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長五失利後的三個月幾乎無發射 中國航太做了什麼?

新京報政解報導9月29日12時21分, 我國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托舉遙感30號01組衛星(共三顆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 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消息一出, 各大媒體紛紛報導, 稱之為“王者歸來”。 而不論從火箭還是衛星角度觀察, 這都是一次較為常規的發射。 此次發射之所以受到關注, 與89天前長五的失利有關。

長五失利後進行品質整改工作

長征五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其規劃中的任務包括月球探測、空間站組建、火星探測等。 今年7月2日, 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實施第二次發射。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搭載實踐18號衛星發射升空後, 火箭飛行出現異常, 發射任務失利。

從那以後近3個月裡, 中國航太再未實施任何一次發射任務。

新京報記者梳理, 7、8、9三個月並非長征火箭發射的“大月”, 但由於近年來中國航太發射次數增加, 每年在這3個月中也都有數次發射, 其中2013年4次, 2014年和2016年均有5次, 2015年有7次。 而今年7月至今, 僅有兩次發射。

這段時間, 中國航太做了什麼事呢?據長征火箭抓總研製生產單位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官微消息, 隨著長二丙成功發射,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連月來開展的品質整改專項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為後續型號任務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表明長征五號發射失利後, 該公司進行了品質整改專項工作。

嫦娥五號和空間站都將推遲發射

長五發射失利, 將導致其自身承擔的多項任務推遲。 其中包括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和中國空間站。

我國原計劃在2017年11月, 用長征五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實現首次月面採樣返回, 帶回月壤等樣本。 接著, 在2018年, 發射世界首顆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嫦娥四號。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25日在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上表示, 由於長征五號事故調查仍在進行, 這兩項任務均將被調整, 發射時間將在年底重新修訂。

田玉龍表示, 我國空間站建設也將受到影響。 此前有報導稱,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已於2016年底完成總裝, 計畫在2018年由長征五號B火箭發射升空。 但田玉龍說, 核心艙的發射也將推遲至2019年實施。

關於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的原因, 田玉龍表示, 目前仍在調查中,

或將在年底徹底查清。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 由於長征五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載火箭, 有98%的技術為新技術, 為了在實踐中提升可靠性, 長征五號前兩次發射為驗證性飛行。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後, 長征五號或將補充進行一次驗證飛行, 再實施嫦娥五號及後續正式任務。 也就是說, 嫦娥五號還要再等待一次發射才能奔月。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 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達97%以上, 位居全球先進行列。 從全球來看, 長征五號級別的大型火箭也是高風險的代名詞, 據統計, 此前全球有四型同等大型火箭, 其中兩型首飛即遭遇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