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典故說春秋65:“仁義之師”,宋襄公稱霸之路

“仁義之師”的典故出自《左傳》, 講述了宋襄公打著“仁義”的旗號試圖稱霸諸侯, 但最終卻事與願違的曲折故事。

上回說到, 西元前642年, 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幫助下成功的擊敗了公子無虧, 順利回到了齊國, 可就在宋襄公剛剛抵達宋國境內時, 公子昭卻再次跟了過來, 這讓宋襄公很是驚訝。

原來宋襄公剛離開臨淄不久, 公子昭就遇到了麻煩, 原本高傒和國懿仲打算按照齊桓公的遺願輔佐公子昭即位, 誰知就在公子昭即將上任的前兩天卻出了問題。

問題出在開方身上, 開方當初雖然殺了無虧, 但他的目的卻是希望能讓自己的主子公子潘即位,

他也好跟著沾光, 現在被公子昭撿了便宜, 心裡當然不願意, 於是他便暗中與公子元和商人等聯絡, 各自率領手下家丁將宮門圍堵起來, 阻止公子昭即位。

高傒和國懿仲無奈, 為了避免國內再次發生戰亂, 他們只好建議公子昭再去向宋襄公求助。

宋襄公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後, 安慰公子昭說:“只怪寡人收兵太早, 你放心, 你的事情寡人一定會管到底。 ”

當年五月, 宋襄公再次起兵進攻齊國, 開方得到消息後便與其他三人商議說:“敵兵壓境, 如果我們僅僅憑城固守, 恐怕撐不了多長時間, 要是再被截斷糧草, 那後果不堪設想, 不如趁著他們還沒到來, 你們三人即刻領兵前往甗地抵擋, 我則居中調度, 負責糧草和援兵的供應, 你我同心協力, 大事可成。 ”

此話一出, 立即招來三人的反對, 原來四公子名義上是合作, 實則各懷鬼胎, 因此公子元等人提出:要麼共同出兵, 要麼共同堅守, 誰也別想坐收漁翁之利。 公子潘與開方只得答應與公子元等共同出兵。

五日之後, 兩軍在甗地相遇, 四公子為了保存實力, 誰都不願意第一個發起進攻, 各自選地紮營, 營寨的位置卻相互獨立, 無法協同作戰。

宋軍派去偵查的公子目夷很快就發現了齊軍的破綻, 回去向宋襄公彙報說:“齊軍雖然人多, 但佈局鬆散, 各自為戰, 我軍只需將其首尾切斷, 定能大破敵軍。 ”

宋襄公便按照目夷的建議, 等到天黑之後, 悄悄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偷襲公子元, 吸引敵軍注意, 目夷領著中軍攻打實力最強的公子潘和開方, 公子蕩則帶領曹、衛兩國軍隊繞到齊軍後路, 截殺逃脫的士卒。

三更時分, 宋襄公首先發起進攻, 公子元猝不及防, 軍中頓時大亂, 公子潘聽到響動立即出營查看, 這時開方也聞訊趕了過來,

公子潘問開方是否派兵支援, 開方說:“先不著急, 看看形勢再說。 ”

誰知就在二人商議時, 突然覺得後面火光沖天, 二人回頭一看, 目夷已經領著大軍殺了過來, 公子潘和開方嚇得魂都沒了, 想收拾軍隊應戰, 但卻為時已晚, 他們只得在親兵的掩護下棄營逃跑, 結果正遇上公子蕩, 又是一陣廝殺, 好在宋襄公已經提前下了命令, 公子潘和開方二人才得以逃脫。

其他兩路大軍得知公子元和公子潘相繼落敗, 也只得收兵回城, 可等到眾公子抵達城下時才發現, 臨淄城早已被高傒和國懿仲控制, 眼看著後有追兵, 跑也跑不了, 眾公子只得向公子昭投降。

公子昭便在高傒等人的擁護之下進了城, 正式繼承了君位, 是為齊孝公。

再說宋襄公辦成了這一件大事, 心裡頗為滿意, 他也因此有了更高的目標, 這時候他想起了當年齊桓公葵丘會盟時的盛況, 於是暗自思忖:“當年齊國稱雄一時, 何等榮耀, 如今寡人親手平定了齊國內亂, 為何不能取而代之。 ”

