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之迷:關羽失荊州,為何劉備諸葛亮不發兵?

關羽失荊州, 到死劉備不發一兵一卒, 由於《三國志》史書這方面記載太少, 沒有直接證據, 便引發了許多推論。 其中最不靠譜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 說劉備要殺關羽, 因為關羽功高蓋主, 而諸葛亮要殺關羽, 是因為二人不和, 關羽瞧不起諸葛亮, 《三國志》明言“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就是說關羽對手下士兵很好, 但對士大夫非常驕橫, 毫無疑問諸葛亮是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所以關羽對諸葛亮不會平和。

關羽諸葛亮

這些說法非常勉強, 要說功高蓋主, 起碼也要事成之後, 劉備剛剛建立蜀國, 東有孫權, 北有曹操, 跟這兩者比起來, 劉備偏安蜀地, 算不上已經功成名就, 將來征服吳魏還要靠大將鼎力支持, 怎麼可能在剛剛草創蜀國的時候斬殺大將呢?再說守荊州並非別人的主意, 《三國志》“先主西定益州, 拜羽董督荊州事”, 是劉備自己選定的, 所以關羽失荊州,

絕不可能是劉備借刀殺人。

劉備

說諸葛亮借刀殺關羽更加不現實, 諸葛亮未出山時與劉備隆中對, 結尾說了一句非常關鍵的戰略計畫:“天下有變,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

則霸業可成, 漢室可興矣。 ”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兩個條件,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此時關羽率領荊州兵北上攻打樊城, 符合第一條, 但還要滿足第二條, 即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秦川, 可是這條沒有滿足。

諸葛亮

隆中對既然已經規劃好了,

一個將軍率荊州兵北上, 一個將軍率益州之眾出秦川, 關羽出兵了, 劉備卻坐而不動嗎?只因時間點太巧合了。 失荊州的事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 這一年的事件幾乎重疊在一起, 經過梳理是這樣的, 先是“二十四年春……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 大破淵軍, 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 無能為也, 我必有漢川矣。 ’……夏, 曹公果引軍還, 先主遂有漢中。 ”

就是說這年春天, 黃忠斬了夏侯淵, 曹操親自帶兵南征, 可是親征也沒有搞定劉備, 夏天劉備奪得了漢中。 “秋, 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 ”劉備便自立漢中王了。 關羽在荊州聽說劉備大獲全勝, 蠢蠢欲動, 就發兵北上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

曹操派于禁支援曹仁。 “秋, 大霖雨, 漢水泛溢, 禁所督七軍皆沒。 ”所以關羽水淹七軍的事發生在秋天。 劉備打退曹操的事發生在夏天, 時間點上非常緊湊。 劉備可說剛剛奪得漢中, 立足未穩。 這連番節節勝利來得太快, 不能不說有點令人衝昏頭腦。

關羽

諸葛亮隆中對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天下有變,才能發動進攻。關羽進兵時天下好像沒有變,曹操和孫權的江山都坐的很穩,且孫權對荊州一直虎視眈眈,結果在關羽節節勝利之後孫權密謀突襲,這不論對關羽還是劉備諸葛亮都始料未及,秋天劉備稱漢中王,“於是還治成都……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俄而兩個字,就是時間非常短,太快了,有點類似我們今天說秒殺,太快了反應不過來,劉備還來不及發兵關羽就全軍覆滅了。

關羽

諸葛亮隆中對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天下有變,才能發動進攻。關羽進兵時天下好像沒有變,曹操和孫權的江山都坐的很穩,且孫權對荊州一直虎視眈眈,結果在關羽節節勝利之後孫權密謀突襲,這不論對關羽還是劉備諸葛亮都始料未及,秋天劉備稱漢中王,“於是還治成都……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俄而兩個字,就是時間非常短,太快了,有點類似我們今天說秒殺,太快了反應不過來,劉備還來不及發兵關羽就全軍覆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