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慶收藏的故事

國慶對於他們來說, 不僅僅是一個時間點, 他們通過手中的收藏品, 已經將一個個國慶日的變遷具象地反映在小小的門券、撲克、像章、報紙、煙標、票證之中。

關於國慶, 關於收藏, 他們有話要說。

阮厚新:紅色像章獻給火紅的節日

見到阮厚新時, 他告訴我們, 他在北京參加紅色收藏的會議剛剛回來。 而這樣的紅色收藏會議每年都會召開兩次, 全國各地的藏友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 在阮厚新的家裡, 我們看到不大的屋裡子滿滿當當地塞滿了各式紅色收藏品。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章。

阮厚新告訴我們, 在所有的毛主席像章中, 毛主席視察的主題很有價值。 他自己主要收集皖系毛主席像章和全國各地視察像章, 現在已經收藏有幾萬枚了。

在這些像章中, 有部分就是為慶祝國慶日而特別製造的。 有一枚像章特別引人注意。 阮厚新說:“可別小看這枚章,

這可是號稱‘安徽第一章’。 ”這枚像章直徑176mm, 是安徽省內最大的一枚毛主席像章。 這是當年為慶祝建國20周年, 由安徽剪刀廠生產的, 當時僅僅生產了1000枚。 “那時候很多有生產能力的廠都會生產毛主席像章, 像江淮儀錶廠、淝河汽車廠等都生產過。 ”而這枚像章則是阮厚新和河南一位藏友交換才得來的。

早在上世紀80年代, 還在上學的阮厚新便對紅色收藏有了興趣。 不過, 那時候, 他還並非有意識地收藏, 也還沒有紅色收藏這個概念。 但只要看見家裡有, 他就留心收集起來, 看見別處有就買來或者交換過來。 漸漸地, 手中的藏品就多了起來, 從無意識的收集, 到有意識開始分門別類地收藏。 如今, 阮厚新個人已經辦過兩次紅色收藏展覽。

劉政屏:撲克收藏的是情趣

一天, 劉政屏下班, 偶逛至合肥百貨大樓在三孝口的分店, 在櫃檯上看到一副撲克牌。 與他平時看到的不同, 這是幅“唐詩撲克”: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詩人巨匠的畫像, 配著他們的詩, 緩緩地流進了當時的文藝青年劉政屏的心裡。 憑著對文學的熱愛, 他買了那副撲克。 這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很普通的一個事件, 卻讓撲克收藏從此寫進了劉政屏的人生。

“這是我收藏最早的和國慶有關的撲克。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 劉政屏在辦公室接受採訪時, 手舉著封面是天安門和華表圖案的盒子, 赫然寫著《建國50周年珍藏撲克》。 回憶起來, 那還是1999年國慶長假期間發生的事。 劉政屏說, 那時候, 是他收藏撲克最上癮的階段。

只要閑來無事, 他總是喜歡逛商店, 一個接著一個地跑, 只為能買到有畫面的撲克。

“你看, 這副《國慶彩車》的撲克, 上面是建國50周年時各個省進京的彩車。 當年我因有事臨時不能去看國慶閱兵, 因此我千方百計找來這個彩車撲克, 以彌補遺憾。 ”劉政屏笑說, 撲克不是為了好看的畫面, 它有很深奧的人文內涵。 在他看來, 收藏的真正意義最重要是情趣, 而不是價值。

鮑獻冬:國慶煙標將愈加珍貴

一枚枚精美的國慶煙標, 也反映了時代的烙印, 記錄著祖國前進的步伐, 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鮑獻冬就是收藏煙標的發燒友。 三十年來, 他已經收藏了5萬多種、十多萬枚煙標。 其中, 他最為喜愛的一個專題就是——“國慶煙標”。

鮑獻冬介紹說, 為歡慶國慶佳節, 我國有許多煙草企業都曾出品過國慶題材的煙標, 這其中大家見得比較多的, 是原有煙草品牌加字、加圖的國慶紀念煙標, 其實還有一種煙草企業為國慶專門設置品牌、專門設計煙標圖案的品種, 人們一般稱這種煙草產品為“國慶煙”。

鮑獻冬收集煙標已經有將近三十年的歷史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 他就開始收集煙標。 鮑獻冬說, 事實上, 現在煙標的種類遠遠沒有過去多。 隨著我國對煙草產品注冊商標的管理越來越嚴格, 以後專為國慶日註冊新商標出品“國慶煙”煙標的情況會越來越罕見, 已有的這些“國慶煙”煙標會愈加珍貴。

高如九:一路走來的風景收藏

去過每個旅遊景點, 多數人都會在返程中丟棄那些參觀門券,這對於他們而言是累贅。可對於省收藏家協會票證門券專委會常務副主任高如九而言,這些用過的門券都是寶貝。

“有關國慶的門券,我這裡有太多了。你看,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舉行的建國五十周年焰火晚會門券,這是上海1977年的國慶遊園會門券,而這個是北京的建國四十五周年的遊園門券,它是我收藏的國慶門券中印刷品質和畫面都是最好的。”一提起珍藏的百種國慶門券,高如九如數家珍。

1973年,高如九到桂林出差,當離開這個“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時有些不舍。於是,他把去旅遊景點的門券就收藏了起來做個紀念。這成為他收藏門券的起點。

在高如九收藏的最初十多年間,除了自己去旅遊得到的門券之外,他的親戚和朋友也會為他留心收集。門券的民間收藏者很少,他一直都是“孤軍奮戰”。好在近年來民間收藏不斷升溫,愛好收藏門券的人也越來越多。在1999年,高如九不但參加了安徽省的票證門券專委會,還帶領了一大批有同樣愛好的藏友們。

到各地和藏友交流、互換門券,這也是高如九的收藏途徑之一。“明天,我就要去湖北荊州,參加華中旅遊門券交流會。”他在採訪時說道。在這樣的交流會上,高如九每次都會帶上一些非常有價值的門券,去和全國的藏友們分享。

“門券收藏可真是門學問啊!”高如九介紹,他每辦一次專題展,先要構思好展覽的主題,根據此來找資料和歷史背景來補充知識,比如說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和過程等等。搜集門券,還要把每張門券分類別寫文字說明。“如果不找資料來看,你根本不知道這個門券的文化價值何在!”