於是宋襄公便下定決心要接替齊桓公稱霸, 他先是仿效齊桓公的做法, 準備召集諸侯會盟, 但又擔心那些大國不肯買他的帳, 於是就想先找幾個小國試試手。

西元前641年, 宋襄公分別向曹、邾、滕、鄫四國發去書信, 邀請他們在曹國南部邊境參加會盟。

結果沒想到, 事情剛一開始就碰了壁, 先是曹、邾兩國互相觀望, 遲遲不見答覆, 而滕國的滕宣公乾脆直截了當的回信拒絕了宋襄公。

宋襄公哪裡受得了這個,親自帶著部隊來到滕國,又派公子蕩用一番花言巧語將滕宣公騙到了自己的駐地,然後直接將他捆綁起來帶回了宋國。

曹、邾二國得到消息大吃一驚,趕緊寫信向宋襄公致歉,並在會盟當天早早趕到了約定的地點,可鄫子卻仍舊不見表態,宋襄公只得在曹國境外與曹、邾兩國會盟。

五日之後,鄫子終於現身前來赴約,宋襄公很不滿意的對目夷說:“寡人初次會盟,就有兩個國家敢拖延怠慢,要是不嚴厲懲罰,將來何以在中原立威,眼下正好要祭祀土地,乾脆就用鄫子的人頭來祭奠,到時候看東夷諸國還有誰敢藐視寡人。”

目夷被這話嚇了一跳,趕緊勸宋襄公說:“古人在舉行小祭祀時,使用牛馬這樣的大祭品尚且會遭到譴責,更何況是用人呢?祭祀的目的本是為了人好,而您卻用人命去祭祀,那還何必要祭祀呢?當初齊侯以仁義匡扶天下,不遺餘力的幫助魯、衛、邢三國複國,聖人還認為他的德行不夠,現在您首次會盟就要傷害兩個國家,那別說稱霸,恐怕宋國能得到善終就已經不錯了。”

宋襄公頓時變了臉色,打斷目夷說:“此事寡人已打定主意,不用你在此多言。”說完便寫了一封信給邾文公,讓他暗中將鄫子擒拿,邾文公懼怕宋國淫威,果然照辦,到了祭祀的當天,邾文公就按照宋襄公的指示殺了鄫子,然後用他的人頭祭拜土地。

曹共公聽說這件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對他的大夫僖負羈說:“宋公竟然如此殘暴不仁,稍有言語不和就要奪人性命,看來此地非久留之地,我們還是趕快離開吧。”僖負羈也說:“主公所言在理,今夜我們就走,以免夜長夢多。”

於是主僕二人既沒有向宋襄公打招呼,也沒有盡地主之誼,直接就領著隨從返回了都城。

第二天宋襄公發現曹共公不告而別,氣得大發雷霆,沖著目夷吼道:“寡人當初說要立威,你還阻止,現在看來很有必要,就連曹侯都敢輕視寡人,寡人定要讓他知道厲害。”

目夷好心勸他說:“主公您連辱兩國,國中已經有人對您不滿,現在又要強行用兵,恐怕得勝的幾率很小。”

但宋襄公這時候根本聽不進他的話,直接下令拔營起寨,向著曹國都城進發。

曹共公聽說宋軍到來,趕緊下令緊閉城門死守,憑藉他往日對百姓的恩惠,以及國中充實的糧草,倒也與宋軍整整僵持了三個月。

眼看著曹國遲遲拿不下,宋襄公心裡不免有些著急,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又得到一個壞消息,不久之前鄭文公已經派人出使楚國,向楚成王示好,宋襄公擔心一旦楚國實力增強,將對自己產生巨大威脅,於是多方權衡之後,宋襄公只好派人向曹國講和,並就此罷兵。

回到商丘沒幾天,宋襄公再次將會盟之事提上日程,公子蕩向他獻策說:“我們上次之所以進展的不順利,就是因為主公僅僅將目標鎖定在了小國,而少了大國參與,因此缺乏號召力和影響力。”

