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福建人的他是20世紀最後的貴族,被仰仗為“一代宗師”

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 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

陳岱孫出生于福州閩侯縣, 他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

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其家族更是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

“兄弟三進士, 同榜雙奪魁”正是這個內外親戚皆位高權重之家族的殊榮, 先生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當今, “貴族子弟”仿佛已經變成了貶義詞, 他們養尊處優, 揮霍無度, 過著金迷紙醉的生活。

而陳先生詮釋的貴族, 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的榮耀, 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 而是對知識的渴求, 對學術的鑽研, 學富五車的“貴”。

富貴必從勤苦得 男兒須讀五車書

深厚的家學淵源, 讓陳岱孫自幼耳濡目染, 他六歲就進入陳家私塾, 在祖父督促下讀了大量中國史學。

宣統皇帝退位後, 舊教育弊端積顯, 父母還專門請老師教他英文、數學。 15歲陳岱孫考上鶴齡英華學校時, 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真正的貴族懂得, 對孩子最好的照顧, 便是讓豐富的知識伴他一生。

孩子為什麼要讀書?一句話, 為了生命的完整。 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 一半是精神。 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

而在那個新舊變換的時代,

要考慮的已經不單是要讀多少書, 才能過好這一生。

對陳岱孫的人生道路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發生在上海。

那時, 他在考試後去黃埔灘散步, 當要步入公園時, 眼前的"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使他驚呆了, "只覺得似乎全身的血都湧向頭部"。

對於年輕的陳岱孫來說,

"是個刺心刻骨的打擊", 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在此萌發。

現在的孩子常會問:“要怎麼努力, 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其實如果註定要成為厲害的人, 問題的答案早已深藏在血脈裡。 如果註定不是厲害的人, 那便只需要做好自己。

那時的陳岱孫也預見不到自己的日後, 身處時代潮流, 他所做的是:加倍努力讀書, 誓要振興中華。

“貴”嚴謹治學

中國經濟學領域有兩大泰斗:一個是北大校長馬寅初, 一個是陳岱孫。

馬寅初作為一個經濟學家, 一兩年之內有好幾百場講演, 而陳岱孫先生一輩子踏踏實實的做著教師。

陳岱孫先生一生的著作都不多, 都是劃時代的。 他將大量的精力放在課堂和講義上, 一堂課的講義, 甚至要花一生的時間不斷完善。 直到七八十歲, 陳岱孫先生還在繼續做這項工作。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真正的貴族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在陳先生面前,學生的任何一點沾沾自喜,和偷懶都會顯得無地自容。這份嚴于治學的精神,更是影響了無數人。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

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列印了。

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身作則,便是最好的教育。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真正的貴族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在陳先生面前,學生的任何一點沾沾自喜,和偷懶都會顯得無地自容。這份嚴于治學的精神,更是影響了無數人。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

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列印了。

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身作則,便是最好的教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