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第一高手,曾以一敵五徒手對抗子彈,被日本武術界尊稱為武聖

民國年間, 曾有這樣一人, 被《申報》評價為:“神州莫測之身手”, 讓八卦掌宗師發出“神乎哉!神乎哉!獨步絕倫矣!”的讚歎!他便是有著“民國第一高手”之稱的孫祿堂先生!

孫祿堂, 諱福全, 晚號涵齋。 生於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時, 逝於民國癸酉十月二十九日卯時。 為河北完縣東任家疃人。 他的人, 霸氣而儒雅!他的一生, 獨步武界!接下來, 讓我們走近孫祿堂老先生, 一起來感受這一代宗師的風範!

孫祿堂

一、少年不凡, 天賦無雙, 拜師學藝

孫祿堂出生在一個溫馨小家庭中, 孫父生前為正七品文林郎, 慷慨好義, 濟危扶貧, 解人之難, 聞名鄉里。 孫祿堂後來提出的“習此藝者, 非欲以藝勝人也。 志士仁人養其浩然之氣”的習武教學宗旨, 大概便是受其影響。 孫7歲入私塾, 同時隨一位吳姓拳師習拳術, 後隨文武兼修的李奎元讀書兼習形意拳, 15歲時孫的武功已不凡, 李師常感歎孫祿堂在技擊上天賦超邁,

於是將孫祿堂推薦給自己的老師形意拳大師郭雲深處深造。 年余後, 郭雲深感歎道:“能得此子, 實乃形意拳之幸也!”

孫祿堂與眾人合影

二、以武遊歷, 深入交流, 規整形意

作為師傅, 1880年, 郭雲深帶孫去山西拜訪了自己的師兄弟車毅齋、宋世榮等人,

車毅齋擅長研究打法, 宋世榮擅長研究內功, 由於孫人品出眾、天賦非凡, 所以他們都很願意教給孫一些東西, 門內弟子們也經常與祿堂交流切磋, 這些都促進了孫的技藝的不斷提高。 次年, 孫再入山西, 得宋世榮講論煉神還虛之法並論及內外家之別。

1885年, 孫開始雲遊, 他隻身徒步南北11省, 其間訪少林, 朝武當, 上峨嵋, 聞有藝者必訪之, 逢人較技未遇對手。 約三年後, 孫融會所學, 功臻造極至境, 其行止坐臥, 一念一應, 無不依乎天理。 1915年, 孫經過數十年對各派武學堅持不懈的研究、實踐與提煉, 創立了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 這就是中和內勁原理和以孫氏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技術結構為基礎的、融會百家的武學體系!與此同時,

孫開始撰寫武學著作, 以闡發其武學原理和技術體系。 先後撰寫了一系列武學專著和武學文論, 開創了武學發展的新紀元!

孫祿堂與眾人合影

三、與日比武, 風範盡展, 被尊武聖

1912年, 孫祿堂應邀去倫敦參加“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

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 震動世界。 時孫在京, 日本一位著名柔術家阪垣不服, 上門拜訪, 意欲與孫這個冠軍決一雌雄。 孫力辭不獲, 終應戰。 按照阪垣的比賽方法, 二人並臥於客廳一地毯之上, 阪垣以雙腿夾住孫之雙腿, 且兩手攀抱孫之左臂, 比賽開始, 阪垣欲斷孫之左臂, 孰知剛一發勁, 兩臂如受重大打擊, 全身被震, 滾至離孫兩丈外室隅處。 阪垣惱羞成怒, 舉槍瞄準, 自意必中, 誰知槍聲響畢, 已失孫所在。

原來在阪垣動槍機時, 孫已一躍至阪垣身後!及至孫古稀, 日派五位日本格鬥高手向孫祿堂提出挑戰, 孫以一對五, 在周身都被5人固鎖之後, 一人正喊:一、二、三字尚未出口, 孫一躍而起, 五人都被放出兩丈外撲倒在地, 一時竟未能起身,孫將他們一一扶起。日本人驚詫萬分,由一人說了句抱歉之類的話後,惶恐而去。次日,日欲以高薪聘孫,孫婉言謝絕。從此,孫祿堂被日本武道界尊為武聖,被稱為文武兩道三大雄。即便如此,他生前從未教日本人一招一式。

孫祿堂

四、國難當頭,宗師無力,淡然歸去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孫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非常失望,返回北平,勸說其在北方軍隊中的弟子組織抗日。在1933年國民政府迫於日本壓力同意在偽滿洲國通車通郵後,孫祿堂深感有心討賊無力回天,返回老家完縣,于當年年底無疾而終,逝前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

孫祿堂自創招式展示(非本人)

孫祿堂武功造詣卓絕,技擊獨步當時,道德修養崇高,實踐著中國武學的最高境界。他所建立的孫氏武學體系不僅在技擊功能上是對當時武學研究水準的全面超越,更是成為支撐、驗證、完善中國傳統哲學的根基,對中國文化的繼承、提升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獨到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一時竟未能起身,孫將他們一一扶起。日本人驚詫萬分,由一人說了句抱歉之類的話後,惶恐而去。次日,日欲以高薪聘孫,孫婉言謝絕。從此,孫祿堂被日本武道界尊為武聖,被稱為文武兩道三大雄。即便如此,他生前從未教日本人一招一式。

孫祿堂

四、國難當頭,宗師無力,淡然歸去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孫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非常失望,返回北平,勸說其在北方軍隊中的弟子組織抗日。在1933年國民政府迫於日本壓力同意在偽滿洲國通車通郵後,孫祿堂深感有心討賊無力回天,返回老家完縣,于當年年底無疾而終,逝前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

孫祿堂自創招式展示(非本人)

孫祿堂武功造詣卓絕,技擊獨步當時,道德修養崇高,實踐著中國武學的最高境界。他所建立的孫氏武學體系不僅在技擊功能上是對當時武學研究水準的全面超越,更是成為支撐、驗證、完善中國傳統哲學的根基,對中國文化的繼承、提升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獨到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