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雲評朱德:一望而知為武人,言談間毫無傲慢人亦和氣

1938年秋末冬初, 在延安橋兒溝召開了黨中央六屆六中全會, 圖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後排左起:陳雲、秦邦憲(博古)、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洛甫);前排左起:趙容(康生)、毛澤東、王稼祥、朱德、項英、陳紹禹(王明)。

陳雲同志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朱老總和陳雲同志長期在党和國家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朱老總側重于軍事, 陳雲同志側重于財經。 儘管兩人分工不同, 但作為軍事家的朱老總十分重視、關心和支援經濟建設;作為經濟專家的陳雲同志也為軍事工作給予了極大關注, 在長期的交往中他們密切配合, 並肩戰鬥, 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在戰爭年代, 陳雲同志十分尊重和信賴毛主席和朱老總的領導與指揮。 1934年, 在李德、博古等左傾錯誤思想的指導下, 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接連失利,

形勢日益嚴重。 這一現象引起了陳雲同志的關注。 他經過深思熟慮, 草擬了《遊擊區域的鬥爭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意見書, 對遊擊區的鬥爭策略提出了獨特、精闢的見解。 經中央同意, 陳雲同志的文章在蘇區機關刊物《鬥爭》第72期上全文發表。 文章發表後一個月, 中央紅軍被迫撤離江西。 撤離之前, 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向紅軍第五、第八、第九軍團派中央代表, 並決定由陳雲擔任第五軍團的中央代表。 陳雲同志赴任前, 時任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的朱老總和紅軍總政委周恩來, 在中革軍委駐地梅坑向陳雲同志交待了任務。 朱老總向陳雲同志介紹了紅五軍團的情況, 周恩來同志向陳雲同志談了中央的意圖。
陳雲同志過去沒有在紅軍中擔任過職務, 對部隊的情況不瞭解, 也沒有作戰經驗, 一下子就挑起這樣的重擔, 足見黨中央、中革軍委對陳雲同志的信任與器重。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召開。 陳雲同志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出席了這次會議, 他與朱老總一起堅決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對左傾錯誤思想給予了堅決鬥爭和徹底清算。 不僅如此, 陳雲同志還在傳達遵義會議、宣傳紅軍長征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會後, 陳雲同志撰寫了《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 並在紅軍行軍路上作了傳達。 陳雲同志還以“廉臣”為筆名, 從一個隨隊軍醫的視角, 撰寫了《隨軍西行見聞錄》一書, 詳細生動記述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歷程。

針對當時國民黨政府醜化朱、毛等共產黨領袖的行為, 陳雲同志以生動、具體的事實, 客觀公正地描寫了毛主席、朱老總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之情。 他寫道:“毛澤東似乎一介書生, 常衣灰布學生裝, 暇時手執唐詩, 極善辭令”, 待人“招待極謙”;“朱德則一望而知為武人, 年將50, 身衣灰布軍裝”, “人亦和氣, 且言談間毫無傲慢”。 朱、毛“非但是人才, 而且為不可多得之天才”。 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毛澤東同志和朱老總的敬仰與欽佩。 1935年10月15日, 陳雲同志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上, 詳細地彙報了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情況, 並向共產國際介紹了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 他指出:“像毛澤東、朱德等軍事領導人已經成熟起來。
”“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 特別是領導都成長起來了, 培養出了如毛澤東、朱德這樣的身經百戰、智勇雙全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 ”陳雲同志的報告詳細、客觀、平實, 對共產國際正確瞭解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富有實踐經驗的領袖群體, 具有重要意義。

1941年1月, 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3月26日, 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 針對項英、袁國平等人的錯誤, 要求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增強黨性。 會上, 朱老總指出, 要採取“開幹部小組會作自我批評的辦法”。 陳雲同志贊成朱老總的正確主張, 強調指出“對於幹部, 必須正確地坦白地批評其錯誤, 目的是為了挽救幹部”。

