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北朝君王:16歲登基胸懷大志,重拾門閥制度讓他成為庸君

他年僅16歲就成為了北魏的君王, 飽讀詩書很有一番志向。 本來他應該成為一代明君, 可惜一個錯誤的決策讓他的子民怨聲載道, 最終導致他威信全無, 自己也鬱鬱而終, 他就是北魏君王元恪。

元恪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二兒子, 從小性格溫和, 喜愛讀書, 談吐間很有帝王的風度, 元宏也很看好他, 早早就把他立為繼承者。

西元499年, 隨著孝文帝的去世, 年僅16歲的元恪順利登上皇位, 準備一展抱負。 當時的形勢一片大好, 南朝正處於嚴重的內亂時期, 東昏侯蕭寶卷殘暴無能, 在位時期民不聊生, 齊雍州刺史蕭衍帶頭起兵, 改旗易幟, 結束了齊的政權, 建立了梁。

元恪抓住這天賜良機, 與西元500年到508年之間, 趁虛而入大肆向南朝進攻, 收穫頗豐, 大大擴充了北魏的疆土, 元恪此時也是躊躇滿志, 立志要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 對外戰爭英明果斷的元恪, 在對內治國理政方面, 卻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他把重新啟用了魏晉時期的門閥制度, 一味重用鮮卑貴族, 造成了社會的倒退。

這次門閥制度重啟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比起魏晉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魏晉時期, 門閥制度雖然為貴族劃定了等級, 但是選拔人才畢竟也是要根據人品才能的,

寒門子弟為官之路雖然艱難, 但是還保留了一絲逆襲的機會。

到了北魏元恪這裡, 門閥制度被他玩出了新花樣。 元恪為了維持鮮卑族的社會地位, 生硬將門第淩駕于才學之上, 無論漢族子弟再怎麼努力, 地位上永遠超不過鮮卑貴族。 可以說他為了一己私欲, 徹底阻斷了社會的發展。

門閥制度的後果就是, 寒門子弟報國無門, 而鮮卑貴族養尊處優, 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動力。 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 鮮卑貴族官僚的貪欲被徹底激發出來。

元恪的叔父北海王元詳、弟弟京兆王元愉、廣陽王元懷都是個中代表。 他們利用尊貴的身份大肆買官賣官、搜刮民脂民膏, 興建豪宅掠奪民女, 幾乎是肆無忌憚。 而元恪對他們的行為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很明顯, 元恪很懂得“護短”, 對本族人可謂是照顧有加。

到了元恪統治的後期, 又開始重用外戚高肇。 這個高肇是元恪的舅舅, 元恪任他為宰相, 對他信任有加。 這個高肇嘗到了平步青雲的滋味, 不但不知恩圖報, 反而擔心自己一個外姓人遭到排擠, 不斷挑撥元恪與自己的兄弟元愉元勰的關係, 最終使得元恪兄弟手足相殘, 元愉、元勰先後被害死。 朝廷內外一片烏煙瘴氣。

混亂的朝局、庸腐的制度, 百姓的日子自然是很不好過。 據粗略統計, 元恪在位16年, 各地百姓起義的次數竟達數十次。元恪統治的後期,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鎮壓百姓身上了。

西元515年,元恪生病去世。不知道他死前有沒有想起自己曾經的初衷。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卻一步步離自己既定的方向越來越遠。從明君到庸君,一個決策就決定了一個政權的未來。

我是歷史達人小王,熱衷於研究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大家有任何意見和觀點歡迎交流指正。更多精彩盡在“王的歷史觀”。

各地百姓起義的次數竟達數十次。元恪統治的後期,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鎮壓百姓身上了。

西元515年,元恪生病去世。不知道他死前有沒有想起自己曾經的初衷。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卻一步步離自己既定的方向越來越遠。從明君到庸君,一個決策就決定了一個政權的未來。

我是歷史達人小王,熱衷於研究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大家有任何意見和觀點歡迎交流指正。更多精彩盡在“王的歷史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