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漳河是一條英雄河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老 家 河》

文/師美素

老家河是清漳河流過老家的那一段河, 水裡岸上有我許多難忘的記憶。

兩岸被稱之為“老岸地”的農田很肥沃, 炎日下湧動的金色麥浪, 秋風中滿溢的稻花飄香, 盡情詮釋著“人以食為天”的崇高理念。 小時候假期到“老岸地”參加集體勞動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 參加過的勞動的項目很多:襯地、行糞、翻地、給“犁地”、“種地”的把式們牽牲口, “栽稻子”在水裡作業最怕螞蟥鑽腳, 有一次我就讓螞蟥鑽腳了, 幸虧鑽了半截, 讓大人給拽了出來;最有趣的是割豆子, 休息的時候大家拿一些幹透了的豆子點著火,

燒完豆秧扒去秧灰, 就見地上滿滿一層燒熟的豆子, 大家吃著香噴噴的豆子, 臉上透著辛勤汗水後享受勞動果實時的無比快樂。

老家河乳汁般甘甜的水哺育了祖祖輩輩的老家人。 老家是個小山村, 不論住在多高地方的人家, 都是到老家河擔水吃, 我在家我排行老大, 擔水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我肩上, 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擔水顯然很困難, 個小擔不起就把擔鉤倒回來掛在擔子上, 勁小水桶沉就趔趄著走一段歇一陣, 但作為記憶也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現在縣裡利用老家河建了發電站, 物盡其用, 貢獻更大了。

老家河過去的橋是土木結構的橋。 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 家裡蓋房子,

讓我趕上驢拉的排子車到二十裡外的村拉椽, 去的時候空車, 過橋沒很費勁, 回來的時候拉了滿滿的木椽, 橋面坑窪不平, 車身上晃搖擺, 我又招呼驢不要走偏, 又擔心車翻到河裡, 緊張得滿頭是汗, 覺得橋很長走不到頭, 現在想起來心裡還覺得後怕。

老家河的橋每年拆建一次。 汛期前拆橋, 人們靠擺船來往, 開船的人一定不能暈水, 說來也怪, 我特別暈高, 但不暈水, 我開過老家河的船, 挺刺激, 很過癮。 水漸漸小了, 船擺不動了, 人們把露出水面的大石頭擺成搭石橋, 人們踩著搭石過河, 踩搭石過河也有高手, 擔上東西或背上人都能健步如飛。

汛期一般很短, 夏天大部分時間水流清澈透明, 波瀾不驚, 青天白雲倒映水中,

分不清是魚在雲中游, 還是鳥在水中飛, 非常美妙。 這時候老家河是孩子們玩耍的天堂, 我和小夥伴們一起游泳、打水仗、抓魚、逮螃蟹、紮鱉。 打水仗最刺激, 用手掌把水連續擊到對方的臉上, 讓對方喘不過氣來, 無還手之力;把抓住的小魚用從家裡偷出來的油炸著吃是一件誘人的事;紮鱉要用紮鱉叉看准河沙冒水泡的地方猛紮下去把鱉紮住;抓螃蟹也有訣竅, 螃蟹是躲在河石底下的, 猛掀石頭, 快速抓拿, 還得小心被螃蟹的大鉗子夾住。

學校和家長都不讓孩子去游泳, 記得有一天中午, 我明明看母親睡了, 悄悄下床要去河裡游泳, 不料母親操著這個心呢, 泳沒游成, 反倒挨了一頓打。

清漳河是一條英雄河, 孕育了涉縣這塊聞名全國的紅色沃土, 成為全國最大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邊區首府,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及百餘個黨政機關的所在地和指揮中樞。 老家河作為清漳河的一部分, 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兩岸流傳著曹操屯糧, 穆桂英抗遼等故事, 涉縣第一批共產黨員,

第一批農村黨支部就誕生在老家河兩岸, 湧現出了涉縣第一任青救會主席師冠英等許多涉縣抗日根據地創建者。

如今的老家河兩岸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 欣欣向榮, 寬闊的混凝土大橋不用再每年拆建了, 橋上已經聽不見吆喝毛驢的聲音, 翹頭的木船化作了人們腦海裡的記憶, 老家河流淌的滿是老家人享用不盡的幸福和美好。

作者簡介:師美素,男,涉縣遼城鄉新橋村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科級幹部,6次獲縣政府嘉獎、一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市優秀工會幹部、省優秀工作隊員,榮獲6項國家專利,是國家首批創新工程師,曾在光明日報、河北工人報、中原經濟報、老人世界發表通訊和雜文,多篇學術論文被省、國家級論文集和大型叢書收錄。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師美素,男,涉縣遼城鄉新橋村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科級幹部,6次獲縣政府嘉獎、一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市優秀工會幹部、省優秀工作隊員,榮獲6項國家專利,是國家首批創新工程師,曾在光明日報、河北工人報、中原經濟報、老人世界發表通訊和雜文,多篇學術論文被省、國家級論文集和大型叢書收錄。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