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薦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由來

國慶日和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 “山東統一戰線”祝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祝朋友們節日快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新中國的國號。 但小夥伴們可知道, 這國號是如何來的?黨外人士又在其中發揮了如何作用?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瞭解一下吧~~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 建立新中國成為重要議事日程。 關於新中國的名稱,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使用“中華民主共和國”;1948年初, 又幾次在黨內文件中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 從8月1日複香港民主人士電至籌備會召開,

毛澤東在新政協有關文件中又改稱“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 政協籌備會上, 大家認為:“人民”與“民主”同義, “民主”又與“共和”重複。 黃炎培、張志讓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國”, 張奚若主張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後來, 大家同意後者。

1949年6月, 為了確定新國家的名稱,

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開座談會, 會上提出, 中央意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 但與會的張治中表示了不同意見:“‘共和’這個詞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 何必重複?不如乾脆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聽了覺得有道理, 建議大家採納。

但是, 民革陳劭先卻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 應加括弧簡稱中華民國。 這就引起爭議。

國號之爭, 連毛澤東也難以定論。

9月25日晚, 毛澤東、周恩來主持討論達成一致意見。 26日, 利用大會休會時間, 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在北京飯店進行最後討論。

與此同時, 周恩來在六國飯店舉行另外一個特殊的會議……

9月25日深夜, 一些政協代表收到周恩來、林伯渠署名的請柬:“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時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舉行午宴, 並商談重要問題, 務請出席。 ”

受邀人詫異著先後來了, 互相觀看, 幾乎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有什麼事情會專找這些人商議?

周恩來叫人關上餐廳大門, 說道:“今天請來赴席的, 都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 各位看見《共同綱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個括弧(簡稱‘中華民國’), 對於這個簡稱, 有兩種不同意見, 有的說好, 有的說不必要。 政協常委會特叫我來請教老前輩, 看看有什麼意見, 老前輩對‘中華民國’四個字也許有點舊感情。 ”

黃炎培第一個發言:“老百姓教育落後, 感情上習慣用中華民國, 一旦改掉, 會引起不必要的反感。 留個簡稱, 一年後再去掉, 並無不可。 ”

何香凝接著說:“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個成果, 是用許多先烈的鮮血換來的。 關於改國號問題, 我個人認為, 如能照舊用它, 是好的;如果大家不贊成, 我也不再堅持己見。”

下一個發言的周致祥是前清進士,他在辛亥革命後歸隱三十八年,從來不寫中華民國國號,但目前擁護共產黨。周致樣明確地說:“我反對仍要稱什麼中華民國,這是一個對群眾毫無好感的名稱!我主張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兩次革命的性質各不相同。”

著名旅美僑領司徒美堂跟著發言:“我也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孫中山先生,但對中華民國四個字,則絕無好感!我的理由是,那是中華官國,與民無涉!”

司徒美堂目光炯炯,逼視全場:“我們試問,毛澤東先生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麼,我們的國號應該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是個莊嚴的東西,一改就改好,為什麼要5年後再改呢?”

老人中氣十足,聲音響亮:“語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你看看,仍然叫中華民國,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們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勝利了,連國號也不敢改?我反對簡稱中華民國,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八十老人言罷,聽者無不動容!

馬寅初立即表示贊同說:“加個簡稱,簡直是不倫不類,不像話!”

沈鈞儒從法律的觀點闡述:“有些群眾還在寫中華民國,那是他們的一時之便,我們也不必明令禁止。至於堂堂的立國檔里加上簡稱中華民國的括弧,這的確是法律上的一大漏洞。遍觀世界各國國號,只有字母上的縮寫,而沒有載之檔的其它簡稱。”

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說:“大家對中華民國決無好感,人們初時不習慣,久了就會成自然。”

先後發言十八人,十六人主張不用這個“中華民國”簡稱。

周恩來最後總結:“我要把大家意見綜合起來,送給主席團常委參考,並由主席團常委作出最後決定。”

9月29日政治協商會議最後通過《共同綱領》,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簡稱。新中國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此誕生了!

(內容摘編自《統一戰線100個由來》)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我也不再堅持己見。”

下一個發言的周致祥是前清進士,他在辛亥革命後歸隱三十八年,從來不寫中華民國國號,但目前擁護共產黨。周致樣明確地說:“我反對仍要稱什麼中華民國,這是一個對群眾毫無好感的名稱!我主張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兩次革命的性質各不相同。”

著名旅美僑領司徒美堂跟著發言:“我也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孫中山先生,但對中華民國四個字,則絕無好感!我的理由是,那是中華官國,與民無涉!”

司徒美堂目光炯炯,逼視全場:“我們試問,毛澤東先生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麼,我們的國號應該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是個莊嚴的東西,一改就改好,為什麼要5年後再改呢?”

老人中氣十足,聲音響亮:“語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你看看,仍然叫中華民國,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們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勝利了,連國號也不敢改?我反對簡稱中華民國,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八十老人言罷,聽者無不動容!

馬寅初立即表示贊同說:“加個簡稱,簡直是不倫不類,不像話!”

沈鈞儒從法律的觀點闡述:“有些群眾還在寫中華民國,那是他們的一時之便,我們也不必明令禁止。至於堂堂的立國檔里加上簡稱中華民國的括弧,這的確是法律上的一大漏洞。遍觀世界各國國號,只有字母上的縮寫,而沒有載之檔的其它簡稱。”

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說:“大家對中華民國決無好感,人們初時不習慣,久了就會成自然。”

先後發言十八人,十六人主張不用這個“中華民國”簡稱。

周恩來最後總結:“我要把大家意見綜合起來,送給主席團常委參考,並由主席團常委作出最後決定。”

9月29日政治協商會議最後通過《共同綱領》,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簡稱。新中國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此誕生了!

(內容摘編自《統一戰線100個由來》)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