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皇帝真的是海甯陳氏之子嗎?這樣的流言表達了民間的什麼願望

史海爭鳴30:乾隆皇帝是海甯陳氏之子嗎

從清朝末年開始, 民間就一直流傳著乾隆皇帝是浙江海甯陳氏之子的傳聞。 而乾隆帝是陳家之子的這個說法, 也時常被小說家和編劇們加以利用, 成為影視劇的熱門題材, 金庸先生的小說《書劍恩仇錄》就採用了這樣的設定, 而這也使得他和陳家洛之間的故事顯得那樣的妙趣橫生, 曲折而離奇。 但那只是小說家言, 並非真實的歷史。

電視劇《書劍恩仇錄》海報

這個傳說是這樣講的, 還是在康熙年間, 當時的雍正帝胤禛還沒有登基, 只是被封為雍親王, 他與海甯陳氏交往甚厚, 兩家時有來往。 這一年恰巧兩家都生孩子, 兩個孩子生日和時辰都完全相同。 陳家所生的是一個男孩, 而雍親王的王妃則生的是一個女孩。 胤禛對兩個孩子有著這樣的巧合, 很是有些驚詫, 於是就命陳家將孩子抱來讓他過目。 等孩子被送回時,

陳家發現已經原先的男孩已經變成了女孩, 全家上下大驚失色, 但是不敢追究和聲張。

也有人說, 陳氏之子抱進雍親王府中後, 是王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暗中偷換, 胤禛其實並不知情。 等乾隆帝即位後, 開始懷疑自己的身世, 於是數度親赴海寧明察暗訪, 一定要弄個明白。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巡遊江南, 就有四次住到了海甯陳家, 並詢問起陳家的家事。 最後一次, 臨走時他走到中門, 對陳家之人說:“以後除非是天子臨幸, 這間門不要輕易打開。 ”從此這座門就永遠鎖上了。

還有人說乾隆帝自知自己不是滿人, 而是漢人, 在宮裡時常穿漢人服飾。 有一天, 他身著漢家服飾, 召近侍到面前, 問道:“朕似漢人否?”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

搞不好要掉腦袋, 一老臣跪對:“皇上于漢城似矣, 而于滿則非也。 ”乾隆帝乃作罷。 還有人據此在《清宮詞》中述及此事:“冕旒漢制終難複, 曾向安瀾駐翠蕤。 ”

此事還有同樣的記載, 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陳懷教授所著的《清史要略》。

再來說說那個被海甯陳家抱回的公主, 這個女孩就在海甯陳家成長, 後來嫁給常熟的蔣家, 蔣家之人為她築了一座小樓, 後世稱之為“公主樓”。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 還有人不惜耗費筆墨, 寫了篇《乾隆與海甯陳閣老》的文章, 堅持稱乾隆皇帝是海甯陳氏之子的說法, 還試圖證明常熟蔣氏與公主婚配之事。 這也使得這個傳說更加的撲朔迷離, 充滿了傳奇色彩。

還有人舉出了實證,

那就是海甯陳氏的宅堂中有兩塊匾額, 一塊題為“愛日堂”, 一方題為“春暉堂”, 都是乾隆皇帝親筆書寫。

“愛日”一詞, 出自漢朝著名辭賦大家揚雄的《孝至》一文, 文中有“事父母自知不足者, 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 事親之謂也, 孝子愛日。 ” 李軌注:“無須臾懈於心。 ”後以指兒子供養父母的時日。 如唐代駱賓王的詩《贈宋五之問》有“溫輝淩愛日, 壯氣驚寒水”的句子;唐代李商隱的詩《江村題壁》有“傾壺真得地, 愛日靜霜砧”的句子;南宋朱熹在注釋《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語時寫道:“而於愛日之誠, 自有不能已者。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 《為丁貢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詩:“傷今已抱終天恨, 追往猶為愛日歡。 ”這其中的“愛日”都是這個意思。

海甯陳家的愛日堂

“春暉”一詞則是取自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一詩“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後人取詩意, 以春暉比喻慈母的恩愛。

從這兩塊匾額的題詞內容看, 都是子女孝順父母的語意, 似乎也可以看出上述傳聞的一些蛛絲馬跡。

這個傳聞當然是荒誕不經的,根本經不起推敲。

首先,雍正帝有十個皇子,六個公主,乾隆帝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子,在他出生之前,雍正帝即已經有兒子了,根本就沒有無子的擔憂,哪裡還需要去抱別人的孩子來繼承皇位呢?傳說根本無法解釋這一點。

其次,皇室內部關係到繼承皇位的問題,那可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皇族血統上,是絲毫馬虎不得的。此事即便做得再隱晦,但也很難想像不被人發覺,而會被其他宗室子弟利用。

