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題:怎麼更懂保險?(上)

1. 有了醫保還用買商業保險麼?

答:這個問題無非是保險界的老生常談, 尤其是如今國人保險意識還比較薄弱, 在社保的加持下,

人們還是普遍存在醫保可以代替商業保險的想法, 但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

社會主義好, 好在有社保, 它是國家社會福利的基礎, 廣覆蓋, 立志解決大家最基本的保障問題。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國家醫保, 由於要求的覆蓋面太大, 是標配福利, 這就使得保障力度只能局限於最低需求, 對於追求更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健康保障的人群來講, 這遠遠不夠。

舉個例子說, 看病要花100塊, 醫保報70元自費30元。 當然這是小病, 大部分人都能接受這個自費金額。 但如果這個病是大病, 損失放大上千倍, 可能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於是有些人會尋找方式來轉移風險, 商業醫療保險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從這個角度, 商保轉移了醫保的剩餘風險, 兩者互為補充。

還有一種情況, 大家發現醫院越來越擁擠, 甚至需要淩晨起來搶號預約。 於是, 保險公司提出一個建議, 買我的醫療保險, 我給你五星級的就醫服務, 甚至海外就醫都能安排。 這種對更便捷、更高效、更優質醫療資源的追求, 也是醫保所不能給予的, 商業保險完美填補了這個需求的空缺。

因此, 醫保和健康險本身定位就不同, 也就不存在相互替代的說法, 在業內通用的說法是“醫保為基礎, 商保為補充”。 這一點, 還可以從商業醫療保險的定價中看出端倪。 有醫保人群的定價會比沒醫保人群的定價更便宜,

因為考慮到醫保已經分擔了部分醫療成本。

既然不能相互替代, 有了醫保還用買商業保險麼?精算君覺得, 一切還是應以個人的實際需求為准。 在選擇多樣化的環境下, 是最低水準醫保就足夠, 還是需要更高層面上的保障和具有優勢的醫療資源, 麵包和牛排, 還是要看你需要哪一種。

2. 保險公司會倒閉嗎?倒閉了保單怎麼辦?

答:保險公司會倒閉嗎?會!但容易倒閉嗎?真的很難。

首先, 保險牌照的申請門檻很高, 就連大家很熟悉的近期收購了國際米蘭俱樂部的蘇寧電器, 在保監會的眼裡, 也還是不夠“格”成立一家保險公司。 而且, 從申請到最終審核發牌的流程是相當的漫長, 你覺得, 市場上的保險公司已經夠多了,

但實際上, 更多的還在苦苦排著隊領牌照。

▲ 財大氣粗的蘇寧電器, 去年也在申請牌照的路上不幸遭拒。

為什麼保險牌照如此搶手?因為賺錢啊!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於三方面:(1)利差——賺取的投資收益與承諾給消費者回報的差額;(2)死差——預計的賠款金額與實際賠款金額的差異;(3)費差——實際營業費用比預計花得少。 反推,保險公司之所以倒閉,也就是這三方面出現了嚴重問題,而且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例如:新發現一種嚴重的致死性傳染病,讓某地區死亡率突然飆升上百倍,遠超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發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投資虧損嚴重,比如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保險巨頭AIG就是靠政府續命…這些不可控的極端情況,我們稱之為系統性風險。雖不能完全杜絕,但發生的幾率實在太低。而且,為了應付這些極端風險發生時的償付問題,中國保險公司在“償二代”的嚴格監管下,提存了充足的準備金和資本金,應付日常風險更是小菜一碟。

其次,保險公司難倒閉,還難在程式上。尤其是壽險公司,是維持億萬國民保障穩定的核心主體。所以長期以來,無論哪種社會形態下,保險公司即使需要解散或者破產清算,都需要以保護廣大被保險人的利益為前提。

退一萬步講,萬一保險公司真的“萬中無一”的倒閉了,也不會像普通企業一樣。各國保險監管對保險公司的破產可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保險公司可是有逆天的保監會媽媽罩著呢!

根據《保險法》第九十二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簡單來講,保險公司開不下去,有兩條出路:(1)破產轉讓,找別的保險公司接手,如果找不到,保監會會指定某家接手,所有保單都會被隨之轉讓,不會讓你的合法權利下落不明。如果接手的保險公司實力不足,保監會會動用保險保障基金補貼救濟;(2)找保險保障基金幫忙,牽頭重組,由於保險牌照是個香餑餑,願意注資的企業也不少。在此期間,你的合法權益也不會受到影響。悄悄告訴你,當年新華保險也這樣幹過。

所以說保險公司想倒閉真的難,無論如何,你保單也會受到法律和監管部門的照料,繼續有效。

3.香港重疾險值得買嗎?關鍵區別在哪?

