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斬首後,鮮血順著柱子向上躥,千古奇冤還是無稽之談

西晉建興四年(西元316年), 此時北方早已陷入混亂的局面, 內附中原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 並且前後派兵征討西晉政權, 西晉在輪番衝擊下搖搖欲墜。

此時早已移居江東的皇室成員、左丞相司馬睿聽說長安淪陷, 於是嚷嚷著要北伐, 為國家收復失地。 然而, 司馬睿只不過說說而已, 作為一個不受待見的親王, 他在江南已經定居十年。 北方大亂, 如今只有江南一隅還保持安定。 司馬睿只想安穩的呆在江南, 保有自己的富貴。 領土淪陷, 他不得不擺出北伐的姿態, 但是, 僅僅是姿態。

到了12月, 司馬睿還遲遲沒有動身。 而且, 糟糕的漕運正好為司馬睿提供了藉口。 當時, 由於水道堵塞, 軍隊開拔所需要的軍糧遲遲無法運到, 因此大軍只好在建康(南京)耐心等待。 為了展現自己北伐的決心, 司馬睿還把負責監督糧草運輸的官員督運史淳于伯給殺了。

淳于伯殺頭後, 劊子手用沾著他鮮血的刀子擦了擦柱子, 結果鮮血順著柱子逆流而上, 一直流到兩丈多高。 周圍觀看行刑的人議論紛紛, 都說淳于伯是含冤而死。

這一段荒唐的血液逆行的描寫, 居然見於《晉書》和《資治通鑒》這樣的正史, 實在是罕見。

實際上, 淳于伯不過是一個芝麻大的小官, 然而, 他的死卻被當做了政治鬥爭的工具, 因此, 他死後鮮血的流向也反應了政治鬥爭的走向。

淳于伯的死被重新提起, 是在司馬睿登基稱帝, 東晉正式建立之後的事情。 此時的政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由於司馬睿當初剛到江南的時候, 江南作為傳統東吳的地盤, 當地的士大夫沒把這個皇室成員看在眼裡, 跟司馬睿一起到來的北方世家大族也同樣遭受了冷遇。 幸虧山東琅琊王家的王導和王敦兩兄弟齊心協力輔佐司馬睿, 恩威並施, 終於讓司馬睿在南方站穩腳跟。 而西晉滅亡之後, 司馬睿在王氏兄弟的幫助下, 才順利登上皇位, 成立東晉。

因此, 司馬睿的登基, 王氏兄弟居功至偉, 作為回報, 王導掌握了行政權, 王敦掌握了軍權, 二人合作, 皇帝就被他們架空成了傀儡。

這種情況下, 皇帝司馬睿就開始對王導、王敦兄弟表現出了不滿, 希望能收回大權。 另外, 追隨司馬睿的其他一些世家大臣也想當不滿, 因為朝政被王氏兄弟牢牢把握, 他們這些大臣根本沒有任何權力。

於是, 反對王氏兄弟專權的勢力一拍即合, 對王家不滿的劉隗、刁協等官員就開始上疏司馬睿, 為督運史淳于伯鳴冤。 他們認為淳于伯被殺是一次迫害, 首先漕運阻塞不是淳于伯的責任, 另外, 以前也有多位官員督運糧草不利, 都沒有被殺,唯有淳于伯被處死,因此他們覺得其中有冤情。於是劉隗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淳于伯死後,鮮血還會逆流而上的民間傳言,並且認真的將這個荒謬的傳言當成淳于伯死于冤枉的證據。劉隗和刁協彈劾了多名官員,並且明顯將矛頭對準了王導。

王導是個聰明人,立刻明白了劉隗他們的意圖,他沒有反擊,而是以退為進,立即上疏請求辭職。雖然皇帝恨不得馬上同意這個辭職,但是他也明白,軍權還在王敦手裡,不能操之過急,因此他沒有同意王導辭職。

皇帝雖然客氣,但是卻惹毛了王敦,於是,王敦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向朝廷殺來。司馬睿慌了,連忙派劉隗、刁協派兵抵抗,但是王敦的軍隊是東晉的精銳部隊,朝廷的軍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就這樣,皇帝對付門閥的戰爭,以皇帝的失敗而告終,而東晉終其一朝,始終沒有擺脫門閥世家對朝政的干預影響。

都沒有被殺,唯有淳于伯被處死,因此他們覺得其中有冤情。於是劉隗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淳于伯死後,鮮血還會逆流而上的民間傳言,並且認真的將這個荒謬的傳言當成淳于伯死于冤枉的證據。劉隗和刁協彈劾了多名官員,並且明顯將矛頭對準了王導。

王導是個聰明人,立刻明白了劉隗他們的意圖,他沒有反擊,而是以退為進,立即上疏請求辭職。雖然皇帝恨不得馬上同意這個辭職,但是他也明白,軍權還在王敦手裡,不能操之過急,因此他沒有同意王導辭職。

皇帝雖然客氣,但是卻惹毛了王敦,於是,王敦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向朝廷殺來。司馬睿慌了,連忙派劉隗、刁協派兵抵抗,但是王敦的軍隊是東晉的精銳部隊,朝廷的軍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就這樣,皇帝對付門閥的戰爭,以皇帝的失敗而告終,而東晉終其一朝,始終沒有擺脫門閥世家對朝政的干預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