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究人員:警惕草甘膦等藥物殘留的健康風險

目前我國面臨的健康隱患和醫療負擔越發凸顯, 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 癌症及各種慢病發生率持續增加, 且年輕化趨勢明顯。 日前,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 醫學營養學博士、山東省生態與健康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孟祥兵透露, 2013-2014年北京小學生肥胖檢出率19.5%, 10%檢出脂肪肝, 全國肥胖兒童中脂肪肝發生率40-50%, 成人II型糖尿病發生率20年增長了11-33倍。

農業生產直接關係到人們的飲食和營養健康, 近三十年來對農業和食品安全的檢測和監管大多是在生產技術領域和急性毒性損害方面進行相關標準的制定,

缺乏對環境和民眾健康影響參數的相應標準的制定及監管。

孟祥兵表示, 目前來看最為突出的就是抗生素、草甘膦等殘留現象比較明顯, 而我國並沒有制定系統的相關生產及上市產品的限量標準,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草甘膦、抗生素等殘留對民眾的健康產生的慢性損害都有明確的相關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Stephanise 和美國Anthong Samsel 2013年9月在科技期刊《Entropy》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 草甘膦與帕金森、不孕症、癌症有關。

而《自然》(Nature)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最近發表的新的研究發現, 極微量的除草劑能夠在實驗鼠身上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該研究與孟祥兵團隊現在正在做的脂肪代謝相關內容有明顯的交叉, 且具有一致性, 而這在公開的學術文獻中卻鮮有報導。

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抗草甘膦除草劑轉基因產品在種植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使用到草甘膦除草劑, 而過量的草甘膦會在農產品中積累, 並通過食物鏈傳遞到人體內, 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已有的研究資料也表明, 草甘膦混劑的毒性效應比草甘膦純品毒性更大, 這是否表明草甘膦及其表面活性劑有協同作用, 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目前大面積使用的草甘膦是否會在3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孟祥兵認為這應引起足夠重視。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已決定將草甘膦列入可疑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名單, 我國政府管理部門也應該對草甘膦登記資料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

重新確定草甘膦的ADI值(安全係數), 逐步限制使用草甘膦, 以降低公眾健康所面臨風險。

孟祥兵正宣導 “大健康農業體系”概念, 他強調, 農業是健康的基礎, 發展以健康為最終目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模式, 將會是未來農業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發展的方向所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