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多美圖|昔日冰城

作者:子陽 , 喜歡隨手拍, 從花草樹木, 到抓拍美好瞬間的天空中變化莫測的白雲、烏雲、彩雲、落日晚霞。 現在專心拍攝哈爾濱歐式特色的歷史建築、不可移動文物。 喜歡用美篇編做攝影專輯, 如中東鐵路系列、冰城歷史上的教堂寺廟、銀行、學校等。 希望給各位欣賞者, 帶來快樂和美的享受。 希望各位親多多指教。 聯繫方式:15603607000

冰城哈爾濱這座充滿大氣、洋氣、靈氣的城市, 以其獨有的文化特質, 卓爾不群的綽約風姿傲立於世界城市之林。 在哈爾濱遺存的近五百餘座歷史建築中, 歐陸風情占了主基調。 巴羅克風格、拜占庭風格、折衷主義風格、哥特式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新藝術運動風格……應有盡有,

琳琅滿目, 異彩紛呈, 爭奇鬥豔, 中西合璧, 大觀泱泱。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將哈爾濱美譽為“東方莫斯科”, 自然是實至名歸了。

哈爾濱的建築, 不但從樣式和內涵上有別於其他城市, 單是建築外表的顏色也吸人眼球。 只要稍留意中國古建築, 不難發現, 那些建築幾乎都是淺灰色的磚牆, 以樸實凝重的色彩和獨特的肌理, 孕育著清水建築特有表現力。 而哈爾濱老建築的顏色恰恰不同, 獨一無二的米黃色。 如今這些建築已經成為凝固的音樂, 立體的詩篇。 誠然哈爾濱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築, 以其不同的方式向世人述說著哈爾濱建城之初的光怪陸離,

五光十色的景象, 述說著中東鐵路的風起雲湧, 波瀾壯闊述說著一百多年的日新月異, 滄桑巨變。

透過中東鐵路官邸建築可以窺見一斑………

白毛將軍府

1903年至1920年中東鐵路首任局長霍爾瓦特將軍官邸, 俗稱白毛將軍府。

“白毛將軍府”就是當時統治哈爾濱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

至今將軍府附近習慣叫白毛, 將軍府對面建的社區, 叫白毛社區。

霍爾瓦特將軍是中東鐵路局局長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 他留著大白鬍子, 所以稱他為“白毛將軍”。 1920年中東鐵路被我國政府接管。 結束了他在哈爾濱輝煌的時代。

他在哈爾濱17年, 在哈留下深深的痕跡, 如:白毛將軍府, 霍爾瓦特大街, 霍爾瓦特中學、霍爾瓦特特貼等。

建於1903年的白毛將軍府

香坊區衛生街上, 有一幢華麗的俄羅斯風格黃白相間二層小樓, 該樓曾為哈爾濱的“白宮”。 “鬥轉星移, 物是人非”,

只有院子裡那兩棵上百年的老榆樹還靜靜地“站”在那裡。 這座百年老建築, 就是當年霍爾瓦特的官邸, 人們稱它為“白毛將軍府”。

從1903年開始的17年裡, 作為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 霍爾瓦特一直住在這幢小樓裡。 中東鐵路公司為他在秦家崗(今南崗區耀景街22號)修建了一幢花木幽深的官邸, 但他沒去住, 先後為俄羅斯領事館、蘇聯領事館、省文聯, 一直住到他離開哈爾濱去北京。

霍爾瓦特官邸建築面積500平方米, 設有辦公室、會議室、會客廳、警衛室、地道、廚房、餐廳、倉庫等, 是一座具有歐洲風格的俄式建築, 在上世紀初堪稱一流建築, 被稱為哈爾濱的“白宮”。 包括此官邸在內的霍爾瓦特莊園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莊園內駐紮著一個哥薩克中隊, 守衛霍爾瓦特及其官邸。

莊園裡有鐵路線,霍爾瓦特有一列豪華列車,他每天乘坐此列車到中東鐵路局。

霍爾瓦特以自己的官邸為中心,將今尚志公園(原香坊公園)一帶開闢成霍爾瓦特莊園的一部分,在裡面設立了氣象站、遊藝室、菜園、球場、滑冰場等,供自己和沙俄軍政要員休閒娛樂。他的夫人以特殊身份在這裡建立了“華俄棲息所”開展慈善活動,成為當時的佳話。