1954年9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雲在中南海紫光閣前親切交談。

1942年初,延安整風運動開始。當時文藝界暴露出許多嚴重問題,有人想把藝術放在政治之上,或主張脫離政治;有人以為作家可以不要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或以為有了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就會妨礙寫作等等。對於這些文藝界發生的爭論和錯誤思想,毛主席和朱老總都有具體明確的意見,陳雲同志堅決支持毛主席和朱老總的正確主張,為延安文藝座談會的順利召開做出了積極努力。會前,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雲同志,專門把丁玲、劉白羽找去談話,要求他們在會上站穩立場。會上,針對部分文藝工作者的錯誤思想和言論,朱老總旗幟鮮明的進行了反駁,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突出強調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服務,改造自己。最後,毛澤東作結論的時候首先說:“其實總司令已經作了結論了。我的意見是和他差不多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後,陳雲同志堅決執行毛主席和朱老總的決策指示,積極推動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1943年3月10日,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和中央組織部聯合召開党的文藝工作者會議,陳雲同志在會上作了《關於党的文藝工作者的兩個傾向問題》的講話,對當時參加這次會議的文藝工作者觸動很大,這次會議也進一步擴大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影響力。

1944年4月,朱老總的母親逝世。陳雲同志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等領導同志參加了延安各界追悼大會,並同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等獻挽聯:“教子成民族英雄,舉世共欽賢母範;畢生為勞動婦女,故鄉永葆好家風”。

1944年5月4日,陳雲同志與朱老總、賈拓夫、黃亞光等一起探討金融問題,明確要求邊區銀行要穩定金融。1945年6月26日至8月2日,陳雲同志同朱老總、任弼時等一起指導中共中央西北局舉行高幹歷史座談會。1948年8月初,朱老總致電中共中央東北局,提出請東北為中央和中央軍委直屬機關製造生產鉛筆的機器。9月3日,陳雲同志同李富春同志一起複電,向朱老總報告:造鉛筆的機器已在哈爾濱訂做,每小時可生產鉛筆一千二百支,十一月中旬完工,屆時將雇一名技師隨機器一同去。

新中國成立後,朱老總和陳雲同志一起成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之一,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中。1950年6月1日至10日,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由於中共中央書記之一的任弼時同志突然中風,不能理事,作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的陳雲同志,經中央決定參加書記處工作,並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一起組成三中全會的主席團。會後不久,任弼時同志逝世,陳雲同志正式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這樣,陳雲成為五大書記之一,同毛、劉、周、朱一起組成當時党的最高領導集體。

1955年國慶閱兵是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後首次閱兵。毛澤東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從右至左: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陳雲、鄧小平。

新中國成立初期,陳雲同志年富力強,工作盡心盡責,深得黨中央和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的信賴,被委以主抓財經工作的重任,從此陳雲同志正式以“經濟專家”的身份出現在了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陳雲同志不負眾望,以偉大的氣魄和非凡的才能打響了反對投機資本,平抑物價的戰鬥,最終贏得了經濟戰線上的“淮海戰役”,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和朱老總的高度評價。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朱老總對經濟工作十分關心,當時陳雲和薄一波同志在中財委工作時,朱老總經常聽取情況彙報,和他們一起研究經濟工作。1951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中財委召開第一屆全國工業會議,決定積極發展地方工業。4月23日,陳雲同志在給朱老總的信中彙報了有關情況。信中說:“工業會議時你正在休養,那時規定了,中央工業與地方工業劃分,許多帶地方性的工廠都交地方,而且以後一般不將地方工廠收歸國營。倉庫中的機器,也可交一部分給地方工業,作中央投資。”朱老總特別重視手工業生產情況,只要是手工業代表會議請他參加,每請必到。1954年,全國第四次手工業代表會議召開,朱老總和陳雲同志一起參加了會議並講話。對於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朱老總和陳雲同志在很多方面,看法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經濟建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反對不顧現實條件的急於求成思想和冒進。1957年,陳雲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經濟工作5人小組組長,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確主張。他強調,經濟建設規模一定要與國力相適應,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礎上擴大建設規模;主張國民經濟計劃必須堅持綜合平衡,實行按比例地發展。為了解決農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他到上海青浦等地調查,建議對農村實行包產到戶政策。他的一些切合實際的經濟主張,在當時受到了毛主席的誤解,被認為是“右傾”而受到錯誤批判。在這一過程中,朱老總贊同陳雲同志的正確觀點和主張,對陳雲同志給予了支持。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的中央工作擴大會議(即“七千人大會”)。圖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在會上親切交談。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朱老總和陳雲同志都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1966年8月,朱老總和陳雲同志出席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全會改組了中共中央領導機構,重新選舉了政治局常委。朱老總和陳雲同志由排名第四、第五分別降為第九、第十一,後來逐步被邊緣化,“靠邊站”了。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結束後,毛主席先後八次接見紅衛兵,陳雲同志與朱老總等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道陪同毛主席接見。據陳雲同志當時的警衛員李奇回憶,11月20日,毛主席第五次接見紅衛兵時,陳雲同志與朱老總正好乘坐一輛車,車上兩名同志進行了深入交談,對彼此的處境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陳雲同志問朱老總身體怎麼樣,朱老總說還行。陳雲同志關切的問朱老總:“聽說康大姐被紅衛兵遊街了?”朱老總說:“在中南海門口被騙出去,紅衛兵拉著轉了一圈,又給送回來了,還不知道是誰鬥的。”陳雲同志又囑咐朱老總說:“沒事少出去,少找麻煩。”當時,康生、陳伯達、謝富治等人對朱老總和陳雲進行攻擊,污蔑劉少奇、鄧小平、朱老總、陳雲都是搞“修正主義”。對於林彪和“四人幫”團夥的倒行逆施,朱老總和陳雲等一批老同志始終不卑不亢,沉著應對,等待時機進行抗爭。後來,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陳雲同志發揮了重要作用。

