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供養一個八旗子弟得花多少錢?清皇室後裔算筆賬:高達150萬!

清朝入關執政後, 對於八旗子弟制定了一系列的優待政策, 除了在皇家當差外, 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 那些吃差(兵)的有“俸祿”, 無業的則由朝廷按時發“月錢”, 過得都是寄生腐敗日子。 一個旗人從出生到死亡, 一切費用全由國家承擔, 福利待遇不亞於現在的許多西方國民。 因此, 在滿清, 做個旗人就擁有最幸福的人生。

八旗兵

那麼, 旗人的生活待遇到底怎麼樣, 一個一生得花多少銀子呢?這也跟個人的社會地位有關。 從順治時期, 八旗士兵就開始實施薪金制:凡八旗前鋒、戶軍、領催、驍騎, 每名月給餉銀2兩、匠役1兩。

到康熙年間, 社會經濟穩定, 八旗士兵開始大幅漲工資了, 康熙規定:凡前鋒、親軍、護軍、領催、弓匠長, 每名月給餉銀4兩, 驍騎、弓匠、銅匠每月給餉銀3兩, 皆歲支米48斛(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步軍領催每月給餉銀2兩, 步軍每名月給餉銀1.5兩, 歲支米24斛;炮手月支餉銀2兩,

歲支米36斛。 養育兵(就是馬夫一類的雜役)月支銀1.5兩, 不給米;官畜馬駝, 每馬駝月給豆草折價3兩。

全副武裝的士兵

出兵打仗時, 八旗士兵則領“雙工資”, 即所謂的“行糧”制度:八旗兵其原餉仍在京城支領, 而在行營中另領一份口糧, 稱為“行糧”,

標準是每名兵士每月給銀6兩, 每日米8.3合, 馬草2束, 料5升;佐領每月加米8.3合, 銀6兩;驍騎校每月加銀4兩。

按時某些學者的考證, 清朝金與銀的值比為一比八, 一兩黃金換八兩白銀。 現在的黃金價格大概每兩在5800元到6200元左右, 就以6000元來換算吧, 6000元除以8 等於750元。 所以清朝時期一兩白銀大概等於現在的750元。

正紅旗下(劇照)

按照這個比例換算一下, 一名最低級的士兵的工資換算為現在的人民幣為, 1.5ₓ750=1125;駐防期間一個月的基本工資為, (1.5+6)ₓ750元=5625元。 回想一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月工資才幾十元錢(當然那時米價不貴, 物質也不豐富, 一個月下來餓不著)。

旗人家屬

除了當兵吃糧外, 官兵的家屬還有相應的福利, 即“丁糧、馬乾”制度:丁糧是支給八旗駐防官兵家口的口糧, 馬乾是馬草料。 此外, 八旗兵士都有世襲土地, 稱為“旗地”, 普通士兵占田多者數十畝, 少有十數畝, 那些土地出租給漢人, 他們坐收田租。

普通士兵及期家屬的待遇就這麼好, 如果稍微與皇室沾親帶故的, 那待遇也不會差到哪去。 今天小編就帶你走一個名為腰站的東北小山村, 看看生活在那裡的滿清皇室後裔曾經的輝煌生活。

大山深處的腰站村

據家住在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腰站村的滿族老人說,他們這一支是努爾哈赤三祖父索長阿五世孫愛新覺羅·阿塔的後人,正兒八經的滿清皇族後裔。當年,阿塔一家被安排到東北的龍興之地來守永陵,他才帶著七個兒子離京來到腰站村擇地而居的。

清永陵

腰站村人在清朝享受皇室“覺羅”待遇,系紅帶子,因此腰站村有“腰站紅帶子”之稱。按照清代定制,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直系後代為宗室,系黃帶子;其他旁系為覺羅,系紅帶子,阿塔一支為紅帶子。每生一男孩要到盛京(瀋陽)報戶口,入《愛新覺羅宗譜·己冊》,領一條紅帶子,作為貴族標誌,死時必須帶走;每年享有二十四兩白銀俸祿和糧食二十一石二鬥;男孩結婚給白銀二十兩,喪事給白銀三十兩。

腰站村滿清皇室後裔

如果按一個人的平均年齡為60歲,那麼,一個遠房的皇室宗親,一輩子得耗銀60ₓ24+20+30=1490兩,折算成人民幣就是1117500元;另有耗皇糧21.2ₓ60ₓ120=152640市斤,按每市斤平均2元計,又是30.5萬。兩者兩加,一個腰站的守陵人,在清朝時期一輩耗資142萬人民幣。

日漸沒落的八旗子弟

這種生活水準,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時代,確實是讓普通民眾“羡慕嫉忌恨”的。關鍵是,這些銀子都是由除滿族以外全體國民的賦稅來保障的。為了供養日益壯大的滿清子弟,國民的負擔是越來越重。這種犧牲普通大眾利益為少部分貴族階層買單的剝削制度,註定是要被國民所抵制的,所以,清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祭拜祖宗

清朝亡後,為避禍,遼寧腰站村的這一支“愛新覺羅”氏,都改為漢姓“肇”,在原地定居,重新做回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低調生活。只是近些年來,村裡的肇姓人家才又變得高調起來,他們都以滿清皇室貴族自居,把滿清皇室習俗重新撿起,他們清明上墳插佛托,春過還在祖宗板前祭拜祖先,穿著皇室的服裝,跪在祖宗板前叩拜,滿清風韻十足。

大山深處的腰站村

據家住在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腰站村的滿族老人說,他們這一支是努爾哈赤三祖父索長阿五世孫愛新覺羅·阿塔的後人,正兒八經的滿清皇族後裔。當年,阿塔一家被安排到東北的龍興之地來守永陵,他才帶著七個兒子離京來到腰站村擇地而居的。

清永陵

腰站村人在清朝享受皇室“覺羅”待遇,系紅帶子,因此腰站村有“腰站紅帶子”之稱。按照清代定制,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直系後代為宗室,系黃帶子;其他旁系為覺羅,系紅帶子,阿塔一支為紅帶子。每生一男孩要到盛京(瀋陽)報戶口,入《愛新覺羅宗譜·己冊》,領一條紅帶子,作為貴族標誌,死時必須帶走;每年享有二十四兩白銀俸祿和糧食二十一石二鬥;男孩結婚給白銀二十兩,喪事給白銀三十兩。

腰站村滿清皇室後裔

如果按一個人的平均年齡為60歲,那麼,一個遠房的皇室宗親,一輩子得耗銀60ₓ24+20+30=1490兩,折算成人民幣就是1117500元;另有耗皇糧21.2ₓ60ₓ120=152640市斤,按每市斤平均2元計,又是30.5萬。兩者兩加,一個腰站的守陵人,在清朝時期一輩耗資142萬人民幣。

日漸沒落的八旗子弟

這種生活水準,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時代,確實是讓普通民眾“羡慕嫉忌恨”的。關鍵是,這些銀子都是由除滿族以外全體國民的賦稅來保障的。為了供養日益壯大的滿清子弟,國民的負擔是越來越重。這種犧牲普通大眾利益為少部分貴族階層買單的剝削制度,註定是要被國民所抵制的,所以,清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祭拜祖宗

清朝亡後,為避禍,遼寧腰站村的這一支“愛新覺羅”氏,都改為漢姓“肇”,在原地定居,重新做回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低調生活。只是近些年來,村裡的肇姓人家才又變得高調起來,他們都以滿清皇室貴族自居,把滿清皇室習俗重新撿起,他們清明上墳插佛托,春過還在祖宗板前祭拜祖先,穿著皇室的服裝,跪在祖宗板前叩拜,滿清風韻十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