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姓網個體戶吳華:月入200萬 我這樣推廣收割機

嗡嗡嗡嗡……, 一輛紅色的聯合收割機從夏末的農田裡開過, 面對一排排挺拔站立、哨兵似的玉米, 收割機快速完成收割、秸稈粉碎等一系列工作。

這是吳華在百姓網上傳的第一則短視頻, 標題為《廠家直銷:加裝前甩刀 前滾刀 排雜風機》。 吳華是山東濱州一位個體戶, 主做收割機買賣, 這也是他第一次用視頻的方式推廣自己的產品。 “這個收割機是我自己的, 想著給大家展示一下, 就順手拍了一段視頻, 標題就是隨便打的, 直接看視頻就懂了, ”吳華有些不好意思。 當得知, 15秒的視頻, 僅上傳兩天, 已有近6萬次的播放量時, 他又滿意地笑了笑, 並表示, “再多一點更好。 ”

“看的人多, 可能跟季節性有很大關係吧。 ”吳華指的, 是收割機很強的季節屬性。 全國範圍來看, 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收割季節一般在9-10月, 水稻、棉花、花生等一般在6-9月。 夏秋收獲時節, 聯合收割機南征北戰往往是農田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但秋收一過, 收割機便使命履行完畢, 進入漫長的停放期, 一年中作業時間屈指可數。

由於季節性強, 收割機通常都是一個夏秋集中銷售, 雖然看上去數額可觀, 但“一季賺一年”, 吳華顯然不滿足於此, 為了提高銷量, 他開始尋求產品推廣的更多途徑。

吳華錄製的這段收割機視頻, 在百姓網全國近50個城市中不斷擴散, 截至目前, 已有近500人查看了他的商戶資訊, 並選擇和他進行下一步的產品溝通。

為什麼吳華的收割機視頻如此受歡迎呢?

“那你覺得, 現在誰還留在農村種地?”吳華反問道。 城鎮化政策下, 農村勞動力持續缺失、老化, 以往秋收季節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 現在也多轉變為機械作業。 “但是你要真讓一個農民家庭為了那幾畝田, 去買一個聯合收割機, 那是不現實的, 所以你看老家收玉米不少還是用小鋤頭一個一個挖。 ”

“來聯繫我買收割機的還是產業化田地經營者居多, ”吳華說, 上周他接到幾十個電話, 多是看過他在百姓網發佈的視頻之後前來問詢的產業化經營者, 也有幾個個人或家庭, “非大規模種植的, 也可以採用租賃的方式, 一畝地三四十塊錢, 可以減輕不少農民的負擔。 拿玉米來說, 收割之後直接秸稈粉碎, 機收率和粉碎率都能達到100%。 ”

在剛剛過去的八月, 吳華的收割機月銷售額近200萬, 其中淨利潤近30萬。 “對於這一季來說收入還行吧, 但是秋冬就停了, 秋冬我可能考慮拓展、推廣別的方向的業務。 ”在做收割機生意之前, 吳華是一名熟練的農機手, 後來出於養家糊口的需要, 他開始轉做鋼結構生意, 接著轉向收割機及配件領域。

“不過這次拍的視頻太短了,後期要拍個長一點的,讓大家全方位地看看我的收割機。”“不過”,吳華又想起剛才說的招人的話題,“後面等業務拓展了,我肯定也是會考慮招人的,”他笑道,“誰不希望把生意做大呢?”

“不過這次拍的視頻太短了,後期要拍個長一點的,讓大家全方位地看看我的收割機。”“不過”,吳華又想起剛才說的招人的話題,“後面等業務拓展了,我肯定也是會考慮招人的,”他笑道,“誰不希望把生意做大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