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近現代員警制度創始人

嚴格意義上講, 中國古代並沒有專門的員警制度, 地方行政、司法不分, 由府、縣行政長官兼管社會治安和司法審判等事宜, 只是在府、縣衙門內設有巡守、捕快等類似現代員警職能的人員, 負責社會一線維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西方員警形象首次在中國亮相, 是在租界內。 在此之後, 中國開始逐漸接受西方的警政思想。 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員警制度的創始人則是所謂“臭名昭著”的袁世凱。

1900年7月14日,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 接下來就在天津搶劫、搗亂無惡不作。 1901年9月7日, 李鴻章與列強簽訂《辛丑合約》, 條約規定, 天津二十公里範圍內, 不准駐有中國軍隊。 簽訂條約的李鴻章在兩個月後就撒手西歸, 臨走時囑咐政府把爛攤子都交給袁世凱。 清政府在李鴻章去世當天就任命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1902年8 月袁世凱從都統衙門(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臨時政府)手中接管天津,

天津又回到中國人手中。 袁世選定位於今河北區中山路南頭的海防公所作為直隸總督衙署, 天津遂為直隸省城, 現今中山路一帶成了清政府在直隸實行統治的中心。

此時的天津, 由於八國聯軍的佔領與破壞, 可謂百孔千瘡, 傷痕累累, 頭緒繁多, 百事待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袁世凱下車伊始, 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建立一套新型的巡警體系。

中國向無巡警。 巡警制度是袁世凱、徐世昌等從西方移植過來的。 作為北洋新政的組成部分, 袁創辦巡警的目的在於清除內亂, 維護國內秩序, 保障社會穩定, 改變只備軍以“禦外侮”而無警兵以“清內匪”的狀況。

於是, 他在接收天津前就已作“辦巡警”之想, 預先在保定招募了2000名巡警, 又吸收都統衙門原有華籍巡捕1000余人, 組成一支3000多人的隊伍。 當8月15日, 袁世凱從“都通衙門”手中收回天津的時候, 3000中國員警雄赳赳開進天津城區。 外國人問起是他說這是員警, 不是軍隊, 如此他在天津就安全多了。 進入天津後,

就將這3000多名巡警按城北、城南、軍糧城、塘沽四段分派進駐。 這樣一來, 既可在津城內外建立起正常的治安秩序, 又不違背《辛丑合約》規定的有關在天津20裡內不准中國駐軍的條款, 實乃一舉多得。 這就是中國現代員警制度的肇始。

袁世凱在奏摺中曾說:“警兵所以清內匪”。 為此, 他特委派其手下得力幹將趙秉鈞為警局總辦, 設南、北兩巡警總局。 南段總局設在金湯橋西, 負責金鋼橋以南地區。 北段總局設在今中山路賈家口, 負責金鋼橋以北地區。 他們“畫區域, 清戶口, 督率官弁兵丁晝夜巡守”。 此為中國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員警。 同時又增添了河巡、馬巡、暗巡和消防隊, 且陸續建成拘留所、備差隊、軍樂隊和探防隊等, 當時天津的這些舉措在全國堪稱獨一無二。

“警務本為專門之學。 ”就在天津的員警隊伍剛剛建立不久, 袁世凱又委派趙秉鈞在距今中山路不遠處的堤頭設立巡警學堂, 次年將保定的巡警學堂併入, 改稱“北洋巡警學堂”。 學堂聘請日本警視廳警官三浦喜傳為總教習, 聘英、德、日三國警官多人充教習。編譯國外書籍為教學課本,培養巡警和高級警官。首期招生260名,學期警官班兩年,巡警班一年,開設督察、律例、法政、國際法等課程,畢業後分配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現在天津的公安學校如果追根溯源的話,也正是這所學堂。1905年9月,清廷在袁世凱建議下,設立巡警部,由徐世昌、趙秉鈞分任尚書、侍郎,巡警制度由此在各省推行。這應是清末在政治體制上的吐故納新之舉,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進一步實施。而此時的天津早已開巡警之先河,以至後來各省及大商埠設立員警均向天津求援,向天津來聘請教官,當時的淞滬員警廳廳長徐國梁、山海關巡警局局長王桂林等人也都畢業于北洋巡警學堂。天津因此也竟被外國人描繪為“世界上擁有最好的員警制度的城市”。

常駐中國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莫里循曾親眼目睹,在北京的大街上,員警居然幫助一個推糞車的老漢,將翻倒的車子扶了起來。而在另一起事件中,一個德國兵駕駛的馬車堵塞了交通,卻又不服從指揮,員警便吹起警哨把他抓起來,押進了員警所。於是,在自己的報導中,莫里循不由得感歎道:“在過去的大清帝國裡,你能想像這種事嗎?”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員警出現在中國社會之中,成為社會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員警制度也從天津推廣到全國,從近代推廣到現代。

袁世凱在近代歷史中可是讓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污點,然而,毋庸置疑,袁世凱確實是中國員警的締造者,是中國現代員警制度的奠基人,為今天社會的這一特殊群體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聘英、德、日三國警官多人充教習。編譯國外書籍為教學課本,培養巡警和高級警官。首期招生260名,學期警官班兩年,巡警班一年,開設督察、律例、法政、國際法等課程,畢業後分配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現在天津的公安學校如果追根溯源的話,也正是這所學堂。1905年9月,清廷在袁世凱建議下,設立巡警部,由徐世昌、趙秉鈞分任尚書、侍郎,巡警制度由此在各省推行。這應是清末在政治體制上的吐故納新之舉,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進一步實施。而此時的天津早已開巡警之先河,以至後來各省及大商埠設立員警均向天津求援,向天津來聘請教官,當時的淞滬員警廳廳長徐國梁、山海關巡警局局長王桂林等人也都畢業于北洋巡警學堂。天津因此也竟被外國人描繪為“世界上擁有最好的員警制度的城市”。

常駐中國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莫里循曾親眼目睹,在北京的大街上,員警居然幫助一個推糞車的老漢,將翻倒的車子扶了起來。而在另一起事件中,一個德國兵駕駛的馬車堵塞了交通,卻又不服從指揮,員警便吹起警哨把他抓起來,押進了員警所。於是,在自己的報導中,莫里循不由得感歎道:“在過去的大清帝國裡,你能想像這種事嗎?”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員警出現在中國社會之中,成為社會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員警制度也從天津推廣到全國,從近代推廣到現代。

袁世凱在近代歷史中可是讓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污點,然而,毋庸置疑,袁世凱確實是中國員警的締造者,是中國現代員警制度的奠基人,為今天社會的這一特殊群體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