原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沃斯特羅烏莫夫官邸

位於紅軍街38號,是20世紀初新藝術思潮在建築藝術上的傑出作品,建築面積776平方米,高度12米,最初為中東鐵路理事事務所,1921-1924年,為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沃斯特羅烏莫夫官邸,現在商用。

建於1920年的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官邸。

主體二層,樓梯間位於正立面中部,其上設敞亭。窗的形式多種多樣,周邊作圓滑曲線貼臉,形態優美,富有動感。鐵皮屋面,勒腳設計為塊石,具有俄羅斯特色,帳篷式尖頂閣樓與新藝術形態的木結構簷口裝飾、陽臺、垂掛、欄杆、門窗的有機結合,表現了濃郁的異國情趣。屬於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

原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現在是空軍某飛行學院。位於南崗區文昌橋旁邊。

原中東鐵路副局長官邸

這座精美的建築生於1904年,原中東鐵路副局長官邸。還有說最初是中東鐵路局總稽核官邸,位於南崗區聯發街1號。是新藝術運動風格的代表作。

整棟建築使用面積約為340平方米,建造有1、2層及閣樓、地下室,有80多扇木門和160多扇木窗。

後為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公館。

1935年後為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參事住宅,

1947年一度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指揮部。

解放後由哈爾濱鐵路局管理。

1958年為哈鐵幼稚園。

2006年交南崗區政府管理。

2009年為南崗知識創新區工作辦公室。

2010年建立南崗區展覽館。

2013年更為南崗區博物館。

【中東鐵路的由來】1896年6月3日,中俄雙方代表在莫斯科簽訂了《中俄密約》(正式名稱為《禦敵互相援助條約》或《防禦同盟條約》),密約主要內容:日本如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以及朝鮮土地,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非兩國共商,締約國一方不得單獨與敵方議和;開戰時,中國所有口岸均准俄國兵船駛入;為使俄國便於運輸部隊,中國允于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以達符拉迪沃斯托克,該事交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經理;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都可通過該路運送軍隊軍需品;此約自鐵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根據《密約》第四條,同年9月8日由中國駐德、俄公使許景澄與華俄道勝銀行代表在柏林簽訂了《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合同規定成立中國東省鐵路公司,其章程照俄國鐵路公司成規辦理。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

1896-1903年修建,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日俄戰爭後,南段(長春至大連)為日本所占,稱南滿鐵路。民國後改稱“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

很獨特吧,見到過嗎?

室內壁爐

走廊上的壁爐

樓梯鐵藝

原中東鐵路副局長阿法納西耶夫官邸

中東鐵路副局長阿法納西耶夫官邸,建於1904年,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聯發街64號。屬於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是哈市現存建築中最早的一批。現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樓內壁爐非常難得,請欣賞……

入口位於建築一隔,幾步臺階,一個木制的單坡雨篷,以木柱支撐,柱端飾以簡化的孔雀尾狀曲線,整個雨篷漆成褚紅色,溫暖而熱情;木制的雨篷,石砌的踏道,粗糙的毛石勒腳,土黃色的牆面,深紅色的曲線門欞木門,如水墨畫般淡淡幾筆便勾勒出入口的小小空間,儘管簡潔,卻很生動。涼廊的設計也反映了”新藝術”擅長運用曲線裝飾的特徵。涼廊的頂篷是很緩的單坡頂,簷下有簡潔的矩形線條裝飾。涼廊的底部類似陽臺的處理手法,兩個角上有窄小的曲線形柱墩,柱墩之間的空間略呈船形。這座花園住宅的煙囪卻頗具童話色彩;煙囪伸出屋面,頂端呈半圓形,並重下落水曲線形牆墩,頂冠下麵飾以矩形線腳,煙囪的形象極似豎起的大姆指,富於裝飾效果與個性,這小小的煙囪似乎也在誇耀其優美的造型。建築的一層平面以走廊為界,左側為衛生間、廚房等輔助用房,右側分別為客廳、辦公室、餐廳及與餐廳盡端相連的太陽同。太陽間是俄羅斯住宅所固有的形式,四面開窗,是夏季的納涼、冬季曬太陽的地方。太陽間外側又與一帶木柵欄的露臺相連;建築的二層為主臥室、女客廳、兒童室、家庭教師室、衛生間及儲藏室,功能區分比較明確。

