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遊牧檢察官”潘志榮:把一串串辛勤的腳步印上廣袤的草原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日電 題:“遊牧檢察官”潘志榮:把一串串辛勤的腳步印上廣袤的草原

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30年來, 他每年200多天“泡”在農牧區, 搜集案情線索, 化解矛盾糾紛;身為漢族的他, 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語, 被譽為“遊牧檢察官”“聽得懂的法律”。

他, 是黨的十九大代表,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業務監督管理部部長、一級檢察官潘志榮。

“黨員必須為老百姓著想, 這是黨員的立身之本。 ”潘志榮感慨。

30年前經辦的第一起案子, 在潘志榮心裡種下了嚴謹工作的“種子”。

那是1987年11月, 潘志榮在達茂旗人民檢察院工作的第二年, 剛任助理檢察員時接手的第一個案子——70公里外的紅旗牧場一戶牧民丟了兩匹馬, 公安機關破案後, 將案子報送到檢察院, 對犯罪嫌疑人提請逮捕。

審核案卷過程中, 潘志榮看到, 儘管犯罪嫌疑人供認不諱, 但缺少證人的直接證據。 “逮捕一個人必須慎重。 ”翌日清晨, 他坐班車趕赴實地調查覆核。 原來, 公安人員辦案時, 證人——失馬戶的鄰居出門, 未見到。 潘志榮取證後, 檢方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 法院判其有期徒刑3年。 當時, 盜竊現象抬頭, 此案在社會上發揮了很大的震懾作用。

“那時候損失3000元以上就算數額巨大的刑事案件。 兩匹馬作價不到4000元, 坐了3年牢。 ”潘志榮內心感到震驚,

更感受到司法程式嚴謹的重要性。

潘志榮深深熱愛檢察工作, 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 牧業機械化中專院校畢業、曾是檢察業務“門外漢”的他, 開始刻苦背誦法律條文, 潛心鑽研業務, 一本《蒙漢詞典》隨時帶在身邊, 後來又通過自學取得法律專業大專文憑。 幾年後, 他便成為蒙漢兼通、業務突出的專家型人才;至今, 他辦理的600多起案件, 無一錯案。

在嚴把司法公正最後一道防線的同時, 潘志榮注重司法為民、服務社會。 他走遍了全旗77個嘎查村, 巡訪過近千個牧點。 他將“會蒙語、懂民俗、守誠信、幹實事”作為工作信條, 把一串串辛勤的腳步印在廣袤的草原上。

2012年的一次日常巡訪中, 他無意中聽說白銀淖爾蘇木有兄弟倆開墾草場種飼草。

實地調查後, 他把線索交給草原監理局進行勘測取證, 之後警方介入偵查、檢察機關提起訴訟。 這是草牧場承包以來, 牧區出現的一個苗頭性問題, 人們普遍認為, “我的草場我做主, 與別人無關”, 更意識不到這是破壞草場的違法行為。 他建議法院到現場審理案件。 開庭當天, 蘇木鄉鎮幹部及群眾60多人到場, 開墾20多畝草場的王氏兄弟分別被判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執行。 事情傳開, 人們的守法觀念大大提高。

在潘志榮的建議下, 類似的“遊牧法庭”已搞了13次, 儘管都是輕微刑事案件, 但在群眾中影響很大。

“法制的目的是教育, 法治的實質是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潘志榮說, 法律要懲戒惡行、保護弱者, 必須保證司法公正。

2011年的一次走訪中, 他得知一位村民將另一位村民毆打成重傷, 做了開顱手術, 警方未立案。 在他的監督下, 傷者得到賠償, 行兇者被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春天, 一個未成年少年因盜竊被公安機關拘留, 其母親上訪說, 戶口有誤、孩子不滿16周歲。 潘志榮利用一天半時間查清其母所言屬實, 未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群眾舉報, 2014年潘志榮得知達茂旗某鎮一位平日叫他“姐夫”的幹部涉嫌套取種植業保險賠償金, 他左思右想後決定“要管此事”。 最終, 套取1.4萬元國家補貼款的這位幹部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

去年, 有群眾反映一些本不該享受“貧困戶”待遇的人領著國家補貼。 潘志榮經調查建議, 達茂旗民政部門核查發現村裡上報的300多個“貧困戶”不符條件,

及時予以取消, 並將真正需救助的群眾納入救助範圍。

每到群眾家裡, 潘志榮像走親戚似的“拉家常”, 然後再談事情。 “你大爺、大娘地叫, 人家也會尊重你, 跟你說心裡話。 ”他說。 他製作了5000多張蒙漢雙語“檢民聯繫卡”, 在走訪時發放給群眾。 他的手機裡存有320多名群眾的電話號碼, 半夜都有群眾打電話向他諮詢問題。

“確實是個好幹部!”達茂旗巴音敖包蘇木(鄉)達布希拉圖嘎查(村)銀蓋河牧點群眾付有計告訴記者, 鄰居在他家草場上挖魚塘做生意, 為此兩家鬧矛盾將近10年。 去年潘志榮得知後多次給他們調解, 雙方讓步言和, “現在成了互幫互助的好鄰居, 小潘真有辦法”。

9月28日, 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潘志榮等10名同志“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榮譽稱號。 去年,潘志榮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檢察官”殊榮。

如今,潘志榮工作更忙了,但他依然堅持“走基層”的習慣,且下鄉時往往“帶著主題”去。“百姓利益高於一切!”他說。

去年,潘志榮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檢察官”殊榮。

如今,潘志榮工作更忙了,但他依然堅持“走基層”的習慣,且下鄉時往往“帶著主題”去。“百姓利益高於一切!”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