下一步的計畫,高如九已經在做準備了:“明年是龍年,我準備做一個關於龍專題的展覽。現在,我已經搜集了很多和龍有關的門券,比如說有‘龍’的地名、有‘龍’的圖案等等。接下來,我可就要忙上好幾個月了”。

李志友:藏友千里寄報情意重

在李志友的辦公室,滿滿一櫃子都是他收藏的報紙,這只是一小部分。從原先的報刊工作者,到後來雖然離開宣傳崗位但漸漸對報紙收藏有了很大的興趣,如今已經收藏報紙二十多年的他,主要收藏報紙的創刊號,不過,他說,對於國慶日期間的報紙,藏友們都比較關注。

“因為國慶報紙節日氣氛濃厚、版面多、內容豐富,還會刊載很多照片、字畫。”李志友說,因為擔心國慶報紙難買,一般都是提前去報社訂,買不到的會去網上淘,或者和其他藏友們交換。

對於節日期間發行的報紙,李志友介紹說:“一般會以兩種形式出刊,有些是特刊,有些是號外。”而提到號外,李志友拿出一份報紙——《少年航太報》,告訴我們這份報紙得來特別珍貴。

2009年,是建國60周年大慶,愛好收藏報紙的李志友更是早早就開始關注國慶報紙。去各家報社提前預訂、上網在報刊收集論壇尋找資訊……李志友一共收集了全國三十多個省份的500多套國慶報紙,其中光號外就有40多種。但其中有一份《少年航太報》的國慶號外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李志友只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網上發佈了一條尋報資訊,希望能和其他網友交換得到這份報紙。也許是這份報紙發行得特別少,李志友的資訊發佈之後始終沒有人和他聯繫。就在他覺得希望渺茫的時候,卻忽然收到了從北京寄來的報紙,和《少年航太報》一起寄來的還有一份《空軍報》。李志友看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才想起這可能是之前和他交流過報紙的一名北京藏友。“他並沒有事先告訴我,只是看了帖子以後就按照地址直接寄過來了,我很意外也很感動。”

唐永坤:曾經逢節才能補助二兩食油

一本一本的票證集分門別類地收集著糧票、油票、布票……這些可都是唐永坤的寶貝。

而在唐永坤收集的票證中,為國慶日而發行的只有食用油票。唐永坤解釋道:“那時候,每人每月只能供應三兩油,每逢各種節日時補助二兩,而國慶日時只補助了食用油,所以只有食用油票。為春節專門發行的票證種類就比較多了。”在這些油票上,很明顯地標明了“國慶”字樣,有的則明確地寫上了“補助油票”。

這些國慶食用油票中,有一張1954年的顯得十分特別。更準確地說,這是一張“食油增補證”,就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圖案,上面寫著“國慶日每人增補食油申請補助該戶食油一兩”的字樣。唐永坤說,這可能就是最早期的油票了,和後來看到的各省市發行的油票一樣,這也是一種補助食油的憑證。

談起這張油票的價值,唐永坤說,也並不是時間越久遠就價格越高。物以稀為貴,是永遠的真理,像那些錯票和發行量少的自然價格就高。就票證而言,是有圖案的比沒圖案的價格高,糧票比油票價格高。

談起收集的這些票證,唐永坤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從1993年,全國開始取消糧票和油票,唐永坤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如今,已經十八年過去了。唐永坤玩笑道:“我這個票證專委會主任雖然是個不拿工資的主任,倒也真的是樂在其中啊。”

國慶專刊收藏價值凸顯

1949《東北畫報》(第61期)

1967年《人民畫報》(第10期)

隨著國內“紅色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近年來,各類“國慶”專題老期刊也逐步走俏藏市,尤其是1949年10月間為慶賀新中國誕生所出版的各種“開國紀念號”專刊更是成了眾多收藏愛好者眼中的香餑餑,收藏價值與日俱增。

在各類珍貴的“開國紀念號”專刊中,比較難覓的當推1949年10月1日與共和國同年、同月、同日出版的《科學大眾》。這本珍貴的“開國紀念號”,除在封面的最下方印有一行並不起眼的小字“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出版”字樣外,從外觀上看不出其他慶祝的跡象,可以說是普通期刊一冊,而其“奧秘”是打開首頁的那一刹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張紅色單頁面慶祝新中國誕生的“賀信”,最上方是五顆四小一大的“紅五星”,標題是:“向人民政協歡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慶賀!”目前,這本十分罕見的“開國紀念號”市價已高達1000多元。

此外,其他各種“開國紀念號”也價格不菲。1949年10月1日,由阿英等人集體創辦的《大眾影劇》(週刊)第七期出版“慶祝新中國誕生”特刊;1949年10月1日,由毛羽等同仁主編的《影劇新地》第六期出版“慶祝新中國誕生特輯”。這兩種內容煥然一新的電影戲劇綜合刊物成為新中國電影期刊的開山鼻祖,該刊在慶祝新中國誕生的同時,也宣告了中國電影刊物一個新時期的來臨,目前,這兩種期刊的市價均超過500元;1949年10月15日出版的《新華月報》創刊號系“開國紀念號”專刊,封面上方的五星紅旗旁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字樣,中間印有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講話的照片,該刊集“創刊號”和“開國紀念號”於一體,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目前,該刊市價超過1000元;1949年10月15日出版的《中國青年》第22期(開國紀念號),封面上印有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拍手的經典照片,下方醒目地印著“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字樣,目前,該刊市價500元。

1949年10月至11月間,出版“開國大典號”和“解放號”專刊的還有:《東北畫報》、《華北畫報》、《文藝報》、《青青電影》、《新教育》、《蘇中解放區》、《化學世界》、《世界知識》等,這些珍貴的“開國紀念號”,如今在收藏市場上很難見其芳容。歷經風雨60多載,能完好保存下來的專刊可說是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此後,國內不少期刊每逢“國慶”紀念日,也常常會推出一些“國慶紀念專號”,如:1950年10月1日,《大眾電影》第八期出版的“國慶一周年紀念特刊”,具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其彩色封面上的“毛主席大招手”更成為經典之作;1959年10月1日,《大眾電影》畫報又出版“慶祝國慶十周年專刊”。這兩期《大眾電影》“國慶特刊”前者現在一本為400元,後者每本僅為100元,值得收藏愛好者關注。

“國慶”專題老刊物走俏藏市,那麼怎樣在各種普通期刊中擷取珍品呢?一般來說,老刊物的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受時間因素影響。時間越久,存世越少,價格越高;二是受存世量多少影響。老刊物存世量越來越少,特別是解放初期和“文革”時期的老刊物已大量銷毀,存世更少,因而價格明顯更高於一般的期刊。同時還受保管條件影響,南方天氣潮濕多雨,難於保管,故南方城市老刊物價格略高於北方城市;三是受市場調節因素影響。老刊物存世量少的客觀現實不容回避,因而導致價格不斷上升。特別是市場上十分少見的有重大題材的專刊及各種試刊號、創刊號和停刊號等,已成為市場極力追捧的佳品。

小知識:國慶日期間這些藏品值得關注

國慶日到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與國慶相關的主題藏品也會迎來新一輪市場熱潮。那麼,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喜慶祥和的長假裡,又有哪些藏品值得大家去關注呢?