壁爐大而多,圖案各異,保存良好,非常難得。

房間壁爐

室內最具生活氣息且最有個性的是火牆及壁爐的設計。火牆表面飾以鑄鐵的淺浮雕花飾,模仿自然界植物花朵、葉片及絲蔓的形式,十分生動。飾面的質感猶如雕花面磚,圖案很豐富。而客廳裡的壁爐也十分精美。表面貼赭色的釉面磚,呈略扁的矩形;壁爐頂部與簷口處理相近似,飾以花狀曲線壁爐,正中飾以方形的植物花飾淺浮雕,下部為添爐火的本制小柵欄。這座住宅(姑且繼續這樣稱呼它)堪稱哈爾濱居住建築的傑作。

木樓梯

走廊裡的壁爐

木樓梯扶手

建築沿聯發街立面面寬較小,精巧的門鬥位於建築一角;二層開敞的木制涼廊輕捷飄逸;極富特色的窄長的梯形窗使樓梯間倍添挺拔之感。這些細部的處理,使建築精緻而玲瓏,與其作為住宅建築的個性十分適宜。建築立面造型是典型的”新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窗洞、涼廊、煙囪、入口等細部的處理上。

這座住宅窗洞設計十分有特點。窗子形式豐富多彩,有窄長的梯形窗,直角梯形窗,窗上飾以圓滑的貼臉;有圓額倒梯形窗;圓額雙梯形窗;扁橢圓形窗;圓窗與倒梯形複合窗;雙圓形複合窗;矩形窗及正方形窗等九種之多。

上邊已欣賞了,像吧。

日本佔領哈爾濱後,這裡成了日本特務機關的秘密瞭望點。從住宅的樓梯間直達頂屋的閣樓,閣樓四面通透,成為良好的隙望所。與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開設的蘇聯領事館(今位於耀景街22號),當年日本特務即在此觀察蘇聯領事館的風吹草動,也許俄國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宅第會成為被人監視的“近水樓臺”呢。

解放初期,蘇聯援建專家曾在此居住。之後,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曾佔用此房,現為黑龍江省社科聯所在地。這座建築歷史百年,幾度滄桑,數易其主,但其玲瓏優雅的風姿卻沒有絲毫的改變

雨中拍攝

原中東鐵路公司董事長馬忠駿公館

中東鐵路公司董事長馬忠駿公館,舊址位於今南崗區中山路171號。建於1910年,磚木結構。這是一座義大利中世紀寨堡式小樓。它建築造型極富有童話特色,神秘而又浪漫。

1931年馬忠駿因支援馬占山抗日,老百姓尊稱他為“馬道台”,其公館亦得名為“馬道台府”。

解放後曾為中國長春鐵路公司理事會辦公處。1956年,改為接待領導人的高級賓館,稱為“107”招待所。

現為和平邨賓館。

原中東鐵路會辦公館

在哈爾濱公司街78號,有一棟可以令人眼前一亮,黃色基調的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建於1908年,早期是中東鐵路會辦公館,另一說是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目前,哈爾濱僅存三棟這樣的建築,令兩處分別位於紅軍街38號和南崗區中山路236號院內空軍第一飛行學院院內。

建築正面採用的三心拱券扁圓視窗,飾以凸凹幾何線紋,洞口以誇張的尺度,重點突出曲紋凸凹花飾。簷口部位也與眾不同,不採用鏤空的女兒牆,而是將牆體直接通天,做成與牆垛貫通的裝飾而結束,富有雕塑性。樓頂則借用具有法國特色的方底穹隆突出軸線,使建築造型變化多端。與之相配套的雨搭陽臺、欄杆、立柱造型富於變化,比例搭配合理,既有實用性又突出了整座建築的小巧別致。同時,各層門視窗上下互不重複,室內外樓梯、陽臺、簷口欄杆以及雨搭撐件,採用模仿植物形態的金屬構件,增添了建築的時代感,活潑生動,惹人注目,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因而這種建築當時又被稱作“摩登建築”。

從1946年5月到1949年4月,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副司令、西滿軍區司令員、松花江防守指揮司令部司令員、東北鐵路總局局長兼政治委員和軍委鐵道部副部長的呂正操將軍曾住。

