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死得最可惜六大統帥,其中任何一個不死,或影響歷史發展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一個大分裂、大動盪的時期,人才輩出, 隨著黃巾起義之後, 群雄並起, 從董卓入洛陽到各地大軍閥相互兼併, 最後終於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的鼎足之勢。 然而在這個漢末三國不過百年的歲月之中, 湧現不少統帥, 可惜都死得非常早, 其中任何一個不死, 或影響三國歷史發展。

蜀漢方面:

1、關羽, 劉備麾下頭號大將, 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 赤壁之戰後, 關羽留守荊州, 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 建安二十四年, 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 圍困曹仁, 打得曹仁岌岌可危, 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 關羽巧妙的利用漢水暴漲, 水淹七軍, 擒獲於禁, 迫使其投降, 又斬殺曹仁副將龐德, 於此同時, 孫狼等苦於徭役, 叛上作亂, 南附關羽, 遙受關羽印號, 為之支黨, 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 只是很可惜, 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 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

關羽腹背受敵, 兵敗被殺。 如果關羽不死, 必然會增加劉備集團的實力, 從而改變三國格局的發展。

曹魏方面:

2、夏侯淵, 曹操麾下名將, 初期隨曹操征伐, 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 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 後率軍駐涼州,

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 虎步關右。 張魯降曹操後, 夏侯淵留守漢中, 其人擅長千里奔襲作戰, 官至征西將軍, 是曹操麾下三大征西將軍之一, 擔任西線方面總指揮, 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爭奪中, 被劉備愛將黃忠斬殺。 夏侯淵的死, 導致劉備拿下漢中, 改變了魏蜀之間的格局。

3、曹真, 曹魏家族名將, 年輕的時候力大勇猛, 成為虎豹騎統帥, 後來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征蜀護軍等職, 並參與漢中之戰。 曹丕襲封魏王后, 拜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 負責鎮守西北邊境, 期間表現突出。 于黃初二年(221年), 督眾將大破羌胡聯軍, 平定河西。 黃初三年(222年), 率軍包圍江陵, 擊破吳將孫盛。 回師後, 轉中軍大將軍, 加給事中。 曹丕病重時, 曹真受遺詔輔政。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 拜大將軍, 進爵邵陵侯。 曹真數次率軍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 是諸葛亮的頭號對手, 也曾反攻蜀漢無果, 而還。 曹真可惜死得太早, 讓曹家領軍人物出現斷層, 最後被司馬懿開始執掌曹魏大權, 從而奠定司馬懿後來的兵變,

篡奪曹魏家族的大權。

東吳方面:

4、孫堅, 漢末實力強大的割據諸侯,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 性闊達, 好奇節”。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 所向披靡, 為破虜將軍, 兼領豫州刺史。 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很可惜, 西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 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複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孫堅的死,孫堅所部瞬間被袁術兼併了,一方面增加袁術的力量,另一方面,孫堅不死,江東,可能會更早統一。

5、孫策,字伯符,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開始獨自攻略江東,在周瑜等一些文武大臣的輔助之下,短短六年就橫掃江東,勢如破竹,197年基本統一江東割據一方,奠定了東吳的基礎。建安五年(200年)4月,袁紹和曹操官渡大戰,正當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孫策的死,無疑影響了東吳整個格局的發展。

6、周瑜,字公瑾,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沒有採納。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陽),時年三十六歲。周瑜的死,無疑是東吳的損失,如果周瑜還在,劉備想奪取益州,估計很困難。

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複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孫堅的死,孫堅所部瞬間被袁術兼併了,一方面增加袁術的力量,另一方面,孫堅不死,江東,可能會更早統一。

5、孫策,字伯符,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開始獨自攻略江東,在周瑜等一些文武大臣的輔助之下,短短六年就橫掃江東,勢如破竹,197年基本統一江東割據一方,奠定了東吳的基礎。建安五年(200年)4月,袁紹和曹操官渡大戰,正當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孫策的死,無疑影響了東吳整個格局的發展。

6、周瑜,字公瑾,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沒有採納。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陽),時年三十六歲。周瑜的死,無疑是東吳的損失,如果周瑜還在,劉備想奪取益州,估計很困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