介紹新中國誕生歷程的紅色資料

紅色藏品:每逢重大節日必漲

紅色藏品每逢重大節日必漲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恒定的規律了。再加上今年又逢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借由紅色藏品,人們可以重溫崢嶸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所以這些藏品也必然會成為這一時期藏界矚目的焦點。

現如今,市面上紅色收藏品的種類可謂豐富多彩,涉及的範圍也很廣,主要包括雕塑、像章、照片、任命書、委任狀、聘書、紀錄片、圖書、報紙、雜誌、瓷器、宣傳畫、電影海報、國畫、油畫、年畫、連環畫、版畫、袖章、火花、煙標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國人對紅色藏品的喜愛,更多的還是珍視其中所蘊涵的歷史記憶、思想感情和人生信仰。收藏紅色藏品,其實收藏的是一種對於過往的一種紀念和追憶。因此,如果只是單純為了投資升值而去進行的紅色收藏,也就失去了紅色收藏的本真意義。

《建國十五周年》小全張

紀念郵票:火熱行情隨之而來

在新中國郵票發行史上,國慶題材郵票從來都是郵票中的主角,它猶如一部共和國簡史,見證了國家的輝煌進步,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大發展大團結;它又好似百花園中的牡丹花,分外璀璨,由此也成為郵票收藏者最為鍾愛的收藏題材之一。

十一國慶日,對於那些愛好集郵的人來說,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首先,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周年紀念日。其次,它同時意味著國慶題材的郵票將迎來一輪新的火熱行情。

據中國郵政的工作人員介紹,我國郵政部門每逢五年、十年大慶,都會發行紀念郵票。就目前已經發行的國慶題材郵票來說,升值較多的是《建國十五周年》小全張,當時的發行價均為0.24元,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超過了1萬元,蓋過郵戳的也在5000元以上。

全國通用糧票

舊時票證:品味過往憶苦思甜

我國計劃經濟時期極具時代特色的各色票證,經歷了四十年左右的風風雨雨,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逐步完成了歷史使命。

在物資嚴重短缺的年代裡,糧油票、布票、副食品票對中國家庭而言不可或缺,吃、穿、用都需要憑票證定量供應。如今,雖然票證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在收藏界,票證卻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內涵,以及一定的觀賞價值成為一大收藏熱點。

時至今日,那些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票證,對於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來說,依然具有著頗為特殊的意義。尤其是每當遇到國慶日等重要節日時,看著這些計劃經濟物資匱乏的產物,憶苦思甜,也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收藏這些票證,其實也是在品味那段曾經的艱苦歲月,提醒我們不能忘本。

2008年4月26日北京德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首次舉辦的“紅色收藏專場拍賣會”上,百餘件“紅色書刊”受到了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及眾多紅色收藏者的追捧。其中一套井岡山時期的《共產兒童讀本》,最終以3.3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國家博物館拍走。

張先生回憶,在2014年北京中國書店春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1944年5月-1976年之間不同地區出版的不同版本的《毛澤東選集》也受到買家追捧。1944年我國第一部系統編選的《毛澤東選集》藍色布面精裝本(疑卷首缺一頁)以20.16萬元人民幣成交,1944年《毛澤東選集》5冊平裝本也以16.8萬元人民幣落槌。

在張先生看來,2014年是名副其實的“紅色收藏年”,很多紅色收藏愛好者包括張先生,都在那年收穫頗豐。

潘老闆解釋,紅色像章存世量大,收藏年限較短容易獲得,其收藏門檻在所有紅色收藏品中也算是最低。實際上,花幾十元錢就能在市場上買到一個普通像章,僅有極少數精品像章能達到一枚數萬元人民幣的價格。

記者獲悉,關注紅色收藏品的買家年齡普遍在40-50歲,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那個年代有一種特殊情感。潘老闆還介紹,去年恰逢國慶66周年,就經常有買家專門來挑選紅色收藏品,尤其是一些紅色報刊和畫冊,突然就開始熱銷起來。

的確,幾乎所有紅色藏品都借著新中國成立66周年的東風火了一把。潘老闆回憶,例如《桐柏英雄》紅色題材連環畫,前兩年售價10元一本,如今至少要100元一本。

“一本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八一南昌起義》畫冊,前兩年才賣150元,現在少說也能炒到700元,並且還是在有貨的情況下。”潘老闆還告訴記者,現在紅色報刊和畫冊在市場中已經很難買到了,一般都要提前打招呼,一旦有貨會立馬電話通知老顧客。

談及這幾年紅色藏品看漲原因時,山東收藏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秘書長張強告訴記者:“中國近現代史上先後發生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而它的主線就是革命戰爭。所以,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文物收藏價值的紅色收藏必然走俏。”

毋庸置疑,一個國家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在收藏界再現出來時,皆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緣由,無論是鴻篇巨制還是雪泥鴻爪,其也都是收藏中的經典。

但不可否認,紅色收藏目前也不排除有炒作行為。“紅色藏品雖然很有收藏價值,但收藏年代離我們並不遠,所以一些藏品的價格遠遠超過了它目前的價值。”張強表示。

上:《共產兒童讀本》下:《毛澤東選集》

紅色收藏暗含炒作風險

紅色收藏種類繁多,既有高達數千萬的油畫、雕塑,也有堪稱絕世精品、世間罕見的“主席用瓷”。除此之外,舊書刊、文學檔案、郵票、像章也很走俏,近年來又興起紅色連環畫、宣傳畫和版畫等。其收藏特點適合不同階層、不同需求的愛好者。

但張強告訴記者,按照收藏品的價值遵循“穩定性、流動性、稀缺性”三要素來講,紅色收藏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基本上還不算稀缺資源,這類紅色收藏資源目前較為豐富,未來一些藏品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下滑。

例如一些抗日紀念幣,在銀行發行前就有人開始在網上進行炒作,價格被抬高兩倍,但是銀行發行過後,價格又出現了回落。

“紀念幣儘管題材不錯,但發行量巨大,而且預計若干年後保存完好的比例也相當高。”張強說道,“就像2008北京奧運會的相關藏品,很多人入手,但發行的種類和數量又比較大,幾年下來消耗量很少,致使這類收藏品價格很難繼續看漲。”

除此之外,記者觀察發現,市場中一些商家針對建黨、建軍等題材推出的“限量版”郵票、紀念幣,被商家配上精美包裝後也能喊出高價。但實際上這些收藏品價值並不高。

紅色收藏的物件都具有極高歷史紀念價值,例如一些宣傳畫、文史資料、塑像、徽章等,發行機構多為國家正規機構,其問世幾乎沒有商業目的。“而眼下市場中充斥了很多人造紀念物品,商業機構以盈利為目的在收藏品身上添金加銀,鼓吹其增值空間,甚至常以限量版來炒作紅色收藏這一概念。”張強表示。

張先生也認為,紅色收藏目前正值“眾星捧月”,但魚龍混雜、假貨頻現的問題也十分嚴重。

還以紀念幣和紀念郵票為例。張先生告訴記者,如今市場中很多精品套幣都是假貨。其掛著與中國金幣總公司相近的“中國金銀幣總公司”、“中國造幣總公司”等旗號,紀念郵票掛著“香港郵政總局”的名號,來混淆視聽,導致很多收藏者買到贗品。

張強認為,紅色收藏市場已經被炒作到暴漲態勢,雖然其題材好,但未來升值空間還有待觀望。“並且,不排除這一波漲價浪潮過後,其價格有回落可能。”

持續升溫

“這口鍋是我從隆回收回來的。”伯瑜紅色博物館館長傅伯瑜指著玻璃櫃中的一口鐵鍋說。1935年12月,紅六軍團路過隆回縣大沙江村的時候,向肖姓人家借用這口鍋做飯,飯後,紅軍與敵方發生遭遇戰,戰士仍冒著生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將這口鍋送還給了老百姓。“長征途中非常艱苦,沒有什麼值錢的物件,這些物件雖然破破爛爛,卻見證了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每件藏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故事。”