如今,這棟建築依然是住宅,由幾個鐵路家庭分享。若是盛夏,房子上會爬滿了藤本植物,遠望去也是一番鬱鬱蔥蔥的景象。

歷史照片

柈棚子

原中東鐵路高級職員住宅

這幢建於1903年的中東鐵路高級職員住宅。是典型的俄羅斯田園建築風格。建築面積979平方米。

1935年3月,日本收買中東鐵路後,這裡為滿鐵哈爾濱鐵路局日籍局長佐原憲次住宅。

解放後為哈爾濱鐵路大直街幼稚園。

2000年改為波特曼西餐廳。

該建築的突出特點是純樸清新,細部精美。主入口處位於建築的端部,簷口處理打破單調;女兒牆厚重,局部處理成實牆面。建築有明顯的水準劃分,形成了穩重端莊的的效果。特別是建築採用磚體本色的清水磚牆砌築,靠精堪的砌築工藝,創造出極富韻律的凹凸多變的外觀。清水磚牆樸實無華,但憑其磚工技藝卻獲得了生動與美麗。簷下磚飾以及窗額、窗臺、壁柱等腳線裝飾,都充分展現出俄羅斯磚石結構的設計技巧和施工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這幢老房子不僅依託磚砌工藝增加魅力感,而且還巧妙地運用清水紅磚與青磚進行了合理配色,增強了建築藝術感。此種手法在目前中東鐵路遺存的老建築中較為罕見,更顯其彌足珍貴。

南崗區耀景街的原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連鐸夫斯基私邸舊址

1902年的連鐸夫斯基私邸舊址,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吉林街128號(吉林街一曼街街口處),磚木結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關於連鐸夫斯基,有記載說連鐸夫斯基曾經是中東鐵路松花江大橋建築的總工程師。

這座建築為地上2層,地下(半地下室)1層,為一棟獨式別墅。一樓與活動室相連的是一間下沉的採光溫室,陽間三面採光,牆面全為花格玻璃窗,屋頂呈拱形,與兩側的玻璃窗直接相慣。在活動室與陽間的交界處是幾階石砌的臺階,兩根愛奧尼立柱相隔,營造了一種空曠的感覺,拱形頂中間是個華麗的吊燈。

建築的樓梯為木制,分別通向2樓和地下室。室內還保留著大穿衣鏡和衣貌架,鏡框、門楣、窗套、拱門等還裝飾有木雕。拉門和木格子窗戶以及俄文標誌的大門還保留著原貌。

建築外表黃白相間的色調在哈爾濱的近代建築中是比較典型的,體現在細節上有著比較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但是建築立面為不對稱的構圖,裝飾中運用了許多鐵藝造型,包括涼臺、雨搭等,使得建築本身更加生動。

偽滿時期,曾作為姚錫九某位姨太太的公館。之前還是某日本人的住宅,聯繫到其對面是原日本特務機關,這裡很可能是侵華日軍高級官員的宅邸。

解放後,哈軍工第一任院長陳賡將軍的住地。

以後曾為省參事室。

原中東鐵路俄僑職工住宅群

中東鐵路俄僑職工住宅群,俗稱老黃房子,是位於哈爾濱市中心黃金地帶:東起交通街,西至海城街、公司街,南起木介街、繁榮街,北至聯發街、西大直街、花園街,這一街區中的黃色磚石結構房子的通稱。這些老房子在上世紀初,是中東鐵路各級俄國員工的住宅,建造之初,即以黃色為基調的色系裝飾。

在雨中,寓意見證百年風雨

中東鐵路修建初期的1900年至1910年間,曾建有數以千計類似此建築的多戶型住宅。

這些住宅大多採用了這種磚砌工藝,不論平面形式如何變化,其磚砌工藝始終不變。雖然採用的統一標準設計看似單調,但由於合理規劃、獨特的組合和精美的細部處理,使之特徵十分鮮明。這種運用質樸的材料,靠窗口額罩、壁柱線腳的體形變化,在單一的材質、平面局限和統一色彩的條件下,創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建築藝術,令人嘆服。

原花園街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花園街405號的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獨特的兩層涼亭。

