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夏履癸拒諫聽讒 夏賢臣同議去國

話說夏後氏天下至孔甲之世, 禮樂征伐之柄, 已下移于諸侯。 諸侯興霸, 王道陵夷。 及孔甲之後皋、發二君, 近於守府而已。 皋者, 孔甲之子,

發者, 皋之子。 孔甲殞於戊寅, 世子皋為喪三年。 辛巳元年, 即王位, 在位九年, 己醜崩。 世子發為喪三年, 壬辰元年即王位, 在位十一年, 壬寅死, 傳位與其子履癸。 群臣奉履癸仍為喪三年。 喪終, 遂據王位, 是為夏桀。

且說夏桀之前, 孔甲之後, 皋、發二君之世, 雖然無力以服天下, 卻僅僅自守其國, 惟恐不足。 妄為一事, 天下便不來朝服, 亦不相怨惡。 又二君施政, 則不足守禮。 則尚存禮之未亡, 諸侯之中自有賢善者, 間來朝聘, 便無大福, 終無大禍。

又且諸同姓之國貴戚之世, 尚有存者, 足以相維持。 二君又不甚荒淫, 無有虐戾, 所以存得宗祀, 似此, 如何得夏國遽亡?

到了履癸, 便大不同。 履癸為人心狠艱險, 情貪而蕩淫, 氣暴而剛猛, 質頑而悖戾,

是謂昏德。 而又多力, 能舉三百斤重大鐵鉤, 一手擘而伸之, 其長二丈, 遂以為兵器。 及冠時, 能徒手搏犀象, 足走如飛, 可過奔馬。 往時, 竊見諸侯之不臣, 祖父之柔善, 嘗大言欲以剛斷宇宙, 鞭撻四極。 憤憤橛橛, 猛氣橫飛, 正無由髮露。 及得父死, 群臣又照常例推戴履癸為君。

履癸得了天位到手, 正如蛇王托了靈廟, 河伯托了潰河, 歲歲要童男童女祭祀, 何難之有?後鐘伯敬銘之曰:孟軻有言:夫惟仁者, 宜在高位。

人而不仁, 人役是利。

人役之從, 如蛇有黃,

如虎有籠, 使之有食。

不使行勢, 不則縱之。

委虎深山, 投蛇大溪,

幽潭藏蛟, 絕漠置獅。

若乃不然, 而搏之翼。

或飛入城, 攫人而食。

或據嵬堂, 以望下國。

所欲必從, 何求不得?

虎踞大市, 蟒蟠通衢。

民安敢行?又誰安居?

竟亦眾怒, 難全蛇虎。

堯舜於斯, 亦治力鼓。

嗚呼悲夫!故例之循。

父不知子, 臣不知君。

卻說履癸, 是乙巳歲得位, 年方二十五歲。 氣方盛, 力方剛。 兼以豹頭虎眼, 兕鼻蛇舌, 鬼面狼聲, 挺立朝堂, 又禦群臣。 群臣見他恁地怕人, 各個不敢仰視。 履癸心自快暢, 身自昂崇。 朝禮已畢, 坐於朝堂。 開口一問群臣, 群臣便著一驚。

群臣者, 一是虞公姚常, 前王皋之世已召人, 為大司徒輔政, 至今未還國;一是商侯主癸, 前王發之世所召人, 大司農輔政, 至今未還國;一是太康庶子叔成之後, 曰無荒, 亦王皋之世在都輔政, 為大宗伯之官。 其卿則有關龍逢, 今大名長垣人也, 今有龍城跡焉。 秩宗費昌若木之後, 封于費為氏, 而於皋之世入輔政者也;太史終古,

蓋少康以後, 舉義仲之後, 世為天官者也。 已上皆賢臣。 又有司馬趙良者, 蓋孔甲之世幸臣模沖, 封邑于趙, 即以為姓, 而良即其子。 又為發之幸臣, 發以其有材, 能勇氣, 遂用之, 為司馬。 餘卿下悉其元士, 則有季奇之後育潛, 少閼之後逢元等二人, 皆賢士也。 外又有中士曹觸龍、於莘, 與發所近幸。 內臣侯知性、武能言等, 無根之子, 幸寵之臣也。

當日百官班列, 履癸厲聲問曰:“今日朕登大位, 如何天下諸侯不來朝拜我?豈便不如先王、先君乎?此輩當興兵剿滅之。 ”

群臣大驚。 虞公姚常在班首, 只得從容奏對曰:“先王之世, 耀德不觀兵。 君王初立, 幸毋妄言兵。 ”

覆癸勃然變色, 厲聲曰:“爾以朕年少, 不知墳典, 不聞古事乎?朕素聞神農伐補遂, 黃帝伐蚩尤,

堯伐驩兜, 舜伐三苗, 先王禹伐共工, 啟伐有扈, 仲康伐羲和、代九夷, 少康伐寒浞、過澆、戈豷, 季杼伐三壽, 不降伐九苑。 豈得謂不觀兵乎?此明欺侮朕, 謂無聞知。 如此何為大臣?似此等臣如無臣一般, 即可自歸本國, 在朝無用。 ”

虞公慚愧, 謝罪即面致政, 辭朝悄悄歸虞國去了。

履癸又問:“諸卿以朕言為何如?”

