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漢族,他到底是不是一個英雄

“殺胡令”是冉閔最為著名的政令, 《殺胡令》的原文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 傳下來的大致如下: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 殺我百姓, 奪我祖廟, 今特此討伐。 犯我大漢子民者死, 殺盡天下諸胡。 匡複漢家基業, 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 冉閔不才, 受命於天, 特以此昭告天下。

此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殺胡令”是冉閔在鄴城幽禁後趙皇帝石鑒後頒佈的, 號稱“內外六夷, 敢稱兵器者斬之”, 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

此令一下, 各地傳檄, 漢人紛紛聯合起來, 帶著積壓多年的仇恨, 正式向胡人宣戰。 胡人那裡, 則紛紛越牆離城, 驚恐而去。

面對胡人紛紛逃難的局面, 冉閔頒佈了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 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 這道令看似簡單, 其實絕難理解, 如何才是與官同心, 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說明, 誰也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正確執行, 只好聽憑自己所想。

結果, 此令一下, 鄴城內的羯族為了保命紛紛外逃, 而百里之外的漢人為了殺胡紛紛擁入城中, 兩方恰巧相遇, 城門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還沒等胡人遷出, 冉閔就頒佈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漢人, 凡是斬一個胡人, 憑人頭加官晉爵。

這一下, 胡漢百姓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就是官方的真正意圖啊。 於是, 漢人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復仇了。 冉閔親自帶隊, 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 一日之內, 便有數萬胡人被砍頭。 無論男女老幼, 都不能倖免, 屍體被拋在城外, 成為野狗豺狼的晚餐。

“殺胡令”, 其實是冉閔為了掌控國內形勢、滿足漢人利益而頒佈的一系列指令。 這番指令一下, 徹底激起了埋藏在漢族心中對於胡人侵略的民族仇恨, 點染了復仇之火。 一時間, 北方大地硝煙重起, 凡是高鼻樑多鬍鬚的人, 都被濫殺。 漢人與胡人“無月不戰”, 屍野遍地。

數百萬青州、雍州、幽州、荊州等地氐、羌、胡、蠻族人面對漢人的血腥報復, 無能為力, 只好遷離中原, 返回故土。 在遷徙道路上,

餓死的, 病死的, 互相殺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 中原胡人, 幾乎喪盡。

在“殺胡令”直接或間接影響下, 幾百萬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滅亡, 近百萬胡人士兵被斬殺。 而受屠殺最多的羯族, 則或遷徙、或被屠, 基本在中原地區滅絕。 西元350年, 在基本消滅胡人統治後, 冉閔建國稱帝, 定都鄴, 國號大魏, 史稱冉魏。

讀史于五胡亂華之時, 深感若無冉公出世, 我等今日, 恐難以自豪于華夏文明之無斷裂, 亦難以驕傲于中國文化之傲世獨立於其他三大文明。 冉公英烈, 既生逢亂世, 必得逞其英豪。 今世之史家多非議于冉者有二, 一曰其本受石氏之恩, 後又殺胡滅石, 大不敬;二曰其壯大後沒有臣晉, 反而建立冉魏云云。 《要略》以為, 冉閔所處之時代, 本中國歷史最黑暗最紛亂之時代(類似於歐洲之中世紀的黑暗), 英雄乘勢而有所作為, 原不能苛責於其權宜之計。 王夫之《讀通鑒論》載:冉閔盡滅羯胡, 而曰:“吾屬故晉人, 請各稱牧守, 奉迎天子。 ”雖非果有效順之誠, 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 未敢遽僭也。此冉閔之本意,奈何東晉羸弱,無能為之後援,才致冉魏短暫立國而後滅亡。後世和今日之些許史學家,脫離於當時之大時代、大背景,妄稱冉閔為屠夫、為草莽,可謂對冉閔這位中華英雄的滌滌曲能。

冉閔趕胡族出中原,為漢人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冉閔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行徑。冉閔,不愧為我大漢英雄,其功業利在千秋!!!

未敢遽僭也。此冉閔之本意,奈何東晉羸弱,無能為之後援,才致冉魏短暫立國而後滅亡。後世和今日之些許史學家,脫離於當時之大時代、大背景,妄稱冉閔為屠夫、為草莽,可謂對冉閔這位中華英雄的滌滌曲能。

冉閔趕胡族出中原,為漢人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冉閔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行徑。冉閔,不愧為我大漢英雄,其功業利在千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