守衛霍爾瓦特及其官邸。

莊園裡有鐵路線,霍爾瓦特有一列豪華列車,他每天乘坐此列車到中東鐵路局。

霍爾瓦特以自己的官邸為中心,將今尚志公園(原香坊公園)一帶開闢成霍爾瓦特莊園的一部分,在裡面設立了氣象站、遊藝室、菜園、球場、滑冰場等,供自己和沙俄軍政要員休閒娛樂。他的夫人以特殊身份在這裡建立了“華俄棲息所”開展慈善活動,成為當時的佳話。

原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沃斯特羅烏莫夫官邸

位於紅軍街38號,是20世紀初新藝術思潮在建築藝術上的傑出作品,建築面積776平方米,高度12米,最初為中東鐵路理事事務所,1921-1924年,為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沃斯特羅烏莫夫官邸,現在商用。

建於1920年的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官邸。

主體二層,樓梯間位於正立面中部,其上設敞亭。窗的形式多種多樣,周邊作圓滑曲線貼臉,形態優美,富有動感。鐵皮屋面,勒腳設計為塊石,具有俄羅斯特色,帳篷式尖頂閣樓與新藝術形態的木結構簷口裝飾、陽臺、垂掛、欄杆、門窗的有機結合,表現了濃郁的異國情趣。屬於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

原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現在是空軍某飛行學院。位於南崗區文昌橋旁邊。

原中東鐵路副局長官邸

這座精美的建築生於1904年,原中東鐵路副局長官邸。還有說最初是中東鐵路局總稽核官邸,位於南崗區聯發街1號。是新藝術運動風格的代表作。

整棟建築使用面積約為340平方米,建造有1、2層及閣樓、地下室,有80多扇木門和160多扇木窗。

後為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公館。

1935年後為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參事住宅,

1947年一度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指揮部。

解放後由哈爾濱鐵路局管理。

1958年為哈鐵幼稚園。

2006年交南崗區政府管理。

2009年為南崗知識創新區工作辦公室。

2010年建立南崗區展覽館。

2013年更為南崗區博物館。

【中東鐵路的由來】1896年6月3日,中俄雙方代表在莫斯科簽訂了《中俄密約》(正式名稱為《禦敵互相援助條約》或《防禦同盟條約》),密約主要內容:日本如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以及朝鮮土地,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非兩國共商,締約國一方不得單獨與敵方議和;開戰時,中國所有口岸均准俄國兵船駛入;為使俄國便於運輸部隊,中國允于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以達符拉迪沃斯托克,該事交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經理;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都可通過該路運送軍隊軍需品;此約自鐵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根據《密約》第四條,同年9月8日由中國駐德、俄公使許景澄與華俄道勝銀行代表在柏林簽訂了《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合同規定成立中國東省鐵路公司,其章程照俄國鐵路公司成規辦理。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

1896-1903年修建,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日俄戰爭後,南段(長春至大連)為日本所占,稱南滿鐵路。民國後改稱“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

很獨特吧,見到過嗎?

室內壁爐

走廊上的壁爐

樓梯鐵藝

原中東鐵路副局長阿法納西耶夫官邸

中東鐵路副局長阿法納西耶夫官邸,建於1904年,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聯發街64號。屬於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是哈市現存建築中最早的一批。現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樓內壁爐非常難得,請欣賞……

入口位於建築一隔,幾步臺階,一個木制的單坡雨篷,以木柱支撐,柱端飾以簡化的孔雀尾狀曲線,整個雨篷漆成褚紅色,溫暖而熱情;木制的雨篷,石砌的踏道,粗糙的毛石勒腳,土黃色的牆面,深紅色的曲線門欞木門,如水墨畫般淡淡幾筆便勾勒出入口的小小空間,儘管簡潔,卻很生動。涼廊的設計也反映了”新藝術”擅長運用曲線裝飾的特徵。涼廊的頂篷是很緩的單坡頂,簷下有簡潔的矩形線條裝飾。涼廊的底部類似陽臺的處理手法,兩個角上有窄小的曲線形柱墩,柱墩之間的空間略呈船形。這座花園住宅的煙囪卻頗具童話色彩;煙囪伸出屋面,頂端呈半圓形,並重下落水曲線形牆墩,頂冠下麵飾以矩形線腳,煙囪的形象極似豎起的大姆指,富於裝飾效果與個性,這小小的煙囪似乎也在誇耀其優美的造型。建築的一層平面以走廊為界,左側為衛生間、廚房等輔助用房,右側分別為客廳、辦公室、餐廳及與餐廳盡端相連的太陽同。太陽間是俄羅斯住宅所固有的形式,四面開窗,是夏季的納涼、冬季曬太陽的地方。太陽間外側又與一帶木柵欄的露臺相連;建築的二層為主臥室、女客廳、兒童室、家庭教師室、衛生間及儲藏室,功能區分比較明確。