群臣慴懾不為聲。

少頃, 商侯主癸進奏, 對曰:“夫謂先王耀德, 不觀兵者, 非廢兵不用也。 但先施德以化人, 人不服然後伐之耳。 是之謂不全恃兵也。 ”

履癸掀口, 仰口歎曰:“呼!豈朕之先人俱無德也哉?爾何得為此言?”

商侯惶恐而退。 無荒進奏, 對曰:“昔堯舜之德, 而三苗不服。 神禹之大略, 而往征之, 不克。

禹謨殷殷, 陳勸惟德, 帝舜嘉納, 然後羽千舞而苗格。 啟征有扈,亦未克也。斂師修政而後克之。甚矣!用兵之難也。先世之盛,猶且如此,況我近世。實無厥德,何以服天下、來諸侯乎?是在君王,克敬克慎,明德動天,修政以服人則可也。不德之務,而曰用兵,竊恐益之害也!”

履癸含怒語曰:“爾亦為此言乎?爾吾宗也,朕方欲倚爾以服天下。爾乃先謗我皇祖考,曰實無德。朕將何以倚爾?”

無荒亦不敢複言。關龍逢乃進奏,對曰:“臣聞人君之侍臣下也,不貴以辨屈臣下,而貴乎能納臣下之言。夫臣下之言,豈能一一盡善?在人君擇而取之耳。且以人主之尊,出一言雖自以為非,人亦以為是。況自以為是,誰敢非之。臣下之卑,雖人人以為是,猶不敢言。況乎便以為非,誰複有敢言者?臣聞是非決於人者昌,決於已者亡。舜設諫鼓,禹拜昌言,惟恐人之不言也。願君王虛心受善以成治,毋任情自恣以違天下之人望。”

履癸掉首不顧。有頃,複厲色曰:“禹拜昌言,豈拜欺昧誹謗之言乎?”

龍逢複進曰:“夫言者,聖人察之,以為昌言則昌言也,常人忽之,以為狂言則狂言矣!”

履癸益厲色大聲斥之曰:“如爾言。則朕為狂言者耶?”

龍逢謝罪而出,商侯亦謝罪而出。履癸皆怒目,聽其去不顧。

二臣既出,履癸乃曰:“似此等諸臣,則皆非能輔我成大志者也。”

奈何眾皆默然。履癸又大聲曰:“諸卿士中豈遂無有成朕志、同朕心、輔朕力者乎?”

那些小人趙良輩,胸中算計得停停當當,知道履癸可順不可逆,可言惡不可言善,正好來相搬弄是非。棄去君子,自圖富貴,逞兇肆害以快邪志。卻得履癸這一問,更無人進言。趙良遂言曰:“夫得天下者,有神威大武,以制天下。天下懼怠不敢蠕動鷃笑,然後天下來歸,此天地自然之氣機,勢力使然也,且無他觀。試驗之物情,刺毛之蟲,人即之則臃皮潰肉,黃鳥視之,則彼仰腹而待啄者也。刺蝟之獸,人見之則欒蹌戟,莫如之何?黃鼠獲之,則遺溺嗅之,遂迷仰腹,以待食也。南荒山水之中,有毒蟲焉,百足而赤頭,青目而黑身,金光油油,人見而曳之,不帝虎狼也。蜾蜾之蟲見而緣出其上,毒蟲避匿,此蟲即遺溺焉,毒蟲身痿足敝,而不能行也,聽其食之矣。海青不大於海鵝也,而搏鵝如振槁。海燕不大於海青也,而又能擊青。是數物者,豈皆需修德以服之哉?則以天生神氣積威力之素,自足以制之也。今君王有神氣,具神力,將以為神武。用大武而制天下,易易耳!

又何惑于諸臣之言哉?”

履癸大喜,掀口而笑曰:“是真朕心也。能成朕志者,必子也!”

大宗伯無荒猶在座,複進曰:“此佞人之說,君王奈何聽之為然?彼天地之生異類之物,相生相制,如蜈制蟒,雞制蟲,虎制獸,豹制虎,金制木,火制金,木制火,此皆一定之理,不可易者也。若夫人之同類,相制則不然。在下位者,得勢則為卿相,失勢則為匹夫。在上位者,得勢則為天子,失勢則求為匹夫,亦不可得。若不修德則不能得民矣!又安得為君、安得服天下也?若但恃力,則蚩尤、共工豈其乏力?羿之善射,天下無敵,非不神威也,而逄蒙殺之。奡之蕩舟於陸地,其摧滅天下,而我先王少康遣一婦人殺之,是其無德故也。且先王用力,亦必先德。極盛之世,乃言征伐天下。今之夏後世其衰矣!天下之去非一日矣!王國之弱,豈能遽起乃言大武哉?”

履癸又掉首不顧。

那些小人幫手,有曹觸龍進言曰:“王國之衰弱,正賴君王以振起之。天下之去已久,正須征伐急圖服之。愈緩則愈無及矣!譬如追亡,豈謂敵去遠,反靜聽之也?又如治病,豈謂沉屙已久,身體已羸,遂不補救而安之也?”

那眾小人于辛、侯知性、武能言等,皆斂手合讚揚曰:“此言良是也,正中君王之度。”

履癸大喜,撫掌而笑曰:“卿輩言何遲也?吾得卿輩足矣!”

遂複斥無荒曰:“狂悖匹夫,爾將圖烹我,使婦人殺我耶?”

無荒謝罪而出。秩宗費昌,元士育潛、逢元等人聞見諸人言語狀,但默哂而已。

及無荒出,費昌等隨之出。無荒謂之曰:“諸賢何不苦口諫新君乎?”

