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嬴政在中華文明發展史各民族大融合中的歷史作用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 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和繁榮的內在動力, 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我國自嬴政稱皇秦朝以後, 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貨幣統一、中央集權制、郡縣制, 使原先四分五裂的中華版圖各民族, 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大一統觀念至此成為中華大地上歷史發展的主基調。 中華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整合, 由多元到一體、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鬆散到緊密,

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格局。 在這一過程中, 由中原人構建、各民族參與發展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 成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區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 成為周邊各民族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比較來看, 歐洲的面積與我國相當, 但自古羅馬帝國以後就逐步分裂為眾多國家, 各國始終不能車同軌、語同文, 形成不了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 一直到了今天, 歐洲在歐共體上費心費力, 卻形不成合力。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各民族交融的歷史中, 共有五次民族大遷徙、大互動、大融合。

一是:從上古炎黃時代至夏商周時期。 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與周邊族群在不斷地衝突中逐漸發展壯大,

形成炎黃部落, 夏朝建立後, 形成華夏族。

二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 華夏族與北狄、西戎、東夷、南蠻、羌、百越等族群不斷互動交融, 眾多民族不斷融入華夏族中。 在秦漢時期, 華夏族演化為漢民族。

三是: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 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融合, 南方少數民族與南遷的中原漢族融合, 形成了全國範圍的民族大融合。

四是:五代十國至遼宋金元時期。 北方的契丹、女真、黨項等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 與當地漢族融為一體;中原的部分漢族因戰亂再次南遷, 壯大了南方的漢族群體。

第五次是明清時期。 明朝建立後, 留在中原的少數民族大多改用漢姓, 促進了新的融合;也有一些西北少數民族遷入漢族地區並與漢族融合。

清朝建立後, 打破了滿漢之間的地域界線, 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 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

所以,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 秦始皇彪炳千古的偉大歷史功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