壁爐大而多,圖案各異,保存良好,非常難得。

房間壁爐

室內最具生活氣息且最有個性的是火牆及壁爐的設計。火牆表面飾以鑄鐵的淺浮雕花飾,模仿自然界植物花朵、葉片及絲蔓的形式,十分生動。飾面的質感猶如雕花面磚,圖案很豐富。而客廳裡的壁爐也十分精美。表面貼赭色的釉面磚,呈略扁的矩形;壁爐頂部與簷口處理相近似,飾以花狀曲線壁爐,正中飾以方形的植物花飾淺浮雕,下部為添爐火的本制小柵欄。這座住宅(姑且繼續這樣稱呼它)堪稱哈爾濱居住建築的傑作。

木樓梯

走廊裡的壁爐

木樓梯扶手

建築沿聯發街立面面寬較小,精巧的門鬥位於建築一角;二層開敞的木制涼廊輕捷飄逸;極富特色的窄長的梯形窗使樓梯間倍添挺拔之感。這些細部的處理,使建築精緻而玲瓏,與其作為住宅建築的個性十分適宜。建築立面造型是典型的”新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窗洞、涼廊、煙囪、入口等細部的處理上。

這座住宅窗洞設計十分有特點。窗子形式豐富多彩,有窄長的梯形窗,直角梯形窗,窗上飾以圓滑的貼臉;有圓額倒梯形窗;圓額雙梯形窗;扁橢圓形窗;圓窗與倒梯形複合窗;雙圓形複合窗;矩形窗及正方形窗等九種之多。

上邊已欣賞了,像吧。

日本佔領哈爾濱後,這裡成了日本特務機關的秘密瞭望點。從住宅的樓梯間直達頂屋的閣樓,閣樓四面通透,成為良好的隙望所。與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開設的蘇聯領事館(今位於耀景街22號),當年日本特務即在此觀察蘇聯領事館的風吹草動,也許俄國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宅第會成為被人監視的“近水樓臺”呢。

解放初期,蘇聯援建專家曾在此居住。之後,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曾佔用此房,現為黑龍江省社科聯所在地。這座建築歷史百年,幾度滄桑,數易其主,但其玲瓏優雅的風姿卻沒有絲毫的改變

雨中拍攝

原中東鐵路公司董事長馬忠駿公館

中東鐵路公司董事長馬忠駿公館,舊址位於今南崗區中山路171號。建於1910年,磚木結構。這是一座義大利中世紀寨堡式小樓。它建築造型極富有童話特色,神秘而又浪漫。

1931年馬忠駿因支援馬占山抗日,老百姓尊稱他為“馬道台”,其公館亦得名為“馬道台府”。

解放後曾為中國長春鐵路公司理事會辦公處。1956年,改為接待領導人的高級賓館,稱為“107”招待所。

現為和平邨賓館。

原中東鐵路會辦公館

在哈爾濱公司街78號,有一棟可以令人眼前一亮,黃色基調的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建於1908年,早期是中東鐵路會辦公館,另一說是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目前,哈爾濱僅存三棟這樣的建築,令兩處分別位於紅軍街38號和南崗區中山路236號院內空軍第一飛行學院院內。

建築正面採用的三心拱券扁圓視窗,飾以凸凹幾何線紋,洞口以誇張的尺度,重點突出曲紋凸凹花飾。簷口部位也與眾不同,不採用鏤空的女兒牆,而是將牆體直接通天,做成與牆垛貫通的裝飾而結束,富有雕塑性。樓頂則借用具有法國特色的方底穹隆突出軸線,使建築造型變化多端。與之相配套的雨搭陽臺、欄杆、立柱造型富於變化,比例搭配合理,既有實用性又突出了整座建築的小巧別致。同時,各層門視窗上下互不重複,室內外樓梯、陽臺、簷口欄杆以及雨搭撐件,採用模仿植物形態的金屬構件,增添了建築的時代感,活潑生動,惹人注目,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因而這種建築當時又被稱作“摩登建築”。