費昌對曰:“諸公所言,即下臣之所欲言也。下臣即言,不過如諸君之言耳。又何益焉?”

無荒與三人同見關龍逢,龍逢閉戶自省罪,卻四客而不見。謝曰:“不能修德積誠,以格君心,乃以妄言取罪,不敢見公卿也。”

無荒等退,往見虞公。虞公已命駕歸虞矣!乃見商侯,商侯歎曰:“夏後氏其將亡乎?新君若此,何以正之?予將歸國,不忍習見此也。”

無荒曰:“公去,吾亦行也。新君已惑於小人,又何正焉?”又述趙良等言于商侯,大家憂泣歎息而散。

那邊履癸與趙良等小人,既無了這些賢人在側,便大家說成一塊,輸心服意了。趙良教履癸曰:“商侯、無荒等臣在朝,臣等終不敢竭忠盡誠。縱有盡誠竭忠的話,亦被他攪亂,做不成的。君王還先去之。”

履癸曰:“是不難。”

于辛曰:“天子曰天子之尊,要自適意,快志於天下而已。不然為天子,反受制于臣,何用為天子乎?”

履癸抵掌曰:“正是。”

侯知性曰:“君王之威,還欲震懾四海及於百夷,君王還將長享天位千歲其年,還須創造宮院、豎起樓臺、聚集美人搬演歌舞以樂升平。豈可使渠輩常出不祥之語、敗興之言以相阻撓也?”

履癸越發喜曰:“是朕心也。”

武能言曰:“欲去此諸人,亦有個法。此諸人被君王斥出朝門,必於私下有許多誹謗朝廷之言。

君王須遣左右心腹之人察訪之,探知其言語。明日大會君臣於朝堂,當面斥之。重者削爵奪祿,輕者發遣還國。此則名正而言順也。”

履癸大喜,從計。遣左右小人往探商侯等門第。左右這起小人,巴不得訪些群臣歎息議論等情,把來進功。便沒有甚話說,還要造作些,況果有言說乎?

明日履癸設朝,群臣畢集,只少了虞公一大臣。班首便是商侯。朝議既罷,商侯即進拜,致政求退,歸本國。履癸大笑曰:“朕知汝心,謂朕不足輔政。汝不欲見,故求歸。謂吾將亡夏後氏,汝坐而視吾亡耳!汝視吾之精神力量詎亡國之人哉?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朕姑不治爾誹謗之罪,以全顧命大臣之禮,且縱爾歸。爾坐視吾亡與不亡!”

商侯惶恐,謝罪曰:“臣安敢有此心。”

履癸斥之使去。商侯辭別而出。次即無荒進拜,致政求歸夏陽。履癸又笑曰:“朕有何不足?何傷於爾?何勞爾背地歎息傷情?”

無荒惶恐請罪曰:“君王從何處得此言?”

履癸曰:“念爾宗親,姑不深究。

本應留輔大政,今汝必欲遠行,朕亦不敢強也。”

無荒亦辭朝而出。二臣既出,不敢更私相議論,只各自收拾了車馬行裝,望朝門五拜,出朝門三顧。行至河邊,二公握手數語,流涕而別。商侯望東,無荒望西,各自去了。後人鐘伯敬看至此,不覺感而歎息,口占一絕歎之曰:萬水東流日月西,只同天地不同歸。

當年二老忠臣血,忍向西風灑別離。

又曰:

當年二老去王都,夏國人倫有複無。鳴鳳幽棲梟(貝鳥)鬧,花紅柳綠任模糊。

卻說二侯既歸,夏庭三公去盡矣。惟關龍逢,他是履癸之母族貴戚之切親者,誼不忍遽然舍去。而元士有逢元者,亦求去,履癸亦不許。育潛私謂逢元曰:“吾輩進退無關國政,混世可也。”

元遂亦姑止。履癸於是以趙良為太師,曹觸龍為少師,于辛為卿土,侯知性司書,武能言司禮。五鬼既當樞要,朝夕左右奉承趨哄,無非取履癸歡心,逢迎其旨意。履癸便以為得意。有此等君,就有此等臣。相悅相成,同心敗壞世界,卻以為大樂。後人馮猶龍感而銘之曰:一代君興,必有臣焉!

龍雲虎風,自昔而然。

乃夫凶頑,亦焉類聚。

蛆會屋頭,虱群敝絮。

蛆臭蟻膻,亦謂如蘭。

相悅以解,同心之言。

嗚呼悲夫!積屍盛矣!

瓣香非乎!

於是趙良建議:謂西河僻壤,地面不廣大,人民不強勇,城池不高峻,莫若遷都于禹王始都,安邑之夏城。北有稷山,東有絳山,西有五老山,南有晉河、鳴條岡。其地高陽,可廣建造宮殿、樓閣、苑圃。其城池高大,土城寬廣,而久荒廢,今可複修。其人民強勇,可以訓練為猛卒技擊,以威天下。此當時急務也。履癸喜從其議。

二年,遂遷都于夏城。都既遷定,遂使于辛等役民,造三宮、九院、樓臺、殿閣,務必全美巨麗。又使武能言等選士民家女子有美色伶俐的,充滿宮院,教演歌舞。又使侯知性選民間壯丁習戰鬥,遂造車息馬,練甲制器,以圖征伐諸侯。諸侯聞之,素亦恐懼履癸之凶勇,聞其若此也,就有乖的,先來入手的。東方諸侯之長曰豕韋氏峙賀者,先在孔甲之世,已霸諸侯,而專征伐。今峙賀已卒,子孔賓已立。其大臣元長戎便教孔賓先修臣禮來朝,以觀王國虛實動靜。孔賓從其言。

