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2035年我國製造業基本完成智慧化轉型

2035年我國製造業基本完成智慧化轉型

“未來20年, 我國智慧製造將實現兩個階段性目標:2025年, 數位化網路化製造在製造業全面普及,

新一代智慧製造開始推廣應用;2035年, 製造業基本完成智慧化轉型, 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得到普遍應用。 ”中國工程院《中國智慧製造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在9月28日舉行的智慧製造學術報告會上, 提出了我國智慧製造的戰略目標。

——科學網

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第二次試飛

9月28日, 國產大型客機C919第10101架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第四跑道起飛, 經過2小時46分鐘飛行, 順利完成起落架收放等初始檢查試飛任務。

這是繼首飛之後, C919完成的第二次試飛任務, 飛行高度達到1萬英尺, 飛行時間是首飛飛行時間的兩倍以上, 試飛空域比首飛時擴大一倍。

——看看新聞網

南極洲海冰面積創新低運輸業風險逐漸升高

科學家表示, 南極洲今年海冰面積創下新低, 並警告難以預測的自然變化對觀光旅遊等運輸業構成的風險逐漸升高。

據報導, 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本周聚集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省首府荷巴特, 討論海冰面積波動與改良過的導航與預測系統。

——中新社

轉基因小麥被用於製作腹腔友好型麵包

那些不吃穀蛋白的人很快就能吃上適合自己的麵包了。 每100人中間可能會有1人會對食用穀蛋白產生危險的免疫反應, 現在一種不會產生這種穀蛋白的小麥品系已經出現。

據悉, 一些人他們的免疫系統對穀蛋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這會損傷腸壁並導致腹瀉、嘔吐、營養不良, 甚至是腸癌。 為此, 西班牙科爾多瓦市可持續農業研究所的Francisco Barro團隊設法去除它們。 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去除了小麥種90%以上的醇溶朊。

——科學網

歐盟採取措施應對食品安全問題

歐盟委員會和歐盟成員國9月26日在一場高級別會議上就採取切實措施應對食品安全問題達成一致。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聲明, 此次會議主要是針對早些時候歐洲發生的受氟蟲腈污染的“毒雞蛋”事件召開的, 歐委會和歐盟各成員國在會上就19項措施達成共識。 這19項措施旨在使歐盟成員國之間加強溝通, 在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 成員國及時將消息上報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 以便在歐委會的協調下共同處理危機。 措施強調了歐委會以及各成員國之間協調工作的重要性。

——中新社

《中國環境空氣品質管制評估報告2017》發佈

9月27日,最新版《中國環境空氣品質管制評估報告 (2017) 》發佈。

《報告》分析了30個省(區/市)的污染資料後發現,在2016年,各地顆粒物污染總體有所改善,但超標情況仍然突出。PM2.5重點控制區域中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珠三角、重慶10個省(市)地區的平均降幅達7.8%,其中京津冀地區及周邊地區在採暖期的PM2.5污染依然較為嚴重,但2013到2016年京津冀13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降幅超30%。

——新華社

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9月28日,從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占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五分之一,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新華社

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俄羅斯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掛牌成立。該中心是中俄兩國在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加深背景下成立的第一個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合作平臺,標誌著中俄海洋科技領域的合作進入新的階段。

——科學網

畝產620公斤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9月28日下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鹼水稻材料開始收割評測,產量最高的達到畝產620.95公斤。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了一大重要突破。

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是一種可以長在灘塗和鹽鹼地的水稻。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專家的測算,畝產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種海水稻就劃得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新華社

雲南發現盲高原鰍新種豐富中國洞穴魚類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西灑鎮發現了一個眼盲的高原鰍新種,經過系統研究後以其採集地命名為西疇高原鰍,豐富了中國洞穴魚類記錄。

西疇高原鰍的主要鑒別特徵如下:眼睛高度退化為一個細小的眼點,背鰭起點前於腹鰭起點,背鰭起點距離吻端的距離近於尾鰭基部,尾柄細長,身體光滑無鱗,鰾後室發達,長橢圓形,腸短,呈“Z”折疊於胃的後方。

——中新社

9月27日,最新版《中國環境空氣品質管制評估報告 (2017) 》發佈。

《報告》分析了30個省(區/市)的污染資料後發現,在2016年,各地顆粒物污染總體有所改善,但超標情況仍然突出。PM2.5重點控制區域中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珠三角、重慶10個省(市)地區的平均降幅達7.8%,其中京津冀地區及周邊地區在採暖期的PM2.5污染依然較為嚴重,但2013到2016年京津冀13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降幅超30%。

——新華社

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9月28日,從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占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五分之一,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新華社

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俄羅斯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掛牌成立。該中心是中俄兩國在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加深背景下成立的第一個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合作平臺,標誌著中俄海洋科技領域的合作進入新的階段。

——科學網

畝產620公斤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9月28日下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鹼水稻材料開始收割評測,產量最高的達到畝產620.95公斤。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了一大重要突破。

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是一種可以長在灘塗和鹽鹼地的水稻。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專家的測算,畝產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種海水稻就劃得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新華社

雲南發現盲高原鰍新種豐富中國洞穴魚類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西灑鎮發現了一個眼盲的高原鰍新種,經過系統研究後以其採集地命名為西疇高原鰍,豐富了中國洞穴魚類記錄。

西疇高原鰍的主要鑒別特徵如下:眼睛高度退化為一個細小的眼點,背鰭起點前於腹鰭起點,背鰭起點距離吻端的距離近於尾鰭基部,尾柄細長,身體光滑無鱗,鰾後室發達,長橢圓形,腸短,呈“Z”折疊於胃的後方。

——中新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