宋襄公回答說:“這個寡人也明白,但是大國哪裡是肯輕易就範的。”公子蕩說:“齊侯借主公之力得國,欠您一個人情,而楚國不通中原多年,近來隨國又領漢東諸國叛楚,因此楚國急需要一個強大的外援,所以這兩個國家一定可以爭取過來。”

宋襄公覺得有道理,正要說話,誰知目夷卻搖頭反對說:“宋國自商末以來,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千乘之國,現在咱們能夠自保,不被外敵入侵就已經很幸運,為何還要不自量力,淩駕于諸國之上,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宋襄公這時候根本不想搭理目夷,當即按照公子蕩的建議寫信給齊孝公和楚成王,邀請他們在宋國的邊境鹿上,也就是山東巨野舉行會盟。讓宋襄公沒想到的是,齊、楚二君很快就給他回了信,答應了他的提議。

到了約定時間,宋襄公早早來到鹿上,在這裡搭起了臨時祭壇,兩天以後,齊孝公抵達,宋襄公仗著自己對他有恩,態度頗為傲慢,齊孝公倒也沒有太在意,又等了幾天,楚成王也終於趕到,於是眾人便商定,明日清晨正式舉行會盟儀式。

第二天一早眾人齊集壇下,宋襄公以主持人身份首先登上祭壇遙拜天子,然後當眾宣讀祭詞,接著又在祭壇使者的服侍下歃血盟誓。

齊孝公和楚成王看宋襄公如此目中無人,心中大為不滿,宋襄公自顧自的完成儀式後,來到楚成王和齊孝公跟前請他們登壇歃血。

齊、楚二君坐在原地不為所動,宋襄公只得再邀請一次,過了許久,楚成王才悠悠的說:“會盟這等大事,宋君一人就能辦好,看來也用不著我們操心了。”

宋襄公沒意識到楚成王的話外音,繼續說道:“我請二位還有一事相求,眼下陳、蔡二國仍然依附于齊,鄭、許兩國近來又歸附了楚國,為保證日後諸侯同心協力,寡人希望兩位能顧全大局,讓兩國的屬國都歸附宋國,從此諸侯團結一致,共謀大事,再無二心,這樣豈不是更好。”

楚成王和齊孝公聽到這樣的要求都是一愣,沉默了半晌,楚成王才冷冷的說:“宋君的提議果然很有見地,等寡人回到郢都後就著手辦理。”

宋襄公沒想到楚成王如此痛快,趕緊上前一步向楚成道謝,楚成王卻擺手說:“宋君不必心急,今日諸侯不齊,等我將他們都召集之後,再重新商議會盟。”宋襄公滿臉堆笑的答應下來,於是眾人便各自散去。

回去的路上,子文問楚成王說:“宋君獨斷專行,傲慢無禮,大王為何卻要賣給他面子。”楚成王笑了笑說:“到時候自有分曉。”

西元前640年秋天,是眾人約定的二次會盟的日子,宋襄公早就提前派人來到盂邑,也就是河南睢縣搭建起了祭壇,期待著自己成為盟主的那一刻。

臨行前公子目夷勸宋襄公說:“楚人反復無常,為了穩妥起見,主公還是多帶一些士卒以防萬一。”宋襄公聽了鄙夷的說:“寡人憑信義召集諸侯,何須用兵。”

到了當天,宋襄公、楚成王、曹共公、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等先後趕到,眾人相互見禮之後就分賓主落座,楚成王和宋襄公同為上座。

眼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宋襄公起身說道:“過去齊桓公帶領諸侯匡扶社稷、安定四方,為天下蒼生做出了諸多貢獻,如今齊侯雖死,但王霸之業不可荒廢,寡人打算與諸位同心協力,將齊侯一手締造的伯業延續下去,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陳穆公和鄭文公等都不敢開口,宋襄公希望楚成王能站出來支持自己,誰知楚成王眼睛微閉,坐在那裡一言不發,宋襄公無奈之下只得主動向楚成王詢問道:“不知君侯對寡人的建議有何想法。”

楚成王不急不慢的答道:“君侯的提議雖好,只是不知道該由誰來擔任盟主。”宋襄公心想我不是早就和你商量好了,你現在竟然這樣問我。但宋襄公也不便明說,只好側面回答:“如果要論貢獻,在座諸位都不相上下,我看不如就按爵位來定,這樣更能服眾。”