車馬至境上,先遣人來報。

夏朝太師趙良教桀王曰:“今天下諸侯不朝,將欲滅之。

一人之力,恐不能遍,必借於人。若我先施,則失王朝之統。

今幸東侯來,君王厚待之。後來者,必多矣!來者既多,然後率其來以伐其不來者,無弗克也。”

桀王從計,遂命于辛往境上。迎孔賓。孔賓大喜過望,入朝盡禮。王亦霽色溫辭,稱為賢侯,而厚待之。設宴享之,張大夏之樂,繼以西音,厚贈孔賓璧幣以歸。即遣曹觸龍往錫孔賓之命,賜以為方伯長,率東方得專征伐他方。諸侯聞之,遂多有欲來朝者矣!

北方諸侯之長昆吾氏巳強者,當峙賀之卒後,強即盛霸於皋、發之世。今強已老,其子巳牟盧來朝,桀王遂賜牟盧歸,即掌國長,率北方諸侯專征伐。西方諸侯之長顧先須已卒,其子委望新立,聞風來朝,實求王命。桀王亦勉厚待之,賜命使長率西方諸侯,專征伐。明年,南方諸侯之長息國常于,亦聞風宋朝,亦厚待之,錫命如上。

六年,於是夏制應當大朝。商侯主癸率豫方之諸侯,如有男氏、杞氏、繒氏、冥氏、有莘氏、房子、弦子、葛伯等來朝,此則其長侯無他覬覦,以正來朝者也。豕韋氏孔賓率徐、青、兗三方之諸侯,如蒙山國有施氏、薄姑氏菜子,淮夷、畎夷等九夷酋長皆來朝;昆吾氏巳牟盧率幽、冀二方之諸侯,如郇國、候黎國、侯沙國、侯安國,侯胙國、伯鄘國、男無終國子等來朝;顧氏委望率雍、梁二方諸侯,如莘國、巳氏、有雒氏、褒氏、有緡氏等國來朝;息國當于率荊、楊二方之諸候,柏柏國、子蓼國、大國、侯麋子國熊氏等來朝。此四國之長則皆報前恩思後利者也。

又有不隨方長,而各自以貴戚同姓熏舊之故自來朝,如近都則有虞氏虞公姚常,陶唐氏祈夷無,有仍氏仍公因仇,洪洞氏庭詔皋陶。後,夏陽二姒無荒、勿淪皆以夏後氏稱,陽夏二姒皆乙太康氏稱,各相來朝。又有在青、兗二方者,如斟灌氏鄺恒,斟鄩氏程堅,皆禹後;有鬲氏元龍、夔後等,各來朝。

於是,諸侯大集。近者,來十之八;遠者,來十之四。履癸大悅,大享諸侯于夏城。使曹觸龍、于辛二人兩班行酒,使侯知性、武能言二人佐之,用美言甘語歡悅諸侯。又使侯、武二人主諸侯之館,陪小宴,用細樂,道情語,以察諸侯之效用者。

豫方中葛伯垠者,奸頑巨狡,欲覬賜命,雄長中國。遂通賂于侯知性,以及趙良。

趙良說履癸曰:“今日朝會之盛,皇祖皇考三世未嘗有。

張威布福,以大武示天下,正在此時。今近在冀方,有彤城氏,本同性而不朝。又北有党高氏,乃共工之後,負固不朝,君王何不面諭諸侯,便率眾諸侯興師而伐而邦?諸侯願從者,賞之;不從者,罰之。有功者,賞之;無功者,罰之。則賞罰既肅,有以制諸侯之命。威武斯張,有以懾諸侯之心。天下之服,觀此舉矣!”

履癸大喜。

明日召諸侯于朝會堂議事。履癸曰:“朕在繈褓,即憤先世之衰,不意今日諸卿畢集,屆非以朕有天下之名乎?今冀方近朕都,而彤城氏不朝。党高氏恃其國險,亦不朝。朕欲親攬六師,為諸卿先登,以伐此不合于諸卿者。諸卿亦有能從朕觀兵見其制勝者乎?”

商侯錫曰:“彤城氏,君王之宗親也。即有罪,先宜諭誨之。党高則遠荒,所不必從事者也。何至勤萬乘之重而殘之百姓之命乎?”

履癸怒曰:“爾這老迂,一開口即敗興。”

商侯謝罪,辭出。葛垠便迎機進曰:“君王以有道伐無道,以上伐下,理之正也。既商侯不願從駕,臣雖愚劣,願率師以宣勞。”

履癸大喜。趙良從旁贊之曰:“只此便當上賞。”

履癸即命葛垠為豫方諸侯之長,而專中國之征伐。遂奪商侯賜命。商侯先自歸國去了。

葛垠遂統中方之各國師與四方之諸侯而為五,以從王征,克日興師。履癸乃乘高軒,駕異馬,手持長鐵鉤,一擊輒斃十數人。自擁大纛雄行。眾諸侯統眾隨行,車馬將士前後左右,擁護履癸直奔彤城。

