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軍事視角看南京的水(2):秦淮河

南京的誰, 離不開秦淮河。 如果說長江主外, 秦淮河便主內。

明初南京城內水系示意圖

南京城區處秦淮河流域,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

古秦淮河由南向北, 從今七橋甕、經大行宮、成賢街, 直穿南京市南部和中部, 然後從紫金山西面, 鼓樓崗東側流過, 再經玄武湖向西, 往模範馬路、福建路中段, 沿金川河下游到獅子山北入長江。 筆者根據地質學者的研究成果, 判斷紫金山西延的中支一串崗埠對古秦淮河流經這一地區影響很大, 對河流有所分割。 其中富貴山和九華山之間, 九華山與北極閣之間, 北極閣與鼓樓崗之間的凹地海拔都不高, 與現在的玄武湖面等高, 都是海拔7~9米, 而這幾座岡地海拔都在五六十米。

古秦淮河從岡間低凹處流過。 五臺山、清涼山、四望山、獅子山這一片城西低丘岡地,分流了古長江和古秦淮河。 也有學者認為古長江和古秦淮河在進入南京之前已合流,

流經城區的秦淮河其實也是古長江的一部分。 地質時期江、河的不同位置與軍事歷史地理關係不大, 不再展開。 隨著古秦淮河來水量的減少, 長江東岸的生長, 秦淮河離開南京城區, 向西和西北流去。 據地質學者考證,今玄武湖是古秦淮河的一部分, 而且是河面最寬闊的一段。

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

有學者說, 今南京城區從鼓樓崗向北流的金川河, 古時是一條大河, 發育了金川河流域, 今南京城北一片都是。 筆者不贊成這樣的觀點, 理由:—是鼓樓崗以西的一片高地與北極閣以東一串低崗, 不是一個地質時期生成的。 二是鼓樓崗一帶面積不大, 其中向北的一半, 有限面積承接的降水難以形成一定流量的河流, 沖積不出“金川河流域”。 三是紫金山向西延伸的九華山、北極閣到鼓樓崗一線雖是一壟低岡, 但形不成南京城內向北向南的分水嶺, 中間有好幾個缺口, 而且寬度不小, 平均海拔與低崗南北同高。 如果由此分天上來水, 古秦淮河就難以穿越這道岡壟,

只能從南京城南向西、再向北, 過城西高地(鼓樓往西往北)西側與長江匯合。 所以這一帶不是一個獨立的“流域”。 山西路、薩家灣一帶低地, 應該是古秦淮河改道退出南京城區後, 因水無源, 逐漸“水落石出”, 日益乾燥而形成,也屬於秦淮河流域, 與金川河沒有什麼發育關係。 金川河古時就是一條小河, 沒有“流域”。 整個南京城區, 可以說是在秦淮河與長江的共同努力下, 逐漸發育成長的。 “曲屈秦淮濟萬家”, 秦淮河確是南京唯一的母親河。

秦淮河與南京發生密切關係始于東吳, 南京建城以淮水為生活水源和主要防線是重要原因。 秦淮河西起河口石頭津, 東至方山埭, 經常停靠數以萬計的舟船, 其中大船運載糧食500石以上。

破岡瀆連通太湖後, 方山埭是去吳會地區的要津。 古人在這裡送客酒別, 商埠也十分繁華。 秦淮河在南京城南更是繁華地, “有大市百餘, 小市十餘”。 連通兩岸有24航(浮橋)。 如今地名上浮橋、下浮橋, 與其都有關係。 金陵宮城的衛城城堡如越城、金陵邑、東府城、西州城、丹陽郡等緣淮而建, “大抵六朝都邑, 以秦淮為固, 有事則沿淮拒守”。 南京歷史早期的重要戰事, 大都沿淮水進行, 如西晉滅吳之戰, 王濬水師順江而下抵石頭, 進秦淮, 下吳都。 侯景之亂“以䑡䑰 貯石沉塞淮口, 緣淮作戰, 自石頭迄青溪十餘裡中, 樓雉相接”。

明初南京城內水系示意圖

秦淮河上最大的浮橋朱雀航,建於兩岸“緣淮立柵”的柵塘之上,河邊內縮的橫塘(故名為“橫”)街市,從石頭津沿河而上至方山埭的諸多碼頭,河中上萬艘漕船,以及長幹裡、莫愁女、桃葉渡、阿育王寺(大報恩寺),秦淮河在南京歷史上演義了多少戰事和故事。元朝詞人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道出:“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石頭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蛩泣。到而今,只有蔣山(鐘山)青,秦淮碧。”

明初南京城內水系示意圖

秦淮河上最大的浮橋朱雀航,建於兩岸“緣淮立柵”的柵塘之上,河邊內縮的橫塘(故名為“橫”)街市,從石頭津沿河而上至方山埭的諸多碼頭,河中上萬艘漕船,以及長幹裡、莫愁女、桃葉渡、阿育王寺(大報恩寺),秦淮河在南京歷史上演義了多少戰事和故事。元朝詞人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道出:“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石頭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蛩泣。到而今,只有蔣山(鐘山)青,秦淮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