眾人心裡都明白,宋國是在場唯一的公爵,要論爵位,盟主之位當然非他莫屬,想不到楚成王馬上介面道:“那好啊,楚國自我武王以來就已經稱王,既然論爵位,那寡人就只好當仁不讓了。”

宋襄公氣的臉都變了色,當場向楚成王翻臉道:“楚國無禮僭越,自封為王,幸而天子寬宏大量,沒有問楚國之罪,你竟然還恬不知恥,想以此來要脅諸侯,我豈能讓你得逞?”

楚成王見到宋襄公已經撕破臉皮,乾脆卸下偽裝,命令在場的子文將手中的令旗揮了一揮, 盂邑四周瞬間被全副武裝的楚兵包圍。

陳穆公和鄭文公原本就依附楚國,現在見楚成王又做了準備,當場表示願意擁戴楚成王為盟主,其他諸侯也紛紛附和,只有宋襄公仍舊不甘心,可楚成王已經不再給他反駁的機會,當即向眾人大聲說:“宋子未經王命,擅自會盟,此等目無天子之舉,寡人豈能坐視不管。”說罷便命人上前將宋襄公擒拿。

宋襄公此刻萬分後悔沒聽目夷的話,但為時已晚,楚成王下令將宋國準備用來祭祀的牛羊粟米掠奪一空,然後乾脆率領大軍向宋國商丘發起進攻。

目夷在商丘得到消息後,趕緊組織軍隊應戰,好在他調度有方,楚軍雖然將商丘包圍了一個多月,卻也沒能取得任何進展,眼看著即將入冬,楚成王只得下令暫且退軍。

等到楚成王返回盂邑時,陳、鄭等國諸侯仍然留在原地,不敢擅自離開,楚成王詢問子文下一步該怎麼辦,子文建議說:“目夷在宋國一向受人愛戴,如今又護國有功,如果我們繼續將宋子扣押,宋國人必定會擁護目夷為君,那我們留宋子還有何用,倒不如放他回去,他一個無能之人當政,對我們總是有利的。”

楚成王想了想說:“寡人已經抓了宋子,如果要放他,也得找個合適的理由。”子文回答說:“這個簡單,魯宋兩國自葵丘會盟後關係一直較好,主公可派人將伐宋的戰利品轉送魯國,魯侯知道了宋子被俘,定然會來求情,到時候大王就托詞說魯國乃禮儀之邦、中原表率,既然有他求情,我們也只能照辦。”

楚成王高興的說:“子文果然謀略過人。”於是楚成王就派大夫鬥宜申帶著戰利品來到魯國,邀請魯僖公前往薄邑赴會,魯僖公聽說宋襄公被俘,果然一口答應。

到了約定之日,魯僖公準時抵達薄邑,一來向楚成王表示感謝,並與他會盟,二來則為宋國之事向楚成王求情,楚成王便順水推舟放了宋襄公。

再說宋襄公回到商丘後,命雖然保住了,但自己無端端的被楚成王戲弄一番,心裡很是窩火,於是便決定拿鄭國開刀,以此向楚國示威,挽回自己的面子。

公子目夷和大司馬公孫固對此都表示反對,紛紛勸阻宋襄公,可宋襄公卻說:“二位要是懼怕敵軍,可留在城中安享快樂,寡人獨自到前方與敵軍廝殺便可。”二人只得按照宋襄公的命令整頓軍馬,宋襄公自任中軍主將,公孫固為副將,發兵五百乘殺奔鄭國。

鄭文公得到消息後趕緊向楚成王求援,楚成王則對眾人說:“鄭國一心一意擁護楚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如今鄭國有難,寡人不能不救。”

於是楚成王也親自擔任中軍將領,以成得臣和鬥宜申為先鋒,出兵討伐宋國。

宋襄公得知楚國軍隊即將到來,便在泓水北岸擺下軍隊,專等楚國大軍,同時他為了鼓舞士氣,彰顯自己是替天行道的正義之師,特意命人製作了一個長六尺、寬二尺的大旗,上書“仁義之師”四個大字,以壯聲勢。