彤城氏慌忙領眾迎戰,陣於太原。履癸叱車馳入彤城陣中,彤兵大亂。履癸竟取君車,用鉤劖殺彤城氏,滅其國。又遠攻党高,戰於雲中,亦殺党高氏,滅其國。載二國之寶賂、妻妾、子女以還。

諸侯由是畏懼,皆唯命是順,不敢稍逆一語。五方侯伯又皆密賂侯、武等人,及于于辛,及于曹觸龍,以及于趙良,深相結納,以固權免禍。趙良等力於左右維持之。乃遣眾侯歸國。

自留貴戚十余侯,與近臣等日日沉醉,調弄美人,聞歌視舞,以為樂。久之漸遣去。

十一年,台榭、宮殿、樓閣、次第完成,雕彩工麗,費侈無算。履癸遍遊觀玩之,喜樂之甚。五方諸侯,正來朝,便大享之於明堂,百味畢陳,飲六十觥而不止,優非不已。繼以姬妾歌舞宛轉,極妍於筵前。而豕韋氏等五侯之長者,知履癸之情。各自帶有各方歌兒舞女,皆選其國中十四而下女子,十六而下幼姣,冶豔聲音清亮者,衣以雜錦,裝以珠寶,飾以花鳥龍鳳,引至筵前。各奏淫聲豔辭,以侑履癸飲酒。於是,五方諸侯之聲,雜奏百隊之兒。畢舞,耳不離聽,目不離矚。履癸迷迷,樂極忘死。各侯長又自起舞,稱觴頌聖,勸履癸進酒。履癸大暢,誇羨群侯之忠。各賜叵羅爵,滿斟旨酒賜之。又使侯知性、武能言按各席行酒,以酬列侯。獨商侯見五方奏樂之時,即托疾辭出,半席之中不曾發一聲。侯、武等至其前,俱正色不假借。二人恨之,譖之於履癸。宴罷。

明日,履癸午後設朝,猶帶醉態。當群臣諸侯畢集,召商侯,面斥之曰:“朕有何不足,爾心非我耶?”

商侯謝曰:“臣安敢心非君王也?”

履癸曰:“朕見爾於宴上憂心忡忡。朕等皆樂,爾獨不言。半席而去,是誠何心?”

商侯曰:“臣聞古之帝王,以天位為憂,故其樂也長。今君王以天位為樂,臣懼其不長耳!故半席而去,不能一言。臣實憂之。又安敢心非君王也?”

履癸呵呵大笑,曰:“朕為天子,以天位為樂。爾為諸侯,以朕樂為憂。何太勞也?且爾心如此即是心非矣。”

商侯怕恐請罪。關龍逢進曰:“商侯主癸言似非君,然心則愛君之心也。望君王寬仁優老厚,遣歸國,以全敬大臣之度。”

履癸乃複笑曰:“何用如此愛吾?為吾如天日,霽不煩爾愛陰,不煩爾憂。”

而斥商侯自去。商侯辭朝歸國,不知後事何如?

且聽下回再說。

啟征有扈,亦未克也。斂師修政而後克之。甚矣!用兵之難也。先世之盛,猶且如此,況我近世。實無厥德,何以服天下、來諸侯乎?是在君王,克敬克慎,明德動天,修政以服人則可也。不德之務,而曰用兵,竊恐益之害也!”

履癸含怒語曰:“爾亦為此言乎?爾吾宗也,朕方欲倚爾以服天下。爾乃先謗我皇祖考,曰實無德。朕將何以倚爾?”

無荒亦不敢複言。關龍逢乃進奏,對曰:“臣聞人君之侍臣下也,不貴以辨屈臣下,而貴乎能納臣下之言。夫臣下之言,豈能一一盡善?在人君擇而取之耳。且以人主之尊,出一言雖自以為非,人亦以為是。況自以為是,誰敢非之。臣下之卑,雖人人以為是,猶不敢言。況乎便以為非,誰複有敢言者?臣聞是非決於人者昌,決於已者亡。舜設諫鼓,禹拜昌言,惟恐人之不言也。願君王虛心受善以成治,毋任情自恣以違天下之人望。”

履癸掉首不顧。有頃,複厲色曰:“禹拜昌言,豈拜欺昧誹謗之言乎?”

龍逢複進曰:“夫言者,聖人察之,以為昌言則昌言也,常人忽之,以為狂言則狂言矣!”

履癸益厲色大聲斥之曰:“如爾言。則朕為狂言者耶?”

龍逢謝罪而出,商侯亦謝罪而出。履癸皆怒目,聽其去不顧。

二臣既出,履癸乃曰:“似此等諸臣,則皆非能輔我成大志者也。”

奈何眾皆默然。履癸又大聲曰:“諸卿士中豈遂無有成朕志、同朕心、輔朕力者乎?”

那些小人趙良輩,胸中算計得停停當當,知道履癸可順不可逆,可言惡不可言善,正好來相搬弄是非。棄去君子,自圖富貴,逞兇肆害以快邪志。卻得履癸這一問,更無人進言。趙良遂言曰:“夫得天下者,有神威大武,以制天下。天下懼怠不敢蠕動鷃笑,然後天下來歸,此天地自然之氣機,勢力使然也,且無他觀。試驗之物情,刺毛之蟲,人即之則臃皮潰肉,黃鳥視之,則彼仰腹而待啄者也。刺蝟之獸,人見之則欒蹌戟,莫如之何?黃鼠獲之,則遺溺嗅之,遂迷仰腹,以待食也。南荒山水之中,有毒蟲焉,百足而赤頭,青目而黑身,金光油油,人見而曳之,不帝虎狼也。蜾蜾之蟲見而緣出其上,毒蟲避匿,此蟲即遺溺焉,毒蟲身痿足敝,而不能行也,聽其食之矣。海青不大於海鵝也,而搏鵝如振槁。海燕不大於海青也,而又能擊青。是數物者,豈皆需修德以服之哉?則以天生神氣積威力之素,自足以制之也。今君王有神氣,具神力,將以為神武。用大武而制天下,易易耳!

