槍,幸好這一槍沒有擊中要害。張宗昌不顧一切地繼續向前狂逃。車上的刺客也跳下了火車向前猛追。張宗昌的承啟官劉懷周及張的幾個衛士緊跟著追了上來,一齊向刺客開槍。槍聲響成一片。突然,隱蔽在月臺台柱後面的那位刺客對準劉懷周打了一槍,劉應聲倒地。其他衛士嚇得四散逃走。接著,車站四周的房屋與空車廂裡槍聲大作,密集的子彈向張宗昌射來。張宗昌跑到第三月臺北面第七股道上時,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倒地。後面追趕的兩名刺客跳到張宗昌跟前,恐其未死,又向他打了三槍。

張宗昌被擊斃後,兩名刺客中比較年輕的那一名大呼:“我是鄭繼成,乃鄭金聲之子!我殺死張宗昌是替父報仇!”言畢,急急鑽入在鐵道上的一列裝甲車以避危險。有人識得,此人就是山東省政府的參議鄭繼成。等韓複榘的第三路軍執法隊開來彈壓時,鄭繼成即向他們自首,隨即被執法隊押走。鄭繼成先被押在第三路軍軍法處,9月24日被轉送到山東省高等法院,旋又交濟南地方法院。另一名曾追上車去的刺客名叫陳鳳山,也向執法隊自首。由於鄭繼成全部承擔責任,不久,陳鳳山即獲釋。

鄭繼成為父報仇刺殺張宗昌一事成為當時全國的頭號新聞。南北各報紛紛競相採訪,連續報導。張宗昌曾是民國初期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大頭目,獨霸山東三年多,他與北伐軍在中原大戰中,槍殺被俘的馮玉祥部西北軍高級將領鄭金聲,乃是北伐史上著名事件,他如今 被鄭繼成刺死自然成為當時人們議論的中心話題。

鄭繼成為父報仇,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且殺的又是萬人痛恨的張宗昌,因此,他的行為不但未引起人們的指責,反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同情與聲援。當時,除少數與張宗昌有關係的人,以鄭繼成是預謀殺人為由,要求對其重判外,大多數人都視鄭為除奸復仇的英雄人物。

社會各界還掀起了“援鄭運動”,給關押中的鄭繼成送來慰問品,拍來致敬電。許多社會團體與個人還紛紛向南京國民政府及山東省政府請願,認為張宗昌禍國殃民,國民政府對張的通緝令尚在,人人得而誅之,今鄭繼成殺之,不僅無罪,而且有功。

被張宗昌殺害的前青島公民報社社長胡信之之女胡玉華在致韓複榘電中稱:“張宗昌禍魯三載,翻北海之波,不足湔其惡;伐南山之竹,不足罄其罪。況複殘害革命先進?今次回魯,又包藏禍心。不去慶父,魯難未已。鄭繼成殺之,為黨、為國、為父、為山東、為天下復仇。”所以,其堅決要求對鄭繼成特赦。

正在泰山幽居的原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特地讓人寫了一本《鄭繼成為父報仇》的小冊子,描寫了鄭繼成的生平事略與除奸復仇的英勇行為,並附錄了濟南七十二個同業公會請求特赦的電文,廣為散發。一時間,鄭繼成成了譽滿全國的英雄。

一個多月後的1932年10月7日,濟南警方對鄭繼成以“預謀殺人罪”提出起訴,10月15日在濟南地方法院進行公審。在審問中,鄭繼成侃侃而談,供認不諱。10月19日,法院判處鄭繼成有期徒刑七年,褫奪公民權利七年。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1933年元月,經過行政院核准,南京司法行政部責濟南地方法院,將鄭繼成予以“特赦”。

鄭繼成入獄7月,經各界人士救助,乃蒙特赦。後任察綏靖公署參議,又被馮玉祥將軍保送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將官班深造,畢業後任馮玉祥第五戰區軍法總監。1936年,鄭繼成在上海休養時寫了《我殺死國賊張宗昌之經過詳情》一文刊登於《逸經》第七期。

抗戰爆發之後,鄭繼成在愛國將領鹿鐘麟部供職期間,其間同中國共產黨頻繁接觸,並有交通員來往于河北與山東沂蒙山根據地之間,故為日寇所恨。日寇在濟南曾多次通過報紙欲重金尋捕鄭繼成。鄭繼成後轉至重慶。在重慶一直供職于馮玉祥身邊,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贊武官,軍銜為陸軍中將。在抗戰後期,馮將軍為了聯絡其西北軍舊部,特派鄭繼成潛回淪陷區,策反原西北軍將領如郝鵬舉、曹福林等人共同抗日。後因漢奸告密,鄭繼成被捕繼而關入日本憲兵隊監獄。馮玉祥托舊部張嵐峰出面保釋,使鄭繼成獲釋。此後,馮玉祥安排鄭繼成在張嵐峰部充任參議,仍暗中從事抗日活動,直到日本投降。

1946年初,國民政府由重慶遷回南京,蔣介石排除異己,讓馮玉祥將軍出國考察水利。馮玉祥即電告鄭繼成來京見面,勸鄭繼成隨馮玉祥出國。但鄭繼成卻因身體不適,難以出國。兩人在南京分手時,馮玉祥送鄭繼成一大批古今名著,讓其保養身體,堅持學習,待回國後再創大業。孰料不久,鄭繼成胃病復發,於1946年農曆十月在商丘不幸病逝,終年56歲。

(圖片為網路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