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才女班昭認為婦女不應改嫁,被後世推崇,她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呢?

才女班昭, 在現在社會的知名度很低, 但是在古代, 尤其是在宋代以後, 她卻是大名鼎鼎的。 《列女傳》上有班昭的事蹟, 自宋代理學流行之後, 班昭被看作婦女的典範。

班昭是漢朝人(東漢), 她名姬, 字惠班, 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 她出生於西元49年, 病故於西元120年, 享年70歲左右, 在古代人壽命短的年代, 她是個長壽的女人。

據說守寡的婦人都長壽, 是不是這個道理?

班昭出身名門, 她的父親班彪是東漢的大文豪, 她有兩個大名鼎鼎的哥哥, 就是班固、班超!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應該對這兩個人很熟悉, 班固寫了《漢書》, 班超就是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來源。

班昭的丈夫是曹世叔, 因為她丈夫姓曹, 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可惜曹世叔體弱多病, 年輕就病故了。

這段婚姻雖然短暫, 但是很幸福。 班昭十四歲就成婚了, 夫妻恩愛, 所以曹世叔病故後,

她還對他念念不忘, 發誓不再嫁人, 於是青年守寡, 獨立撫養兒女, 直到紅顏老去。

而當時漢代的風俗開放, 沒有婦女不准改嫁的風俗, 所以班昭並不被當時的社會表彰, 沒人給她立個貞節牌坊。

婦女的道德是隨當時社會風俗而定的, 在東漢那個年代,

沒人因為班昭不改嫁而讚揚她, 反而會因為她守寡而覺得匪夷所思。

班昭沒有因為從一而終被社會推崇, 但她卻因為才學而出名。 班昭是個女人, 她尤擅文采, 家學淵源。 因為如此, 她常被召入皇宮, 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 宮中尊之為師。

(歡迎關注頭條號夢裡書行蓬山路)

班固修《漢書》, 作為妹妹的班昭也幫了很大的忙。

《漢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 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

班昭的父親班彪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 但是直她的父親病故, 這本書也沒有寫完, 於是她的哥哥班固前仆後繼, 繼續完成這一工作。

可是班固編纂《漢書》沒有完成, 也病故了, 班昭承其父兄的遺志, 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 所以《漢書》就得以完成。

班昭並沒有因《漢書》出名, 班昭著的《女誡》讓她千古流芳。

《女誡》是教導婦女道德行為的一本書, 主要體現在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和從一而終, 強調“貞女不嫁二夫”。

後世女人不能改嫁一定要罵班昭, 可是班昭以為婦女都象她一樣能嫁到情深意重的好丈夫, 應該懷念丈夫而不改嫁。

但是, 她的學說在當時並不流行, 漢朝和漢朝以後的朝代, 婦女還是以夫死改嫁為習俗的。

到了宋代程朱之學盛行時, 班昭提倡的“從一而終”才被社會接受。

除了《女則》外,班昭還著有《女範》、《女孝經》等,她在《女則》、《女範》、《女孝經》中提出了婦女應當遵守的封建倫理道德,為儒家和歷代封建統治者所推崇,當然她病故後很多年後的事了,那時已經改朝換代,滄海桑田。

現在人一定不能接受班昭的思想,我們就談談班昭的才學。

班昭實在是個有學問的才女,就連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得到班昭的指導,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

班昭除漢書外,還寫了賦,頌,銘,誄,哀辭,書,論等,共十六篇。原有集三卷,大都失傳。但她所作《東征賦》一篇,被昭明太子蕭統編入《文選》。

東漢的鄧太后垂簾聽政,而班昭就是鄧太后的宮中老師,她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為鄧太后服務。

鄧太后很是尊重班昭,於是封班昭的兒子曹成被封為關內侯,官至齊相。

班昭年逾七十而病逝,鄧太后為她素服舉哀,由使者監護喪事。

班昭既是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她算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出眾的中國古代女子,當然她的學說和品德不會被現代社會認可。

除了《女則》外,班昭還著有《女範》、《女孝經》等,她在《女則》、《女範》、《女孝經》中提出了婦女應當遵守的封建倫理道德,為儒家和歷代封建統治者所推崇,當然她病故後很多年後的事了,那時已經改朝換代,滄海桑田。

現在人一定不能接受班昭的思想,我們就談談班昭的才學。

班昭實在是個有學問的才女,就連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得到班昭的指導,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

班昭除漢書外,還寫了賦,頌,銘,誄,哀辭,書,論等,共十六篇。原有集三卷,大都失傳。但她所作《東征賦》一篇,被昭明太子蕭統編入《文選》。

東漢的鄧太后垂簾聽政,而班昭就是鄧太后的宮中老師,她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為鄧太后服務。

鄧太后很是尊重班昭,於是封班昭的兒子曹成被封為關內侯,官至齊相。

班昭年逾七十而病逝,鄧太后為她素服舉哀,由使者監護喪事。

班昭既是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她算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出眾的中國古代女子,當然她的學說和品德不會被現代社會認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