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第一兵書:《孫子兵法》中非常經典的七大名言賞析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 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內容博大精深, 思想精邃富贍, 邏輯縝密嚴謹, 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作者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學聖典。 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 歷代都有研究。 兵法是謀略, 謀略不是小花招, 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 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孫子兵法》中非常經典的七大名言賞析

(注:所列名言為作者個人偏好, 大家如有更佳的請您閱讀過後下方點評)

一、故兵無常勢, 水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 謂之神。

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 大意是: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 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 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 就叫做用兵如神。

作者認為:要時刻冷靜科學地分析當前的局面,

對局面的微妙變化都應當瞭若指掌。 只有根據局面的變化而不斷改善應對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 不管是商戰, 還是兵戰;不管是交友、還是創業;不管是競技, 還是談判。 時刻保持對局面的透徹分析和針對性的應對是每個決策和行動者必備的素養。

二、兵者, 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 遠而示之近。

出自《孫子兵法·計篇》

大意是:戰爭是一種用假像來欺騙和迷惑對方的學問。 所以, 本來自己強大, 卻要偽裝成弱小;本來具有戰鬥力, 卻要偽裝成不堪一擊;本來已逼近敵人, 卻要偽裝成相距甚遠;本來要向遠處, 卻偽裝成要向近處。 (總之, 處處要使敵人產生錯覺)。 常言道:“兵不厭詐”。 戰陣之間,

必須施以偽裝, 使敵人產生錯覺, 作出錯誤判斷, 然後趁機對敵方進行襲擊。 定可獲勝。

三、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 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 每戰必殆。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大意是:既瞭解敵人的長處和短處, 又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就能百戰百勝,

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一條聞名中外的戰爭原則。 它科學地闡述了臨戰時必須瞭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以己之長, 攻敵之短;有把握便打, 沒有把握不打, 根據敵情的變化, 採取最合適的方式、最恰當的時機去攻擊敵人。 因此, 自然每戰必勝。 同時, 這一原則還遠遠超出戰爭範圍, 適用於其他一切工作。

四、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 不可先傳也。

出自《孫子兵法·計篇》

攻擊對方的方式既要找到對方沒有物質準備的地方, 更要找到沒有心理準備的地方。 如果二者都能找到。 必然有豐碩的成果。 所以不但要研究對方的物質條件。 更重要的要研究和推測對方的精神條件。 也就是對方的策略、戰術、方案。 只有在這些策略、戰術、方案中找到對方沒有顧及到的地方。

鬥爭勝利的可能性才更大。 這個名言從反方向思考就是自己要準備充分, 考慮周全才不會被對方攻擊。

五、是故百戰百勝, 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本句出自第三篇《謀攻篇》, 這樣的思想對於戰爭的理念達到了一個頂峰層次。 不管什麼鬥爭。就是全面勝利都不是最好的結果。只有不戰而使對方心悅誠服才是最佳效果。這是戰略層次的頂點。也是老子某些思想的典範。在商戰、交友、及競技中。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征服對方的心。讓對方心誠、心服到骨子裡。這種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六、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這幾句大意是: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它。說明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作暫時的讓步,以保持我軍的銳氣,使敵人疲勞沮喪,減殺其優勢,待到時機成熟時,再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七、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出自《孫子兵法·計篇》

大意是:對敵人要以小利誘惑他,使他上鉤;要擾亂敵人,趁機戰而勝之;當敵人實力雄厚時,要防備他可能進攻自己;當敵人力量強大時,就要避其鋒芒,保存實力。這幾句講用兵之道在於計謀,作者認為,若看到敵人實力雄厚,就應考慮到敵人可能會對自己發動進攻,應有所準備。兩軍對陣時,看到敵軍強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沖。此二句所談用兵之道,在現代軍事上也可作為借鑒。

熱愛華夏大地,弘揚中華歷史之文化

請關注——盛世弘論(歡迎精彩點評)

不管什麼鬥爭。就是全面勝利都不是最好的結果。只有不戰而使對方心悅誠服才是最佳效果。這是戰略層次的頂點。也是老子某些思想的典範。在商戰、交友、及競技中。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征服對方的心。讓對方心誠、心服到骨子裡。這種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六、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這幾句大意是: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它。說明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作暫時的讓步,以保持我軍的銳氣,使敵人疲勞沮喪,減殺其優勢,待到時機成熟時,再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七、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出自《孫子兵法·計篇》

大意是:對敵人要以小利誘惑他,使他上鉤;要擾亂敵人,趁機戰而勝之;當敵人實力雄厚時,要防備他可能進攻自己;當敵人力量強大時,就要避其鋒芒,保存實力。這幾句講用兵之道在於計謀,作者認為,若看到敵人實力雄厚,就應考慮到敵人可能會對自己發動進攻,應有所準備。兩軍對陣時,看到敵軍強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沖。此二句所談用兵之道,在現代軍事上也可作為借鑒。

熱愛華夏大地,弘揚中華歷史之文化

請關注——盛世弘論(歡迎精彩點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