這就是宋襄公“仁義之師”的典故。

再說楚成王這邊聽聞宋襄公已經擺好陣勢,便下令部隊加速行軍,雙方即將在泓水兩岸遭遇。

那麼兩國在戰爭中又將遇到哪些事情,戰爭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泓水之戰”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宋襄公哪裡受得了這個,親自帶著部隊來到滕國,又派公子蕩用一番花言巧語將滕宣公騙到了自己的駐地,然後直接將他捆綁起來帶回了宋國。

曹、邾二國得到消息大吃一驚,趕緊寫信向宋襄公致歉,並在會盟當天早早趕到了約定的地點,可鄫子卻仍舊不見表態,宋襄公只得在曹國境外與曹、邾兩國會盟。

五日之後,鄫子終於現身前來赴約,宋襄公很不滿意的對目夷說:“寡人初次會盟,就有兩個國家敢拖延怠慢,要是不嚴厲懲罰,將來何以在中原立威,眼下正好要祭祀土地,乾脆就用鄫子的人頭來祭奠,到時候看東夷諸國還有誰敢藐視寡人。”

目夷被這話嚇了一跳,趕緊勸宋襄公說:“古人在舉行小祭祀時,使用牛馬這樣的大祭品尚且會遭到譴責,更何況是用人呢?祭祀的目的本是為了人好,而您卻用人命去祭祀,那還何必要祭祀呢?當初齊侯以仁義匡扶天下,不遺餘力的幫助魯、衛、邢三國複國,聖人還認為他的德行不夠,現在您首次會盟就要傷害兩個國家,那別說稱霸,恐怕宋國能得到善終就已經不錯了。”

宋襄公頓時變了臉色,打斷目夷說:“此事寡人已打定主意,不用你在此多言。”說完便寫了一封信給邾文公,讓他暗中將鄫子擒拿,邾文公懼怕宋國淫威,果然照辦,到了祭祀的當天,邾文公就按照宋襄公的指示殺了鄫子,然後用他的人頭祭拜土地。

曹共公聽說這件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對他的大夫僖負羈說:“宋公竟然如此殘暴不仁,稍有言語不和就要奪人性命,看來此地非久留之地,我們還是趕快離開吧。”僖負羈也說:“主公所言在理,今夜我們就走,以免夜長夢多。”

於是主僕二人既沒有向宋襄公打招呼,也沒有盡地主之誼,直接就領著隨從返回了都城。

第二天宋襄公發現曹共公不告而別,氣得大發雷霆,沖著目夷吼道:“寡人當初說要立威,你還阻止,現在看來很有必要,就連曹侯都敢輕視寡人,寡人定要讓他知道厲害。”

目夷好心勸他說:“主公您連辱兩國,國中已經有人對您不滿,現在又要強行用兵,恐怕得勝的幾率很小。”

但宋襄公這時候根本聽不進他的話,直接下令拔營起寨,向著曹國都城進發。

曹共公聽說宋軍到來,趕緊下令緊閉城門死守,憑藉他往日對百姓的恩惠,以及國中充實的糧草,倒也與宋軍整整僵持了三個月。

眼看著曹國遲遲拿不下,宋襄公心裡不免有些著急,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又得到一個壞消息,不久之前鄭文公已經派人出使楚國,向楚成王示好,宋襄公擔心一旦楚國實力增強,將對自己產生巨大威脅,於是多方權衡之後,宋襄公只好派人向曹國講和,並就此罷兵。

回到商丘沒幾天,宋襄公再次將會盟之事提上日程,公子蕩向他獻策說:“我們上次之所以進展的不順利,就是因為主公僅僅將目標鎖定在了小國,而少了大國參與,因此缺乏號召力和影響力。”

宋襄公回答說:“這個寡人也明白,但是大國哪裡是肯輕易就範的。”公子蕩說:“齊侯借主公之力得國,欠您一個人情,而楚國不通中原多年,近來隨國又領漢東諸國叛楚,因此楚國急需要一個強大的外援,所以這兩個國家一定可以爭取過來。”