傅伯瑜是農家子弟,當過兵,1993年復員後來長沙創業,把家安在了長沙。上世紀80年代初,他迷上了紅色收藏。“為了建紅色博物館和收藏紅色文物,我耗費了大量心血。”如今,傅伯瑜的紅色博物館聲名遠揚,他本人也被譽為“中國民間紅色收藏第一人”。花了30多年時間,他共收回了12萬余件長征文物。“這塊石碑是1928年紅軍在井崗山時為了讓官兵遵守群眾紀律,將《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刻了上去,以此警示官兵。”傅伯瑜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著紅軍紀律嚴明的故事。

紅色收藏,是指標對與革命文物有關物品的收藏。紅色收藏原先泛稱革命文物。後因建國50周年之後,各地的徵集和籌備活動才真正帶動了其發展,也吸引了部分有眼光的收藏家轉向該領域。紅色收藏的藏品叫做紅色藏品,如毛主席像章、紅寶書等。

紅色收藏是如何興起的?

其實,重大歷史性題材作品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逐漸發展了。到了2005年,千萬級別作品開始湧現。如2005年中國嘉德秋拍上,陳衍甯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受到各路買家的追捧,最終以101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刷新了當時中國油畫在國內拍賣的最高紀錄,如今這幅作品正藏於上海龍美術館。到了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陳逸飛的《黃河頌》以4032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內地油畫拍賣最高紀錄。而在2010年11月21日北京華辰秋季拍賣會,劉文西的《幸福渠》以4592萬元人民幣成交,也創下當時“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除了書畫以外,隨著國際貴金屬市場持續走高,貴金屬紅色藏品的收藏、投資更呈現空前熱度。業內人士介紹說,以毛澤東著作為主的紅色藏書、像章、“文革瓷”、抗日戰爭史料、紅色油畫、紅寶書等系列都屬於紅色藏品,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主任紀玉成說:“如今,全國已經有24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紅色收藏委員會。據統計,全國現有200多家紅色收藏家庭館,80多家紅色展覽館。”此外他還表示:“近幾年,通過與政府和博物館的聯合以及與地方公司、市場聯合等形式,紅色收藏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收藏品級也在不斷提高。”

收藏時機

縱觀紅色收藏近幾年的現狀,紅色收藏市場行情未來還將持續走高,紅色藏品還有很多散落在民間,藏之于民也成為各地紅藏的普遍現象。單就民 間收藏而言,這些見證了中國歷史變遷的紅色文物保存了下來,紀玉成指出,正是基於人們對於戰爭年代歷史的特殊情懷,才使得“紅藏”的未來一路看好。但是,是否能夠傳承下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如果傳承下去就繼續傳承,傳承不下去,我們將逐步引導捐贈博物館。”對於新手來說,一是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二是要選擇某一專題進行收藏,就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或最熟悉的領域進行收藏,比如建國、建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等,這種方法花錢少、見效快,同時,藏家一定要挑珍貴的藏品進行收藏,因為這樣的藏品擁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以抗戰題材為例,北京保利拍賣的《蔣介石密令手諭》就曾創出了1782.5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紀錄。北京一位藏友也曾以6.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於兩年前在北京一家拍賣行拍得了一幅“能夠證明釣魚島屬於中國的”藏品——《琉球國全圖》。

之所以抗戰歷史題材文物收藏呈現新熱潮,一方面是中國人對那段歷史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彼時正處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大時間節點上,中國人民銀行甚至還發行了一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郵票。而上一個抗戰文物收藏的高潮也是在抗戰勝利60周年前後。實際上,抗戰題材收藏熱都於時間節點有關。十年前有過一次高峰,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3年,一個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一個是鄧小平百年誕辰,一個就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連著3個大的紀念日,抗日戰爭史料收藏達到了一個高峰。

可見,抗戰題材去年的火熱無疑與抗戰勝利70周年息息相關。這也正是紅色收藏區別于其他藏品的最大特點——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如何投資

紅色收藏作為民間特殊的收藏門類,因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及日益高漲的市場價格引來了越來越多藏家的關注,大家也都不約而同在關注一個問題:紅色收藏品的價值應如何確定?

隨著“文革”物品收藏熱的發展,市場上像章的價位有所上漲,雖然上漲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每一年都在穩步上升,至今不斷升值。以毛主席像章為例,收藏毛主席像章要挑選精品。一是材質貴重,如金、銀材質的毛主席像章價格就高,升值潛力也較大。比如,1950年,上海“老鳳祥”出品的22K金質毛澤東像章,2006年拍出了51萬元人民幣的高價,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毛主席金質像章。二是製作工藝複雜。有些毛主席像章是用幾種材料合成的,經十幾道工序才完成。另還有非成批生產的手繪章、手工章、樣品章中的精品章,也可屬珍稀品之列。其它如瓷都景德鎮的手繪瓷、山東淄博瓷廠的手書詩詞瓷章,也應歸屬于瓷章中的珍品。另外,貝殼像章、有機玻璃像章、燈光像章、音樂像章等也值得收藏,如果是套章一定要保存原裝原盒。

“阻礙紅色收藏發展的最大誤區是人們通常認為紅色收藏就是文革收藏。”紀玉成表示,這一誤區現在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有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仍然把文革收藏與紅色收藏混為一談。除了概念混淆外,紀玉成說,有些藏家在收藏時會有疑慮,諸如國民黨遺留的相關物件是否有收藏價值?他認為,“從全民族抗戰的角度來講,在共同反對日本侵略者的統一戰線中,我們必須承認國民黨的一定貢獻,只有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其次,在進行紅色收藏的過程中不應只局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藏品,近期一些重大事件的徽章、報導等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收藏不等同於天價,很多時候收藏是一種情懷和愛好,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就看收藏者是否具有收藏意識。”

說到底,紅色收藏的本質是收藏,而非投機。只有真正瞭解歷史、並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才能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收穫。面對魚龍混雜的收藏市場,紅色藏品的實際價值和市場表現往往是不同步的,甚至與其藝術價值背道而馳。那麼在投資收藏的時候應“以好不以貴”作為方向標,如何來評價好的標準,這就有賴於投資收藏者的藝術鑒賞水準以及自身的那份情懷。

紅色收藏仍需沉澱

《八一南昌起義》畫冊

近年來,紅色收藏品火爆現象吸引了不少收藏者的關注。特別是在2015年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影像秋拍中,《毛澤東與延安文藝座談會代表合影》最終以80萬元人民幣(含15%傭金)的價格落槌,其價位超過了3萬元人民幣底價的26倍還多,創造了單幅紅色影像作品成交價的新紀錄,並且紅色收藏在華辰影像秋拍中拔得頭籌。

近兩年,紅色收藏品行情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有十餘年收藏經驗的張先生向《經濟》記者透露,今年紅色收藏品的價格較之去年相比至少漲了30%。記者近日走訪北京潘家園、十裡河等各大古玩市場時也發現,雖然“十一”已過,但紅色收藏投資熱情依然很濃,小到郵票,大到宣傳畫以及革命鬥爭歷史的圖書、報紙、期刊,絕大部分都被商家擺在顯眼位置,由此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駐足觀看。

題材和升值空間不能劃等號

在市場推手們竭力鼓吹下,紅色藏品價格的確日漸走俏。但諸多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紅色收藏熱目前呈階段性效應,其題材與收藏價值不能劃等號,未來行情不一定會有大幅度上升空間。

那麼,有可能出現過山車一樣行情的紅色收藏,投資者該如何選擇收藏門類?

