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進去的食物,是怎麼一步步讓你變胖噠~

一直在說吃什麼, 今天也來說一下「吃」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之後帶來的一系列反應, 所以接下來, 你能看到:

一.食物從嘴巴進去之後經歷了什麼?

二.能量的儲存以及消耗

一.食物從嘴巴進去之後經歷了什麼?

舉個例子:某天, 你吃下去一塊巧克力, 你覺得好好吃。

這塊巧克力在你的嘴裡, 先被你嚼碎。 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機械性消化, 簡單理解, 就是把巧克力從整塊, 嚼成方便咽下的小塊。

雖然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也會出動, 但是作用卻不大, 畢竟巧克力僅僅是在嘴裡停留一會會兒。 嚼碎後, 便通過食管咽下去。

咽下去的巧克力, 第一站來到了胃。

進入胃的過程中, 就會逐漸變成液體, 到了胃裡, 這些已經成液體的巧克力, 將被進一步的消化。

胃會再進行一次機械性消化, 畢竟最開始第一步狼吞虎嚥的你, 不一定能夠在嘴中把食物嚼到足夠的碎。

在胃進行二次機械性消化的同時還會進行化學性消化, 簡單理解就是把大分子消化為小分子, 這樣才方便人體把營養進行吸收。

巧克力中的蛋白質, 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初步的分解, 之後會被送到十二指腸, 進行下一步消化。

之後巧克力液來到了小腸, 小腸是食物消化與吸收的主要場所, 可不要以為是胃呀。 胃更像是一個漏斗, 把食物一點點分給小腸。 到了小腸裡, 參與消化的物質就多了, 胰液、膽汁和小腸液會對食物進行化學性消化, 同時也會進行三次機械性消化。 到了這裡, 營養物質基本已經被消化吸收了。

其餘的難以消化的食物殘渣, 就被小腸推給大腸了。 雖然名字上差的不多, 但是食物殘渣在大腸中, 僅僅是水分被吸收。 這時候, 寄生在大腸中的細菌, 便開始工作了, 把殘渣繼續分解成為糞便, 最終被排泄掉。

以上便是食物食入到排泄的一個簡單過程。

嘴巴→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排出。 留在身體中的營養物質, 最終也成為了身體的能量。

二.能量的儲存以及消耗

對於人體而言, 所需的能量來源於食物,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每天都要吃飯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一頓不吃, 連逛街都會顯得沒有力氣。 對於人體來說,能量的交換也是遵從能量守恆的,要是不知道能量守恆是什麼,一定是初中物理沒學好。

下面列一個公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①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這是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也就是說你一天所吃的食物,轉化為能量後,剛好和你一天所消耗的能量相同。那麼你的體重此時就會保持一個水準的狀態。

②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吃的多,就一定會更胖。具體還是要看食物提供的熱量。要是你的進食獲取的能量多餘一天之內所消耗的,那麼多餘的能量就會被身體儲存起來,以供不時之需,換句話講你身上的脂肪,可都是一塊塊的“電池”啊。

③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當你一天裡所獲取的能量少於一天之內消耗的能量,那麼你的身體“電池”,也就是脂肪,就會站出來給你的身體提供能量。這時,你就處在一個所謂的減脂狀態啦。

那麼接著往下看減脂這件事,要想成功,就必須要達到: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這一狀態。那我們再看看小於號兩端指的是什麼。

能量攝入很好理解,也就是吃。吃的越多,能量攝入就會越多,當然食物的熱量也會因種類不同,有所差別。

這時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只要我保持住總量,就可以了?吃什麼不重要。

那麼你就理解錯了,不同的食物雖然營養成分表上都標有熱量,但是實際上你吃下去後,不同的營養物質會因為食物熱效應的原因,在熱量上有所消耗。舉個例子,一個人吃1400卡的脂肪和一個人吃1400卡的蛋白質,雖然總量是一樣,但是胖起來的肯定是吃等熱量脂肪的人。這裡除了考慮到消化食物所用的損耗以及消耗順序。總之一句話:同等的熱量下,儘量選用低糖低脂的食物。

再看看能量消耗。有的人會覺得,只要我動了,才是消耗能量。這句話是沒錯,但是能量消耗並不只有這一點。能量消耗包括日常的活動消耗,也就是你不刻意的運動,比如:起床,走路,打掃家務等等。此外還有你主動的運動,不管是健身還是去跑步都包含在內。

另外還有一點是食物熱效應。在我們進食的過程中,雖然是補充能量,但由於食物熱效應,身體在消化食物過程中也是有能量消耗的,舉個例子就像是發電站發電,也是需要燒煤的一樣。

除了以上兩點(運動+食物熱效應),占消耗中比例最大的當屬基礎代謝。

對於人體來說,能量的交換也是遵從能量守恆的,要是不知道能量守恆是什麼,一定是初中物理沒學好。

下面列一個公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①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這是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也就是說你一天所吃的食物,轉化為能量後,剛好和你一天所消耗的能量相同。那麼你的體重此時就會保持一個水準的狀態。

②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吃的多,就一定會更胖。具體還是要看食物提供的熱量。要是你的進食獲取的能量多餘一天之內所消耗的,那麼多餘的能量就會被身體儲存起來,以供不時之需,換句話講你身上的脂肪,可都是一塊塊的“電池”啊。

③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當你一天裡所獲取的能量少於一天之內消耗的能量,那麼你的身體“電池”,也就是脂肪,就會站出來給你的身體提供能量。這時,你就處在一個所謂的減脂狀態啦。

那麼接著往下看減脂這件事,要想成功,就必須要達到:能量攝入<能量支出 這一狀態。那我們再看看小於號兩端指的是什麼。

能量攝入很好理解,也就是吃。吃的越多,能量攝入就會越多,當然食物的熱量也會因種類不同,有所差別。

這時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只要我保持住總量,就可以了?吃什麼不重要。

那麼你就理解錯了,不同的食物雖然營養成分表上都標有熱量,但是實際上你吃下去後,不同的營養物質會因為食物熱效應的原因,在熱量上有所消耗。舉個例子,一個人吃1400卡的脂肪和一個人吃1400卡的蛋白質,雖然總量是一樣,但是胖起來的肯定是吃等熱量脂肪的人。這裡除了考慮到消化食物所用的損耗以及消耗順序。總之一句話:同等的熱量下,儘量選用低糖低脂的食物。

再看看能量消耗。有的人會覺得,只要我動了,才是消耗能量。這句話是沒錯,但是能量消耗並不只有這一點。能量消耗包括日常的活動消耗,也就是你不刻意的運動,比如:起床,走路,打掃家務等等。此外還有你主動的運動,不管是健身還是去跑步都包含在內。

另外還有一點是食物熱效應。在我們進食的過程中,雖然是補充能量,但由於食物熱效應,身體在消化食物過程中也是有能量消耗的,舉個例子就像是發電站發電,也是需要燒煤的一樣。

除了以上兩點(運動+食物熱效應),占消耗中比例最大的當屬基礎代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