又何惑于諸臣之言哉?”

履癸大喜,掀口而笑曰:“是真朕心也。能成朕志者,必子也!”

大宗伯無荒猶在座,複進曰:“此佞人之說,君王奈何聽之為然?彼天地之生異類之物,相生相制,如蜈制蟒,雞制蟲,虎制獸,豹制虎,金制木,火制金,木制火,此皆一定之理,不可易者也。若夫人之同類,相制則不然。在下位者,得勢則為卿相,失勢則為匹夫。在上位者,得勢則為天子,失勢則求為匹夫,亦不可得。若不修德則不能得民矣!又安得為君、安得服天下也?若但恃力,則蚩尤、共工豈其乏力?羿之善射,天下無敵,非不神威也,而逄蒙殺之。奡之蕩舟於陸地,其摧滅天下,而我先王少康遣一婦人殺之,是其無德故也。且先王用力,亦必先德。極盛之世,乃言征伐天下。今之夏後世其衰矣!天下之去非一日矣!王國之弱,豈能遽起乃言大武哉?”

履癸又掉首不顧。

那些小人幫手,有曹觸龍進言曰:“王國之衰弱,正賴君王以振起之。天下之去已久,正須征伐急圖服之。愈緩則愈無及矣!譬如追亡,豈謂敵去遠,反靜聽之也?又如治病,豈謂沉屙已久,身體已羸,遂不補救而安之也?”

那眾小人于辛、侯知性、武能言等,皆斂手合讚揚曰:“此言良是也,正中君王之度。”

履癸大喜,撫掌而笑曰:“卿輩言何遲也?吾得卿輩足矣!”

遂複斥無荒曰:“狂悖匹夫,爾將圖烹我,使婦人殺我耶?”

無荒謝罪而出。秩宗費昌,元士育潛、逢元等人聞見諸人言語狀,但默哂而已。

及無荒出,費昌等隨之出。無荒謂之曰:“諸賢何不苦口諫新君乎?”

費昌對曰:“諸公所言,即下臣之所欲言也。下臣即言,不過如諸君之言耳。又何益焉?”

無荒與三人同見關龍逢,龍逢閉戶自省罪,卻四客而不見。謝曰:“不能修德積誠,以格君心,乃以妄言取罪,不敢見公卿也。”

無荒等退,往見虞公。虞公已命駕歸虞矣!乃見商侯,商侯歎曰:“夏後氏其將亡乎?新君若此,何以正之?予將歸國,不忍習見此也。”

無荒曰:“公去,吾亦行也。新君已惑於小人,又何正焉?”又述趙良等言于商侯,大家憂泣歎息而散。

那邊履癸與趙良等小人,既無了這些賢人在側,便大家說成一塊,輸心服意了。趙良教履癸曰:“商侯、無荒等臣在朝,臣等終不敢竭忠盡誠。縱有盡誠竭忠的話,亦被他攪亂,做不成的。君王還先去之。”

履癸曰:“是不難。”

于辛曰:“天子曰天子之尊,要自適意,快志於天下而已。不然為天子,反受制于臣,何用為天子乎?”

履癸抵掌曰:“正是。”

侯知性曰:“君王之威,還欲震懾四海及於百夷,君王還將長享天位千歲其年,還須創造宮院、豎起樓臺、聚集美人搬演歌舞以樂升平。豈可使渠輩常出不祥之語、敗興之言以相阻撓也?”

履癸越發喜曰:“是朕心也。”

武能言曰:“欲去此諸人,亦有個法。此諸人被君王斥出朝門,必於私下有許多誹謗朝廷之言。

君王須遣左右心腹之人察訪之,探知其言語。明日大會君臣於朝堂,當面斥之。重者削爵奪祿,輕者發遣還國。此則名正而言順也。”

履癸大喜,從計。遣左右小人往探商侯等門第。左右這起小人,巴不得訪些群臣歎息議論等情,把來進功。便沒有甚話說,還要造作些,況果有言說乎?

明日履癸設朝,群臣畢集,只少了虞公一大臣。班首便是商侯。朝議既罷,商侯即進拜,致政求退,歸本國。履癸大笑曰:“朕知汝心,謂朕不足輔政。汝不欲見,故求歸。謂吾將亡夏後氏,汝坐而視吾亡耳!汝視吾之精神力量詎亡國之人哉?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朕姑不治爾誹謗之罪,以全顧命大臣之禮,且縱爾歸。爾坐視吾亡與不亡!”

商侯惶恐,謝罪曰:“臣安敢有此心。”

履癸斥之使去。商侯辭別而出。次即無荒進拜,致政求歸夏陽。履癸又笑曰:“朕有何不足?何傷於爾?何勞爾背地歎息傷情?”

無荒惶恐請罪曰:“君王從何處得此言?”