答:市面上香港重疾險的“賣點”主要集中在:保障的疾病種類更多、同等保額下保費更便宜、嚴進寬出、能分紅、多幣種投資分散匯率風險。綜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只有最後兩點,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同的。

關於重疾種類更多和嚴進寬出的說法,其實已經有點過時。

在價格方面,國內這幾年也出現了多款性價比上足夠媲美香港的好產品,只不過多數來自中小型保險公司,尚不算主流。另外,由於中港定價方法的不同,香港重疾險目前的保費費率是不保證的,保險公司未來有權按照實際業務經營情況做調整,而內地通常是保證的,一經承保不允許再調整。

關於能分紅和多幣種投資分散匯率風險,為什麼說是一定程度上認同,這裡給大家說說。

首先,香港的終身儲蓄型重疾險,在保持一定性價比的前提下,確實可以參與保單分紅!而且,香港保險公司投資管道更多、資產多元化配置做得更好,近幾年無論是在房地產還是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都有不少收穫,相應地給投保人的保單分紅也就更高了。但因為保單分紅是不確定的保險利益,未來還能否保持這種高分紅水準,靜待時間考驗。

最後,建議是,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兩地各配置些保險,既能享受內地這幾年健康險市場改革的實惠,也能在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過程中享受香港保險帶來的好處。

反推,保險公司之所以倒閉,也就是這三方面出現了嚴重問題,而且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例如:新發現一種嚴重的致死性傳染病,讓某地區死亡率突然飆升上百倍,遠超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發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投資虧損嚴重,比如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保險巨頭AIG就是靠政府續命…這些不可控的極端情況,我們稱之為系統性風險。雖不能完全杜絕,但發生的幾率實在太低。而且,為了應付這些極端風險發生時的償付問題,中國保險公司在“償二代”的嚴格監管下,提存了充足的準備金和資本金,應付日常風險更是小菜一碟。

其次,保險公司難倒閉,還難在程式上。尤其是壽險公司,是維持億萬國民保障穩定的核心主體。所以長期以來,無論哪種社會形態下,保險公司即使需要解散或者破產清算,都需要以保護廣大被保險人的利益為前提。

退一萬步講,萬一保險公司真的“萬中無一”的倒閉了,也不會像普通企業一樣。各國保險監管對保險公司的破產可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保險公司可是有逆天的保監會媽媽罩著呢!

根據《保險法》第九十二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簡單來講,保險公司開不下去,有兩條出路:(1)破產轉讓,找別的保險公司接手,如果找不到,保監會會指定某家接手,所有保單都會被隨之轉讓,不會讓你的合法權利下落不明。如果接手的保險公司實力不足,保監會會動用保險保障基金補貼救濟;(2)找保險保障基金幫忙,牽頭重組,由於保險牌照是個香餑餑,願意注資的企業也不少。在此期間,你的合法權益也不會受到影響。悄悄告訴你,當年新華保險也這樣幹過。

所以說保險公司想倒閉真的難,無論如何,你保單也會受到法律和監管部門的照料,繼續有效。

3.香港重疾險值得買嗎?關鍵區別在哪?

答:市面上香港重疾險的“賣點”主要集中在:保障的疾病種類更多、同等保額下保費更便宜、嚴進寬出、能分紅、多幣種投資分散匯率風險。綜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只有最後兩點,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同的。

關於重疾種類更多和嚴進寬出的說法,其實已經有點過時。

在價格方面,國內這幾年也出現了多款性價比上足夠媲美香港的好產品,只不過多數來自中小型保險公司,尚不算主流。另外,由於中港定價方法的不同,香港重疾險目前的保費費率是不保證的,保險公司未來有權按照實際業務經營情況做調整,而內地通常是保證的,一經承保不允許再調整。

關於能分紅和多幣種投資分散匯率風險,為什麼說是一定程度上認同,這裡給大家說說。

首先,香港的終身儲蓄型重疾險,在保持一定性價比的前提下,確實可以參與保單分紅!而且,香港保險公司投資管道更多、資產多元化配置做得更好,近幾年無論是在房地產還是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都有不少收穫,相應地給投保人的保單分紅也就更高了。但因為保單分紅是不確定的保險利益,未來還能否保持這種高分紅水準,靜待時間考驗。

最後,建議是,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兩地各配置些保險,既能享受內地這幾年健康險市場改革的實惠,也能在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過程中享受香港保險帶來的好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