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把握“一帶一路”,抓住“出海”良機,白酒如何走更有成效的國際化之路?

文丨酒業家團隊

新一輪發展機遇下, 隨著行業擠壓競爭格局日漸明晰和品牌勢能的不斷釋放, 將視野望向全球, 早已成為白酒企業的重要命題, 隨著“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白酒將如何抓住契機更好地抒發“全球志向”?

9月29日, 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藥材與飲品酒業促進會主辦, 汾陽市人民政府、呂梁白酒行業協會協辦,

中展勵德國際集團公司承辦, 汾陽市杏花村酒業集中經濟開發區支持的“‘一帶一路’酒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暨2017中國森林生態酒業峰會”在汾陽舉行, 共同探討白酒企業借力“一帶一路”契機走出去的“正確姿勢”。

近年來, 整個行業對白酒國際化的論斷和探索很多, 但從出口量和主要消費市場來看, 中國白酒走出去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據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秀華介紹, 今年1-7月, 中國白酒累計出口0.86萬千升, 占白酒產量的1%多一點, 較以往有所提升, 但在整個白酒產業占比依舊很小。

而國家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明表示, 目前中國白酒主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而海外主要消費市場是華人聚居區, 目前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量非常小。

劉秀華表示, 這些年國內酒企紛紛佈局國際市場, 但從總體出口量來看, 推動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工作還遠遠不夠, 因此在“一帶一路”重大利好的引領下, 中國白酒要找到國際化落地的金鑰匙,

真正走向世界。

那麼,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 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下, 白酒的國際化是否迎來拐點?

汾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武世傑認為, 中國白酒國際化拐點的機會來了, 但路還很長。

武世傑表示, 首先是標準問題, 是用中國白酒的標準去國際化還是以國際標準國際化的問題需要解決;其實是品質, 白酒能否讓外國消費者飲後覺得舒服;第三是文化, 白酒文化與消費文化如何相結合;四是模式, 啤酒進入中國的方式是規模化、低價格, 葡萄酒則以高品質、高價格進入中國市場, 發展速度也很迅速, 那麼中國白酒將如何教育消費者?

內蒙古河套酒業股份公司總經理劉立清認為, 過去,

白酒國際化之路走得不好, 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的100年裡, 中國在國際上不夠強大, 隨著中國強大, 一帶一路帶動下下, 中國白酒才有機會更好地走向國外。 同時, 中國白酒應研究國際化標準、場景、管道、文化等問題, 白酒品種很多, 對於消費者教育需要有國際化思維, 目前威士卡在全球有30%左右的佔有率, 而中國白酒不足1%, 白酒的國際化空間很大。

白酒走出去可以說是這麼多年一直想做也在做, 但尚未取得理想成效的事。 而今在“一帶一路”的“出海”良機下, 白酒企業應如何推進更有成效的國際化之路?

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資訊研究中心原主任陳化北認為, 中國白酒的國際化應從人才交流優先, 以人才交流促進文化交流, 同時,酒文化建設要跟飲食文化相結合,效仿葡萄酒、日本清酒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化傳播。

劉立清則認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要恪守傳統和勇於創新的結合點,恪守傳統一方面要堅守100%純糧固態釀造工藝,這是中國傳統白酒的競爭力,不應改變;同時要加快推進國際化標準生產,目前中國白酒的品質標準還不能符合國際化標準,這方面清香型白酒,尤其是汾酒走在前列。

在劉立清看來,勇於創新則要著眼於三個方面:一是審視包裝,白酒存在一些過度包裝現象,要關注包裝是否具備國際化特質;是品牌新主張,去國外講歷史不現實,因此應提出更符合時代精神的新主張,比如河套主打奮鬥精神,並在內蒙古舉辦奔騰人生大講堂,斥資1000萬鼓勵青年創業,推進這種新主張落地;三是商業模式創新,白酒行業在管道的創新路還非常遠,國外酒類代理商發言權比廠家大,國內則相反,因此要走出去必須要研究好管道。

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田峰認為,白酒的國際化應著重關注兩個人群,一是在華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外國人,我們自己的好東西應該投桃報李向他們推薦,希望他們將其世界;另一類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作的中國人,他們會把中國的餐飲、生活和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當然白酒企業走出去應是一件“內外兼修”的事,論壇現場,國家工業與資訊化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小青對白酒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提高大眾消費比重,主動對接大眾消費需求,以需求定規模,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針對不同開展柔性生產,打造多元化、差異化組合產品,提供更廣泛的選擇空間;

二是創新行銷模式,加大銷售管道變革,下沉銷售網路,壓縮中間環節,分銷管道調整和整合,主動、精准,婚慶、會展、商務禮品,多層次、多模式的行銷管道;

三做強優勢產業與產區,做大做強優勢產區,提高集中度,建立集群生態群。加大淘汰落後產能,改善落後工藝和設備,提高綜合利用水準;

四提高智慧化水準,高品質、多品種、利用資訊化和數位化,實現智慧管控,促進互聯網、大資料在全流程的綜合運用,完成質檢系統,改進傳統工藝,優化酒體設計;

