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得工業者得天下,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鹿死誰手?

回顧近幾百年的歷史, 所有的世界強國無一不是工業強國, 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工業體系, 可以在和平時期通過發展貿易、旅遊、金融等產業保持良好的經濟發展, 讓國民過上讓人豔羨的高福利生活, 但是成為不了真正的世界強國。 從英國的日不落帝國, 到德國在二戰初期的所向披靡, 再到近幾十年美國的獨霸全球, 工業強國就是世界強國。 沒有強大的工業體系, 即使GDP世界第一, 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不落帝國的版圖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標誌, 以機器取代了人力, 以大規模的工廠化勞動取代了個體工廠的手工勞動, 史無前例地解放了人類的生產力, 英國也憑藉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在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進入全盛時期, 1922年國土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

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24.75%, 除了英倫三島, 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亞、印度、南非、新加坡、香港等等以及數不清的島嶼, 地球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早期的蒸汽機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 歐洲爆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這次工業革命幾乎在西方幾個發達國家同時進行, 其規模更大。 1866年, 德國人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 80年代德國人卡爾.弗裡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19世紀70年代, 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 90年代義大利人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而全面落後的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貝爾發明的電話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 人類進入資訊時代, 這次革命的重要標誌是電子電腦的面世、生物工程的發明、空間技術的應用等, 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 人類向著更高(空間技術)、更快(電子通訊)、更強(生物科技)發展。 美國憑藉二戰以後積累起來的超強國力,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拔得頭籌, 有超過4層的諾貝爾獎被美國人拿走, 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了美國的國家實力,

使得美國至今仍是世界第一強國。

美國實現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登月

第四次工業革命, 是以互聯網產業化, 工業智慧化, 工業一體化為代表, 以人工智慧、無人控制技術, 量子資訊技術、虛擬實境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 針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各個工業大國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計畫,比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開始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以應對德國工業4.0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浪潮。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對這個世紀和下個世紀的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已經錯過了前面三次工業革命,必須牢牢抓住第四次,這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的大飛機-C919

現代工業體系分為39個大類,525個小類,目前,只有中國涵蓋了所有的工業體系門類,中國的工業總產值也在2010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中國的“大而全”並不代表“強而精”,中國要從製造大國像製造強國轉變。實現“中國製造2025”,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比如大飛機、綠色能源、超級電腦、太空技術、大資料、生物技術、晶片製造等領域,這些需要國家戰略支援,也需要科研機構、企業自身堅持研發投入。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浪潮,成為了世界工廠,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工業技術,但我們要明白,核心技術用市場是換不來的,最終必須通過自己在核心技術上獲得突破。

中國未來的空間站

目前,中國在量子資訊技術、空間技術等處於時間第一梯隊,互聯網產業化、人工智慧化也不斷前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將是有力競爭者和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未來工業領域的競爭將不僅僅是單一領域的競爭,而是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比拼,需要強大的綜合實力、完善的工業體系,而科學技術往往是厚積薄發,隨著技術的積累,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關鍵技術被中國突破。未來將是中美處於第一梯隊並競爭誰是科技的領導者,德國等歐洲工業強國、亞洲的日本等處於第二梯隊,其他國家重在參與,分享工業革命帶來的果實。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方世界明顯領先於東方世界,東方文明也因此落後于西方文明,而伴隨這中國這條東方巨龍的蘇醒,東方將開始再度強勢崛起。

各個工業大國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計畫,比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開始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以應對德國工業4.0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浪潮。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對這個世紀和下個世紀的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已經錯過了前面三次工業革命,必須牢牢抓住第四次,這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的大飛機-C919

現代工業體系分為39個大類,525個小類,目前,只有中國涵蓋了所有的工業體系門類,中國的工業總產值也在2010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中國的“大而全”並不代表“強而精”,中國要從製造大國像製造強國轉變。實現“中國製造2025”,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比如大飛機、綠色能源、超級電腦、太空技術、大資料、生物技術、晶片製造等領域,這些需要國家戰略支援,也需要科研機構、企業自身堅持研發投入。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浪潮,成為了世界工廠,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工業技術,但我們要明白,核心技術用市場是換不來的,最終必須通過自己在核心技術上獲得突破。

中國未來的空間站

目前,中國在量子資訊技術、空間技術等處於時間第一梯隊,互聯網產業化、人工智慧化也不斷前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將是有力競爭者和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未來工業領域的競爭將不僅僅是單一領域的競爭,而是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比拼,需要強大的綜合實力、完善的工業體系,而科學技術往往是厚積薄發,隨著技術的積累,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關鍵技術被中國突破。未來將是中美處於第一梯隊並競爭誰是科技的領導者,德國等歐洲工業強國、亞洲的日本等處於第二梯隊,其他國家重在參與,分享工業革命帶來的果實。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方世界明顯領先於東方世界,東方文明也因此落後于西方文明,而伴隨這中國這條東方巨龍的蘇醒,東方將開始再度強勢崛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