履癸曰:“念爾宗親,姑不深究。

本應留輔大政,今汝必欲遠行,朕亦不敢強也。”

無荒亦辭朝而出。二臣既出,不敢更私相議論,只各自收拾了車馬行裝,望朝門五拜,出朝門三顧。行至河邊,二公握手數語,流涕而別。商侯望東,無荒望西,各自去了。後人鐘伯敬看至此,不覺感而歎息,口占一絕歎之曰:萬水東流日月西,只同天地不同歸。

當年二老忠臣血,忍向西風灑別離。

又曰:

當年二老去王都,夏國人倫有複無。鳴鳳幽棲梟(貝鳥)鬧,花紅柳綠任模糊。

卻說二侯既歸,夏庭三公去盡矣。惟關龍逢,他是履癸之母族貴戚之切親者,誼不忍遽然舍去。而元士有逢元者,亦求去,履癸亦不許。育潛私謂逢元曰:“吾輩進退無關國政,混世可也。”

元遂亦姑止。履癸於是以趙良為太師,曹觸龍為少師,于辛為卿土,侯知性司書,武能言司禮。五鬼既當樞要,朝夕左右奉承趨哄,無非取履癸歡心,逢迎其旨意。履癸便以為得意。有此等君,就有此等臣。相悅相成,同心敗壞世界,卻以為大樂。後人馮猶龍感而銘之曰:一代君興,必有臣焉!

龍雲虎風,自昔而然。

乃夫凶頑,亦焉類聚。

蛆會屋頭,虱群敝絮。

蛆臭蟻膻,亦謂如蘭。

相悅以解,同心之言。

嗚呼悲夫!積屍盛矣!

瓣香非乎!

於是趙良建議:謂西河僻壤,地面不廣大,人民不強勇,城池不高峻,莫若遷都于禹王始都,安邑之夏城。北有稷山,東有絳山,西有五老山,南有晉河、鳴條岡。其地高陽,可廣建造宮殿、樓閣、苑圃。其城池高大,土城寬廣,而久荒廢,今可複修。其人民強勇,可以訓練為猛卒技擊,以威天下。此當時急務也。履癸喜從其議。

二年,遂遷都于夏城。都既遷定,遂使于辛等役民,造三宮、九院、樓臺、殿閣,務必全美巨麗。又使武能言等選士民家女子有美色伶俐的,充滿宮院,教演歌舞。又使侯知性選民間壯丁習戰鬥,遂造車息馬,練甲制器,以圖征伐諸侯。諸侯聞之,素亦恐懼履癸之凶勇,聞其若此也,就有乖的,先來入手的。東方諸侯之長曰豕韋氏峙賀者,先在孔甲之世,已霸諸侯,而專征伐。今峙賀已卒,子孔賓已立。其大臣元長戎便教孔賓先修臣禮來朝,以觀王國虛實動靜。孔賓從其言。

車馬至境上,先遣人來報。

夏朝太師趙良教桀王曰:“今天下諸侯不朝,將欲滅之。

一人之力,恐不能遍,必借於人。若我先施,則失王朝之統。

今幸東侯來,君王厚待之。後來者,必多矣!來者既多,然後率其來以伐其不來者,無弗克也。”

桀王從計,遂命于辛往境上。迎孔賓。孔賓大喜過望,入朝盡禮。王亦霽色溫辭,稱為賢侯,而厚待之。設宴享之,張大夏之樂,繼以西音,厚贈孔賓璧幣以歸。即遣曹觸龍往錫孔賓之命,賜以為方伯長,率東方得專征伐他方。諸侯聞之,遂多有欲來朝者矣!

北方諸侯之長昆吾氏巳強者,當峙賀之卒後,強即盛霸於皋、發之世。今強已老,其子巳牟盧來朝,桀王遂賜牟盧歸,即掌國長,率北方諸侯專征伐。西方諸侯之長顧先須已卒,其子委望新立,聞風來朝,實求王命。桀王亦勉厚待之,賜命使長率西方諸侯,專征伐。明年,南方諸侯之長息國常于,亦聞風宋朝,亦厚待之,錫命如上。

六年,於是夏制應當大朝。商侯主癸率豫方之諸侯,如有男氏、杞氏、繒氏、冥氏、有莘氏、房子、弦子、葛伯等來朝,此則其長侯無他覬覦,以正來朝者也。豕韋氏孔賓率徐、青、兗三方之諸侯,如蒙山國有施氏、薄姑氏菜子,淮夷、畎夷等九夷酋長皆來朝;昆吾氏巳牟盧率幽、冀二方之諸侯,如郇國、候黎國、侯沙國、侯安國,侯胙國、伯鄘國、男無終國子等來朝;顧氏委望率雍、梁二方諸侯,如莘國、巳氏、有雒氏、褒氏、有緡氏等國來朝;息國當于率荊、楊二方之諸候,柏柏國、子蓼國、大國、侯麋子國熊氏等來朝。此四國之長則皆報前恩思後利者也。

又有不隨方長,而各自以貴戚同姓熏舊之故自來朝,如近都則有虞氏虞公姚常,陶唐氏祈夷無,有仍氏仍公因仇,洪洞氏庭詔皋陶。後,夏陽二姒無荒、勿淪皆以夏後氏稱,陽夏二姒皆乙太康氏稱,各相來朝。又有在青、兗二方者,如斟灌氏鄺恒,斟鄩氏程堅,皆禹後;有鬲氏元龍、夔後等,各來朝。

