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忍再忍!為了孩子,這一次我終於與保安翻臉

我自認是一個特別替別人著想的人, 為人總是笑呵呵的。 可就在昨天, 我卻跟社區物業的一個中年男保安翻了臉。

要說, 這事兒還得從半年前說起。

半年前的一天, 我帶女兒在社區裡散步, 女兒隨身帶了一個海豚公仔。 路上, 我們迎面遇到一位物業的保安, 互相問好後, 這位保安大叔對女兒說, “把你的海豚給我玩一下嘛?”女兒笑笑沒回應, 繼續跟著我往前走。

幾秒鐘後, 我突然聽到女兒”啊“的一聲, 隨即哇哇大哭了起來。 我不明所以, 轉回身一看, 大叔手上正拿著孩子的海豚公仔搖晃著, 並開始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 是他從孩子身後將海豚公仔搶了去。

這天, 我不自然地對保安大叔笑了笑, 雖然內心很生氣……

這事大約過了兩個月, 我和女兒出去買菜回來, 我兩手提著菜, 女兒在我身後三米左右的地方跟著。 進社區門的時候又碰見了這位保安, 看到女兒在後面,

他立即故作焦急地說, “快點走, 背娃娃就在你後面!”。 女兒一聽趕緊跑上來抓緊我的衣角, 偷偷地回頭左看右看, 保安瞧見孩子這樣的反應又樂了起來。

那天, 我輕聲地對女兒說:媽媽會跟你在一起的, 叔叔是在跟你開玩笑……

昨天, 我帶女兒出門,

又與保安大叔打了照面。 本來滿臉笑意的他, 當目光落到女兒身上時畫風突轉:只見他神情嚴肅, 雙手往後背起, 左腳使勁往地上一跺, 沉聲說, “你要聽話, 不聽話就把你關起來!“

這一次, 壓抑的情緒一湧而上, 沒等女兒反應, 我已面向他大聲質問道, ”你覺得很好玩嗎?你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一向溫和的我, 終於翻了臉。

小時候, 我也被成人逗過, 到今天想起心裡還隱隱作痛。 那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 我的父母準備再要一個孩子。 鄰居大爺有一天在院裡悄悄拉住我, 對我說, ”你曉不曉得, 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 就不得要你了”。

我當時人整個愣住了, 過了好一會兒, 才傷心地哭著跑回了家。 因為這一句話, 後來我不知多少次淚濕枕被。

成人為什麼要逗孩子呢?

我想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成人逗孩子的話, 孩子當了真。

成人逗孩子的話, 聽到孩子耳朵裡, 他們不知道這是玩笑, 他們為此而緊張、害怕、哭泣。 成人一看自己的話有這等威力, 覺得好玩之極, 於是一而再地逗孩子找樂。

二是:成人受習俗的影響。

大多數人都是被逗著長大的, 潛意識裡會認為這是一件極正常的事;同時, 逗孩子在我們的文化中還是一個工具, 可以用來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傳達喜愛和友好。 昨天在我質問那位保安時, 他的表情詫異、一臉尷尬, 我想他大概就是想表示熟絡才逗孩子的吧。

也正因為如此,父母反對逗孩子的行為才會這麼難。

可是,因為難,我們就不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態度了嗎?是呵護孩子的心靈,還是保全成人的“面子”,孰輕孰重,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父母如何做?

回過頭看,我做得並不好。經過思考,我想一些時候,父母是可以既反對逗孩子的行為又保全“面子”的,以下幾點供參考。

1、提前告訴孩子。

告訴孩子有一些人會用不當的方式來表達喜歡,讓孩子的心理有所準備;

2、對逗孩子的行為,向逗孩子的成人真誠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比如這樣說:孩子不知道你在開玩笑,下次麻煩不要再這樣說了。真誠而堅定,不要遮遮掩掩反而是讓大家感到舒服一些的方法。

3、父母不要太過緊張和糾結。

相信孩子的內心是頑強的,即使遇到逗孩子的行為,只要父母共情安撫,孩子的心靈會得到修復。

或許,無論我們用什麼方法,都無法確保孩子不被逗孩子的行為所傷害,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溝通,讓孩子身邊的成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姑舅姨叔不要逗孩子,因為他們是孩子至親的人,如果傷害想來會更深切。

孩子是認真的,他們像小小的科學家一般探索著這個世界。但願,孩子們的認真能換來成人的認真。

我是河馬媽媽,80後知性“女青年”,自持有點小智慧,文章皆原創。在這裡向你訴說孩子們的故事,渴望與萬千父母一同成長。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也正因為如此,父母反對逗孩子的行為才會這麼難。

可是,因為難,我們就不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態度了嗎?是呵護孩子的心靈,還是保全成人的“面子”,孰輕孰重,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父母如何做?

回過頭看,我做得並不好。經過思考,我想一些時候,父母是可以既反對逗孩子的行為又保全“面子”的,以下幾點供參考。

1、提前告訴孩子。

告訴孩子有一些人會用不當的方式來表達喜歡,讓孩子的心理有所準備;

2、對逗孩子的行為,向逗孩子的成人真誠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比如這樣說:孩子不知道你在開玩笑,下次麻煩不要再這樣說了。真誠而堅定,不要遮遮掩掩反而是讓大家感到舒服一些的方法。

3、父母不要太過緊張和糾結。

相信孩子的內心是頑強的,即使遇到逗孩子的行為,只要父母共情安撫,孩子的心靈會得到修復。

或許,無論我們用什麼方法,都無法確保孩子不被逗孩子的行為所傷害,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溝通,讓孩子身邊的成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姑舅姨叔不要逗孩子,因為他們是孩子至親的人,如果傷害想來會更深切。

孩子是認真的,他們像小小的科學家一般探索著這個世界。但願,孩子們的認真能換來成人的認真。

我是河馬媽媽,80後知性“女青年”,自持有點小智慧,文章皆原創。在這裡向你訴說孩子們的故事,渴望與萬千父母一同成長。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