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叫團山的小村寨,它曾是中國錫礦的中轉站,轉眼跨越了六百年

團山其實沒多大的山, 名字是來自彝語。 它既無秀山的精美也沒鄭營的厚重, 但它的價值倒是很沉實。 匆匆踏過, 竟跨越了六百年。

進入村中, 即見團山老寨沉穩持重地踞在新建房屋的仰拱中。 一條青石路直通老寨東門, 東門旁邊分出左右兩條環寨的青石路。 踏著石板跨入東門, 迎接我們的青石小巷猶如一條時光隧道, 把我們一下子帶到了清朝。

狹窄的小巷曲折回環, 兩旁不時冒出清朝風格的建築。 插在其間的小商店裡掛滿了精緻的小葫蘆、木雕的小腳鞋、如意、小棺材(寓意升官發財)以及稻草編織的“步步高”、小草墩等極富傳統漢文化特徵的工藝品。 偶爾能見到一些小腳老太太, 她們或坐在古宅大門口的門枕上, 或坐在稻草編織成的蒲團上一邊聊天, 一邊平靜地觀看著身邊各色人物的來來往往。 深邃幽遠的小巷中雖然沒有出現“結著愁怨”的油紙傘,

卻把我們帶到了位於村中間的清朝建成的小四方廣場上。

踏進秀才府的正廳, 八仙桌無聲肅立。 或許, 當年的兩位秀才弟兄正是在這張桌子旁邊運籌帷幄;或許, 就是在他們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 個舊的粗便錫源源不斷地經蒙自走水路到越南, 再經海路運到香港, 最後從香港運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世界各國。 兄弟兩在團山這個小村子裡面, 實現了他們“錫通天下”的抱負。

團山村興於戰爭也衰於戰爭。 20世紀三四十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香港受到了波及, 其在團山人粗錫貿易中的中轉作用降低。 但由於資訊的不暢通, 嘗到了粗錫貿易甜頭的團山人仍抱著僥倖心理一點點把昔日積累的財富投到粗錫貿易上,

投一點被套死一點。 抗日戰爭時期, 日軍對個舊的轟炸徹底終止了團山人的輝煌。 被迫回到家鄉的團山人(以張家人為主)為了維持各個大家庭的運轉, 開始大量賣出家裡原先購置的古董和名貴傢俱維持生計, 這直接促興了上個世紀50年代建水“中街”(街道名)上的古董買賣熱潮。

一件件厚重的傢俱、一各個精美的瓷器從“中街”留向外地, 團山留下的, 只有那些令今天的城裡人不斷追捧的清朝建築群。

不管團山人今天靠什麼來繁盛興旺, 在戰爭中衰落下去的團山村總算找到了一些欣慰。 知雯園中那座民國時期留下來的法國自鳴鐘, 雖然不知何時永久地定格在了下午6時10分, 但團山的年輪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在村中那些光滑的青石路面上, 今天依稀又響起了老祖宗600多年前建村時那密集的馬蹄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