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八九八年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動盪不安的年份之一

楊銳是四川綿竹人, 出生於一八五七年, 一八八九年高中舉人, 不過當時已經三十二歲。 
楊銳應該是戊戌六君子裡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了, 在百度百寇里甚至找不到一個單獨介紹他的詞條。 個人履歷也很簡單。 五七年出生, 八九年中舉, 九五年發起參與強學會, 九八年創立蜀學會, (都是一些宣傳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張的機構, 就類似孫中山的同盟會一樣)同年五月和林旭等人一起被舉薦為官, 九月被捕, 隨後遇害。 
不過這個人有一點卻值得稱讚, 那就是他的自我意識。 楊銳入朝廷參與變法事宜以後,
就與康有為相交, 但兩人的變法主張多有不合, 於是楊銳就攻擊康有為“多謬妄”, 聲稱要對新法“稍加裁抑”。 
要知道, 那個時候, 康有為不僅是戊戌變法的最高領導官之一, 還是皇帝身邊的紅人, 能有這樣的勇氣和康有為唱反調, 大膽指出新法的弊端, 可見楊銳為人的果敢和粗獷。

林旭
林旭, 字暾谷, 是福建福州侯官縣人, 出生於一八七五年。
林旭早期的生活經歷和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有些類似, 少年時期發奮讀書, 聰慧好學, 卻屢次參加科舉不中。 中日甲午戰爭, 清政府戰敗, 於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正在北平準備第四次科舉考試的林旭與同試舉人“發憤上書, 請拒和議”, 反對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 那一年, 林旭十九歲。
林旭第四次科舉之旅還是鎩羽而歸,
幸運的是, 一直鬱鬱不得志, 才華無處施展的他趕上了維新變法的契機;不幸的是, 正是維新變法, 導致了他英年早逝的悲劇。
一八九八年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動盪不安的年份之一。 五月, 光緒帝聽從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的建議, 頒佈《明定國是》詔書, 正式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林旭因為過人的才識和近幾年對維新運動的支持和宣傳, 被舉薦為四品官員, 主要負責商議變法的事宜以及起草禦令。 八月, 感覺自身利益受到嚴重威脅的慈禧太后勾結保守派發動政變, 幽禁光緒帝, 大量逮捕和殺害維新人士。 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 林旭和譚嗣同等六人喊著“是革命就要流血”的口號,
試圖以自己的生命喚起國人對於維新變法的決心和信心。 他們拒絕逃跑, 終於被捕, 並於九月二十八日被斬首于北平城菜市場刑場。
林旭遇害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 妻子沈鵲應(林則徐的曾外孫女)二十二歲。 沈鵲應在得知丈夫遇害後悲痛欲絕, 以嗑藥絕食的方式祭奠亡夫, 一九零零年, 沈鵲應香消玉損, 膝下無子女。
林旭在被捕以後, 在獄中給譚嗣同寫了一首詩, 雖不合唐人的格律, 卻讀起來別有一番味道。
青蒲飲泣知何補, 慷慨難酬國士思。 
欲為君歌千里草, 本初健者莫輕言。

劉光第
劉光第出生於一八五九年, 字裴邨, 漢族, 是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趙化人, 祖籍福建省武平縣。
在六個人裡, 劉光第的赤子之心和剛正不阿首屈一指。

當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 劉光第關注著戰局的發展, 但傳來的卻是一個又一個個清軍戰敗的消息。 劉光第激動了, 要上書皇帝, 貢獻扭轉戰局、奪取勝利的方略。 他明知自己位卑職低, 上書言事於法不允, 但“縷縷愚忱, 不能自已”。 他奮筆寫出內容很豐富的《甲午條陳》, 抨擊時弊, 力主改革。 除了要求“嚴明賞罰”“下詔罪己”“隆重武備”之外, 還尖銳地指出:“自古政出多門, 鮮有成事, 權當歸陛, 乃得專圖。 ”就是要光緒帝不讓慈禧於政, 自己掌握權力搞好國家。
這是什麼?公開叫板慈禧太后?這人瘋了吧!要知道, 慈禧已經垂簾聽政了將近二十年, 權利一手遮天, 和皇帝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難怪劉光第的的上司見到這文字,
會嚇得魂飛魄散, 根本不敢代奏, 還申斥他說:“講這種話, 輕一點講是“標新希進”, 要充軍;重一點講是離間兩宮, 挑撥帝后母子關係, 要就地殺頭的。 ”
劉光第對於上司的反應並不覺得奇怪, 因為他早就看透了官場的腐敗, 就在他想要解甲歸田, 做只閑雲野鶴的時候, 梁啟超找到了他, 要他幫忙輔助新法。 劉光第欣然答應, 可卻不曾想, 這竟是他生命的絕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