朱老總去世後,陳雲同志對朱老總的後代給予了一如既往的關心。晚年,陳雲同志應我父母親的請求,於八十一周歲時分別為他們書寫了老人家喜愛的詩句: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書贈朱敏。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書贈劉錚。

(作者劉建系朱德元帥的外孫,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少將。部分內容有刪減)

1954年9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雲在中南海紫光閣前親切交談。

1942年初,延安整風運動開始。當時文藝界暴露出許多嚴重問題,有人想把藝術放在政治之上,或主張脫離政治;有人以為作家可以不要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或以為有了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就會妨礙寫作等等。對於這些文藝界發生的爭論和錯誤思想,毛主席和朱老總都有具體明確的意見,陳雲同志堅決支持毛主席和朱老總的正確主張,為延安文藝座談會的順利召開做出了積極努力。會前,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雲同志,專門把丁玲、劉白羽找去談話,要求他們在會上站穩立場。會上,針對部分文藝工作者的錯誤思想和言論,朱老總旗幟鮮明的進行了反駁,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突出強調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服務,改造自己。最後,毛澤東作結論的時候首先說:“其實總司令已經作了結論了。我的意見是和他差不多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後,陳雲同志堅決執行毛主席和朱老總的決策指示,積極推動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1943年3月10日,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和中央組織部聯合召開党的文藝工作者會議,陳雲同志在會上作了《關於党的文藝工作者的兩個傾向問題》的講話,對當時參加這次會議的文藝工作者觸動很大,這次會議也進一步擴大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影響力。

1944年4月,朱老總的母親逝世。陳雲同志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等領導同志參加了延安各界追悼大會,並同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等獻挽聯:“教子成民族英雄,舉世共欽賢母範;畢生為勞動婦女,故鄉永葆好家風”。

1944年5月4日,陳雲同志與朱老總、賈拓夫、黃亞光等一起探討金融問題,明確要求邊區銀行要穩定金融。1945年6月26日至8月2日,陳雲同志同朱老總、任弼時等一起指導中共中央西北局舉行高幹歷史座談會。1948年8月初,朱老總致電中共中央東北局,提出請東北為中央和中央軍委直屬機關製造生產鉛筆的機器。9月3日,陳雲同志同李富春同志一起複電,向朱老總報告:造鉛筆的機器已在哈爾濱訂做,每小時可生產鉛筆一千二百支,十一月中旬完工,屆時將雇一名技師隨機器一同去。