張強表示,投資者要會識別“水貨”,瞭解產品真實的成本,別被“限量版”、“權威”等名號忽悠。

其次是看發行機構。張強告訴記者,具有流通功能和貨幣屬性的金銀紀念幣都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並且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中國金幣總公司是金銀紀念幣的唯一合法經銷單位。郵票由國家郵政局發行。

“所以,要選擇權威機構發行的紀念幣和郵票來收藏,那些掛著權威機構發行等字樣的收藏品多為商家促銷手段,並且是否具備發行合法性也有待考證。”張強如是說。

紅色藏品現在每年漲幅都在20%-30%,在如此走俏的市場中,仿製品、贗品也隨之價格日益上漲。同時,由於收藏愛好者功課不足,在市場交易時經常陷入贗品的泥沼。張強表示,目前市場中以徽章與宣傳畫為造假重災區,所以投資者投資這兩項門類時須格外警惕。

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要研究紅色藏品的歷史價值,因為只有真品、珍品特別是孤品,才有收藏價值。

例如,毛澤東像章在市場上就有很多,一件只需十幾元錢。“但只有那些成套、有特殊紀念意義才最有價值。”張強說道,“瓷制像章有手繪和噴繪兩種,手繪價值就較比噴繪高。所以,材質貴重的藏品價值則更高。”

另外,油畫雖是紅色收藏中的大項,鑒於它對藏家的修養和資金都有一定要求,屬於投資門檻較高藝術門類,其收藏價值也重在未來,並非當下。張強建議,買紅色經典作品的藏家,應對這類作品的歷史文化有所瞭解。因為只有具備歷史研究意義的藏品,在時間沉澱下,價值空間才能夠凸顯。

文/《經濟》雜誌

多數人都會在返程中丟棄那些參觀門券,這對於他們而言是累贅。可對於省收藏家協會票證門券專委會常務副主任高如九而言,這些用過的門券都是寶貝。

“有關國慶的門券,我這裡有太多了。你看,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舉行的建國五十周年焰火晚會門券,這是上海1977年的國慶遊園會門券,而這個是北京的建國四十五周年的遊園門券,它是我收藏的國慶門券中印刷品質和畫面都是最好的。”一提起珍藏的百種國慶門券,高如九如數家珍。

1973年,高如九到桂林出差,當離開這個“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時有些不舍。於是,他把去旅遊景點的門券就收藏了起來做個紀念。這成為他收藏門券的起點。

在高如九收藏的最初十多年間,除了自己去旅遊得到的門券之外,他的親戚和朋友也會為他留心收集。門券的民間收藏者很少,他一直都是“孤軍奮戰”。好在近年來民間收藏不斷升溫,愛好收藏門券的人也越來越多。在1999年,高如九不但參加了安徽省的票證門券專委會,還帶領了一大批有同樣愛好的藏友們。

到各地和藏友交流、互換門券,這也是高如九的收藏途徑之一。“明天,我就要去湖北荊州,參加華中旅遊門券交流會。”他在採訪時說道。在這樣的交流會上,高如九每次都會帶上一些非常有價值的門券,去和全國的藏友們分享。

“門券收藏可真是門學問啊!”高如九介紹,他每辦一次專題展,先要構思好展覽的主題,根據此來找資料和歷史背景來補充知識,比如說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和過程等等。搜集門券,還要把每張門券分類別寫文字說明。“如果不找資料來看,你根本不知道這個門券的文化價值何在!”

下一步的計畫,高如九已經在做準備了:“明年是龍年,我準備做一個關於龍專題的展覽。現在,我已經搜集了很多和龍有關的門券,比如說有‘龍’的地名、有‘龍’的圖案等等。接下來,我可就要忙上好幾個月了”。

李志友:藏友千里寄報情意重

在李志友的辦公室,滿滿一櫃子都是他收藏的報紙,這只是一小部分。從原先的報刊工作者,到後來雖然離開宣傳崗位但漸漸對報紙收藏有了很大的興趣,如今已經收藏報紙二十多年的他,主要收藏報紙的創刊號,不過,他說,對於國慶日期間的報紙,藏友們都比較關注。

“因為國慶報紙節日氣氛濃厚、版面多、內容豐富,還會刊載很多照片、字畫。”李志友說,因為擔心國慶報紙難買,一般都是提前去報社訂,買不到的會去網上淘,或者和其他藏友們交換。

對於節日期間發行的報紙,李志友介紹說:“一般會以兩種形式出刊,有些是特刊,有些是號外。”而提到號外,李志友拿出一份報紙——《少年航太報》,告訴我們這份報紙得來特別珍貴。

2009年,是建國60周年大慶,愛好收藏報紙的李志友更是早早就開始關注國慶報紙。去各家報社提前預訂、上網在報刊收集論壇尋找資訊……李志友一共收集了全國三十多個省份的500多套國慶報紙,其中光號外就有40多種。但其中有一份《少年航太報》的國慶號外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李志友只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網上發佈了一條尋報資訊,希望能和其他網友交換得到這份報紙。也許是這份報紙發行得特別少,李志友的資訊發佈之後始終沒有人和他聯繫。就在他覺得希望渺茫的時候,卻忽然收到了從北京寄來的報紙,和《少年航太報》一起寄來的還有一份《空軍報》。李志友看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才想起這可能是之前和他交流過報紙的一名北京藏友。“他並沒有事先告訴我,只是看了帖子以後就按照地址直接寄過來了,我很意外也很感動。”

唐永坤:曾經逢節才能補助二兩食油

一本一本的票證集分門別類地收集著糧票、油票、布票……這些可都是唐永坤的寶貝。

而在唐永坤收集的票證中,為國慶日而發行的只有食用油票。唐永坤解釋道:“那時候,每人每月只能供應三兩油,每逢各種節日時補助二兩,而國慶日時只補助了食用油,所以只有食用油票。為春節專門發行的票證種類就比較多了。”在這些油票上,很明顯地標明了“國慶”字樣,有的則明確地寫上了“補助油票”。

這些國慶食用油票中,有一張1954年的顯得十分特別。更準確地說,這是一張“食油增補證”,就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圖案,上面寫著“國慶日每人增補食油申請補助該戶食油一兩”的字樣。唐永坤說,這可能就是最早期的油票了,和後來看到的各省市發行的油票一樣,這也是一種補助食油的憑證。

談起這張油票的價值,唐永坤說,也並不是時間越久遠就價格越高。物以稀為貴,是永遠的真理,像那些錯票和發行量少的自然價格就高。就票證而言,是有圖案的比沒圖案的價格高,糧票比油票價格高。