於是,諸侯大集。近者,來十之八;遠者,來十之四。履癸大悅,大享諸侯于夏城。使曹觸龍、于辛二人兩班行酒,使侯知性、武能言二人佐之,用美言甘語歡悅諸侯。又使侯、武二人主諸侯之館,陪小宴,用細樂,道情語,以察諸侯之效用者。

豫方中葛伯垠者,奸頑巨狡,欲覬賜命,雄長中國。遂通賂于侯知性,以及趙良。

趙良說履癸曰:“今日朝會之盛,皇祖皇考三世未嘗有。

張威布福,以大武示天下,正在此時。今近在冀方,有彤城氏,本同性而不朝。又北有党高氏,乃共工之後,負固不朝,君王何不面諭諸侯,便率眾諸侯興師而伐而邦?諸侯願從者,賞之;不從者,罰之。有功者,賞之;無功者,罰之。則賞罰既肅,有以制諸侯之命。威武斯張,有以懾諸侯之心。天下之服,觀此舉矣!”

履癸大喜。

明日召諸侯于朝會堂議事。履癸曰:“朕在繈褓,即憤先世之衰,不意今日諸卿畢集,屆非以朕有天下之名乎?今冀方近朕都,而彤城氏不朝。党高氏恃其國險,亦不朝。朕欲親攬六師,為諸卿先登,以伐此不合于諸卿者。諸卿亦有能從朕觀兵見其制勝者乎?”

商侯錫曰:“彤城氏,君王之宗親也。即有罪,先宜諭誨之。党高則遠荒,所不必從事者也。何至勤萬乘之重而殘之百姓之命乎?”

履癸怒曰:“爾這老迂,一開口即敗興。”

商侯謝罪,辭出。葛垠便迎機進曰:“君王以有道伐無道,以上伐下,理之正也。既商侯不願從駕,臣雖愚劣,願率師以宣勞。”

履癸大喜。趙良從旁贊之曰:“只此便當上賞。”

履癸即命葛垠為豫方諸侯之長,而專中國之征伐。遂奪商侯賜命。商侯先自歸國去了。

葛垠遂統中方之各國師與四方之諸侯而為五,以從王征,克日興師。履癸乃乘高軒,駕異馬,手持長鐵鉤,一擊輒斃十數人。自擁大纛雄行。眾諸侯統眾隨行,車馬將士前後左右,擁護履癸直奔彤城。

彤城氏慌忙領眾迎戰,陣於太原。履癸叱車馳入彤城陣中,彤兵大亂。履癸竟取君車,用鉤劖殺彤城氏,滅其國。又遠攻党高,戰於雲中,亦殺党高氏,滅其國。載二國之寶賂、妻妾、子女以還。

諸侯由是畏懼,皆唯命是順,不敢稍逆一語。五方侯伯又皆密賂侯、武等人,及于于辛,及于曹觸龍,以及于趙良,深相結納,以固權免禍。趙良等力於左右維持之。乃遣眾侯歸國。

自留貴戚十余侯,與近臣等日日沉醉,調弄美人,聞歌視舞,以為樂。久之漸遣去。

十一年,台榭、宮殿、樓閣、次第完成,雕彩工麗,費侈無算。履癸遍遊觀玩之,喜樂之甚。五方諸侯,正來朝,便大享之於明堂,百味畢陳,飲六十觥而不止,優非不已。繼以姬妾歌舞宛轉,極妍於筵前。而豕韋氏等五侯之長者,知履癸之情。各自帶有各方歌兒舞女,皆選其國中十四而下女子,十六而下幼姣,冶豔聲音清亮者,衣以雜錦,裝以珠寶,飾以花鳥龍鳳,引至筵前。各奏淫聲豔辭,以侑履癸飲酒。於是,五方諸侯之聲,雜奏百隊之兒。畢舞,耳不離聽,目不離矚。履癸迷迷,樂極忘死。各侯長又自起舞,稱觴頌聖,勸履癸進酒。履癸大暢,誇羨群侯之忠。各賜叵羅爵,滿斟旨酒賜之。又使侯知性、武能言按各席行酒,以酬列侯。獨商侯見五方奏樂之時,即托疾辭出,半席之中不曾發一聲。侯、武等至其前,俱正色不假借。二人恨之,譖之於履癸。宴罷。

明日,履癸午後設朝,猶帶醉態。當群臣諸侯畢集,召商侯,面斥之曰:“朕有何不足,爾心非我耶?”

商侯謝曰:“臣安敢心非君王也?”

履癸曰:“朕見爾於宴上憂心忡忡。朕等皆樂,爾獨不言。半席而去,是誠何心?”

商侯曰:“臣聞古之帝王,以天位為憂,故其樂也長。今君王以天位為樂,臣懼其不長耳!故半席而去,不能一言。臣實憂之。又安敢心非君王也?”

履癸呵呵大笑,曰:“朕為天子,以天位為樂。爾為諸侯,以朕樂為憂。何太勞也?且爾心如此即是心非矣。”

商侯怕恐請罪。關龍逢進曰:“商侯主癸言似非君,然心則愛君之心也。望君王寬仁優老厚,遣歸國,以全敬大臣之度。”

履癸乃複笑曰:“何用如此愛吾?為吾如天日,霽不煩爾愛陰,不煩爾憂。”

而斥商侯自去。商侯辭朝歸國,不知後事何如?

且聽下回再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