五推進誠信建設,開展行業誠信建設試點,貫徹國家標準,以誠信為主線,建立誠信制度。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不同的酒水消費氛圍,因此,白酒走出去的路徑和層次也是不同的。

資深財經媒體人、“一帶一路”研究員陳默表示,一帶一路沿線上兩大核心國家無疑是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又是沿線最主要的高度烈性酒消費國,目前兩個處於最好的外交狀態,當兩國民眾開懷暢飲時,兩國的酒也可以由相互排斥到相互接納,以酒推進貿易、推進合作。

而據陳默介紹,伏特加與白酒,尤其是北方的清香型白酒口感相似度較高,所以清香型白酒目前在國際上接受度較高,今年青花汾酒和竹葉青酒都被選為2017歐亞論壇指定用酒,中國與俄羅斯,白酒與伏特加,酒的兄弟之間存在相互融通的契合點。

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阿拉伯國家擁有廣泛的伊斯蘭信仰,一些阿拉伯國家屬於非飲酒國。

據中國中東問題專家、中國-阿拉伯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吳富貴介紹,22個阿拉伯國家中同樣也有喝酒的國家,並且也有賣酒的國家,比如黎巴嫩,中國企業如何把白酒賣出去是一個方向,還有一個方向是如何進行技術設備輸出,結合當地風俗習慣,釀造出能讓對方接受的酒,而不是只有中國人認可的白酒,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實現生根開花。

同時,酒文化建設要跟飲食文化相結合,效仿葡萄酒、日本清酒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化傳播。

劉立清則認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要恪守傳統和勇於創新的結合點,恪守傳統一方面要堅守100%純糧固態釀造工藝,這是中國傳統白酒的競爭力,不應改變;同時要加快推進國際化標準生產,目前中國白酒的品質標準還不能符合國際化標準,這方面清香型白酒,尤其是汾酒走在前列。

在劉立清看來,勇於創新則要著眼於三個方面:一是審視包裝,白酒存在一些過度包裝現象,要關注包裝是否具備國際化特質;是品牌新主張,去國外講歷史不現實,因此應提出更符合時代精神的新主張,比如河套主打奮鬥精神,並在內蒙古舉辦奔騰人生大講堂,斥資1000萬鼓勵青年創業,推進這種新主張落地;三是商業模式創新,白酒行業在管道的創新路還非常遠,國外酒類代理商發言權比廠家大,國內則相反,因此要走出去必須要研究好管道。

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田峰認為,白酒的國際化應著重關注兩個人群,一是在華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外國人,我們自己的好東西應該投桃報李向他們推薦,希望他們將其世界;另一類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作的中國人,他們會把中國的餐飲、生活和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當然白酒企業走出去應是一件“內外兼修”的事,論壇現場,國家工業與資訊化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小青對白酒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提高大眾消費比重,主動對接大眾消費需求,以需求定規模,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針對不同開展柔性生產,打造多元化、差異化組合產品,提供更廣泛的選擇空間;

二是創新行銷模式,加大銷售管道變革,下沉銷售網路,壓縮中間環節,分銷管道調整和整合,主動、精准,婚慶、會展、商務禮品,多層次、多模式的行銷管道;

三做強優勢產業與產區,做大做強優勢產區,提高集中度,建立集群生態群。加大淘汰落後產能,改善落後工藝和設備,提高綜合利用水準;

四提高智慧化水準,高品質、多品種、利用資訊化和數位化,實現智慧管控,促進互聯網、大資料在全流程的綜合運用,完成質檢系統,改進傳統工藝,優化酒體設計;

五推進誠信建設,開展行業誠信建設試點,貫徹國家標準,以誠信為主線,建立誠信制度。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不同的酒水消費氛圍,因此,白酒走出去的路徑和層次也是不同的。

資深財經媒體人、“一帶一路”研究員陳默表示,一帶一路沿線上兩大核心國家無疑是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又是沿線最主要的高度烈性酒消費國,目前兩個處於最好的外交狀態,當兩國民眾開懷暢飲時,兩國的酒也可以由相互排斥到相互接納,以酒推進貿易、推進合作。

而據陳默介紹,伏特加與白酒,尤其是北方的清香型白酒口感相似度較高,所以清香型白酒目前在國際上接受度較高,今年青花汾酒和竹葉青酒都被選為2017歐亞論壇指定用酒,中國與俄羅斯,白酒與伏特加,酒的兄弟之間存在相互融通的契合點。

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阿拉伯國家擁有廣泛的伊斯蘭信仰,一些阿拉伯國家屬於非飲酒國。

據中國中東問題專家、中國-阿拉伯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吳富貴介紹,22個阿拉伯國家中同樣也有喝酒的國家,並且也有賣酒的國家,比如黎巴嫩,中國企業如何把白酒賣出去是一個方向,還有一個方向是如何進行技術設備輸出,結合當地風俗習慣,釀造出能讓對方接受的酒,而不是只有中國人認可的白酒,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實現生根開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