談起收集的這些票證,唐永坤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從1993年,全國開始取消糧票和油票,唐永坤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如今,已經十八年過去了。唐永坤玩笑道:“我這個票證專委會主任雖然是個不拿工資的主任,倒也真的是樂在其中啊。”

國慶專刊收藏價值凸顯

1949《東北畫報》(第61期)

1967年《人民畫報》(第10期)

隨著國內“紅色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近年來,各類“國慶”專題老期刊也逐步走俏藏市,尤其是1949年10月間為慶賀新中國誕生所出版的各種“開國紀念號”專刊更是成了眾多收藏愛好者眼中的香餑餑,收藏價值與日俱增。

在各類珍貴的“開國紀念號”專刊中,比較難覓的當推1949年10月1日與共和國同年、同月、同日出版的《科學大眾》。這本珍貴的“開國紀念號”,除在封面的最下方印有一行並不起眼的小字“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出版”字樣外,從外觀上看不出其他慶祝的跡象,可以說是普通期刊一冊,而其“奧秘”是打開首頁的那一刹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張紅色單頁面慶祝新中國誕生的“賀信”,最上方是五顆四小一大的“紅五星”,標題是:“向人民政協歡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慶賀!”目前,這本十分罕見的“開國紀念號”市價已高達1000多元。

此外,其他各種“開國紀念號”也價格不菲。1949年10月1日,由阿英等人集體創辦的《大眾影劇》(週刊)第七期出版“慶祝新中國誕生”特刊;1949年10月1日,由毛羽等同仁主編的《影劇新地》第六期出版“慶祝新中國誕生特輯”。這兩種內容煥然一新的電影戲劇綜合刊物成為新中國電影期刊的開山鼻祖,該刊在慶祝新中國誕生的同時,也宣告了中國電影刊物一個新時期的來臨,目前,這兩種期刊的市價均超過500元;1949年10月15日出版的《新華月報》創刊號系“開國紀念號”專刊,封面上方的五星紅旗旁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字樣,中間印有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講話的照片,該刊集“創刊號”和“開國紀念號”於一體,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目前,該刊市價超過1000元;1949年10月15日出版的《中國青年》第22期(開國紀念號),封面上印有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拍手的經典照片,下方醒目地印著“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字樣,目前,該刊市價500元。

1949年10月至11月間,出版“開國大典號”和“解放號”專刊的還有:《東北畫報》、《華北畫報》、《文藝報》、《青青電影》、《新教育》、《蘇中解放區》、《化學世界》、《世界知識》等,這些珍貴的“開國紀念號”,如今在收藏市場上很難見其芳容。歷經風雨60多載,能完好保存下來的專刊可說是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此後,國內不少期刊每逢“國慶”紀念日,也常常會推出一些“國慶紀念專號”,如:1950年10月1日,《大眾電影》第八期出版的“國慶一周年紀念特刊”,具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其彩色封面上的“毛主席大招手”更成為經典之作;1959年10月1日,《大眾電影》畫報又出版“慶祝國慶十周年專刊”。這兩期《大眾電影》“國慶特刊”前者現在一本為400元,後者每本僅為100元,值得收藏愛好者關注。

“國慶”專題老刊物走俏藏市,那麼怎樣在各種普通期刊中擷取珍品呢?一般來說,老刊物的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受時間因素影響。時間越久,存世越少,價格越高;二是受存世量多少影響。老刊物存世量越來越少,特別是解放初期和“文革”時期的老刊物已大量銷毀,存世更少,因而價格明顯更高於一般的期刊。同時還受保管條件影響,南方天氣潮濕多雨,難於保管,故南方城市老刊物價格略高於北方城市;三是受市場調節因素影響。老刊物存世量少的客觀現實不容回避,因而導致價格不斷上升。特別是市場上十分少見的有重大題材的專刊及各種試刊號、創刊號和停刊號等,已成為市場極力追捧的佳品。

小知識:國慶日期間這些藏品值得關注

國慶日到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與國慶相關的主題藏品也會迎來新一輪市場熱潮。那麼,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喜慶祥和的長假裡,又有哪些藏品值得大家去關注呢?

介紹新中國誕生歷程的紅色資料

紅色藏品:每逢重大節日必漲

紅色藏品每逢重大節日必漲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恒定的規律了。再加上今年又逢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借由紅色藏品,人們可以重溫崢嶸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所以這些藏品也必然會成為這一時期藏界矚目的焦點。

現如今,市面上紅色收藏品的種類可謂豐富多彩,涉及的範圍也很廣,主要包括雕塑、像章、照片、任命書、委任狀、聘書、紀錄片、圖書、報紙、雜誌、瓷器、宣傳畫、電影海報、國畫、油畫、年畫、連環畫、版畫、袖章、火花、煙標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國人對紅色藏品的喜愛,更多的還是珍視其中所蘊涵的歷史記憶、思想感情和人生信仰。收藏紅色藏品,其實收藏的是一種對於過往的一種紀念和追憶。因此,如果只是單純為了投資升值而去進行的紅色收藏,也就失去了紅色收藏的本真意義。

《建國十五周年》小全張

紀念郵票:火熱行情隨之而來

在新中國郵票發行史上,國慶題材郵票從來都是郵票中的主角,它猶如一部共和國簡史,見證了國家的輝煌進步,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大發展大團結;它又好似百花園中的牡丹花,分外璀璨,由此也成為郵票收藏者最為鍾愛的收藏題材之一。

十一國慶日,對於那些愛好集郵的人來說,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首先,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周年紀念日。其次,它同時意味著國慶題材的郵票將迎來一輪新的火熱行情。

據中國郵政的工作人員介紹,我國郵政部門每逢五年、十年大慶,都會發行紀念郵票。就目前已經發行的國慶題材郵票來說,升值較多的是《建國十五周年》小全張,當時的發行價均為0.24元,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超過了1萬元,蓋過郵戳的也在5000元以上。

全國通用糧票

舊時票證:品味過往憶苦思甜

我國計劃經濟時期極具時代特色的各色票證,經歷了四十年左右的風風雨雨,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逐步完成了歷史使命。

在物資嚴重短缺的年代裡,糧油票、布票、副食品票對中國家庭而言不可或缺,吃、穿、用都需要憑票證定量供應。如今,雖然票證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在收藏界,票證卻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內涵,以及一定的觀賞價值成為一大收藏熱點。

時至今日,那些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票證,對於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來說,依然具有著頗為特殊的意義。尤其是每當遇到國慶日等重要節日時,看著這些計劃經濟物資匱乏的產物,憶苦思甜,也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收藏這些票證,其實也是在品味那段曾經的艱苦歲月,提醒我們不能忘本。

2008年4月26日北京德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首次舉辦的“紅色收藏專場拍賣會”上,百餘件“紅色書刊”受到了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及眾多紅色收藏者的追捧。其中一套井岡山時期的《共產兒童讀本》,最終以3.3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國家博物館拍走。