宋襄公覺得有道理,正要說話,誰知目夷卻搖頭反對說:“宋國自商末以來,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千乘之國,現在咱們能夠自保,不被外敵入侵就已經很幸運,為何還要不自量力,淩駕于諸國之上,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宋襄公這時候根本不想搭理目夷,當即按照公子蕩的建議寫信給齊孝公和楚成王,邀請他們在宋國的邊境鹿上,也就是山東巨野舉行會盟。讓宋襄公沒想到的是,齊、楚二君很快就給他回了信,答應了他的提議。

到了約定時間,宋襄公早早來到鹿上,在這裡搭起了臨時祭壇,兩天以後,齊孝公抵達,宋襄公仗著自己對他有恩,態度頗為傲慢,齊孝公倒也沒有太在意,又等了幾天,楚成王也終於趕到,於是眾人便商定,明日清晨正式舉行會盟儀式。

第二天一早眾人齊集壇下,宋襄公以主持人身份首先登上祭壇遙拜天子,然後當眾宣讀祭詞,接著又在祭壇使者的服侍下歃血盟誓。

齊孝公和楚成王看宋襄公如此目中無人,心中大為不滿,宋襄公自顧自的完成儀式後,來到楚成王和齊孝公跟前請他們登壇歃血。

齊、楚二君坐在原地不為所動,宋襄公只得再邀請一次,過了許久,楚成王才悠悠的說:“會盟這等大事,宋君一人就能辦好,看來也用不著我們操心了。”

宋襄公沒意識到楚成王的話外音,繼續說道:“我請二位還有一事相求,眼下陳、蔡二國仍然依附于齊,鄭、許兩國近來又歸附了楚國,為保證日後諸侯同心協力,寡人希望兩位能顧全大局,讓兩國的屬國都歸附宋國,從此諸侯團結一致,共謀大事,再無二心,這樣豈不是更好。”

楚成王和齊孝公聽到這樣的要求都是一愣,沉默了半晌,楚成王才冷冷的說:“宋君的提議果然很有見地,等寡人回到郢都後就著手辦理。”

宋襄公沒想到楚成王如此痛快,趕緊上前一步向楚成道謝,楚成王卻擺手說:“宋君不必心急,今日諸侯不齊,等我將他們都召集之後,再重新商議會盟。”宋襄公滿臉堆笑的答應下來,於是眾人便各自散去。

回去的路上,子文問楚成王說:“宋君獨斷專行,傲慢無禮,大王為何卻要賣給他面子。”楚成王笑了笑說:“到時候自有分曉。”

西元前640年秋天,是眾人約定的二次會盟的日子,宋襄公早就提前派人來到盂邑,也就是河南睢縣搭建起了祭壇,期待著自己成為盟主的那一刻。

臨行前公子目夷勸宋襄公說:“楚人反復無常,為了穩妥起見,主公還是多帶一些士卒以防萬一。”宋襄公聽了鄙夷的說:“寡人憑信義召集諸侯,何須用兵。”

到了當天,宋襄公、楚成王、曹共公、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等先後趕到,眾人相互見禮之後就分賓主落座,楚成王和宋襄公同為上座。

眼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宋襄公起身說道:“過去齊桓公帶領諸侯匡扶社稷、安定四方,為天下蒼生做出了諸多貢獻,如今齊侯雖死,但王霸之業不可荒廢,寡人打算與諸位同心協力,將齊侯一手締造的伯業延續下去,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陳穆公和鄭文公等都不敢開口,宋襄公希望楚成王能站出來支持自己,誰知楚成王眼睛微閉,坐在那裡一言不發,宋襄公無奈之下只得主動向楚成王詢問道:“不知君侯對寡人的建議有何想法。”

楚成王不急不慢的答道:“君侯的提議雖好,只是不知道該由誰來擔任盟主。”宋襄公心想我不是早就和你商量好了,你現在竟然這樣問我。但宋襄公也不便明說,只好側面回答:“如果要論貢獻,在座諸位都不相上下,我看不如就按爵位來定,這樣更能服眾。”

眾人心裡都明白,宋國是在場唯一的公爵,要論爵位,盟主之位當然非他莫屬,想不到楚成王馬上介面道:“那好啊,楚國自我武王以來就已經稱王,既然論爵位,那寡人就只好當仁不讓了。”

宋襄公氣的臉都變了色,當場向楚成王翻臉道:“楚國無禮僭越,自封為王,幸而天子寬宏大量,沒有問楚國之罪,你竟然還恬不知恥,想以此來要脅諸侯,我豈能讓你得逞?”