再次,以清皇室與海甯陳氏的關係來說,純是君臣之誼。陳氏在清初就是名門望族,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曾顯赫一時。而以科舉而論,在康熙一朝,陳家兩度出現兄弟子侄三人同榜的稀有之事,這說明陳家的確是人才輩出。此後的陳詵、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都位極人臣。陳世倌為乾隆時內閣大學士,其父詵腎曾任湖北巡撫和工部尚書;陳元龍曾任吏部左侍郎和廣西巡撫。乾隆二十二年,陳世倌以大學士退休,到皇宮去辭行,乾隆帝賜銀五千兩,命他在家安心養老,並賜給禦制詩:“老成歸告能無惜,皇祖朝臣有幾人?”表示尊重老臣之意。這對陳家來說,是非常榮耀的事,由此建立起來的君臣關係似乎比其他人更親睦。但絕不因此而說乾隆帝就是陳家之子吧?這樣的邏輯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至於為什麼乾隆帝南巡的時候要住到海甯陳家,這還得從雍正年間說起。雍正初年,大舉修建浙江海塘,這關係到錢塘江下游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是一樁十分重大的工程。但雍正帝忙於政務,實在是脫不開身,因此也就未能親自前往。

乾隆帝即位後,對這項工程十分的重視。他六次南巡,即有四次親到海寧查看。而陳氏是康、雍、乾三朝宰輔,其家園是海甯名勝,亭台樓榭,花木扶疏,自然是接駕的最為理想之處。這個園子本名“隅園”,乾隆帝為之改名“安瀾園”。“安瀾”即是水波不興之意,從這一命名也可以看出,乾隆帝到海甯查視,是為了巡視海塘工程,而不是為了其他目的。至於什麼尋親的說法,更是無從說起。

再來說說那兩塊匾額,據著名清史學家孟森考證,清國史館編纂的《陳元龍傳》記載,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玄燁在便殿召見群臣,說:“爾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當書以賜。”陳元龍奏稱,父親已經年逾八十,想請皇帝題一塊匾,於是康熙皇帝擬“愛日堂”三字,寫好了便賜給了他。

《海寧州志》還提到,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玄燁感念陳元龍胞弟陳維坤的妻子黃氏守寡四十一年,禦書“節孝”兩字賜之,又賜了一塊“春暉堂”的匾額給她。

這也即是說,兩塊匾額的題詞,是康熙帝根據臣下的請示而題寫的,與傳說中的理解完全是兩回事,根本不是乾隆帝思親而書寫。

至於民間傳說的海甯陳氏用男孩換來的公主下嫁給常熟蔣氏,經過查訪,連常熟本地人也不知道有這件事,至於所謂的“公主樓”更無實證支持,可見其事純系子虛烏有,純粹為了驗證這個傳說而編造出來的。

凡事就怕認真,經過這樣查證、分析,乾隆帝是海甯陳氏之子這個謎揭開了,這根本就是好事之人編造出來的,根本就不是歷史事實。

乾隆皇帝朝服圖

其實民間編造出這樣的流言,不過是為了尋求一種心理安慰。清廷統治中國的兩百多年,滿清統治者對廣大中國人民是敲骨吸髓,屠殺了無數人、又用文字獄絞殺一切有思想的人,使得整個中國“萬馬齊喑”,異族統治的悲慘真是讓人難以接受,但廣大國民又無法擺脫這一現狀。於是就編造出這樣的故事來,其意思很是明顯,那就是說,雖然你滿清佔領了華夏天下,但你們的皇帝卻成了我們漢人!這也等於說,天下還是我們漢人的!這不過是一種典形的阿Q式的意淫罷了。

而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編造也是層出不窮。始作俑者即是關於秦始皇的身份,之所以人們會編造出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故事來,究根到底還是因為六國之人被秦給滅了國,心中忿忿不平,只能借編造這樣的故事來尋求心理安慰。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呂後當政,為了尋求呂氏當權的合法性而編造出來的,說明這天下本就是呂家的。

另一個例子則是蒙古人編造出來的,硬說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元順帝的一個懷孕的妃子,朱元璋見她模樣不錯,就納入了自己的後宮,沒過多久,就生下了朱棣。其實這個朱棣是元順帝之子。這樣一來,也即等於說,大明天下還是蒙古人的。

這樣的故事不過是弱者的一種意淫,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如果只是當野史看看還可以,付之一笑即可,真要當真,那就是貽笑大方了。

這個傳聞當然是荒誕不經的,根本經不起推敲。

首先,雍正帝有十個皇子,六個公主,乾隆帝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子,在他出生之前,雍正帝即已經有兒子了,根本就沒有無子的擔憂,哪裡還需要去抱別人的孩子來繼承皇位呢?傳說根本無法解釋這一點。