張先生回憶,在2014年北京中國書店春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1944年5月-1976年之間不同地區出版的不同版本的《毛澤東選集》也受到買家追捧。1944年我國第一部系統編選的《毛澤東選集》藍色布面精裝本(疑卷首缺一頁)以20.16萬元人民幣成交,1944年《毛澤東選集》5冊平裝本也以16.8萬元人民幣落槌。

在張先生看來,2014年是名副其實的“紅色收藏年”,很多紅色收藏愛好者包括張先生,都在那年收穫頗豐。

潘老闆解釋,紅色像章存世量大,收藏年限較短容易獲得,其收藏門檻在所有紅色收藏品中也算是最低。實際上,花幾十元錢就能在市場上買到一個普通像章,僅有極少數精品像章能達到一枚數萬元人民幣的價格。

記者獲悉,關注紅色收藏品的買家年齡普遍在40-50歲,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那個年代有一種特殊情感。潘老闆還介紹,去年恰逢國慶66周年,就經常有買家專門來挑選紅色收藏品,尤其是一些紅色報刊和畫冊,突然就開始熱銷起來。

的確,幾乎所有紅色藏品都借著新中國成立66周年的東風火了一把。潘老闆回憶,例如《桐柏英雄》紅色題材連環畫,前兩年售價10元一本,如今至少要100元一本。

“一本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八一南昌起義》畫冊,前兩年才賣150元,現在少說也能炒到700元,並且還是在有貨的情況下。”潘老闆還告訴記者,現在紅色報刊和畫冊在市場中已經很難買到了,一般都要提前打招呼,一旦有貨會立馬電話通知老顧客。

談及這幾年紅色藏品看漲原因時,山東收藏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秘書長張強告訴記者:“中國近現代史上先後發生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而它的主線就是革命戰爭。所以,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文物收藏價值的紅色收藏必然走俏。”

毋庸置疑,一個國家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在收藏界再現出來時,皆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緣由,無論是鴻篇巨制還是雪泥鴻爪,其也都是收藏中的經典。

但不可否認,紅色收藏目前也不排除有炒作行為。“紅色藏品雖然很有收藏價值,但收藏年代離我們並不遠,所以一些藏品的價格遠遠超過了它目前的價值。”張強表示。

上:《共產兒童讀本》下:《毛澤東選集》

紅色收藏暗含炒作風險

紅色收藏種類繁多,既有高達數千萬的油畫、雕塑,也有堪稱絕世精品、世間罕見的“主席用瓷”。除此之外,舊書刊、文學檔案、郵票、像章也很走俏,近年來又興起紅色連環畫、宣傳畫和版畫等。其收藏特點適合不同階層、不同需求的愛好者。

但張強告訴記者,按照收藏品的價值遵循“穩定性、流動性、稀缺性”三要素來講,紅色收藏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基本上還不算稀缺資源,這類紅色收藏資源目前較為豐富,未來一些藏品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下滑。

例如一些抗日紀念幣,在銀行發行前就有人開始在網上進行炒作,價格被抬高兩倍,但是銀行發行過後,價格又出現了回落。

“紀念幣儘管題材不錯,但發行量巨大,而且預計若干年後保存完好的比例也相當高。”張強說道,“就像2008北京奧運會的相關藏品,很多人入手,但發行的種類和數量又比較大,幾年下來消耗量很少,致使這類收藏品價格很難繼續看漲。”

除此之外,記者觀察發現,市場中一些商家針對建黨、建軍等題材推出的“限量版”郵票、紀念幣,被商家配上精美包裝後也能喊出高價。但實際上這些收藏品價值並不高。

紅色收藏的物件都具有極高歷史紀念價值,例如一些宣傳畫、文史資料、塑像、徽章等,發行機構多為國家正規機構,其問世幾乎沒有商業目的。“而眼下市場中充斥了很多人造紀念物品,商業機構以盈利為目的在收藏品身上添金加銀,鼓吹其增值空間,甚至常以限量版來炒作紅色收藏這一概念。”張強表示。

張先生也認為,紅色收藏目前正值“眾星捧月”,但魚龍混雜、假貨頻現的問題也十分嚴重。

還以紀念幣和紀念郵票為例。張先生告訴記者,如今市場中很多精品套幣都是假貨。其掛著與中國金幣總公司相近的“中國金銀幣總公司”、“中國造幣總公司”等旗號,紀念郵票掛著“香港郵政總局”的名號,來混淆視聽,導致很多收藏者買到贗品。

張強認為,紅色收藏市場已經被炒作到暴漲態勢,雖然其題材好,但未來升值空間還有待觀望。“並且,不排除這一波漲價浪潮過後,其價格有回落可能。”

持續升溫

“這口鍋是我從隆回收回來的。”伯瑜紅色博物館館長傅伯瑜指著玻璃櫃中的一口鐵鍋說。1935年12月,紅六軍團路過隆回縣大沙江村的時候,向肖姓人家借用這口鍋做飯,飯後,紅軍與敵方發生遭遇戰,戰士仍冒著生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將這口鍋送還給了老百姓。“長征途中非常艱苦,沒有什麼值錢的物件,這些物件雖然破破爛爛,卻見證了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每件藏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故事。”

傅伯瑜是農家子弟,當過兵,1993年復員後來長沙創業,把家安在了長沙。上世紀80年代初,他迷上了紅色收藏。“為了建紅色博物館和收藏紅色文物,我耗費了大量心血。”如今,傅伯瑜的紅色博物館聲名遠揚,他本人也被譽為“中國民間紅色收藏第一人”。花了30多年時間,他共收回了12萬余件長征文物。“這塊石碑是1928年紅軍在井崗山時為了讓官兵遵守群眾紀律,將《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刻了上去,以此警示官兵。”傅伯瑜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著紅軍紀律嚴明的故事。

紅色收藏,是指標對與革命文物有關物品的收藏。紅色收藏原先泛稱革命文物。後因建國50周年之後,各地的徵集和籌備活動才真正帶動了其發展,也吸引了部分有眼光的收藏家轉向該領域。紅色收藏的藏品叫做紅色藏品,如毛主席像章、紅寶書等。

紅色收藏是如何興起的?

其實,重大歷史性題材作品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逐漸發展了。到了2005年,千萬級別作品開始湧現。如2005年中國嘉德秋拍上,陳衍甯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受到各路買家的追捧,最終以101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刷新了當時中國油畫在國內拍賣的最高紀錄,如今這幅作品正藏於上海龍美術館。到了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陳逸飛的《黃河頌》以4032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內地油畫拍賣最高紀錄。而在2010年11月21日北京華辰秋季拍賣會,劉文西的《幸福渠》以4592萬元人民幣成交,也創下當時“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除了書畫以外,隨著國際貴金屬市場持續走高,貴金屬紅色藏品的收藏、投資更呈現空前熱度。業內人士介紹說,以毛澤東著作為主的紅色藏書、像章、“文革瓷”、抗日戰爭史料、紅色油畫、紅寶書等系列都屬於紅色藏品,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主任紀玉成說:“如今,全國已經有24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紅色收藏委員會。據統計,全國現有200多家紅色收藏家庭館,80多家紅色展覽館。”此外他還表示:“近幾年,通過與政府和博物館的聯合以及與地方公司、市場聯合等形式,紅色收藏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收藏品級也在不斷提高。”