從1946年5月到1949年4月,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副司令、西滿軍區司令員、松花江防守指揮司令部司令員、東北鐵路總局局長兼政治委員和軍委鐵道部副部長的呂正操將軍曾住。

如今,這棟建築依然是住宅,由幾個鐵路家庭分享。若是盛夏,房子上會爬滿了藤本植物,遠望去也是一番鬱鬱蔥蔥的景象。

歷史照片

柈棚子

原中東鐵路高級職員住宅

這幢建於1903年的中東鐵路高級職員住宅。是典型的俄羅斯田園建築風格。建築面積979平方米。

1935年3月,日本收買中東鐵路後,這裡為滿鐵哈爾濱鐵路局日籍局長佐原憲次住宅。

解放後為哈爾濱鐵路大直街幼稚園。

2000年改為波特曼西餐廳。

該建築的突出特點是純樸清新,細部精美。主入口處位於建築的端部,簷口處理打破單調;女兒牆厚重,局部處理成實牆面。建築有明顯的水準劃分,形成了穩重端莊的的效果。特別是建築採用磚體本色的清水磚牆砌築,靠精堪的砌築工藝,創造出極富韻律的凹凸多變的外觀。清水磚牆樸實無華,但憑其磚工技藝卻獲得了生動與美麗。簷下磚飾以及窗額、窗臺、壁柱等腳線裝飾,都充分展現出俄羅斯磚石結構的設計技巧和施工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這幢老房子不僅依託磚砌工藝增加魅力感,而且還巧妙地運用清水紅磚與青磚進行了合理配色,增強了建築藝術感。此種手法在目前中東鐵路遺存的老建築中較為罕見,更顯其彌足珍貴。

南崗區耀景街的原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連鐸夫斯基私邸舊址

1902年的連鐸夫斯基私邸舊址,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吉林街128號(吉林街一曼街街口處),磚木結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關於連鐸夫斯基,有記載說連鐸夫斯基曾經是中東鐵路松花江大橋建築的總工程師。

這座建築為地上2層,地下(半地下室)1層,為一棟獨式別墅。一樓與活動室相連的是一間下沉的採光溫室,陽間三面採光,牆面全為花格玻璃窗,屋頂呈拱形,與兩側的玻璃窗直接相慣。在活動室與陽間的交界處是幾階石砌的臺階,兩根愛奧尼立柱相隔,營造了一種空曠的感覺,拱形頂中間是個華麗的吊燈。

建築的樓梯為木制,分別通向2樓和地下室。室內還保留著大穿衣鏡和衣貌架,鏡框、門楣、窗套、拱門等還裝飾有木雕。拉門和木格子窗戶以及俄文標誌的大門還保留著原貌。

建築外表黃白相間的色調在哈爾濱的近代建築中是比較典型的,體現在細節上有著比較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但是建築立面為不對稱的構圖,裝飾中運用了許多鐵藝造型,包括涼臺、雨搭等,使得建築本身更加生動。

偽滿時期,曾作為姚錫九某位姨太太的公館。之前還是某日本人的住宅,聯繫到其對面是原日本特務機關,這裡很可能是侵華日軍高級官員的宅邸。

解放後,哈軍工第一任院長陳賡將軍的住地。

以後曾為省參事室。

原中東鐵路俄僑職工住宅群

中東鐵路俄僑職工住宅群,俗稱老黃房子,是位於哈爾濱市中心黃金地帶:東起交通街,西至海城街、公司街,南起木介街、繁榮街,北至聯發街、西大直街、花園街,這一街區中的黃色磚石結構房子的通稱。這些老房子在上世紀初,是中東鐵路各級俄國員工的住宅,建造之初,即以黃色為基調的色系裝飾。

在雨中,寓意見證百年風雨

中東鐵路修建初期的1900年至1910年間,曾建有數以千計類似此建築的多戶型住宅。

這些住宅大多採用了這種磚砌工藝,不論平面形式如何變化,其磚砌工藝始終不變。雖然採用的統一標準設計看似單調,但由於合理規劃、獨特的組合和精美的細部處理,使之特徵十分鮮明。這種運用質樸的材料,靠窗口額罩、壁柱線腳的體形變化,在單一的材質、平面局限和統一色彩的條件下,創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建築藝術,令人嘆服。

原花園街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

花園街405號的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獨特的兩層涼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