楚成王見到宋襄公已經撕破臉皮,乾脆卸下偽裝,命令在場的子文將手中的令旗揮了一揮, 盂邑四周瞬間被全副武裝的楚兵包圍。

陳穆公和鄭文公原本就依附楚國,現在見楚成王又做了準備,當場表示願意擁戴楚成王為盟主,其他諸侯也紛紛附和,只有宋襄公仍舊不甘心,可楚成王已經不再給他反駁的機會,當即向眾人大聲說:“宋子未經王命,擅自會盟,此等目無天子之舉,寡人豈能坐視不管。”說罷便命人上前將宋襄公擒拿。

宋襄公此刻萬分後悔沒聽目夷的話,但為時已晚,楚成王下令將宋國準備用來祭祀的牛羊粟米掠奪一空,然後乾脆率領大軍向宋國商丘發起進攻。

目夷在商丘得到消息後,趕緊組織軍隊應戰,好在他調度有方,楚軍雖然將商丘包圍了一個多月,卻也沒能取得任何進展,眼看著即將入冬,楚成王只得下令暫且退軍。

等到楚成王返回盂邑時,陳、鄭等國諸侯仍然留在原地,不敢擅自離開,楚成王詢問子文下一步該怎麼辦,子文建議說:“目夷在宋國一向受人愛戴,如今又護國有功,如果我們繼續將宋子扣押,宋國人必定會擁護目夷為君,那我們留宋子還有何用,倒不如放他回去,他一個無能之人當政,對我們總是有利的。”

楚成王想了想說:“寡人已經抓了宋子,如果要放他,也得找個合適的理由。”子文回答說:“這個簡單,魯宋兩國自葵丘會盟後關係一直較好,主公可派人將伐宋的戰利品轉送魯國,魯侯知道了宋子被俘,定然會來求情,到時候大王就托詞說魯國乃禮儀之邦、中原表率,既然有他求情,我們也只能照辦。”

楚成王高興的說:“子文果然謀略過人。”於是楚成王就派大夫鬥宜申帶著戰利品來到魯國,邀請魯僖公前往薄邑赴會,魯僖公聽說宋襄公被俘,果然一口答應。

到了約定之日,魯僖公準時抵達薄邑,一來向楚成王表示感謝,並與他會盟,二來則為宋國之事向楚成王求情,楚成王便順水推舟放了宋襄公。

再說宋襄公回到商丘後,命雖然保住了,但自己無端端的被楚成王戲弄一番,心裡很是窩火,於是便決定拿鄭國開刀,以此向楚國示威,挽回自己的面子。

公子目夷和大司馬公孫固對此都表示反對,紛紛勸阻宋襄公,可宋襄公卻說:“二位要是懼怕敵軍,可留在城中安享快樂,寡人獨自到前方與敵軍廝殺便可。”二人只得按照宋襄公的命令整頓軍馬,宋襄公自任中軍主將,公孫固為副將,發兵五百乘殺奔鄭國。

鄭文公得到消息後趕緊向楚成王求援,楚成王則對眾人說:“鄭國一心一意擁護楚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如今鄭國有難,寡人不能不救。”

於是楚成王也親自擔任中軍將領,以成得臣和鬥宜申為先鋒,出兵討伐宋國。

宋襄公得知楚國軍隊即將到來,便在泓水北岸擺下軍隊,專等楚國大軍,同時他為了鼓舞士氣,彰顯自己是替天行道的正義之師,特意命人製作了一個長六尺、寬二尺的大旗,上書“仁義之師”四個大字,以壯聲勢。

這就是宋襄公“仁義之師”的典故。

再說楚成王這邊聽聞宋襄公已經擺好陣勢,便下令部隊加速行軍,雙方即將在泓水兩岸遭遇。

那麼兩國在戰爭中又將遇到哪些事情,戰爭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泓水之戰”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