收藏時機

縱觀紅色收藏近幾年的現狀,紅色收藏市場行情未來還將持續走高,紅色藏品還有很多散落在民間,藏之于民也成為各地紅藏的普遍現象。單就民 間收藏而言,這些見證了中國歷史變遷的紅色文物保存了下來,紀玉成指出,正是基於人們對於戰爭年代歷史的特殊情懷,才使得“紅藏”的未來一路看好。但是,是否能夠傳承下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如果傳承下去就繼續傳承,傳承不下去,我們將逐步引導捐贈博物館。”對於新手來說,一是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二是要選擇某一專題進行收藏,就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或最熟悉的領域進行收藏,比如建國、建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等,這種方法花錢少、見效快,同時,藏家一定要挑珍貴的藏品進行收藏,因為這樣的藏品擁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以抗戰題材為例,北京保利拍賣的《蔣介石密令手諭》就曾創出了1782.5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紀錄。北京一位藏友也曾以6.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於兩年前在北京一家拍賣行拍得了一幅“能夠證明釣魚島屬於中國的”藏品——《琉球國全圖》。

之所以抗戰歷史題材文物收藏呈現新熱潮,一方面是中國人對那段歷史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彼時正處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大時間節點上,中國人民銀行甚至還發行了一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郵票。而上一個抗戰文物收藏的高潮也是在抗戰勝利60周年前後。實際上,抗戰題材收藏熱都於時間節點有關。十年前有過一次高峰,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3年,一個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一個是鄧小平百年誕辰,一個就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連著3個大的紀念日,抗日戰爭史料收藏達到了一個高峰。

可見,抗戰題材去年的火熱無疑與抗戰勝利70周年息息相關。這也正是紅色收藏區別于其他藏品的最大特點——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如何投資

紅色收藏作為民間特殊的收藏門類,因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及日益高漲的市場價格引來了越來越多藏家的關注,大家也都不約而同在關注一個問題:紅色收藏品的價值應如何確定?

隨著“文革”物品收藏熱的發展,市場上像章的價位有所上漲,雖然上漲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每一年都在穩步上升,至今不斷升值。以毛主席像章為例,收藏毛主席像章要挑選精品。一是材質貴重,如金、銀材質的毛主席像章價格就高,升值潛力也較大。比如,1950年,上海“老鳳祥”出品的22K金質毛澤東像章,2006年拍出了51萬元人民幣的高價,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毛主席金質像章。二是製作工藝複雜。有些毛主席像章是用幾種材料合成的,經十幾道工序才完成。另還有非成批生產的手繪章、手工章、樣品章中的精品章,也可屬珍稀品之列。其它如瓷都景德鎮的手繪瓷、山東淄博瓷廠的手書詩詞瓷章,也應歸屬于瓷章中的珍品。另外,貝殼像章、有機玻璃像章、燈光像章、音樂像章等也值得收藏,如果是套章一定要保存原裝原盒。

“阻礙紅色收藏發展的最大誤區是人們通常認為紅色收藏就是文革收藏。”紀玉成表示,這一誤區現在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有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仍然把文革收藏與紅色收藏混為一談。除了概念混淆外,紀玉成說,有些藏家在收藏時會有疑慮,諸如國民黨遺留的相關物件是否有收藏價值?他認為,“從全民族抗戰的角度來講,在共同反對日本侵略者的統一戰線中,我們必須承認國民黨的一定貢獻,只有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其次,在進行紅色收藏的過程中不應只局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藏品,近期一些重大事件的徽章、報導等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收藏不等同於天價,很多時候收藏是一種情懷和愛好,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就看收藏者是否具有收藏意識。”

說到底,紅色收藏的本質是收藏,而非投機。只有真正瞭解歷史、並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才能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收穫。面對魚龍混雜的收藏市場,紅色藏品的實際價值和市場表現往往是不同步的,甚至與其藝術價值背道而馳。那麼在投資收藏的時候應“以好不以貴”作為方向標,如何來評價好的標準,這就有賴於投資收藏者的藝術鑒賞水準以及自身的那份情懷。

紅色收藏仍需沉澱

《八一南昌起義》畫冊

近年來,紅色收藏品火爆現象吸引了不少收藏者的關注。特別是在2015年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影像秋拍中,《毛澤東與延安文藝座談會代表合影》最終以80萬元人民幣(含15%傭金)的價格落槌,其價位超過了3萬元人民幣底價的26倍還多,創造了單幅紅色影像作品成交價的新紀錄,並且紅色收藏在華辰影像秋拍中拔得頭籌。

近兩年,紅色收藏品行情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有十餘年收藏經驗的張先生向《經濟》記者透露,今年紅色收藏品的價格較之去年相比至少漲了30%。記者近日走訪北京潘家園、十裡河等各大古玩市場時也發現,雖然“十一”已過,但紅色收藏投資熱情依然很濃,小到郵票,大到宣傳畫以及革命鬥爭歷史的圖書、報紙、期刊,絕大部分都被商家擺在顯眼位置,由此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駐足觀看。

題材和升值空間不能劃等號

在市場推手們竭力鼓吹下,紅色藏品價格的確日漸走俏。但諸多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紅色收藏熱目前呈階段性效應,其題材與收藏價值不能劃等號,未來行情不一定會有大幅度上升空間。

那麼,有可能出現過山車一樣行情的紅色收藏,投資者該如何選擇收藏門類?

張強表示,投資者要會識別“水貨”,瞭解產品真實的成本,別被“限量版”、“權威”等名號忽悠。

其次是看發行機構。張強告訴記者,具有流通功能和貨幣屬性的金銀紀念幣都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並且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中國金幣總公司是金銀紀念幣的唯一合法經銷單位。郵票由國家郵政局發行。

“所以,要選擇權威機構發行的紀念幣和郵票來收藏,那些掛著權威機構發行等字樣的收藏品多為商家促銷手段,並且是否具備發行合法性也有待考證。”張強如是說。

紅色藏品現在每年漲幅都在20%-30%,在如此走俏的市場中,仿製品、贗品也隨之價格日益上漲。同時,由於收藏愛好者功課不足,在市場交易時經常陷入贗品的泥沼。張強表示,目前市場中以徽章與宣傳畫為造假重災區,所以投資者投資這兩項門類時須格外警惕。

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要研究紅色藏品的歷史價值,因為只有真品、珍品特別是孤品,才有收藏價值。

例如,毛澤東像章在市場上就有很多,一件只需十幾元錢。“但只有那些成套、有特殊紀念意義才最有價值。”張強說道,“瓷制像章有手繪和噴繪兩種,手繪價值就較比噴繪高。所以,材質貴重的藏品價值則更高。”

另外,油畫雖是紅色收藏中的大項,鑒於它對藏家的修養和資金都有一定要求,屬於投資門檻較高藝術門類,其收藏價值也重在未來,並非當下。張強建議,買紅色經典作品的藏家,應對這類作品的歷史文化有所瞭解。因為只有具備歷史研究意義的藏品,在時間沉澱下,價值空間才能夠凸顯。

文/《經濟》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