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淡豆豉|第 335天

淡豆豉Dandouchi

SOJAE SEMEN PRAEPARATUM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香薷| 第 334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

相關名

豉、豆豉、豆士、香豉、淡豉、淡豆豉

產地

各地均產。

制法

取桑葉、青蒿各70~100g, 加水煎煮, 濾過, 煎液拌入淨大豆1000g中, 俟吸盡後, 蒸透, 取出, 稍晾, 再置容器內, 用煎過的桑葉、青蒿渣覆蓋, 悶使發酵至黃衣上遍時, 取出, 除去藥渣, 洗淨, 置容器內再悶15~20天, 至充分發酵、香氣溢出時, 取出, 略蒸, 乾燥, 即得。

性狀鑒別

本品呈橢圓形, 略扁, 長0.6~1cm, 直徑0.5~0.7cm。 表面黑色, 皺縮不平。 質柔軟, 斷面棕黑色。 氣香, 味微甘。

性味歸經

辛、甘、微苦, 涼。 歸肺、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涼微苦, 甘而力緩, 疏散宣透, 入肺、胃經。 既疏散風熱, 又宣散鬱熱, 主治風熱表證及鬱熱煩悶。 另有以蘇葉、麻黃水制者, 其性微溫, 能發散表寒, 治風寒表證可選。

功效

解表, 除煩。

主治病證

(1)風熱表證。

(2)熱鬱胸中之煩悶不眠。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胃氣虛弱而又易作噁心者慎服。

淡豆豉的故事

唐上元二年間, 南昌都督閻某于重陽節重修滕王閣完成而大宴賓客, 這天王勃正好路過洪州, 也被邀請而來。 席間, 閻都督展宣紙備筆墨, 請其為滕王閣作序。 年少氣盛的王勃欣然命筆, 一氣呵成, 閻都督不由為其拍案稱絕。 翌日, 他又為王勃專門設宴。

連日宴請, 閻都督貪杯又感外邪, 只覺得渾身發冷, 汗不得出, 骨節酸痛, 咳喘不已, 胸中煩悶, 夜不能寐。 請來了當時10多位名醫診治, 眾醫都主張以麻黃為君藥。 閻都督對中醫略知一二, 最忌麻黃。 他說:“麻黃峻利之藥, 我也年邁, 汗出津少, 用發汗之藥, 如同釜底加薪, 不可!”不用麻黃, 證候難解, 藥效不佳,

這可怎麼辦?正在這時, 王勃前來告辭。 他聽說此事後, 不覺想起來豆豉。

當地製作豆豉, 先用蘇葉與麻黃等濃煎取汁, 用以浸泡大豆, 再煮熟發酵而成, 可做小菜。 王勃見眾醫束手無策, 就把想法說了出來, 眾名醫訕笑, 連閻都督也直搖頭:當地土民小菜, 焉能藥用。 “不妨一試, 況且豆豉食物, 對身體無礙。 ”王勃勸道。 閻都督覺得此話有理, 於是連服3天, 果然汗出喘止, 胸悶頓減, 能安然入睡, 幾天後痊癒。 不日, 閻都督又上滕王閣為王勃餞行, 取重金相謝, 王勃固辭不受:“都督若要謝我, 何不擴大作坊, 使其不至失傳。 ”閻都督含笑點頭。 從此, 豆豉不僅在洪都流傳, 而且行銷大江南北, 至今不衰。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推薦閱讀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鼈蟲 | 第 248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斑蝥 | 第 249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蟾酥 | 第 250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僵蠶 | 第 251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鱉甲| 第 252天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權,

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