新中國成立後,朱老總和陳雲同志一起成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之一,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中。1950年6月1日至10日,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由於中共中央書記之一的任弼時同志突然中風,不能理事,作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的陳雲同志,經中央決定參加書記處工作,並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一起組成三中全會的主席團。會後不久,任弼時同志逝世,陳雲同志正式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這樣,陳雲成為五大書記之一,同毛、劉、周、朱一起組成當時党的最高領導集體。

1955年國慶閱兵是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後首次閱兵。毛澤東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從右至左: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陳雲、鄧小平。

新中國成立初期,陳雲同志年富力強,工作盡心盡責,深得黨中央和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的信賴,被委以主抓財經工作的重任,從此陳雲同志正式以“經濟專家”的身份出現在了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陳雲同志不負眾望,以偉大的氣魄和非凡的才能打響了反對投機資本,平抑物價的戰鬥,最終贏得了經濟戰線上的“淮海戰役”,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和朱老總的高度評價。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朱老總對經濟工作十分關心,當時陳雲和薄一波同志在中財委工作時,朱老總經常聽取情況彙報,和他們一起研究經濟工作。1951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中財委召開第一屆全國工業會議,決定積極發展地方工業。4月23日,陳雲同志在給朱老總的信中彙報了有關情況。信中說:“工業會議時你正在休養,那時規定了,中央工業與地方工業劃分,許多帶地方性的工廠都交地方,而且以後一般不將地方工廠收歸國營。倉庫中的機器,也可交一部分給地方工業,作中央投資。”朱老總特別重視手工業生產情況,只要是手工業代表會議請他參加,每請必到。1954年,全國第四次手工業代表會議召開,朱老總和陳雲同志一起參加了會議並講話。對於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朱老總和陳雲同志在很多方面,看法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經濟建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反對不顧現實條件的急於求成思想和冒進。1957年,陳雲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經濟工作5人小組組長,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確主張。他強調,經濟建設規模一定要與國力相適應,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礎上擴大建設規模;主張國民經濟計劃必須堅持綜合平衡,實行按比例地發展。為了解決農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他到上海青浦等地調查,建議對農村實行包產到戶政策。他的一些切合實際的經濟主張,在當時受到了毛主席的誤解,被認為是“右傾”而受到錯誤批判。在這一過程中,朱老總贊同陳雲同志的正確觀點和主張,對陳雲同志給予了支持。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的中央工作擴大會議(即“七千人大會”)。圖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在會上親切交談。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朱老總和陳雲同志都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1966年8月,朱老總和陳雲同志出席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全會改組了中共中央領導機構,重新選舉了政治局常委。朱老總和陳雲同志由排名第四、第五分別降為第九、第十一,後來逐步被邊緣化,“靠邊站”了。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結束後,毛主席先後八次接見紅衛兵,陳雲同志與朱老總等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道陪同毛主席接見。據陳雲同志當時的警衛員李奇回憶,11月20日,毛主席第五次接見紅衛兵時,陳雲同志與朱老總正好乘坐一輛車,車上兩名同志進行了深入交談,對彼此的處境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陳雲同志問朱老總身體怎麼樣,朱老總說還行。陳雲同志關切的問朱老總:“聽說康大姐被紅衛兵遊街了?”朱老總說:“在中南海門口被騙出去,紅衛兵拉著轉了一圈,又給送回來了,還不知道是誰鬥的。”陳雲同志又囑咐朱老總說:“沒事少出去,少找麻煩。”當時,康生、陳伯達、謝富治等人對朱老總和陳雲進行攻擊,污蔑劉少奇、鄧小平、朱老總、陳雲都是搞“修正主義”。對於林彪和“四人幫”團夥的倒行逆施,朱老總和陳雲等一批老同志始終不卑不亢,沉著應對,等待時機進行抗爭。後來,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陳雲同志發揮了重要作用。

朱老總去世後,陳雲同志對朱老總的後代給予了一如既往的關心。晚年,陳雲同志應我父母親的請求,於八十一周歲時分別為他們書寫了老人家喜愛的詩句: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書贈朱敏。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書贈劉錚。

(作者劉建系朱德元帥的外孫,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少將。部分內容有刪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