其次,皇室內部關係到繼承皇位的問題,那可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皇族血統上,是絲毫馬虎不得的。此事即便做得再隱晦,但也很難想像不被人發覺,而會被其他宗室子弟利用。

再次,以清皇室與海甯陳氏的關係來說,純是君臣之誼。陳氏在清初就是名門望族,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曾顯赫一時。而以科舉而論,在康熙一朝,陳家兩度出現兄弟子侄三人同榜的稀有之事,這說明陳家的確是人才輩出。此後的陳詵、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都位極人臣。陳世倌為乾隆時內閣大學士,其父詵腎曾任湖北巡撫和工部尚書;陳元龍曾任吏部左侍郎和廣西巡撫。乾隆二十二年,陳世倌以大學士退休,到皇宮去辭行,乾隆帝賜銀五千兩,命他在家安心養老,並賜給禦制詩:“老成歸告能無惜,皇祖朝臣有幾人?”表示尊重老臣之意。這對陳家來說,是非常榮耀的事,由此建立起來的君臣關係似乎比其他人更親睦。但絕不因此而說乾隆帝就是陳家之子吧?這樣的邏輯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至於為什麼乾隆帝南巡的時候要住到海甯陳家,這還得從雍正年間說起。雍正初年,大舉修建浙江海塘,這關係到錢塘江下游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是一樁十分重大的工程。但雍正帝忙於政務,實在是脫不開身,因此也就未能親自前往。

乾隆帝即位後,對這項工程十分的重視。他六次南巡,即有四次親到海寧查看。而陳氏是康、雍、乾三朝宰輔,其家園是海甯名勝,亭台樓榭,花木扶疏,自然是接駕的最為理想之處。這個園子本名“隅園”,乾隆帝為之改名“安瀾園”。“安瀾”即是水波不興之意,從這一命名也可以看出,乾隆帝到海甯查視,是為了巡視海塘工程,而不是為了其他目的。至於什麼尋親的說法,更是無從說起。

再來說說那兩塊匾額,據著名清史學家孟森考證,清國史館編纂的《陳元龍傳》記載,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玄燁在便殿召見群臣,說:“爾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當書以賜。”陳元龍奏稱,父親已經年逾八十,想請皇帝題一塊匾,於是康熙皇帝擬“愛日堂”三字,寫好了便賜給了他。

《海寧州志》還提到,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玄燁感念陳元龍胞弟陳維坤的妻子黃氏守寡四十一年,禦書“節孝”兩字賜之,又賜了一塊“春暉堂”的匾額給她。

這也即是說,兩塊匾額的題詞,是康熙帝根據臣下的請示而題寫的,與傳說中的理解完全是兩回事,根本不是乾隆帝思親而書寫。

至於民間傳說的海甯陳氏用男孩換來的公主下嫁給常熟蔣氏,經過查訪,連常熟本地人也不知道有這件事,至於所謂的“公主樓”更無實證支持,可見其事純系子虛烏有,純粹為了驗證這個傳說而編造出來的。

凡事就怕認真,經過這樣查證、分析,乾隆帝是海甯陳氏之子這個謎揭開了,這根本就是好事之人編造出來的,根本就不是歷史事實。

乾隆皇帝朝服圖

其實民間編造出這樣的流言,不過是為了尋求一種心理安慰。清廷統治中國的兩百多年,滿清統治者對廣大中國人民是敲骨吸髓,屠殺了無數人、又用文字獄絞殺一切有思想的人,使得整個中國“萬馬齊喑”,異族統治的悲慘真是讓人難以接受,但廣大國民又無法擺脫這一現狀。於是就編造出這樣的故事來,其意思很是明顯,那就是說,雖然你滿清佔領了華夏天下,但你們的皇帝卻成了我們漢人!這也等於說,天下還是我們漢人的!這不過是一種典形的阿Q式的意淫罷了。

而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編造也是層出不窮。始作俑者即是關於秦始皇的身份,之所以人們會編造出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故事來,究根到底還是因為六國之人被秦給滅了國,心中忿忿不平,只能借編造這樣的故事來尋求心理安慰。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呂後當政,為了尋求呂氏當權的合法性而編造出來的,說明這天下本就是呂家的。

另一個例子則是蒙古人編造出來的,硬說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元順帝的一個懷孕的妃子,朱元璋見她模樣不錯,就納入了自己的後宮,沒過多久,就生下了朱棣。其實這個朱棣是元順帝之子。這樣一來,也即等於說,大明天下還是蒙古人的。

這樣的故事不過是弱者的一種意淫,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如果只是當野史看看還可以,付之一笑即可,真要當真,那就是貽笑大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